個人資料
正文

也轉:Zt --:2015中資“拉美行”需更謹慎

(2015-03-08 23:21:38) 下一個
2015中資“拉美行”需更謹慎

2015中資“拉美行”需更謹慎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網 作者:邵誌媛 時間:2015-03-09
20 1 字號:A-A+ 分享到: 1 收藏 打印
2015中資“拉美行”需更謹慎 當地行政幹預或影響企業投資
近日,美國一個專注於拉丁美洲研究的智庫“美洲國家對話”發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14年一年,中國就為拉丁美洲國家提供了總計221億美元的貸款援助。
而今年年初,中國-拉美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未來10年,中國將在拉美地區投資2500億美元,同期中拉雙邊貿易額有望提升到5000億美元規模。
投資拉美的情緒一直在高漲,數額巨大足以顯示合作的誠意,而拉美諸國領導人也紛紛訪華拉投資,不過尷尬也時常會出現。
據了解,阿根廷官方公布當地時間3月2日頒布政府決議,宣布從當天起廢除所有與私人企業的鐵路專營合同,全部鐵路國有化。
這不禁又使市場拉緊了一根弦,疑問重現:中國投入拉美的資本到底安不安全?
拉美爭奪中資?
2014年中國對拉美的221億美元貸款援助中,巴西獲得了86億美元,阿根廷70億美元,委內瑞拉57億美元,厄瓜多爾則為8.21億美元。
另外,就在今年1月,厄瓜多爾總統拉斐爾·科雷亞以及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來京參加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時,分別獲得了中國75億美元貸款以及20億美元的貸款承諾。
今年2月,在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到訪期間,中國也同意為阿根廷的兩座水電站和鐵路建設提供68億美元的貸款。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委內瑞拉購買石油,從秘魯和智利購買銅,從阿根廷和巴西買大豆。中拉貿易額在2013年上升到2616億美元,是2000年時的20倍。
“中國已成為拉美國家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國。中國向拉美國家提供的貸款以雙邊優惠貸款為主,不附帶政治條件,是目前及今後一定時期中拉金融合作的主要機製之一。盡管如此,為了防範風險,保障安全,中國提供的貸款有經濟要求,尤其是在償還貸款的主權擔保或貿易融資等方麵。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等拉美國家之所以能夠獲得中國的貸款,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償還貸款的能力或措施較為充分,而對於其他大多數拉美國家而言,從中國獲得雙邊優惠貸款的條件暫時尚不充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謝文澤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我們認為2015年中國對拉美國家貸款仍將保持相當規模,不會因貸款規模大幅削減引發拉美國家之間的‘貸款爭奪戰’。一方麵,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對外開放已經由 “引進來”為主逐漸進入“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的階段。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確立和實施,中國資金“走出去”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麵,從長期看,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拉美國家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加強對拉美國家的資金支持、保持雙方緊密的經貿合作有助於推動中拉雙方互惠共贏、共同發展。因此,國際大宗商品中短期內的價格下行不會對中國提供資金支持的意願以及中拉雙方的合作造成顯著衝擊。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也顯示,2015年中國對拉美國家的貸款規模仍將保持在20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中債資信宏觀研究部分析師陳曦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深思阿根廷現象
“近幾年來,阿根廷政府保守政策傾向較為突出,如對西班牙石油巨頭雷普索爾公司的阿根廷子公司進行強製國有化,引起了歐美跨國公司的強烈抵觸,出現了暫停投資甚至撤資現象,例如巴西淡水河穀公司暫停在阿根廷的礦業投資項目。歐美企業的消極反應造成了巨額的投資缺口。”謝文澤對記者表示。
巨大的投資缺口增加了需求的迫切性,歐美經濟萎靡不振,無疑中國是個很好的選擇。
據了解,去年阿根廷向中國的借貸總額達到68億美元,位列第二位,幾乎都用在了能源和基礎設施上。
不過,3月2日宣布從當天起廢除所有與私人企業的鐵路專營合同,全部鐵路國有化的消息著實驚呆了一眾“小夥伴”。
