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印之戰:解放軍七天強行軍抄了印軍後路

(2013-08-18 23:38:51) 下一個
戰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匯報中印邊境反擊戰情況時,毛澤東插話說:“這次仗打得很好。前麵防守,後麵不防,繞到屁股後麵它就完了。古今中外誰都怕抄後路,這次還擊戰,主要是十一師跑到它後麵去了。”  1962年,在喜馬拉雅山區--世界屋脊上發生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我時任國防第十一師司令部的偵察科長,自始至終參加了這場戰爭的全過程。  自1962年9月20日印軍向我邊防部隊打第一槍起,中印邊境局勢便日趨緊張起來。我邊防部隊按照總參作戰命令,積極進行備戰工作,隨時待命出發。  針對印軍“銅頭、錫尾、背緊、腹鬆”的特點,劉伯承提出“打頭、切尾、擊背、剖腹”的戰略方針  中央軍委對這場自衛反擊戰製訂了三條反擊路線:中印邊境印軍入侵的西藏阿裏方向為西線,山南方向為中線,瓦弄方向為東線,以中線為重點進行反擊。  中線第一戰役的戰場選在克節郎河穀,入侵這個地區的印軍第七旅下轄四個步兵營,配屬炮四旅兩個營,旅長為約翰·帕拉希拉姆·達爾維準將。  我方參戰的部隊是西藏軍區四一九部隊所屬一五四團、一五五團、一五七團和國防第十一師三十二團二營,配屬軍區炮兵三○八團。  根據戰前的敵情偵察,軍區前指分析認為,印軍部署特點是:前重後輕,兩翼暴露,縱深短淺。軍區前指決定采取兩翼開刀,迂回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打法。即命令一五五團擔任右翼突擊,一五四團從左翼開刀,一五七團實施側後穿插分割包圍,三十二團二營作為戰役預備隊。  各部隊按作戰任務,於10月19日下午乘夜幕來臨之前翻過拉則山口,利用河北岸密林作掩護,秘密行進到各自的出擊位置潛伏下來。  10月20日早上7時30分,指揮所上空升起三顆紅色信號彈,這是我邊防部隊發起反擊的信號。早已憋了一肚子氣的戰士一躍而起,端著槍向敵人衝去,槍聲、炮聲、喊殺聲、手榴彈爆炸聲,頓時響成一片。  經過11個小時的激戰,在當日18時戰鬥結束時,印軍除少部分潰逃外,大部被殲。我軍共計斃、傷、俘印軍七旅旅長達爾維準將以下1987人,繳獲大量槍炮彈藥及軍用物資。其中我十一師三十二團二營殲敵72人,繳獲各種槍支120餘支,炮6門,配合主力部隊,取得了克節朗戰役的勝利。  10月21日18時,根據軍區前指指示,我三十二團和四一九部隊分四路向邱散謀、龍布、吉米塘、永郅橋地區實施戰役追擊,上述各處之敵望風而逃。  10月23日,遵照總參“相機攻占達旺”的指示,我十一師三十二團和四一九部隊、山南軍分區部隊共5個團又1個營,分五路直取達旺。達旺地區之敵在我軍的震懾下,於當日已逃至達旺河以南、西山口一線。我各部隊於24日、25日分別占領了東新橋、達旺等地後,就地集結整頓,準備再戰。  克節朗戰役結束後,印度當局仍不甘心失敗,斷然拒絕我國政府10月24日提出的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即:中印邊界問題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和平解決前,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製線各自後撤20公裏;兩國總理就邊界問題舉行會談。