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讓春晚回到勞動者中間

(2014-02-02 22:34:29) 下一個
查看: 131|回複: 2 讓春晚回到勞動者中間 [複製鏈接] 報春 410 主題 2 聽眾 1348 積分 高級會員 收聽TA 發消息 電梯直達樓主 發表於 前天 21:36 |隻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讓春晚回到勞動者中間 時間:2014-02-01 12:13來源:新工人網 作者:劉忱 點 ——2014年第三屆打工春晚手記 空間與場地 朝陽區文化館,位於高聳的中央電視台新樓和人民日報社大樓之間,是一家平民文化場所。這座三層樓建築在豪華建築林立的CBD地界上顯得低矮、落伍甚至有幾分寒磣。但是,可不能小看了它。它在2003年被指定為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單位後,不僅啟動了最早、至今在業內呱呱叫的文化惠民項目,還把館內能利用的場地通通改裝成了劇場,如今這個名為“9個劇場”的劇場已經位列北京三大劇場之一。倒是館長徐偉連間辦公室都沒有留出,和同事們一樣,他也在一個堆滿了民間工藝品的儲藏室裏辦公。9個劇場不是虛數,指的是實實在在的9個劇場。6個在館內,3個在社區。劇場都不大、設備簡單,裝修樸素,是普通人日常文化消費的場所。在北京,有不少富麗堂皇的文化場館,唯獨朝陽區文化館不動聲色地在“平民”特色上做出了品牌。讓朝陽區文化館名聲大噪的還不止這些,更在於它傾其全力,支持了不少民間文化團體和民間公益文化活動。皮村的工友之家就是其中之一。 1月11日,觀眾席地而坐觀看2014打工春晚。新華社記者徐亮攝 第三屆打工春晚選擇這裏舉辦,不是偶然的。工友之家的創辦人孫恒、王德誌、許多等人都是外來的務工青年,他們在朝陽區的皮村成立了社會服務機構“工友之家”,組建了新工人藝術團,專門為打工者提供免費的文化服務。朝陽區文化館是最早為他們提供演出場地、提供援助的文化部門。10幾年後,在打工者、公益工作者、政府文化機構的合力推動下,工友之家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打工者民間文化中心。2012年春節前夕,工友之家在皮村的新工人劇場,舉辦了第一屆打工春晚,新工人劇場雖然隻是一個有頂的大棚子,參加演出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表演的節目也都是打工人自己創作的歌曲、小品、相聲舞蹈,但工友們無論是表演的,都看得津津有味。在網絡上一路飆高的點擊率讓工友之家的年輕人信心倍增。第二屆打工春晚獲得了陝西農林衛視和團中央的支持,打工春晚從城邊的大棚子搬到了市中心的團中央禮堂。那場麵,相當火爆啦。那是一場沒有領掌、沒有假唱更沒人瞌睡的春晚,在全國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 工友之家的孫恒和他的夥伴們反而在成功的掌聲中冷靜下來。他們在第四屆新工人藝術節上專門開辟了一場討論會:打工春晚應該辦成什麽樣?為誰服務?怎麽服務?雖然第二屆打工春晚的主持人崔永元當眾放了大話:“第三屆打工春晚要辦到人民大會堂!”可是,舉辦打工春晚的初衷是為打工者和普通勞動者搭建的舞台,應該是為普通勞動者服務的,如果打工春晚進了人民大會堂,那就離真正的工人觀眾遠啦,也違背了打工春晚的初衷。經過再三討論,孫恒和夥伴們給春晚重新定了位:打工春晚應該紮根民間,讓普通人都能進得去、看得到!於是,他們決定回到熟悉的老地方——朝陽區文化館內辦,雙方果然一拍即合,朝陽區文化館一如既往地免去了場租費。去年的合作方陝西農林衛視再次毫不猶豫地表示,今年繼續負責晚會節目的錄製和播放。 劇場選在9個劇場當中的TNT劇場。這個劇場看起來類似車間或打穀場,舞台在劇場正中央,觀眾可以四散著坐在舞台的四周。打工春晚對劇場再次進行了布置,采納的是一位來自山東的工友創意。場地變成了農家大院,連出入口都搭成了農家院門形狀,紅燈籠、紅窗花烘托出年慶的氣氛。再鋪上簡陋的紅地毯,所有的座椅都換成座墊、小塑料椅、大塑料椅。甚至可以直接坐在地毯上看演出。這個創意既承續了皮村新工人劇場的風格,又暗合了新工人的來曆。這樣的劇場,與觀眾沒有距離。與往常一樣,沒有貴賓席,沒有特殊照顧,連農林衛視的老總、國內知名的學者、作家、藝術家也都混跡於座墊和塑料椅中,與普通工友坐在一起,看工友自家的節目。學者們說,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回歸! 