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 張誌坤 麵對緬甸局勢,中國如何應變 2015-01-21
(2015-01-20 22:13:16)
下一個
麵對緬甸局勢,中國如何應變
2015-01-21
字號:小中大
緬甸北部地區又一次戰火紛飛,地方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新一輪的戰場拚殺。對此,中國媒體大叫大嚷緬北中國伐木工人的安全,據說外交部門已經派出聯絡組前往。其實,中國伐 木工人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國家安全,緬北地區的事變不過是近年來緬甸整體戰略變化的一角。
近年來,緬甸的政治角色與戰略麵貌一直在變,具體地表現為兩個進程,一是所謂的開放,向西方國家開放;一是所謂的民主。在結束軍人統治走向民主化的招牌下,緬甸政壇重新洗牌,越 來越多的親西方人物粉墨登場開始操持權柄。而上述這兩個進程,都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與鼓勵,或者毋寧說,這就是美國及西方極力推動的結果,他們不僅要推動緬甸政治、經濟轉向, 而且還要推動緬甸戰略轉向,要將緬甸打造成西方戰略體係框架內的一個新高地。
緬甸發生這樣的變化不是孤立和偶然的。這是普世大潮下顏色革命的一部分,西方要在緬甸上演一場西式民主的盛宴,這一盛宴的政治意義不可估量;這還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大背景 下的產物,是其中的一個前進項目,這一項目對於加強美國的亞太戰略地位,強化美國的優勢作用顯著。正是因為有這等諸般好處,所以曾經的美國的國務卿希拉裏及美國總統奧巴馬才先後 不遠萬裏來到緬甸,高度重視,現場辦公。前幾天,美國的一個高級代表團又訪問了緬甸,據說是為了加強緬美的人權對話和推動緬甸的民主改革,但令人側目的是,其中居然有美軍太平洋 總部副司令和美國國防部副助理國防部長等軍方高官,並且這些高官還深入緬北對這裏的形勢與武裝部隊進行了“評估”,也許是“評估”結束,也許還正在“評估”,也許是為了更好地“ 評估”,總之是緊接著就爆發了緬甸政府軍的大規模進攻,這其中的關聯不是很耐人尋味嗎?
說到這裏,有人不僅要問:這一切和中國有什麽關係嗎?
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上看,緬甸曆來都與中國休戚相關。曆史上,緬甸曾經是艱苦抗戰中國的唯一路上通道,為此日本不惜重兵侵占;現實中,緬甸仍然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路徑,這同樣 具有極大的戰略吸引力。緬甸的這一戰略地位從來都不會為高明的戰略家所忽視,也可以說,緬甸在戰略上魅力全在於此。有鑒於緬甸的向背對中國的關聯是如此中國大,所以,中國如何應 變,這應該成為戰略上的一個重大問題,救出伐木工人是必要的,但戰略上總不能再上演一番撒腿就跑的把戲吧。
但是,好像緬甸的魅力一直都沒有怎麽打動中國,或者說,至少沒有打動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因為緬甸這些年來益發對中國不利的變化非但沒有讓他們感到擔憂,相反還得到其 中某些人的歡呼與歡迎,這有文字為證。為此,筆者分別把自己在2011年、2012年描述中國一些人這等狀態的兩篇文章附後,以此求教於達人。因為對於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為什 麽會如此這般,筆者實在打破腦袋也想不通。真所謂“朽木不可雕也”,既然這樣,那也隻好恭請別人來“雕”上一“雕”了,也算是就教之意吧。
附文一:中國可以滿不在乎嗎——評希拉裏訪緬及其所產生的影響(2011年11月)
“希拉裏使勁地挖中國的牆角”——這是12月2日《環球時報》頭版大字標題,並且副題中點明說這“令世界開眼”。既然都能“令世界開眼”,那麽令中國怎麽樣呢?
