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環球視野:--"非毛化"常見手法剖析
(2015-03-08 11:25:29)
下一個
當前位置: 首頁 > 曆史 > 正文
“非毛化”常見手法剖析
來源:毛澤東研究2015.1 作者:王安中 時間:2015-03-04
246 2 偉人毛澤東 字號:A-A+ 分享到: 3 收藏 打印
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大搞曆史虛無主義,利用一些人的獵奇心理,從個人道德品質、生活作風、工作能力等方麵大肆展開對毛澤東的惡意人身攻擊,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惡意醜化、詆毀和謾罵毛澤東的思潮。其中一些荒謬論調通過網絡、非法紙質出版物等方式傳播,流毒頗廣。對於這些謬論,國內外有正義感的學者和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都曾進行過嚴正駁斥。非毛論者為了達成他們抹黑毛澤東的目的,甚至於罔顧基本的曆史研究方法,為此筆者擬對他們采取的常見手法作一初步清理,讓人們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非毛論者之真實麵貌。
開國大典上的毛澤東,胸前綢條上可見“主席”兩個字
一、采取當下標準不注意曆史環境
在對曆史人物的評價當中,堅持什麽樣的評價標準是科學評價人物的首要問題,對毛澤東的評價也當如此。但國內外的非毛論者從政治目的出發,往往使用當下標準來苛求前人。事實上,熟悉曆史的人都會知道,在不同的曆史發展階段人們的認知水平是受到具體環境製約的,極少有人能夠超越曆史發展的階段來進行科學預見,即便是曆史上的偉人,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對此,列寧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中指出:“判斷曆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曆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隻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很多非毛論者在評價毛澤東時,卻並不認同和堅守這一原則,在他們的研究當中經常采用當下標準對毛澤東進行評判。他們認為毛澤東在一些特定曆史時期做出的某些決策是極端錯誤和非常可笑的,並將其視為毛澤東極端自私、道德品質低下、無知與能力缺乏的表現,自以為如此就揭示了毛澤東的本來麵目,並為此洋洋自得。但是如果我們將曆史事實置於具體的曆史背景當中來分析,卻發現很多事情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大躍進”是非毛論者非議毛澤東的重點之一,非毛論者認為毛澤東的無知傲慢、頭腦發熱才導致了“大躍進”的發生,從而造成了三年經濟困難,毛澤東是“禍首”。誠然,我們不否認“大躍進”是有著重大曆史局限的運動,毛澤東也毋庸置疑要為“大躍進”的錯誤負責,不過如果聯係到中國近兩百年來屢屢受到列強欺淩的曆史,就能夠發現其實“大躍進”也有著偶然中的必然性。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迭遭列強欺淩,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等曆次重大曆史變革前後相續,無論是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都曾試圖改變舊中國貧窮、落後、挨打的命運。不過在一次次的失敗過後,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改革者和革命者們改變現狀的心理更加迫切,這種情緒無論是在資產階級的革命者還是在無產階級的革命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體現。在中華民族曆史地位的巨大反差和焦慮情緒的雙重影響下,革命領導者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在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中國人民迸發了急於改變現實、趕超先進國家的強烈願望。因此“大躍進”一經發動就在全國人民當中形成了浩大聲勢,不僅得到了普通群眾的大力擁護,也得到了當時中央很多領導同誌的支持。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毛澤東決定大力發展民兵武器,並確定了以民兵武器和尖端武器帶動常規武器發展的思路,一些人對此不認同,認為這種軍工建設思路是錯誤的,導致了我國常規武器發展滯後,延緩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乍一看,這種論調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從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曆史長河來看,毛澤東重點發展民兵武器的思路卻又是有其具體曆史條件的。