主題與節目 第三屆打工春晚的主題是“城無距離,融合為一”,與去年的主題“家”既有聯係,又有深入,融合到城市,既是國家城鎮化道路的必然,也是新工人的夢想。所有的節目就圍繞這個主題來做文章了。去年的打工春晚強調的是表達自我和確認未來,那麽今年新工人要表達的是融入城市中遇到的難題及道路。新工人已經從簡單的呼籲倡導,到摩拳擦掌地參與行動了。 武漢新晨工友家園帶來啞劇《忐忑》 新華社記者徐亮/攝 同心實驗學校孩子們在《勞動者讚歌》歌曲中跳了開場舞,拉開了打工春晚的序幕。節目共有18個,與去年相比,少了6個節目。但有了三多:語言類節目多,普通工人的節目多,新麵孔多。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節目其實都有現實的原型。如小品《快樂的家政工》是由家政工藝術團成員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創作的,演員全部由家政女工擔任。選擇了家政工與雇主如何平等相處的問題,通過一段小小的誤會,表現了家政工與雇主之間彼此尊重和體貼。這個節目結尾雖然有些生硬,但既表現了家政工自尊和敬業,也表現了雇主對家政工尊重、親和的感情,這是一種新型的家政工與雇主關係。武漢新晨工友家園工友帶來一出好玩兒的啞劇《忐忑》,也是一位工友的切身經曆。他倆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表達了流水線上的打工人單調、繁重的勞動場景以及無良老板的冷酷無情,最後通過工人自己奮起鬥爭,才維護了應有的權利。這一詼諧、幽默的演出,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笑聲與掌聲。 在劇場跑累了,小朋友在媽媽的懷中酣睡 車輝 楊登峰/攝 新工人藝術團“元老”們演唱的歌曲大幅度減少,這倒不是因為疏於創作,而是他們都不滿現有的成績,熱衷於探索著更富有表現能力的文藝形式,語言類節目顯然有更大的表現空間,所以他們排演了多部小品。原主唱許多不再演唱新作的歌曲,而是編排了小品《還誰自由》,他講述了一位黑心煤老板改名換姓辦服裝廠虧損後,克扣工人工資不說,還準備攜款外逃,最終被工人和警察當場抓住。情節雖然不複雜,但突出了工人從對老板的崇拜到警覺的過程,再加上一位出身礦工遺孤的女警察機智偵查,特別還安排了一名派出所的“臨時工”勇敢上場,既有說服力又有笑料。許多則戴著墨鏡,大大過了一把扮演“壞人”的癮。王德的新相聲說的是《角色扮演》,描述了自中央公布八項規定以來,高檔娛樂場所蕭條冷落,但普通人民拍手稱快的有趣見聞。兩個節目都是站在工人的立場看社會百態,表現了工人從迷茫到覺醒,從被人關心到關心周邊世界的心靈成長。《咱們結婚吧》是郝誌喜糅合了自己的親身經曆自編自演的,表現了是新工人收入低、無房結婚的困境與迷茫。同心實驗學校孩子的小品《我們的天空》,與去年演唱歌曲《我多想》時傾訴的憂傷孤獨不同,它表現了孩子們在城市見多識廣、熱情樂觀,未來雖然依然渺茫,但他們已經懂得要立足現實來創造生活。這幾位孩子是幸運的,畢竟他們童年時享受了父母關愛,也許他們小學畢業後要離開北京,回家鄉讀中學,相信他們無論在哪裏,也能開辟出一片明媚燦爛的天空。 工友大軍唱的是《我想在城市安個家》 圖片來源:錢江網 幾位年輕人帶來的節目也是振奮人心的。如北京天通苑的保安小磊帶來的原創歌曲《曾經的兄弟》,表達了對漂泊生活中結識的好友的思念,在廣東中山市打工的工友大軍唱的是《我想在城市安個家》,他們的演出水平當然無法與專業歌手相比,但同樣投入,同樣快樂,也同樣感染觀眾。西單女孩任月麗應邀來到現場演出,作為一名熱愛歌唱的農家女孩,任月麗經曆坎坷,她曾經在地下道孤身賣唱,為的是養活生病的母親。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打工春晚的演出,她馬上被全場“打工兄弟姐妹親如一家”的氣氛打動,滿懷深情地演唱了新工人藝術團的歌曲《有你在身旁》。深圳重D音樂隊這次帶來的新歌曲是搖滾風格的《這年頭不好混》。由董軍創作、汪宗興主唱。每一句歌詞都直指當前新工人的生存現狀:“書兒讀得少,工作不好找/你說隻要我勤勞,幸福就不遠了/書兒讀得好,工作也不好找/你說我不能吃苦,也不能耐勞/曾經的我也是青春年少/如今的我已經老大不小/要說那錢我是沒掙多少/如今連女朋友還沒找到/年邁的媽媽總說我命運不好/勤勞的爸爸已經蒼老/有人背後罵我是個廢物草包/有人說我讀書讀得呆頭呆腦/親愛的朋友你別問我收入是多少/這年頭比我好過的沒有多少/祖國的GDP又長了不少/可是沒有人管我過得好與不好……”。