據說,中國對此事滿不在乎的。近些天來,不斷有“學者”、“專家”出麵發表意見,都非常肯定地說,中緬關係不會發生倒退。各大媒體也以這個基調進行了報道,似乎希拉裏此訪與中國 無甚關聯一般。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論見諸於《環球時報》11月30日的社評文章,其題曰《緬甸開放與尊重中國利益不應對立》。
這篇文章首先對緬甸接納希拉裏的訪問一事做了定性,認為此舉標誌著緬甸的“開放”,並說中國歡迎這樣的開放之舉。
該文判斷說,這是“緬甸從西方尋找發展機會”,並認定“任何國家都不會因為對外開放而成為中國的敵人”,因而“中國對緬甸向西方開放無任何心理上的抵觸”,並且“中國祝願開放後 的緬甸好運氣”。也就是說,中國支持緬甸政府的這一開放舉措。
這樣的定性非常重要,因為這其中有兩層含義不可忽視:其一,過去緬甸一直與中國關係密切,但在該文看來,這不是開放,與中國關係密切大概隻能稱之為“閉關鎖國”吧,而隻有與 西方特別是美國聯係起來才能叫“開放”。這很可能是迄今為止對“開放”最清晰的詮釋,也讓筆者開大茅塞;其二,因為中國也“開放”,現如今緬甸也“開放”,二家“同好”,所以中 國“無任何心理上的抵觸”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定性之後,該文又對美國方麵的舉措進行了評論,並據此得出結論說,中國必須得服氣才行。
該文說,“美國有力量把自己的影響力在一夜之間‘空降’回緬甸。這一點我們得服氣。即使在巴基斯坦那樣中國苦心經營的國家,也很難說美國的影響力就比中國的差。我們對任何國家的 影響都不應被認為可以是長期主導性的”。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就是說,中國是沒法與美國爭奪對周邊國家影響力的,就算是巴基斯坦也不行,不但巴基斯坦不行,從長遠來看,中國對“任 何國家的影響”都難做到“主導性”,這就意味將來連朝鮮將來都要不行了。對於這一點,中國“得服氣”,不服氣是不行的。於是,認可認同美國在緬甸的行為自然就意在其中了,用該文 的話說就是,“今後的中緬關係也不需要用人為‘爭奪’來塑造”,大概是說,中國是不準備同美國爭奪緬甸的。
這不指導這是不是代表官方的意見不得而知。如果有官方意見的色彩,這裏麵隱涵著驚人的敗退;如果隻是這家報紙的意見,那麽這簡直就是賣國。因為不要說美國人,任何人都可以從 上麵的表述意識到:中國在思想上已經放棄了周邊任何國家,如果美國想“空降”它的戰略影響,中國是準備一概“服氣”並拱手相讓的。雖然該文還問出“能認為中國在蒙古、中亞、東南 亞等地區都輸給美國了嗎?”,但答案隻能是“能”,因為該文已經判定“中國不具備搞‘價值觀外交’的能力”。
最後,該文終於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就是,應該“尊重”中國的利益。
誰應該呢?緬甸應該,用該文的話說就是“中國不會接受這樣的開放同時是對中國利益動剪刀的粗魯轉身”。大概美國也應該。因為中國都服氣了,不和美國爭了,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難 道美國還會拿中國過不去嗎?這不應該呀!所以文章號召,“緬甸的事情中國要做得大氣”。
當然,該文也說要反對“針對中國利益的具體觸犯”,可是既然歡迎緬甸這樣的開放,又對美國行為服氣,中國又怎麽反對得了呢?
所以,中國也隻能是“滿不在乎”了。
但是,中國真的能做到“滿不在乎”嗎?須知,希拉裏可是前來“挖中國牆角”的啊!