印度政府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組織“緊急內閣”,加緊擴軍備戰,進一步全麵策劃擴大邊界衝突。在此情況下,要緩和邊境緊張局勢已不可能,隻有針鋒相對。因此,中央軍委決定在印軍入侵的東、西、中三線進行全麵反擊。  西線阿裏方向由新疆軍區負責;東線瓦弄方向由五十四軍負責;中線達旺方向由西藏軍區負責。以達旺方向作為全線反擊的重點。這個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主脈的南側,是典型的高山峽穀密林地帶,居住著門巴族、珞巴族和藏族同胞。  在達旺方向上僅有一條簡易沿山腰河穀公路,彎彎曲曲通向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拉洪橋、邦迪拉、登尕威利,直至中印邊界線伏特山口,而後通向印度提斯浦爾。印軍依托這條公路為軸線及其兩側山林、河穀作一線式分段布防,重點在西山口。  中央軍委對這次戰役十分重視,軍委戰略組組長劉伯承根據西藏軍區前指上報總參謀部的印軍布局,當即指出印軍擺的是“一字長蛇陣”,其特點是“銅頭、錫尾、背緊、腹鬆”。他沉思後,提出對印軍的打法是“打頭、切尾、擊背、剖腹”。他特別強調:“要準備實施強攻,準備打硬仗、啃骨頭。插入、迂回、分割、包圍,把敵人打死、打傷,或俘虜,這才是戰爭的勝利。”  為爭到“切尾”任務,十一師師長餘政泉胸有成竹地擺出了四條清晰的理由  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西藏軍區前指於11月8日在達旺指揮部召開參戰部隊指揮員作戰會議。張國華司令員傳達了中央軍委的意見後說:“劉帥提出'八字'打法很好,完全符合戰場實際情況。但是在高山密林峽穀地區作戰,困難是很多的,尤其是'切尾',任務非常艱巨,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人少了穿插沒用,人多了穿插更困難。加上地形不熟、道路不明,又沒有準確的軍事地圖,是一塊硬骨頭哇!事關戰役全局,誰來'啃'?”參加會議的各師師長都爭先恐後,爭著要“啃”這塊“硬骨頭”。參加過長征的十一師師長餘政泉坐不住了,他斬釘截鐵地說:“我代表紅軍師全體指戰員堅決要求軍區前指首長把迂回'切尾'的任務交給我們師。”唯恐爭不到這塊“硬骨頭”,他胸有成竹地擺出了四條請戰理由:“一是克節朗戰役,我師大部隊沒有趕上,全師官兵求戰心切;二是我師現在的集結地在最前邊,機動便捷,可以爭取時間;三是我師在解放戰爭和甘南、西藏剿匪平叛中,曾多次實施遠距離迂回奔襲作戰,有實戰經驗;四是我師已於11月1日淩晨5時由三十三團鄭甸武副參謀長和偵察股長宋全緯率領29人的偵察分隊化裝成印軍,深入敵側後勘察地形道路。”張國華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餘政泉說:“老餘呀!我們是英雄所見略同麽。告訴你,這塊硬骨頭我早就派給你們了。”其他在座的同誌都將羨慕的目光投向了餘政泉。張國華定了定情緒,對餘政泉下命令道:“你們師的任務,是從敵人右翼迂回,插入到邦迪拉與德讓宗之間,務必於11月18日晨零時通過拉洪橋,到達拉洪截斷公路,形成對內對外正麵阻敵北援南逃。”接著,張國華對從青海剛調入的蘭州軍區五十五師師長王玉琨(原第十一師參謀長、陝北老紅軍)說:“老王呀!你和四一九部隊長柴洪泉組成聯合指揮所,統一指揮一五四團、一五五團、一五七團、一六三團、一六四團、一六五團、山南軍分區,炮三○六團、三○八團、五四○團及工兵一三六團,攻殲西山口、申隔宗地區之敵。”