新中國建立之初,因外交上采取了一邊倒的政策,從西方發達國家進口武器裝備和獲取軍工技術的渠道就此中斷。20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因中蘇間關係的變化,中國已經不可能從蘇聯方麵獲得軍工設備和技術來升級本國的軍工體係。而國民政府建立的德式軍工體係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解除武裝而無從繼續。由於中國近代工業的落後,本身工業基礎不足以支撐現代化的軍工生產體係,因此在外來的威脅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大力組織民兵,發展民兵武器,並以此來武裝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事實上,也因為毛澤東大力武裝民兵的思路,中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了強大的國防防禦體係,有效遏製了他國侵略中國的企圖,保衛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因此在評價“大躍進”這類重大事件之時,我們不僅需要厘清事實真相,更要將其放在具體的曆史語境當中來進行解讀,如果離開曆史環境來談問題,顯然將陷入唯心主義泥潭,不可能得出客觀公允的結論。
二、斷章取義不注重曆史完整性
在曆史研究當中,斷章取義是一種歪曲曆史事實的“有效”辦法。從字麵意義上看,它似乎沒有改變曆史事實,隻是采取截取片段、移花接木等方式來對曆史事實進行重組和解構,使用的是一葉障目或管中窺豹的辦法,通過引導和暗示來誤導讀者,因而這種方法的欺騙性最強。斷章取義向來是曆史研究的大忌,周穀城曾經在其著作《曆史完形論》中對此大加鞭撻。
非毛論者的諸多論述當中,卻經常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來抹黑毛澤東。如周恩來的晚年治病問題,一些非毛論著如《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晚年周恩來》等將其描繪成一場毛澤東針對周恩來的陰謀。他們極力想表述,毛澤東對周恩來治病不但不予以支持,還多方指使汪東興暗中阻撓周恩來手術開刀,而似乎周恩來對於開刀治療是極為渴求的。如果按照他們斷章取義的描述,那麽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不僅沒有絲毫革命戰友的情誼,甚至連封建君臣之間的關係都不如,其目的就是將反對周恩來治病的毛澤東貼上惡毒陰險的標簽。
不過事實卻與之相去甚遠。的確,毛澤東是有不讓周恩來開刀的意圖,也曾多次指示不要手術治療。獨立將其割裂而論,好像是毛澤東有“謀害”周恩來的企圖,其目的是讓疾病將周恩來拖垮,以除掉這個潛在的可能挑戰其地位的對手。
但如果我們聯係到毛澤東對醫生的態度和周恩來生病前後的一些事情來看,卻可以發現毛澤東對周恩來的態度並非如此。事實上,毛澤東曾多次批示要醫療組積極為周恩來提供治療。毛澤東所反對的並非為周恩來治病,而是對西醫以開刀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的治療方式心存疑慮。這與毛澤東一生對生老病死的態度有很大關係。首先,毛澤東天然對醫生有著抵觸情緒,更傾向於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來強健體魄,抵禦疾病。因此他有病也不太願意看醫生,尤其到了晚年更是如此,即便是政治局作出決策要求其聽從醫生的安排,他也置之不理,甚至有拔掉身體上插管的經曆。其次是毛澤東對於西醫開刀手術的抵觸情緒非常強烈。他的眼睛白內障本是一個小問題,早就可以通過手術摘除的辦法來解決,但他卻遲遲拖延,直至其嚴重影響視力後才在多方勸說之下由中醫進行清除白內障的手術。而周恩來治病期間,陳毅和謝富治兩人都先後因為手術開刀後效果不佳而辭世,這對毛澤東的影響很大。由此他認為,西醫開刀開一個死一個,為此他才不同意進行手術治療,更加傾向於中醫。從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將曆史事實放在曆史整體當中理解是多麽重要,如果不注意事情的前因後果,不注意當事者本人一以貫之的態度,孤立的進行判斷將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晚年周恩來》在論及“伍豪事件”時,曾對1967年5月毛澤東對周恩來報送的材料所做的批示:“送林彪同誌閱後,交文革小組各同誌閱,存。”尤其是毛澤東在“存”下劃了兩道粗杠一事大肆渲染,進行所謂的深入解讀,但是對1968年1月16日毛澤東的再度批示的“此事早已弄清,是國民黨造謠汙蔑”卻視若未見,這就從主觀上破壞了曆史的完整性。如果這兩個批示不連起來看,而又對“存”字著重意味進行有傾向性的解讀,無疑將會引導讀者誤解毛澤東對周恩來的態度,認為毛澤東是在刻意“整”周恩來。而一旦將兩者聯係起來,則可以發現事實遠不是非毛論者所渲染的那樣。