要說開眼的事情還真天天都有,不但美國的希拉裏讓我們大開“眼界”,中國大名鼎鼎的《環球時報》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頭一天還社評什麽《緬甸開放與尊重中國利益不應對立》,表 示滿不在乎,緊接著就又發表社評指責《希拉裏的挑撥很失風度》(見該報12月2日社評),並很失望地表示說,“這和我們印象中的那個美國落差很大”。
我們說,這真是未免有無賴之嫌了。
盡人皆知,希拉裏訪問緬甸,與其說衝著緬甸而來,還不說就是衝著中國來的。這次訪問,根本不是什麽緬甸改革開放,也不隻是尋求美緬關係的突破性進展,更重要的是,這是美國“重返 亞洲”的最新攻勢,也是美國戰略重點轉移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對於這一點,世界上恐怕連傻瓜都知道。緬甸的國家定位因此將發生重大變化,中緬關係的性質將因此出現實質性的改變,這 簡直如同禿頭上的虱子,是明擺著的事。在這樣重大格局變化的大前提、大背景下,還喋喋不休地空談什麽“尊重”中國的利益,這不是胡扯淡又能是什麽呢?表麵上裝出一幅愛國的模樣, 實際骨子裏在想什麽?還不是要繼續“韜光養晦”、繼續裝“滿不在乎”那一套嗎?還什麽“中緬關係”“自然形成”,哪一種國家關係不需要人為地努力呢?
希拉裏就是來“挖中國牆角”的。既然挖人家牆角,就要賣力,就要甩開膀子大幹,這個時候,誰還會將究什麽“風度”呢?既然知道人家來“挖牆角”,不趕緊修補加固自己的“牆”,而 像一個旁觀者那樣,評價挖牆者風度如何,在一邊發酸吃醋嫉妒說風涼話,難道就不擔心,人家挖完牆角接著挖大牆,決不罷手,要一直挖到長城腳下嗎?
希拉裏現在正撅著屁股使勁在挖,而《環球時報》則評論說,“誰更累,誰能堅持得長久一些,是不難預見的”。我們說,這很成問題。顯然,撅著屁股的希拉裏的確很累,站在一旁品 頭論足的人顯然不累,但問題是,站在希拉裏後麵的還有奧巴馬,奧巴馬後麵還有別人,如果他們接二連三一直不停地挖下去,究竟是挖的人先累倒還是牆先倒,這還真是很難說。
所以,中國人,請不要那麽“滿不在乎”,小心一點自己的長城吧。
《環球時報》原文一:緬甸開放與尊重中國利益不應對立
(2011年11月30日)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今天訪問緬甸,輿論對美國同中國爭奪“在緬甸的影響力”議論頗多,中國在亞洲的牆角似乎正被美國一個個“挖掉”。
美國同中國做影響力的博弈是肯定的,它的很多優勢中國不具備。在緬美關係幾乎“斷絕”很久之後,美國有力量把自己的影響力在一夜之間“空降”回緬甸。這一點我們得服氣。即使 在巴基斯坦那樣中國苦心經營的國家,也很難說美國的影響力就比中國的差。我們對任何國家的影響都不應被認為可以是長期主導性的。
前幾年“有些特殊的”中緬關係本來對中國就是利弊參半的,今後“更正常些的”中緬關係未必就不是。之前的中緬關係是在緬甸當代政治變遷中“自然形成”的,今後的中緬關係也不 需要用人為“爭奪”來塑造。
但中國不是毫無力量的國家,亞洲有很多小國在中美之間搞平衡,無論朝中國還是朝美國“一邊倒”,都非亞洲的流行選項。緬甸的未來大概也跳不出這個邏輯。
現在的問題是,緬甸在密鬆水電站的毀約,讓中國公司損失慘重,西方輿論則對此齊聲叫好。在緬甸改善對西方關係時,很多中國人把密鬆水電站的事看成了對中國的傷害。
緬甸必須在緩和對美關係時,采取同樣有力度的措施彌補中方損失。中國對緬甸向西方開放無任何心理上的抵觸,但中國不會接受這樣的開放同時是對中國利益動剪刀的粗魯轉身。
中國祝願開放後的緬甸好運氣。我們深知,中國一國沒有能力讓緬甸走上繁榮穩定的道路,其實美國也同樣做不到。中國不想做緬甸從西方尋找發展機會的攔路者。對別的小國也是一樣 。帶著這樣的心態,中國在亞洲就永遠談不上“輸”,任何國家都不會因為對外開放而成為中國的敵人。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過去隻注意了同緬甸官方搞關係,忽視了緬甸民間的態度。這還被一些人看成中國對外關係的普遍問題。中國確需在對外官民外交的平衡上想辦法突破,但就緬甸來 說,它以往的政治現實使得同時交好它的官民幾乎不可能。事實上也的確沒有一個國家對緬甸做到了這一點。
中國不具備搞“價值觀外交”的能力,但也未必就會被美國搞的那一套壓倒。能認為中國在蒙古、中亞、東南亞等地區都輸給美國了嗎?
