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黃去年的另外一博文:

(2015-02-06 23:10:54) 下一個
回複花7寶推收藏3統計更多工具囧↓複 1 全看 分頁 樹展 一覽
不是市場化,而是殖民地化的金融改革 [ hwd99 ] 於:2014-09-15 21:55:24 主題帖
不是市場化,而是殖民地化的金融改革

黃衛東

摘要:本文指出,十八大推進的市場化金融改革中的貨幣可兌換,本應讓政府減少對貨幣兌換和出入境的管製,形成貨幣兌換市場。從而不需政府參與,人們就可在市場上實現貨幣兌換。但是,我國金融界推行的貨幣可兌換,是讓我國政府承諾使用增發人民幣和外匯儲備被動參與貨幣兌換;從而使政府成為貨幣兌換的主角,這是加強行政幹預,不僅違反市場化的改革原則,而且將我國貨幣增發主權和政府參與貨幣兌換交易權交給了美國和西方,是在搞殖民地化。

――――――――――――――――――――――――――――――

引言:

我國政府正在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十八大三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將完善金融市場體係列入了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相比以往的“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提法,人們預期人民幣自由兌換開始進入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所謂“資本項目”應稱“資本和金融賬戶”,它與“經常項目”並列組成國際收支平衡表(一種會計報表),主要記錄一國在國際經濟交易中發生的非貿易類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包括證券、債券跨境交易,以及一國政府、企業或居民在境外的存款等。

各國政府都隻準使用本國貨幣,禁止使用他國貨幣進行市場交易,這是政府防止外國貨幣侵入國內市場的主要措施。資本家在國家間轉移資金時,常常需要將一種貨幣兌換為另一種貨幣。資本項包括了非貿易和勞務之外的各類交易項目上跨境資金轉移。例如,國內資本家僅有人民幣資產,到國外投資時,需要將其兌換為國際貨幣或投資國貨幣。國外資本家到中國來投資,常常手裏隻有外國貨幣,需要將其兌換成人民幣,才有可能實現投資。

所謂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指在不同國家之間為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資金轉移,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之間的可兌換。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要求政府不限製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兌換和出入境;同時承諾兌換外國政府經常項目下結餘的本國貨幣為對方貨幣或特別提款權,常稱為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可兌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推銷將其擴大到資本金融項目上,簡稱資本項下的貨幣可兌換。按照市場化原則,實際貨幣兌換操作的實現應該由貨幣兌換市場來決定,政府不應限製。例如,外國資本家們拿著外國貨幣到中國來投資,應該到市場上尋求兌換,將外國貨幣兌換成人民幣,政府不加限製,就算是可兌換。人民幣可兌換,包括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就是人民幣與外幣兌換市場化。

一、貨幣可兌換定義的變遷

曆史上看,近代以來,各國使用的貨幣多是黃金白銀製成的鑄幣,考慮到磨損和使用不方便,由儲備金銀的銀行家發行可兌換黃金白銀的紙幣。後來這個發行紙幣的權力,都被政府征收了,銀行或其他機構必須將黃金交給央行,換央行印製的紙幣,從而使紙幣進入市場。由於在國際交易中,各國有時隻認黃金,因此,資本家要到國外投資或進口物資,常常需要到政府控製的央行去將本國貨幣兌換成黃金,政府也沒有理由不同意,因為政府發行的紙幣,本就是黃金欠條。這就是最初定義的資本項貨幣可兌換,就是負責貨幣發行的央行承諾被動參與兌換,將紙幣兌換成黃金,或將黃金兌換成紙幣。

早在二戰前,由於一戰消耗了大量黃金,加上經濟危機影響,西歐各國都無法承諾兌現黃金了,各國政府不得不取消了貨幣兌換為黃金的承諾,所發行的貨幣都是不能兌換黃金的法定貨幣了。二戰後,西方各國因為戰爭中向美國大量購買戰爭物資,耗盡了黃金,當時美國集中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75%以上黃金,是西方國家唯一向他國政府承諾兌換黃金的國家。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並不對自己老百姓承諾兌換黃金,而是禁止本國居民和公司持有黃金,這是著名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不久後出台的規定,也就是說,即使在那個時代,美元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可兌換貨幣了。