阿根廷內政和交通部部長蘭達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政府有理由解除與私人企業的鐵路專營合同,絕對不會向這些企業支付任何補償。蘭達佐稱,事實證明,在票價微幅調整,增加列車班次和服務質量等方麵,國有化管理擁有比私人企業更具效力的條件。
那這對中國有什麽影響?
“自2012年起,阿根廷政府開始逐步對全國的鐵路係統重新國有化,先是將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的地鐵、客運鐵路專線等運營權收歸國有,其後將部分貨運鐵路主線的運營權收歸國有。阿根廷是拉美地區建設鐵路較早、鐵路路網最密集的國家。鐵路國有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政府認為,在過去近20年的私有化時期,私人運營商沒有履行特許權協議規定的投資責任,致使鐵路係統嚴重衰落,事故頻發,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因此,阿根廷政府決定通過國有化,舉國家之力,複興鐵路係統。阿根廷的鐵路國有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減少了該國鐵路係統的利益紛爭,有利於中國與阿根廷的鐵路建設合作。”謝文澤對記者表示。
這一觀點有據可循,據了解,去年底,在阿根廷最早收歸國有的貝爾格拉諾鐵路改造項目中,中國南車獲得了17億元訂單。從直接效果看,一個完全國有化的鐵路係統,在洽談鐵路合同時應該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更為有利。此外,阿根廷總統對中國的態度來看,也有利於中國高鐵輸出。
不過,中資企業的前景也並不樂觀。
“盡管目前中阿雙邊關係良好,但我們仍不能完全排除中資企業遭受國有化的可能性。此外,中資企業還需關注阿政府行政幹預可能導致的不利影響與總統大選蘊含的政策風險。麵對通脹高企與資本外逃的壓力,阿根廷可能再度收緊價格管製和外匯管製措施,對企業在當地的經營以及利潤的匯回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今年10月阿根廷將舉行總統大選。受累於經濟形勢惡化,執政聯盟的支持率不斷下降,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中資企業麵臨的政策風險。”陳曦對記者表示。
中國怎麽投資拉美“恰到好處”
實際上,拉美部分國家的信用度著實令人憂心。相較中東的政治以及社會動蕩,拉美的風險其實也不低。中國在拉美投入的資本並不安全,這困擾著市場。
“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的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市場化程度也較高,同時大型企業、跨國公司、工會等利益集團的控製力、影響力較大,因此,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利益集團一般會從政治成本、經濟成本、社會成本、國際成本等方麵,考慮經貿合作和項目投資。中國企業在拉美地區已經遇到了諸多困難和麻煩,而經濟國際化和利益集團化是這些困難和麻煩的重要根源。”謝文澤對記者表示。
“在跨境投資過程中,投資者麵臨的風險具有多樣性特征。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跨境投資風險主要表現為投資壁壘等法律風險。在中東地區部分國家,投資者需要麵對的是政局與社會的動蕩、乃至戰爭的風險。而對於大部分拉美國家而言,其跨境投資風險主要體現為政黨輪替帶來的政策風險以及外匯實力不足導致的匯兌風險。相較而言,拉美地區的總體風險水平要高於歐美發達國家,但低於中東地區。”陳曦對記者表示。
拉美這個大市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如何做到趨利避害,獲取最大利益,功課仍然需要做足。
“在做出項目投資的決定之前,中國企業應充分考慮項目的政治成本,即能夠為支持該項目的政治勢力帶來多少‘政治加分’;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較好理解,而國際成本則較複雜,總的原則應該是:在不觸動既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為利益相關方增加多少‘蛋糕’。”謝文澤對記者表示。
他說,阿根廷是南美地區的一個重要國家,是中國企業進入南美地區的重要目標國。目前,阿根廷日益重視該國同中國的合作,為中國企業進入該國創造了機遇。盡管風險較多,但有弊就有利,本著長期經營和發展的原則,將別人看來是風險和不利的因素轉變為在我們看來是機遇和有利的因素。
而陳曦則向記者分析道,在跨境投資過程中,加強對東道國風險的評估是防範海外投資風險、減少相關損失的重要途徑。阿根廷鐵路國有化事件再次提醒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跨境投資的風險防範,建立健全東道國風險評估機製,並將其納入投資決策體係之中。

本文鏈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584.html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鏈接
責任編輯:筍溪
看完這篇文章心情如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