在有過阿爾巴尼亞和越南反目的教訓後,中國一直避免營造特殊化的國家友誼。對中國來說,緬甸從未“阿爾巴尼亞化”。即使今天的朝鮮,其與美國的對抗也是出於它自身利益,而非 為了迎合中國的戰略需要。中國今天的國力,以及外交的自保特點,決定了我們同友好國家的關係大體就是這樣。
不過高期望,就不會有失望。緬甸的事情中國要做得大氣,包括歡迎它的對外開放,也堅決反對它針對中國利益的具體觸犯。我們用不著過分顧及自己想象中的那個“形象”。中國最重 要的形象是不能讓別國對我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逐漸增加戰略自信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對周圍的一些平衡遊戲,我們應當多一些滿不在乎。我們切不可用自己的過度敏感,反而讓一些國家把搞平衡變成調控中國對其態度的魔棒
《環球時報》原文二:希拉裏的挑撥很失風度
(2011年12月2日)
希拉裏·克林頓在前往緬甸的路上說了一席話:“發展中國家要做一個聰明的受援國”,“警惕那些隻對挖掘你們的資源更感興趣的援助國,它們不會想著去構建你們的能力”,“它們 提供的某些資金也許有助於填補短期預算缺口,但我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這些權宜之計不會產生可持續的結果。”
世界媒體無一例外地認為,希拉裏這番話是衝中國來的。作為美國的國務卿,她有點口不擇言了。美國以往的霸氣和自信沒有了蹤影,國務卿開始靠說“壞話”詆毀中國。這和我們印象 中的那個美國落差很大。希拉裏在破掉美國的神話,現出它小肚雞腸的真身。
中國的對外援助不能說沒有缺點,但至少比美國的外援純粹,援助就是援助。美國外援通常以軍事援助為主,附加嚴苛的政治條件,很少觸及受援國的民生。換句話說,美國的外援通常 就是它的政治武器。“構建受援國的能力”,這種話恰恰美國沒資格說。
美國的援助還經常變卦,受援國的行為稍讓美國不滿,援助就可能中斷。希拉裏所說的“不可持續”也很像在說美國自己。
相比之下,中國的外援大多投向受援國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並且圍繞民生展開,廣泛涉及工業、交通、農業開發、醫療、教育等。它們既是輸血,也是對造血功能的培育。根本原因是, 中國對外援助以尊重受援國的意願為前提,美國援助則是“胡蘿卜加大棒”裏麵的“胡蘿卜”。
希拉裏的這種挑撥恰恰像是在把受援國都當成傻子,而非把它們都當成“聰明的”。她或許以為“巧實力外交”威力無邊,她隻要動動嘴,就可以代替美國為鞏固影響力必須付出的真金 白銀。
希拉裏這番話在大國外交中,缺風度的程度幾乎相當於 “爆粗口”,以及“羨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自她擔任國務卿以來,她已經不止一次這樣針對中國失態。
希拉裏或許是在努力填補美國現實手段之不足。美國的財政赤字已是天文數字,貿易競爭也很乏力,被迫到處借錢。它現在增加一美元的外援,就意味著多一塊錢赤字的壓力。僅從預算 能力來看,它作為超級大國的一些特權肯定要打折扣。
在這種情況下,希拉裏正把她的“巧實力外交”做到極致。但這意味著美國要越來越踮起腳來,像耍雜技一樣忽悠亞洲。美國的亞洲外交在失去由內向外的厚重和一言九鼎,它現在靠長 袖善舞試圖穩住亞洲各國的心。
不會有哪個發展中國家會認為美國的援助比中國的援助“更誠心”,美國如果增加對亞洲、非洲的援助,各國會巴不得。但美國想因此把中國“排擠走”,這完全不可能。如果美國對亞 非的援助光說不練,口惠而實不至,那麽它今天對中國的聲譽抹了多少黑,用不了多久這些髒東西都會一點不少地轉貼到它自己的臉上。
希拉裏應當清楚,中國今天所做的一切很少有什麽是專門針對美國設計的,而美國重回亞洲盡是些專門針對中國的動作。中國在自然行事,美國在刻意求之,誰更累,誰能堅持得長久一 些,是不難預見的。
附文二:奧巴馬的東南亞之行真是在做無用功嗎?