美國主導建立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采用胡蘿卜加大棒手段,包括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威脅和幫助,逼迫西方各國政府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後承諾[1],在經常項目上美元與各國貨幣的相互兌換市場化,政府不加限製,讓美元可以自由進出各國,侵犯各國貨幣主權;各國在國際貿易中多使用美元結算,從而讓美元取得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唯一國際貨幣地位,也使貨幣可兌換性變成了該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市場對兌換性。由於美國對各國政府承諾美元可兌換黃金,而且美國給西方各國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這一轉換,對西方各國精英和老百姓來說,也還是合理的。

問題是,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年年對外侵略,靠印美元到西方盟國掠奪戰爭物資打仗,使西歐日本各國積累了大量美元和美元債權,後來這些國家從美國政府那裏兌現成黃金,大量消耗美國政府手裏的黃金,美國總統尼克鬆在1971年8月不得不宣布美元不可兌換成黃金[2],於是美元也成了法幣,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的法幣。當時西方各國擁有的美國債權和美元儲備,合計400億美元,如果按照美國政府承諾都換成黃金,按最近黃金最高價格計算,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由於美國廢棄美元兌換黃金承諾,從而讓美國賴掉了大部分債務,西歐各國損失慘重,當時各國都物價飛漲[3]。但是,由於蘇聯的軍事和政治威脅,以及20多年來,與美國經濟的融合,這些國家已經難以擺脫美國的控製了,政府不得不儲備一定的美元,防止美元枯竭帶來的經濟崩潰,不得不繼續留在美國主導的西方國際貨幣體係中,承諾市場化的貨幣與美元之間的相互可兌換。西方各國政府在本國市場上美元枯竭的時候,不得不幹預貨幣兌換。因此,美元仍然保留了美國主導的西方國際貨幣體係中唯一的國際貨幣地位。各國也不得不儲備美元用於貨幣兌換,這顯然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美國政府的胡蘿卜加大棒的結果。

西歐各國為了對付美國的掠奪,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指責美國到西歐各國的投資,其投資資金實際是西歐提供的[4],他們也一直對資本項下的美元兌換為各國貨幣進行管製,限製美國投資,使美國投資在西歐各國經濟中的比例很小;同時成立貨幣聯盟,後來西歐各國又建立和使用歐元,從而減少相互之間貿易往來的美元需求量,減少美元的影響。隨著冷戰勝利的到來,在美國壓力下,其西方盟國承諾資本項下的貨幣與美元的市場化可兌換。但是,西方各國可以與美國進行貨幣互換,獲得美元,防止美元枯竭,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西方多國政府通過貨幣互換,從美國獲得了美元[5],2009年最多時,美國政府提供的美元達到5800億美元,這都反映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上[6]。這應是美國政府的承諾,目的是解除西方盟友對美元枯竭的擔心。因此,西方各國曆來不大量儲備外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曆史上,西方國家儲備外匯最多的國家是德國,儲備最多的時候,1992年年底,也僅僅儲備了800 多億美元,僅相當於當今我國外匯儲備的2%,現在德國政府僅儲備400多億美元,僅相當於我國外匯儲備的1%。各國政府也很少參與貨幣兌換。日本政府曾經長達5年未參與貨幣兌換。各國更不可能增發貨幣被動參與貨幣兌換。