在對待核戰爭的問題上,有人將毛澤東1957年1 1月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的幾句話單獨拿出來,指責毛澤東不惜上億人口的傷亡也要打仗,以此來譴責他是如何漠視生命,是一個戰爭狂人。但實際上毛澤東的這番話是為鼓舞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國家核戰爭而說出來的,其前提條件是帝國主義戰爭狂人的核戰爭威脅,目的是為了鼓舞革命群眾的鬥爭士氣,與毛澤東是否漠視生命與好戰完全無關。
斷章取義盡管在表麵上沒有改變曆史資料的真實性,但是卻使得曆史完整性遭受破壞,通過重新組裝曆史材料實際上改變了人們對曆史的認知,欺騙性極強,危害性極大,是非毛論者運用的最為隱蔽和有效的抹黑毛澤東的手法,因此也最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三、預設立場後尋找相關論據
在對毛澤東的評價當中,很多人不是從大量的曆史事實出發,進行理性分析並最終得出客觀結論。在大多數時候,他們是在已經確定好結論之後,再刻意去尋求所謂的證據。思想史的研究是非常複雜的:首先,一個人的思想在其人生路途當中會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時間的推延而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根據人類思想史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成長規律來看,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在不同的環境影響之下其思想都會發生變化,或者由感性走向理性,或者由幼稚走向成熟,甚至某些人思想發生倒退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因此很難講某個人有一以貫之的思想,從這個層麵來說,先對某個人的思想進行定性,爾後從其言行當中尋找符合其觀點的材料的這種研究方法並不科學嚴謹,得出的結論自然也隻是研究者本身的觀點。其次是一個人尤其是政治人物的思想是非常複雜的。在很多場合之下,他的言論並不代表他真實的思想,其表態隻不過是當時政治環境需求下的一種表態,與其內心的想法並不一致,有時候甚至南轅北轍。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政治人物的思想開展研究無疑要非常慎重,需要對掌握的人物言論和行動進行仔細的甄別和辨偽,如此才能把握其思想發展變化的準確脈絡,而非僅僅根據某些言論就匆忙對所研究的對象下結論。
在當前非毛論者作品當中,很多人一開始就對毛澤東的人格給予了定論,然後再從他一生的言行當中尋找證據材料,對那些符合他們意圖的所謂材料,他們並不會注重其真實性,而對那些與他們預設立場相矛盾的材料,則避而不談。如《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紅太陽是怎樣升起來的》等書,就在寫作之初就給毛澤東下了一個定義。如張戎首先就將毛澤東定義為“獨裁者”,然後循著這個思路到毛澤東一生的經曆當中尋找所謂的論據,為描繪出一個所謂的真實毛澤東,張戎采訪了美國前總統福特、前國務卿基辛格等數十位各國政要以及所謂的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並踏遍二十八國檔案館,似乎是做了大量基礎紮實的工作。但是在汗牛充棟的資料麵前,她隻青睞那些能夠證明毛澤東有所謂獨裁和專製傾向的材料,而那些關於毛英明睿智、才能卓著、公正無私的材料卻被有意地拋棄了,中國國內的大量第一手檔案資料和真正的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意見被忽略了。盡管這本書的資料部分達72頁之多,但引用的材料都是為其觀點服務的,與其意見相左的事實她都置若罔聞,所謂的眾多材料不夠是用來證明她最先提出的那個結論,即:毛澤東的成功充滿了僥幸和偶然,毛澤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君和獨裁者。當然這很顯然並非通過對眾多曆史資料的客觀分析之後才得出的客觀公正的結論。
《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也是如此,盡管他因為工作原因接觸了黨內大量第一手檔案資料,但是在材料取舍方麵他就受到其傾向和潛意識的影響,選取材料時同樣有所偏好,導致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現象在其書中屢見不鮮。
如果采取上述治學方法和治史態度,那麽即便是中國傳統文化竭力推崇的曆代聖賢也經不住推敲。反之按照上述邏輯,假如先設定毛澤東是一位英明領袖,同樣可以從瀚如煙海的曆史事實當中找出各種佐證材料,也完全可以將其論證為千古完人。
事實上,對人物的研究不應當先預設立場,而應當根據其思想發展變化和時代發展來進行理性評判,隻有科學把握其思想發展的脈絡,考察影響其思想發展演變的各種因素,對人物的評價才可能客觀準確,經得起曆史考驗。因此如果帶有對人物的定見或者偏見,那麽作者即使在表麵上是公正的,在潛意識層次也會對材料的取舍缺少客觀性,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他自己預先的邏輯設定,當然談不上公正和客觀了。