——也說奧巴馬對泰柬緬三國的訪問
(2012年11月25日)
自美國當局喊出“重返亞太”的戰略口號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就不厭其煩地教導中國對此要“淡定”、“不要太當一回事”,他們中有人論證說,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並不僅僅是 針對中國,還有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證說這其實隻不過是一句時髦口號,並無實際內容,更還有知名學者斷定這將是最大的爛尾工程,雲雲。正是出於這樣的的邏輯,所以他們認為,美國大張 旗鼓地重組亞太的戰略格局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等要人頻繁地在亞太穿梭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奧巴馬此次大張旗鼓地訪問泰國、緬甸、柬埔寨三國,也“英雄回歸 ”氣勢有些虛,甚至還是“自作多情”地在做一場無用功。結論總歸還是要中國不必放在心上。
事實真的就是這麽一回事嗎?或者換句話說,中國是不是應該繼續“淡定”、渾然不把奧巴馬的訪問當做一回事呢?
筆者曆來膽小如鼠,從來也不敢對美國的舉動做有益無害解,總是戰戰兢兢地看待這個霸權大國的一舉一動,為此2010年初就寫下《不要低估美國的戰略企圖》一文,提出警告說低估美國的 戰略企圖十分危險。時至今日,筆者仍然冥頑不化,仍覺奧巴馬此次東南亞之行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中國非但不要以為是在做無用功,相反還應從中得到足夠的警訊。
其一,不要低估奧巴馬的戰略運籌能力
奧巴馬及其團隊在戰略上到底有多高水準多大能力,筆者以為,從出訪泰柬緬這一舉措上就可見一斑。誰都知道,泰柬緬這類小國曆來都屈居末流,很難招徠美國的矚目,更不用說勞駕總統 大人親自出馬了。但現在,連任後的第一次出訪奧巴馬就選擇了這幾個國家,不嫌其小,不嫌其弱,奧巴馬因何有此雅興呢?這說明不了別的,隻能說明以奧巴馬為頭子的霸權團夥所謀甚大 ,同時也顯示出奧巴馬及其團隊有非同一般的視野、胸懷與氣度,見人所不及見,想人所不及想。筆者早在美越密切接觸的時候就預計美國將進一步向縱深挺近,但也沒敢斷定其動作是如此 之快。
其二,不能隻看表麵現象
幾天來,國內一些媒體有意無意地在貶低奧巴馬此次行動的價值與影響,什麽緬甸方麵的歡迎平淡了啦,什麽時間短暫如同旋風啦,什麽兩手空空沒有實際啦,等等。即使是客觀一點的,也 隻是將其描繪成美國的一種戰略宣示,普遍報道的不過引用一下美國政客們有關美國“重返亞太”“是認真的”、“持久可信的”之類表述,給人一種波瀾不驚清風拂麵的感覺。其實,這都 不過是表麵文章表麵現象,霸權的總舵主親自出麵,決不會就帶來一點問候或者相互之間聊聊天氣如何身體如何,他們之間背後會不會有交易,如果有交易,這些交易又是什麽內容,與中國 有什麽關係,等等,這才是問題之所在,也是真正需要警惕的方麵。須知,誰要是隻看到或者隻相信外交場麵上冠冕堂皇的詞句,誰就是十足的政治與戰略白癡。
其三,不可忽視小地方出現大危險
現在看來,美國“重返亞太”不僅是大張旗鼓,而且是大動幹戈,連奧巴馬都親自出馬遠征大荒,這說明在新的形勢下,即使如泰柬緬這類小國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現在人們能看到的隻 是有關中國的市場空間與戰略通道,但美國所瞄準的目標僅僅是到此為止嗎?