二、我國實施貨幣可兌換曆史和現狀

我國建國前三十年,一直采用強製結匯製度,任何人和機構不得擁有外匯,必須到政府指定的銀行兌換為人民幣。如果需要使用外匯,同樣可以到政府指定的銀行申請兌換,政府都是被動參與貨幣兌換的。但是,政府嚴格審核貨幣兌換請求,嚴格控製外匯收入和支出,實現貿易平衡的政策,不僅杜絕了民間儲備外匯,而且使整個國家儲備的外匯很少,很好地限製了美元對我國貨幣主權和經濟主權的侵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西方各國同意遵守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之前,也同樣采用這種方式管理外匯[7]。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限製外國強勢貨幣對本國貨幣主權的侵入,防止外國政府印製貨幣,就能合法地”買走”我們的物資。

1994年我國開始的金融改革,是以金融市場化為目標的,其中貨幣兌換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關鍵改革措施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就放鬆了對外匯的管製,包括一開始允許個人兌換和持有一定額度的外匯,到2007年放開個人和公司持有外匯,建立貨幣兌換市場,允許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事進入市場進行市場化的貨幣兌換,2008年開始實施的新的外匯管理條例,允許企業持有外匯並可自由選擇存放境內外,從市場化角度來看,我國早已完成了貨幣兌換市場化改革的基礎工作。

但是,現在我國金融界的正在推行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政府承諾,使用增發人民幣和外匯儲備被動參與貨幣兌換,保證資本項下西方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相互兌換。

例如,某外國資本家拿一筆美元到中國開工廠,我國央行就增印人民幣將其美元兌換成人民幣。2009年初,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提出將中國政府手裏一半的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央行在官方網站上批評這種建議時說[8],老百姓拿分來的外匯換人民幣,央行隻能增發人民幣換外匯,這會導致基礎貨幣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這等於說,任何人申請將外匯換成人民幣,央行都增發人民幣完成兌換,這不僅交出了央行代表政府行使的貨幣交易權,而且交出了貨幣增發主權,讓任何人,隻要有外匯,都可以使用我國的貨幣增發主權。由於我國央行隻兌換美元,歐元等西方貨幣,它們來自美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等政府機構,其他人或機構都需要拿財富或勞動來換,因此,我國的貨幣增發主權主要交給了西方國家政府。本來貨幣增發權的唯一所有者應是政府,國家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持政府限製國內使用貨幣欠條當市場交易工具,任何人不得侵犯。在實際工作中,我國央行也基本按照這個原則執行的,當央行收到美元兌換人民幣請求時,這通常是國內幾大商業銀行代表政府參與貨幣兌換,積累過多外匯後,向央行申請兌換成人民幣,央行就增發人民幣兌換美元,央行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其仁教授[9]引用國家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的話,稱之為“央行被動印鈔”。

另一方麵,我國金融當局同樣承諾,資本家拿人民幣可到中國政府哪兒兌換成外國貨幣。2012年5 月16 日, 中國金融界巨頭之一,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際證監會組織第37屆年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演講[10],介紹2011年我國資本項開放和可兌換狀況時,指出政府沒有承諾兌換的隻有少部分資本項。例如,按照郭樹清先生介紹,“中國2006年開始逐步取消對境外投資的購匯額度限製,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境外直接投資‘按需供匯’”。我國在2007年強製結匯製度取消之前,民間並無多少外匯,無法供應外匯,實施按需供匯的隻能是政府。政府承諾按需供匯,等於政府承諾提供外匯被動參與貨幣兌換。如果貨幣可兌換僅僅要求貨幣兌換市場化,我國政府本應減少參與貨幣兌換,也無需承諾按需供應外匯。