四、虛構編造事實來肆意汙蔑
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曆史學家的工作就是無限接近曆史的真實,曆史學研究不同於文學創作,其中並沒有多少供人發揮和想象的空間。曆史學家工作的過程就是去偽存真的過程,如果離開了求真這一基本原則,那麽他就不是曆史研究者,而是小說家。
一些非毛論者的作品,很明顯可以看出編造和臆測的痕跡。如在海外有著很壞影響的《李誌綏回憶錄》就是虛構和編造曆史事實的典型作品。李誌綏在其回憶錄中,描述了毛澤東很多曆史細節和重大曆史決策,似乎毛澤東在做出每一個重大決策時,他都在場,毛澤東的每段心路曆程,他都了如指掌。
但事實是否如此,很容易得到證明。甚至還不需要求證於曆史檔案和當事人,僅僅從情理上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重大漏洞。首先是毛澤東對西醫的天然反感。上文已經提及毛澤東對醫生尤其是西醫存在著很深的誤解,僅從這一點上來說,就可以斷言一個醫生尤其是西醫根本沒有深度進入毛澤東私生活的機會。其次是黨內製度的限製。盡管在毛澤東晚年,有個別人因為其個人的信任得以知悉某些重要決策的內幕,但這也僅僅限於大家所熟知的那幾個人,其中並沒有李誌綏。即便是深得毛澤東信任的那幾個人,也不能公然破壞黨內製度,列席或旁聽黨內高層會議,尤其是事關重要機密的會議,更不用說一個保健醫生了。且這類會議的參加者和記錄人都已在會議紀要中載明,一查紀要即可知曉李誌綏所說真偽。而據一些曆史當事人的回憶和會議紀要,則可以發現李誌綏描述的很多場合他顯然並不在現場。其三《李誌綏回憶錄》本身充滿著邏輯矛盾。李誌綏一方麵說毛澤東是深諳權謀之道的封建君王,另一方麵卻說毛澤東對其吐露心曲,試想一個權謀如此之深的人又怎會讓一個並不熟悉的人走進其內心世界呢?又怎麽可能對這麽一個陌生人毫無戒備呢?兩者無疑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從中共黨內製度和曆史邏輯來推斷,李誌綏顯然沒有機會知道那麽多的核心機密,那麽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李誌綏對讀者說了謊。這些所謂的秘聞是他自己虛構的,至少也是道聽途說的,沒有多少真實性可言。
有些非毛作品為了敗壞毛澤東的道德形象,不惜在作風問題上大費周章,將與毛澤東有過交往的很多女性列為與其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的嫌疑對象,並繪聲繪色的描寫這些女性與毛澤東的交往。如《毛澤東和他的女人們》這類誨淫誨盜的作品,大肆對毛澤東的所謂男女關係問題進行攻擊,尤其是在沒有第三者在場,沒有當事人相關回憶和訪談,更無留聲留影和談話記錄的情況下,這些非毛論者也描寫得活靈活現,仿佛毛澤東生活在他們的監控下一樣,而事實上他們做不到。
不過他們的虛構編造卻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識破,但凡稍有政治閱曆和頭腦的人都會知道,這些事發生的是不可能的。作為一位管理六億人口國家的大國領袖,毛澤東在每天處理大量的重大事務之餘,沒有多少時間風花雪月,更不用說毛澤東這麽一位愛好閱讀之人,讀書占用了他大量時間,如此一來他的閑暇時間則更少。而作為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的私人空間非常有限,他有一整套的警衛和秘書班子,並與其近在咫尺。據戚本禹回憶:毛澤東居所門外就是警衛、秘書、護士、服務員的值班室,這個值班室是全天候的,二十四小時都有人,一切活動都有記錄,毛澤東很難避開他們行事。更加重要的是謠傳當中與毛澤東有染的這些女人,並無一人出來證實她們與毛澤東之間有著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也就證明了這些非毛紀實文學的荒謬。
又如稿費的問題,有的非毛論者也是胡編亂造,丁遠在香港《大公報》一度聲稱毛澤東的稿費高達一億多元人民幣,甚至有的報刊不負責任的將其精確為1. 3121億元人民幣。不過經過與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汪東興和吳連登的查證核實,毛澤東國內出版的著作是沒有稿費的,僅在國外出版的著作才有稿費,數量也沒有外人揣度那麽多,金額僅有120多萬。且毛澤東並不輕易動用這些稿費,主要是用於補貼當年資助過革命的黨外民主人士和特殊開支,如對章士釗、王季範等人的補貼,其中毛澤東家庭內部較大的一筆開支是給賀子珍、江青、李敏、李訥各八千元的生活補貼,毛澤東去世後還剩餘有124萬元。很明顯,這些人虛構所謂的稿酬是按照當年稿費乘以毛澤東著作出版數量而得出來的想當然的結論,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對於國內出版的毛澤東著作,毛澤東並沒有領取過任何稿酬,通過當事人的訪談和考證,謊言就不攻自破了。