誰都知道,奧巴馬的訪問隻是一次拓荒之旅,所做的一切還都還隻是播種,美國人是要收獲的。在“重返亞太”的戰略大背景下,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究竟何在,其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麽,還 將有哪些重大舉措,走到哪裏搞到什麽程度是終點……這一係列問題無一不關乎中國的利鈍成敗。可以預計的是,美國人來到泰柬緬這等國度,絕不是想當慈善大使,而是將全力挖掘他們的 戰略潛力,使之成為美國戰略大棋盤上的有用之卒,不達到這個目的,奧巴馬不會善罷甘休,奧巴馬的後來者也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不要把奧巴馬貶低得隻會做無用功,精明的美國戰略家們是不可能甘心勞而無功的。對此,中國不能任何不且實際的幻想,既不能滿足於自己的經濟優勢,沉醉於包括泰柬緬等東南亞 各國經濟上離不開自己的夢想之中,也不能幻想美國人淺嚐輒止、到此打住。戰略上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也就是說,不但要知道自己的優勢,還要知道自己的劣勢;不但要 知道對手的劣勢,還要知道對手的優勢。現在看來,中國的一些人有過於看重自己優勢而看不到對手優勢的危險。現在,奧巴馬又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設置了又一個戰略擂台,迫切需要中 國的呼應配合,這大概也是最近一個時期來自美國方麵有關“中美合作”呼聲甚高的原因之一。竊以為,中國不可對此無動於衷,而應積極拿出實際行動來,以體現中美“戰略合作”之精神 ,否則難免就是對人家奧巴馬的藐視與不敬。
據說,國內有人信奉“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則,這一法則尤其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青睞,對奧巴馬此次東南亞三國之行,他們也許又一次書寫 “不變”的大字高掛起來了。筆者認為 ,如果這樣,最後在戰略上爛尾的,很可能就不是美國而是中國自己。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0
上一篇下一篇 “沒有誰敢對中國發動戰爭”是個偽命題
文章評論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4樓光宇:
共和國後三十五年,宵小們販家賣產,折騰出一點兒轉頭瓦礫,後輩們卻竊以為喜,而不知禍伏其後。史滅矣,英 雄落魄,國家豈能不危!
--盧麒元談曹操用人,用什麽人就是決定走什麽路線;賣國言論不清算、漢奸行徑不掃除,國家豈能不危!
2015/1/21 11:44:00支持[0]反對[0]
3樓黃鬆明:
中國“專家”、“學者”是完全繼承了中國傳統“科舉型”文官的心態,完全不敢主動出擊,連積極應戰也不敢,什麽事能拖就拖,隻要不打破他們做官步步高升的美夢就可以了。
科舉前的中國人當然不是這個樣子,否則像《孫子兵法》這樣高明的兵法不會出現。
2015/1/21 9:52:59支持[2]反對[0]
2樓wysh121:
“有鑒於緬甸的向背對中國的關聯是如此中國大,所以,中國如何應 變,這應該成為戰略上的一個重大問題,救出伐木工人是必要的,但戰略上總不能再上演一番撒腿就跑的把戲吧。”洪水來了,中國能無動於衷麽
2015/1/21 9:28:58支持[0]反對[0]
1樓caogencaogen:
緬甸的事情就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要堅決清除美日在緬勢力;美日如果用三五萬大軍駐紮緬甸卡住中國通過印度洋的“脖子”,然後再在馬六甲海峽“一劍封喉”,中國危。
2015/1/21 9:27:58支持[3]反對[1]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評分與評論 真差 一般 值得一看 不錯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