動感的節奏與飽滿的情緒釋放著新工人的憤怒與反思。 來自泰國的兄弟姐妹工人樂隊演唱《工人的尊嚴》 新華社記者徐亮攝 別看打工春晚都是打工人自己辦的,演出陣容卻有國際範兒。參加本屆打工春晚的是泰國的“兄弟姐妹工人樂隊”,他們當中,有某次工廠大火的幸存者,也有多年為勞工權益奮鬥的公益歌手,他們唱的是《工人的尊嚴》,雖然聽不懂泰語,中國新工人卻與這個主題息息相通。所以,全場給予泰國工人兄弟熱烈的回應。前來助陣的還有一位遠道而來的美國大叔馬克力文,他既是大學教授,又是一名鄉村音樂歌手,特別令人驚喜的是,他會唱中國民歌!這次,他與中國女音樂人付涵組成了“外秀慧中”組合,唱的兩首歌曲一中一美,是《瀏陽河》與《我們的理想終將實現》。他彈吉他,付涵則拉二胡,馬先生一身美國牛仔的裝束,留著飄逸的大胡子,與付涵的中國苗族盛裝相映成趣。 場內與場外 場上熱烈火爆,離不開場外的細密工夫。首先是選拔節目。選撥早在2013年11月起就在網絡上征集了。打工春晚對節目的要求可謂獨出心裁。除了要求參加演出的全部是一線工人外,還要求原創、真演。凡是事先錄好音,上台對口型的可不行。改變了去年那樣邀請了明星大腕的做法,甚至熱心公益、有平民情懷的藝術家業不在邀請之列。要知道普通勞動者忙於自己的工作,排練時間都是擠出來的,質量很難保證。真不知道孫恒、王德誌他們的底氣咋就這麽壯!難道就不怕沒有明星大腕的春晚演砸了嗎?總導演王德誌對此既淡定又堅決:節目是從200多份報名節目中篩選出來的,反映的是工人的切身生活和夢想。既然創作來自普通人生活,普通勞動者肯定會看!果不其然,雖然連演兩場,現場還是一票難求。還有工友、大學生不惜遠道而來,來到現場擺桌椅,貼小紙條,能幫什麽忙就幫什麽忙,就為了混在場內看演出! 其次是確定節目的主持人。工友之家的骨幹、同心實驗學校的校長沈金花已經連續主持了兩屆打工春晚,今年顯然還要繼續擔綱。可惜的是,另一位主持崔永元正在美國調查轉基因食品的問題,趕不回來。還好鳳凰衛視的主持人楊錦麟接過了小崔的話筒,與小崔一樣,他也是以誌願者身份前來的。老楊無論年齡還是體型都給此次春晚增加了厚重感,頗有長者風範。陝西農林衛視的帥小夥王旭則甘當綠葉,機智而又不著痕跡地把握著晚會的節奏。 再次,報名者的功勞著實不小。200多個節目中,挑出的18個節目,但他們的努力不是白白浪費的。大家寫歌詞、譜曲、編排話劇,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當明星,而是享受文藝帶給自己的快樂。木蘭花開文藝隊的姐妹們早就準備了一首新歌和一出小話劇,筆者近期曾多次到現場觀摩她們的排練和演出,親眼目睹了姐妹們從害羞、膽怯到勇敢地站到舞台上的過程,感受著她們的活力與創造力。雖然她們的節目一個也沒有選上,可姐妹們依然興衝衝地來到現場,凡是有觀眾可以登台的環節,她們都會衝到台上去表演。她們明白,雖然自己並沒有被正式列入演出的節目單,但這是屬於勞動者當仁不讓的舞台,是自己的舞台,她們盡可以揮灑自己的熱情和能力。 還有,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誌願者,在布置現場的緊張日子裏,有無數的誌願者無償地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會場的創意者宋義自從看到打工春晚的視頻,就從山東慕名趕來,生生放下了紅火的生意;另一位做設計的誌願者從保定趕到北京,足足忙了10來天!除去工友之家的工作人員,同創培訓中心的學員,還是來自各個行業的化妝師、燈光師、音響師,包括站在門口親切和藹的服務人員,不管是分內還是分外,隻要有問題,所有人都會都熱情地指點你,幫助你,這裏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氛圍,讓人感到,這個春晚不僅是一次晚會,不僅是一次文化活動,它是一次相互溝通、是一種相互尊重,更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凝聚,它發自內心,源自生活,自然也就具有了別的晚會難以打動人心的力量。 晚會結束後,工友們又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平凡、普通,默默無聞,沒有人在大街上請他們簽名合影,也沒有人高額聘請他們參加商業演出。正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所說,生活在繼續。與昨天一樣,但卻又不一樣。 (作者係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