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薄熙來政績被肯定(轉貼)2013-08-01 18:32:30 (花蜜蜂劇場)

(2013-08-01 18:09:26) 下一個
2013-8-01


審薄在即 眾媒體力捧其政績(高原野草——多維博客鏈接http://blog./post-347434.html)

眾所周知,“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的開通是在薄熙來力推下完成的,這個被冠以當代“絲綢之路”的大通道是薄熙來一貫大手筆的體現,已深深刻上了薄熙來大視野推動重慶全方位開放的烙印。如今,隨著薄熙來的離去和身陷囹圄,眾多媒體不約而同地為薄熙來的昔日政績高唱讚歌,讚揚這位為民造福的好領導。

就在公訴審判這個昔日重慶當家人的敏感時期,來自中央媒體和重慶媒體的30多人組成的聯合采訪車隊,將在未來45天時間裏,駕車行駛1.5萬公裏, 從中國直到德國,正式啟動“感知中國·穿越新絲路——渝新歐國際鐵路媒體特別行動”,借機向世人展現薄熙來曾創下的輝煌政績。

是呀,官員是要為人民服務呀。但被雙停的薄熙來怎麽在任何地方都服務的那麽好呢?不值得大書特書,好好學習嗎?都要判刑了,貪汙過的地方百姓咋都要念其好,不恨這個大“貪官”?在審薄之即,眾媒體的變通力挺就說明了一切!好與壞,百姓心中有杆秤。正如新華社轉發的大連市民的反問,“要看看薄熙來究竟貪汙了多少錢!?” 老百姓不相信這日理萬機、為民操勞的老領導是個“大貪官”呀。


cq


人民網重慶7月31日電(劉政寧)被稱為第三歐亞大陸橋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已成功運行兩年多的時間。“渝新歐”的常態化開行,打破了中國傳統以東部沿海城市為重點的對外貿易格局,更是開創了亞歐大陸橋運輸中的七個先河。

2011年3月19日,“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首次全程運行,列車載著惠普在重慶生產的電子產品,從重慶團結村始發順利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時至今日,運行時間16天,比長江水運上海再海運至歐洲節約近30天,比“渝深”鐵海聯運至歐洲節約近20天。運行成本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是IT產品等高附加值貨物常態化運輸的首選。

近日,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楊麗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渝新歐”班列在亞歐大陸橋運輸中,開創了曆史上七個先河:全程衛星定位監控貨物安全;沿途海關不重複查驗的先河;多國鐵路合資搭建服務平台;跨洲際使用國際鐵路聯運統一運單;長江下遊造產品經上遊中轉發運歐洲;歐洲商品經阿拉山口入境中國;保溫技術應用於國際長途運輸。

全程衛星定位監控貨物安全

“渝新歐”班列普遍使用集裝箱衛星定位跟蹤係統(簡稱“電子鎖”),其好處在於:一是通過監測車門開、關狀態並設置區域報警,保障了貨物運輸安全;二是通過實時定位監控,完整記錄存儲列車往返經緯度、溫度、海拔高度、實時時間、速度等信息,解決了亞歐大陸橋班列信息反饋不及時的難題。

沿途各國海關不重複查驗

2012年8月1日,海關總署牽頭舉辦的“渝新歐”海關便捷通關研討會在重慶召開,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等八國海關代表出席會議,各方達成共識:進一步簡化通關流程,實行監管互助原則。目前“渝新歐”班列在重慶一次報關及查驗,沿途各國海關一路綠燈,平均通關時間12小時,貨物在口岸的滯留時間僅占全程運輸時間的17%,遠低於傳統亞歐大陸橋30%~50%的貨物滯留時間占比。

多國鐵路合資搭建服務平台

2011年6月、9月,中鐵、哈鐵、俄鐵、白俄鐵、德鐵及重慶市政府五國六方先後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和重慶舉行了兩次國際鐵路聯席會議,確立了“渝新歐”班列分段承運人職責分工,優化線路及換軌流程,並共同商議成立渝新歐平台公司,將“渝新歐”打造成為全球知名的貨運班列。2012年4月,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德國四國的鐵路龍頭企業與重慶市政府合資組建了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專營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鐵路運輸服務,成為了亞歐鐵路一體化國際合作的典範。

跨洲際使用國際鐵路聯運統一運單

在亞歐大陸上有著兩大鐵路聯運組織——鐵路合作組織(以中國、俄羅斯及中亞、東歐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為主)和國際鐵路聯盟(以現歐盟國家為主),兩個鐵路組織的規則、單據均不一致,貨物不能直通運輸。亞歐大陸橋國際班列在進入歐盟時,必須更換鐵路運單,增加了操作環節。“渝新歐”班列分別於2012年10月31日和11月2日進行了兩次統一運單的嚐試,開創了我國在大運量、長距離的亞歐大陸鐵路直通運輸中使用統一運單的先例,使得運行效率得以進一步優化。今年以來“渝新歐”班列全部采用統一運單的模式進行運輸。

長江下遊造產品經上遊中轉發運歐洲

截至目前,“渝新歐”通道已開行了多趟異地班列,改變了以往國際物流“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被動局麵。在已開行的異地班列中,貨物由上海、昆山生產,經重慶中轉發往歐洲,使西部地區一躍從對外開放的末端走到了最前沿,成為了中歐貿易的橋頭堡。

歐洲商品經阿拉山口入境中國

2013年2月28日,在“渝新歐”去程班列開通兩年零一個月的時候,“渝新歐”回程班列實現零的突破,滿載著長安福特汽車零配件的41個40英尺集裝箱從德國科隆起程運往重慶。該趟班列不僅是“渝新歐”的首趟回程班列,還是亞歐大陸橋上第一次歐洲貨物經阿拉山口入境中國的班列。它讓歐洲企業找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條快速、便捷的全新模式。

電子產品冬季保溫箱運輸取得重大突破

“渝新歐”全程一萬多公裏,路上溫差極端時可達70℃,IT產品難以承受。為此,重慶市組織惠普、巴斯夫、霍尼韋爾等國際大公司以及後勤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加強對集裝箱相變材料保溫運輸、“水背心”及柴電一體化等多套保溫方案,並進行了實地實驗,為冬季運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正在進行專用集裝箱規模化生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