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2013
(2014-01-08 22:24:57)
下一個
小 中 大引用 推薦 編輯 隻看 複製
城鎮化要摒棄“二元態度”(話說新農村)
顧仲陽
2013年01月20日05: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民工真的不容易。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3%,但目前的城鎮化是“夾生”的,是低質量的: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隻有33%,大量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居住,但他們享受的公共服務水平低,融入城市難,成為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趙高黨的科學發展觀——摸著石頭過河!
趙高黨摸了三十六年石頭,得出了規律——農民工真的不容易。
農民工真的不容易是趙高黨一手造成的——趙高黨廉價勞動力政策!
戶籍製度造成城鄉二元化,那麽在門戶開放時就應該取消戶籍製度——改革社會主義僵化的製度——鄧小平。
為什麽門戶開放三十六年後才提出取消戶籍製度?
戶籍製度在毛主席時代是管理人口的一種方法——六億人口不管理不行!
毛主席時代限製人口移動嗎?
限製!
是趙高黨發動謊話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崩潰後,趙高黨把城鎮人口遷移到農村,利用戶籍製度及有關政策限製了人口移動!
農民的利益因此受到損害了?
毛主席提出發展本土工業化
古老城鎮的巨大變革——河南淮陽縣城關鎮變消費城鎮為生產城鎮第4版()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淮陽城關鎮廣大革命群眾,乘大躍進的浩蕩東風,大力發展城鎮工業和手工業生產,全鎮很快辦起三十一個廠(組),有三千餘人參加了集體生產,城鎮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到一九六二年,由於鎮裏的走資派忠實地執行劉少奇“大倒退”的黑指示,揮起“工業要退夠”的板斧,把已辦起的廠(組)統統砍掉了。
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淮陽城關鎮的革命群眾造了黨內走資派的反,奪回了被他們篡奪的權力,一九六八年元月,建立了城關鎮革命委員會。廣大革命人民歡欣鼓舞,決心變消費城鎮為生產城鎮。他們回顧了解放以來鎮裏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曆史,認識到,城鎮向來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爭奪的重要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必然會去占領。要認真改造城鎮麵貌,必須帶領廣大革命群眾,主動地、不停頓地向階級敵人發動進攻,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生產,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在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指引下,兩年多來,城關鎮一座座工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在向著機械化、現代化的方向前進。鎮辦 製鞋廠開始隻有八個工人,他們沒要國家一分錢,用兩個夾板鬧革命,現在已發展成一個擁有五十二人,三十部機子,能生產十多種產品,年產近十萬雙鞋的工廠。產品除滿足本縣需要外,還銷到外縣。鎮辦造紙廠原來是一個人工撈紙的小廠,隻有四個撈紙池子,生產一些包裝用紙。這個廠的工人遵照毛主席的“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等教導,狠批了劉少奇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大搞技術革新,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自己安裝成三部造紙機,每天能生產白油光紙五六千斤。而過去用手撈時,每天隻能產紙五六十斤。目前,這個小廠生產的紙張,除供應本地以外,還供應安徽、山東、陝西等省的三十多個縣(市),兩年來為國家提供資金十萬多元。
在城關鎮革委會率領下,廣大革命群眾奮戰兩個冬春,在湖灘內挖渠三十二條,建橋涵十四座,築堤壩五道,共完成六十萬土方,造出了二千多畝良田。去年在這些湖灘地裏試種的水稻,畝產最高達到一千二百多斤。
1970-05-18
毛主席時代,中國農民是最富有的階級——農民擁有兩份財產——全民所有製工業、全民所有製資源及農民集體的財產——比中國工人階級富有!
按照毛主席的正確路線——是工人要求下鄉,而不是農民要求進城。
1976年趙高黨篡黨奪權,推行承包製,發展個體經濟——農民喪失了所有財產——連土地改革時分到的土地全部喪失——土地成了國有財產——所有權變成了使用權。
農民一無所有——出賣勞動力——被趙高黨及其帝國主義、資本家剝削了三十年。
趙高黨要搞規模經營——農民工真的不容易——取消戶籍製度——土地流轉——農民連土地使用權也要被剝奪。
農民——徹底成為無產階級農民——不,應該是徹底的無產者!
戶籍製度帶來的福利
戶籍製度的取消對工人階級而言,福利不會增加,隻會減少——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必然攤薄工人階級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