王玉琨表示:“請軍區首長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然後,張國華對四一九部隊長柴洪泉和山南軍分區司令員郭誌賢說:“你們是西藏軍區進藏最早的老部隊,擔任'剖腹'和'擊背'的任務也不輕鬆,隻能打好,不能打壞。”張國華環視在座的其他人後,命令道:“各部隊務必在11月17日到達指定位置,18日早上7點鍾,全線開始向入侵印軍發起總攻,首先由五十五師3個步兵團在3個炮兵團支援下開始向西山口之敵進行攻擊,先打掉印軍這個'銅頭'。”  軍區前指作戰會議結束後,各部隊便進入緊張有序的戰前準備工作。  十一師率領三十二團、三十三團及直屬通訊、炮兵、工兵等分隊於10月24日、25日先後到達集結地東新橋西北側一個叫勞·次姆的地區。這裏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掩映在濃密的森林裏,不過早已是人去屋空。河對岸不遠處便是西山口,印軍重兵把守,人員、車輛來來往往,嚴密地監視著我軍的行動,並不斷向我軍進行襲擾性炮擊。  為了監視西山口印軍的活動情況,師指決定各營、連,派出觀察哨,師、團組織觀察所,形成對敵觀察網。我和偵察連連長楊鶴鵬率6名偵察員在師指揮所西北建立起師觀察所,晝夜觀察印軍的活動情況。從10月28日至11月8日,西山口印軍向我集結地共發射炮彈788發,最多時一天一夜打180發,打在師指揮所周圍的炮彈就有318發。白天,印軍隻要發現我集結地森林冒青煙(做飯的炊煙)和晚上火光(做飯燒水),便像下冰雹似的向我軍開炮。開始幾天造成我軍嚴重傷亡,後經加修工事,深挖貓耳洞,改造鍋灶為無煙灶,控製煙火等,我軍再無人員傷亡。  兵貴神速,我軍經過七天五夜,邊打邊進,提前50分鍾完成戰役大迂回,“切尾”成功  遵照軍區前指布置給我師迂回敵後斷路“切尾”的任務,我師決定由三十三團做前衛,於11月10日黃昏避開西山口之敵的觀察,東溯達旺河,沿河北岸的山腰羊腸小道秘密夜間開進。於11日黃昏到達聽布,師指命各部隊就地宿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山坡地埋鍋造飯,大家在餓了24小時後,才吃上第一頓行軍美餐。  12日淩晨5點,我軍從聽布轉向南下,通過我工兵搭的便橋,走過100米的亂石灘,進入“一線天”峽穀。這是喜馬拉雅山主脈向南延伸的一條支脈,有如魔劍鬼斧劈開似的, 巍然屹立,底部光線陰暗,苔蘚潮濕。大部隊加上馱炮的騾馬,前擁後擠,坎坷難行。艱難地走出“一線天”後,便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行程三小時才到魯克塘。大部隊在此休息,埋鍋做飯,中午才吃上早飯。離開魯克塘,在古木參天的森林中又走了四個小時,來到一塊小小的草坪盆地,這裏綠草叢生,陽光和煦,溫暖宜人。部隊稍事休息,待走出盆地,已是迫近黃昏。接著,又開始攀登海拔5400米高的折多拉山口。  折多拉山山勢陡峭,崎嶇難行,加之夜幕降臨,山高缺氧,寒風襲人,廣大指戰員口幹舌燥,腰痛腦脹,雙腿疲軟。身上的武器、彈藥以及足夠七天吃的生熟口糧,加在一起足足有30多公斤,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好不容易,我們才爬到山頂。山頂,光禿禿的;山脊,隻有常年不化的積雪,寸草不生。我們在折多拉山口稍事停留,等隊伍到齊。接著,又越過山口,沿著崎嶇的山腰小道繼續前行。這時,老天爺好像有意跟我們做對,刮著大風,飄著雪花。艱難地行走了五個多小時,又遇到了一道冰河,大家徒涉冰河後,到了澤拉山口北側河穀地帶,這是師指揮所預定的部隊大休息地點。