其實就虛構編造這種手法而言,從本質上來看並不高明,因為其虛構的事實並不存在,也不太符合人們行事的常規邏輯,隻要人們拋卻獵奇的陰暗心理,並通過理性思維進行推敲和辨偽,就可以一舉識破這些謊言。可怕的是某些人從不可告人的目的出發,從自己內心的陰暗麵出發,不願意去進行理性思考,不願意去進行甄別辨偽,而寧願選擇去相信這些謊言,這才是謊言存在的土壤。
五、混淆個人責任與群體責任
在對毛澤東的評價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其曆史功過的責任劃分問題。功歸諸己,過諉之於人是一般評論者容易犯的錯誤。然而在對毛澤東的評價中,非毛論者卻屢屢產生“過”皆歸之於毛澤東的趨向。其實,毛澤東作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因其特殊的曆史貢獻和地位,無疑在重大曆史決策當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也需要對曆史失誤承擔主要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就對這些重大曆史失誤毫無幹係。
其實“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有段非常中肯的話,他曾經說到:“建國後十七年這一段,有曲折,有錯誤,基本方麵還是對的。講錯誤,不應該隻講毛澤東同誌,中央許多負責同誌都有錯誤。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隻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 “大躍進”發動之初,大多數中央領導都是持讚成和支持態度的,即便是那些個別頭腦清醒的領導人,也是在“大躍進”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通過基層調研發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體製的弊端後才開始逐步認識到這一運動的缺點的,也沒法先知先覺。
即便是“文革”這樣的十年浩劫,能夠將錯誤的責任全部歸結到毛澤東個人身上嗎?恐怕也不能完全如此。誠然,毛澤東作為“文革”的發動者,無疑要對此承擔主要責任。不過事實上,對於“文革”當中發生在各地的很多具體事件,毛澤東並不完全知情。
筆者認為,“文革”是毛澤東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但“文革”是一種群體性惡的釋放,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借著魔盒所放出的惡魔旗號的掩護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後則歸咎於魔盒的打開者。如“文革”初期如火如荼的武鬥問題,毛澤東對此非常反對,提出:“要文鬥,不要武鬥”,也曾多次批示不要進行武鬥。即便是對於那些毛澤東認為是“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人,他也不主張剝奪其生命。但在武鬥過程中,一些人因為個人恩怨,往往將武鬥視為絕佳機會,借此打擊乃至從肉體上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者仇敵。
又如在上山下鄉的過程中,一些基層幹部利用手中權力,在招工、推薦上大學、回城等問題上與知識青年進行交易,肆意侵害知識青年的合法權利,這總不能說成是毛澤東教導的吧?一些過激學生去采取激進手段淩辱師長,恐怕也與毛澤東的指示大相徑庭!實際上他們是借著“文革”旗號來實現其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對於毛澤東“文革”期間所犯錯誤的曆史責任,該屬於毛澤東本人的理所當然由他來負,但是那些打著擁護毛澤東旗號,達成自身目的的人幹出的劣跡,也應當由他們自己來承擔,不能簡單將責任推到毛澤東的身上。畢竟即使在“文革”洪流當中,潔身自好者亦大有人在。
六、結語
從非毛化研究方法的缺陷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產生如此多的缺陷,並非是他們不懂基本的方法論,翻閱這些人的簡曆可以看出,其中很多人也曾經受過完整的史學專業訓練,但是對毛澤東的研究當中,他們卻並未能秉持這些基本曆史研究原則。這隻能更加確切的證明,他們之所以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陷,完全是因為他們政治立場的問題,在非毛化錯誤政治立場的指導下,他們才會罔顧事實,采取種種不為學術研究規範所容,不為曆史真相所容,不為人民群眾所容的方法來抹黑毛澤東,充分暴露了他們的虛偽、陰險與奸詐。
(作者簡介:王安中,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注釋略。 原標題:“非毛化”常見手法剖析,載於《毛澤東研究》2015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張戎、喬·哈利戴.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香港:香港開放出版社,2006.