雖然我國政府已經被動拿增發的人民幣兌換美元了,在很多情況下,但不是全部情況下,同樣被動提供外匯兌現人民幣了,但是,我國金融界還一再提出要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可兌換,在2012年12月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主張人民幣自由化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11],“中國落實資本項可兌換,將是正當可兌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新興市場國家還可以有一些額外的管理,首先需要具備反洗錢的功能;第二也要考慮過量使用避稅天堂的行為;第三,允許臨時性的危機對策”。周小川先生在這裏闡述的人民幣資本項可兌換的目標所說的限製,其中第一條是針對非法收入;第二條也是針對一些小國為非法收入提供洗錢方便;第三條也是各國通行做法;等於要求政府承諾基本沒有限製地被動參與貨幣兌換,還無中生有地暗示,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協定的要求。但是,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無權要求中國政府這樣做,我國政府如何參與貨幣兌換,這是我國政府的自主權力[12],即使按照美國精英定義的貨幣兌換市場化原則,也不能奪走這個權力。周小川先生在講話中[11],又明顯矛盾地指出,“目前國際上對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所以實際上可能是一個有一定模糊性的目標”。既然各國對資本項目可兌換都沒有明確定義,執行的情況也肯定是千差萬別, 周行長又如何能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中國的要求較少?又怎麽可能是國際協議的要求?難道國際社會製定的國際協議,連協議內容都是模糊不清、無法遵守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從沒有這樣的要求[13],這隻是國際組織中某些人的個人想法,我們又何必理睬?

三、我國央行拿外匯和增發人民幣被動參與貨幣兌換的問題

我國央行代表政府被動參與貨幣兌換,等於交出了政府參與貨幣兌換的交易權,等於交出了政府部分經濟主權。更大的錯誤在於,增發人民幣被動參與貨幣兌換,讓西方政府印製貨幣,就可以到中國央行換來增發人民幣,等於央行將貨幣增發主權免費交給了西方各國政府。自1994年匯改以來,我國央行一直增發人民幣被動兌換外幣,增發的人民幣全部交給了外國政府。由於采用被動增發模式,我國以前主動發行的幾千億元人民幣的依據都逐漸換成了外匯儲備,現在發行的28萬億元基礎貨幣,全部交給了西方國家政府,主要是美國政府。在這種貨幣發行模式下,我們發行的28萬億元人民幣,與央行儲備的4萬億美元一一對應,人民幣完全成了西方貨幣代用券。

我國人大製定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禁止國內流通外國貨幣,目的是防止外國貨幣進入中國流通領域,侵犯我國的貨幣主權,主要是貨幣發行主權,但是,央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增發人民幣,讓人民幣完全成了外國貨幣的代用券,等於政府將貨幣發行主權完全交給了外國政府,等於我國的貨幣發行主權完全被侵犯。

貨幣主權是最重要的經濟主權和國家主權。國家建立起來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保衛國內民眾的財產免於被他國掠奪。現代貨幣都是政府發行的,不負責兌現的自動賴帳欠條,讓他國貨幣流通,就是讓他國拿印製的自動賴帳欠條,就可以合法地從我國“買走”物資。各國都會在法律上製定禁止外幣流通的條款,防止外國政府增印貨幣欠條就能買走我們的物資;防止民間大量儲備外匯所對應的物資流失。我國製定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0條就闡述了該項規定,禁止任何人或任何機構使用其他貨幣或票據進行市場交易,隻能使用人民幣。

馬克思曾經深刻地指出[14]:“對於這一時代(指資本主義時代)說來,貨幣是一切權力的權力。”

恩格斯更深刻地指出:“當人們發明貨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一來他們就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力量,一種整個社會都要向他屈膝的普遍力量[15]。”;“誰握有它,誰就統治了生產世界……一切商品,從而一切商品生產者,都應該畢恭畢敬地匍匐在貨幣麵前[16]。”

美國占有了我國的貨幣主權,就可以自由地獲得人民幣,自由地“購買”我國的資源,商品,工廠,還可以自由地控製我國的媒體,影響我們的思維。在市場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幾乎可以主宰我國絕大部分事務。有了這種承諾,我們就不能搞市場經濟,否則,在與美國的經濟競爭中,我們就將經濟和社會控製權交給了美國,就必然在經濟上被美國擊潰。我國從1995年開始實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增發貨幣,交出貨幣增發主權,到2004年,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21個產業排名前 5 位的企業都由外資控製[17]。沒有被西方資本家控製的產業,主要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我國政府沒有對外出售。