四天四夜的艱難行軍,使許多人腳上起了水泡、血泡,甚至有人腳上的水泡、血泡與鞋襪粘在一起,每走一步都痛得鑽心。這時,人困馬乏,來不及選擇地方,聽到大休息號,大家便就地躺下,很快進入了夢鄉。  11月15日12時,大部隊還在大休息時,三十三團來報;在澤拉山口放哨的偵察排與北上的印軍1個排(30餘人)發生戰鬥,經過20多分鍾的戰鬥,除打死1名,俘虜1名外,其餘敵人調頭南逃。據戰俘稱:他們是印軍阿莎姆步兵第五營的的1個排,受命前來澤拉山口設點的,監視有沒有中國軍隊來這裏活動。  餘政泉師長立即召開各團首長緊急會議,他分析認為,印軍北上澤拉山口設點,說明印軍已經重視這條小路了,我偵察排與設點印軍發生戰鬥,其意義之重大在於我們首先提前發現了敵人--因為據上級敵情通報,在波辛山口才有印軍據點,也就是說按原計劃再走一晝夜才能遇上敵人;其次,戰鬥中我們繳獲了敵人電台,偵察排輕裝緊追逃跑之敵不放,敵人來不及向他們的上司報告,守在波辛山口和卡拉據點的敵人,依賴北上的這個排,容易產生麻痹思想,有利於我軍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第三,提前了我們整個部隊的出發時間,原定部隊大休息後於下午5時出發,現在準備下午1點30分出發。  在緊急會議上,餘政泉師長反複強調:“在印軍還不知道我軍實力的情況下,我們要立即行動,晝夜兼程,遇到敵人據點,猛打急追,奪路疾進,分秒必爭,準時或提前到達迂回終點。”餘政泉師長根據時間、空間、敵情的變化,果斷地下達完命令後,便帶領作戰參謀、偵察參謀等幾個精幹人員跟隨前衛團三十三團出發了。此後,各級指揮人員,可以根據隨時掌握的情況,相機處置突發變故。  11月15日18時,三十三團偵察排和擔任尖兵的四連抵達波辛山口,在濃霧中隱約看見設在南下唯一小道中間印軍構築的碉堡,不時還能聽見印軍的說話聲。三十三團團長田啟元根據師指“速拔掉敵人據點”的指令,命令偵察排從左翼迂回,四連從正麵同時突然開火,一陣猛烈的槍聲、手榴彈爆炸聲,撕裂了沉靜的山林、河穀,隨著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勇士們衝向了敵人的碉堡,僅6分鍾就結束了戰鬥,80餘名守敵大部被殲,餘敵倉皇逃跑,我軍立即發起追擊。前衛部隊發現卡拉山印軍據點火光衝天,便加快步伐,疾速追擊,敵人縱火燒毀營房、物資倉庫,先行逃跑,我軍來不及喘息,繼續沿山脊小道向南疾進追擊。  又是一晝夜過去了。廣大指戰員的體力消耗實在太大,汗水濕透了棉衣,口幹難耐。同誌們利用休息空間去舔路邊樹葉上的露水潤潤嗓子,有的戰士在偶然發現的石縫中接到了半缸滲水,便拿回來讓戰友們傳喝。聽見山脊兩邊深穀中嘩嘩的流水聲,可是誰也無法把水弄上來。小道兩旁高聳的樹枝上吊掛著溶雪結成的冰柱,隊伍中無數雙眼睛,不約而同地投向垂吊的冰柱,不自禁地用舌尖舔著幹裂的嘴唇,望“冰”止渴。直到17時,我迂回大軍才走完這段無水的山脊羊腸小道,抵達有水的東日則北山。  三十三團前衛二營五連於16日14時在東日則與卡拉逃敵以及由拉洪橋北上的印軍近衛聯隊第五營二連遭遇,我偵察排和尖兵排以正麵與側麵相結合的戰術,猛打猛衝,激戰約20分鍾,殲其一部,餘敵潰逃密林中。三十三團二營當即以六連為前衛,迅速向拉幹推進。15時30分,尖兵排抵達拉幹,守敵為印軍近衛聯隊第五營二連1個加強排,剛立足未穩,就被我軍正麵衝擊、兩翼夾擊而全殲。夜幕降臨,我軍先頭部隊抵達旁馬。  17日12時許,我師全部迂回部隊到達旁馬及其以東一線。師指揮所立即組織營、團指揮員勘察地形。餘政泉師長對大家說:“我們沿途打掉印軍5個據點,前邊登班是最後一個據點,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據點。