[2]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3]高文謙.晚年周恩來[M].香港:香港明鏡出版社,2004.
[4]李捷.駁<晚年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醜化[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 - 10 -14
[5]鍾誌林.禦筆痛批禦醫——戚本禹批判李誌綏的回憶錄[J].香港:明報月刊,1996 6).
[6][美]李誌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M].紐約:蘭登書屋,1994.
[7]逢先知,金衝及.毛澤東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本文鏈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1486.html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鏈接
責任編輯:北平
看完這篇文章心情如何
最新最早最熱
2評論
朱樂平
朱樂平
複興中國夢是中華民族領袖永遠不變的追求
3月4日回複讚轉發舉報
水上漂
水上漂
想到無數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地攤文學
3月3日回複讚轉發舉報
社交帳號登錄:
微博
QQ
人人
豆瓣
更多?
發布
環球視野正在使用多說
頭條
外國人糾結如何表達中國羊年反映了什麽?
外國人糾結如何表達中國羊年反映了什麽?
春節一條英語國家如何翻譯中國羊年的微信很火,意思是英語中沒有“羊”這個名詞,隻有山羊、綿羊[詳細]
時事專遞
袁貴仁:教育部從未發布大學排行榜
周恩來侄女:周家第三代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
2015政府工作報告九大新詞熱詞
美國學者:朝鮮半島統一的風險
美媒:美國鼓動亞洲各國強軍抗衡中國
菲總統被控“叛國罪”為反恐不力買單
深度
“非毛化”常見手法剖析
“非毛化”常見手法剖析
王安中 2
從越南到敘利亞:戰爭成美國統治精英的生活方式
從越南到敘利亞:戰爭成美國統治精英的生活方式
[墨]席爾維納·羅梅羅 魏文編譯 1
當代中國曆史巨變中的台灣問題
當代中國曆史巨變中的台灣問題
汪輝 1
緬甸內戰背後的大國較量才剛開始
文化線路遺產視角下的“萬裏茶道”申遺
香港“占中”事件中的新媒體運用及思考
華夏源脈鉤沉
戈爾巴喬夫憶蘇聯解體:葉利欽與美國領導層的目
中國醫改要防止“顛覆性錯誤”
專題
兩會
周恩來侄女:周家第三代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2015政府工作報告九大新詞熱詞
路線圖:2015政府工作報告的100條"幹貨"
教育國家治理俄羅斯釣魚島中國外交拉丁美洲中華文化諾貝爾獎中國航天烏克蘭危機中美關係外媒看中國依法治國偉人毛澤東一帶一路反壟斷生態保護美國人權二戰勝利70周年ISIS
文章排行
一天一周一月
關於“雷鋒”的九大謠言
反腐戳到了某些“洋大人”的痛處
喬姆斯基:俄羅斯有合法的理由懷疑
世界最早的無人機作戰發生在中美之
韓正告訴你 習近平還對上海說了什
軍報:抹黑雷鋒的六種人
梅新育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經濟
網絡化時代社會認同的深刻變遷
英企業家撰文:中國國企不能盲從西
鄭永年:“中國世紀”不會從天上掉下
評論排行
一天一周一月
喬姆斯基:俄羅斯有合法的理由懷疑北約東擴
軍報:警惕軍屬朋友圈泄密 微信禁用穿軍裝頭像
王毅:日本70年前輸戰爭 不應再輸良知
南美洲國家聯盟繼續支持委內瑞拉尋求對話與和平
喬良: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難點和可能性展望
張德江:國家主權安全是紅線 港獨言行不能容忍
日本大米真的環保嗎?不如學習其如何保證大米完全自給
“求包養”網站風靡美國 女大學生為何找幹爹
《紐約時報》又抹黑中緬合作 體現“政治掛帥”
從涅姆佐夫事件觀察俄羅斯反對派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