如果世界其他國家政府都同意美元可自由兌換其貨幣,交出貨幣主權,就等於整個世界都向美元屈膝。美國人用不費吹灰之力印製的美元,就可以隨意地在世界各國購買其他國家人民通過千辛萬苦生產的各種消費品和工廠,滿足他們的欲望。美國人擁有這樣的美元就統治了全世界的生產者,全世界一切商品,從而一切商品生產者,都不得不畢恭畢敬地匍匐在這樣的美元麵前。美國人用一堆美元紙幣,甚至連美元紙幣都不用,通過銀行轉移債權數字就實現購買了。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擁有這樣的美元,就能掌握全球經濟命脈。

實際上,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政府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其貨幣,它們隻是同意,政府不限製市場上的貨幣兌換活動,同意貨幣兌換市場化,它們很少參與貨幣兌換;都主動增發貨幣,牢牢地掌握了貨幣主權。世界上也有少數第三世界國家交出了貨幣主權,典型的國家就是阿根廷,同中國類似,1991年,阿根廷政府開始依據美元儲備增發貨幣[18],貨幣完全成了美元代用券,其結果就是從100年前持續40年人均國民產值超過德國和法國的富裕國家[19]下降到現在排世界第63,成為經濟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近20年來,我國政府承諾美元可兌換人民幣,增發人民幣被動兌換外匯包括美元,讓美國資本家拿著美元就成了投資,就“買走”了我國的工廠和產品,還導致人民幣泛濫,基礎貨幣從2002年4萬億被動增加到現在28萬億,增長了7倍。最近10年我國生產能力增加了3-5倍,現在大部分重要工業產品的生產量都占世界一半左右,商品極大豐富,但是資源卻走向枯竭,物價同步上漲,這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現象,其根源就在於此。

央行增發人民幣被動參與貨幣兌換,使得任何人拿外匯,都可以從政府手裏換來人民幣,從而使得政府成了主要的貨幣兌換交易人,過去6年來,雖然我國已經建立貨幣兌換市場,但是政府仍然是貨幣兌換的主角,我國的貨幣兌換仍然是政府主宰。雖然我國政府過去被動參與貨幣兌換,但對貨幣兌換方提出了很多要求,在市場化形成之前,各方隻能與政府進行兌換;在市場建立以後,本應加強政府參與貨幣兌換的條件和壁壘,從而讓人們減少與政府進行貨幣兌換。但是,最近20多年來,我國金融界的改革,不是促進人們到市場去兌換貨幣,而是逐漸減少政府被動參與貨幣兌換條件,要讓政府完全被動參與貨幣兌換,從而使政府完全成了貨幣兌換的主角。

日本和西方各國政府通常很少參與貨幣兌換,隻有在市場波動較大,容易出現危機的時候,才主動進入市場,幹預貨幣兌換,保證貨幣兌換市場的正常允許。在我國政府承諾無條件被動參與貨幣條件下,這是我國金融界改革的目標,現在已經非常接近這個目標,我們顯然無法做到人民幣兌換市場化,貨幣兌換也必然是政府主導,這與中央推進的貨幣兌換市場化改革方向是矛盾的。

無論從貨幣主權角度,還是從市場化改革方向來看,我們都應盡快立法禁止央行被動參與貨幣兌換,以便收回貨幣增發主權,實現貨幣兌換市場化。今後政府主管部門應根據市場狀況,不定期主動入市幹預貨幣兌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象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在國內建立不受外界幹涉的獨立的市場化金融體係,包括能適應國內市場需要的自主增發貨幣機製;市場化的匯率、利率和存貸款機製。

必須指出,取消外匯管製,讓貨幣兌換市場化,必然導致強勢貨幣的入侵,是有利於強勢貨幣的政策。我們應學習美國,強製增加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提高人民幣地位,才能減少外國貨幣對我國貨幣主權的侵犯。某些央行官員鼓吹“藏匯於民”是完全錯誤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Tags): 金融,市場化,人民幣,貨幣主權,美元化, 通寶推:梅軒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