因此,三十三團要堅決果斷殲滅登班之敵,爾後迅速奪取拉洪橋,過河後直插公路,對邦迪拉形成對外正麵,要不惜一切代價,頂住敵人的反撲;三十二團留1個營為師預備隊,其餘兩個營隨三十三團之後,切斷公路後向德讓宗發起攻擊,阻敵向邦迪拉靠攏,配合四一九部隊殲滅德讓宗之敵。”  17時40分,配屬三十三團的三十一團二營擔任前衛任務,進至登班一公裏處,尖兵五連與敵偵察警戒分隊遭遇,我軍先敵展開、先敵開火、先敵衝擊,令敵猝不及防,不戰而逃。五連乘勝追擊,逼近登班敵主陣地前沿,登班守敵立即發起反擊,並以拉洪橋方向的野戰炮和迫擊炮火壓製我方火力,瘋狂阻攔我後續部隊。二營隨即發揮我方炮火的威力,兩次擊退敵人的反撲,四連、五連乘勢衝入敵陣。為爭取到達迂回終點的時間,三十三團主力不等全部占領登班,即令二營在三十一團五營右翼投入戰鬥,直插敵人縱深,向拉洪橋急進猛撲。  18時,我軍全部占領登班,主力部隊穿過敵人猛烈炮火的攔阻和節節抵抗,衝向拉洪橋頭。橋下,印軍來不及拉響裝好的炸藥,便倉皇逃命。19時,我軍通過拉洪橋,繼續向拉洪汽修廠挺進,23時10分截斷公路。師指揮所立即發射三發紅色信號彈,宣布我師經過七天五夜,邊打邊進,行程250餘公裏,提前50分鍾完成戰役大迂回,“切尾”成功。  毛澤東:“古今中外誰都怕抄後路,這次還擊戰,主要是十一師跑到它後麵去了。”  西藏軍區前指接到我師提前到達終點的電報後,日夜焦慮的張國華露出了輕鬆的微笑。他對身邊的人員說道:“十一師不愧為英雄的紅軍部隊。”  11月18日拂曉,三十三團二營進至拉洪東南五公裏處,構築防禦工事,向邦迪拉方向派出警戒。12時許,田啟元團長向師指請示,要派三營沿小路向邦迪拉山主峰偵察前進,師長同意並令其積極向邦迪拉山主峰發起進攻,相機攻占邦迪拉。  18時,三十三團三營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占了邦迪拉山主峰的印軍陣地。19日零時,我軍發現邦迪拉印軍南逃,田啟元團長率主力立即下到邦迪拉,沿公路追擊南逃之敵,8時許,追到都康帕尼,發現有條小路通往比裏山口,即令二營直插比裏山口,團主力仍沿公路追擊。12時,前衛三營在登尕威利與北援之敵六十七旅查謨·克什米爾第三營遭遇。八連分兩路向敵左右迂回攻擊,九連沿公路正麵衝擊,營屬兩門迫擊炮,六挺重機槍,掩護步兵衝鋒。經過近兩小時激戰,全殲該營,斃、傷、生俘中校營長歐濟阿·辛格以下204人。  20日5時,沿小路追擊的二營夜襲查庫守敵六十七旅第八廓爾喀聯隊第六營,殲敵220人。  21日10時許,三十一團和三十三團零星掉隊人員行至多隆橋北側,發現敵四十八旅馬德拉斯第一營。我軍在參謀康德心和連長王文保的指揮下,向敵人發起攻擊,僅戰鬥20分鍾,殲敵241人。  至此,中印邊境反擊戰役第二戰役勝利結束。此次戰役擔任“打頭”的五十五師、“剖腹”的四一九部隊和“擊背”的山南軍分區部隊,共殲敵4800餘人,繳獲大量槍炮、彈藥及軍用物資。十一師擔任戰役大迂回的“切尾”任務,作戰15次,殲敵1476名,繳獲各種火炮56門、各種槍支1268支、彈藥30餘萬發、坦克9輛、汽車311輛以及大量軍用品。  戰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匯報中印邊境反擊戰情況時,毛澤東插話說:“這次仗打得很好。前麵防守,後麵不防,繞到屁股後麵它就完了。古今中外誰都怕抄後路,這次還擊戰,主要是十一師跑到它後麵去了。”(責任編輯:依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