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重看電影《青春萬歲》的感慨

(2013-07-24 18:52:10) 下一個
2007-4-12


標簽: 青春,電影,校園


  幾天前,在文學城的“影視人生”版塊閑逛,碰到久違的老片子《青春萬歲》,於是下載到電腦中。當那些熟悉的人物又一次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熟悉的話語又一次回響在耳邊時,我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也擁有過同樣單純而快樂的日子。即使你與影片中的主人公不處於同一時代,但是,隻要你經曆過火熱的校園生活,就一定會為這部影片而感動。

  電影《青春萬歲》改編自王蒙1953年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描寫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北京某女子中學一群高三女生的生活。電影雖然不能像原作那樣詳盡,但是,小說中那種快樂、向上、充滿朝氣的情緒,卻洋溢在影片的每一個畫麵。楊薔雲、李春、鄭波、蘇寧、袁新枝、吳長福、呼馬麗······她們的學習,她們的情感,她們的苦悶,她們的向往,都在影片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刻畫和展現。雖然已不再年輕,可是在重溫這部老片的時候,我仍能感覺到,青春其實並沒有離開我們,它像一瓣冬眠的嫩丫,深埋在我們塵封已久的心底,當春風掠過時,它依然會感應似地輕輕顫動,似乎在告訴我們:我,還在這裏。



  小說《青春萬歲》是一部深深打上時代烙印的作品,因為過於具象,所以無法成為典型意義上的經典作品。然而,它字裏行間所表達出的真情實感,卻無疑是那個時代青年學生火熱生活的真實寫照。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電影《青春萬歲》,會發現其中有許多“硬傷”。比如,當小業主招呼蘇寧進店裏看看時,楊薔雲卻將她一把拉走,說:“走,上咱們國營的去”;李春聰明,學習好,卻不可避免地被刻畫為缺乏政治熱情,隻顧自己的後進者;在孤兒院長大的呼馬麗身為天主教徒,一直生活在嬤嬤的“陰影”之下。這些內容,多年後的王蒙看了也會付之一笑。是啊,有多少人能夠超越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以後人的智慧來看清當時?八十年代後寫出《風箏飄帶》、《堅硬的稀粥》的王蒙一定不會這麽想,可是,站在1953年門檻,為新中國所發生的一切而激動不已的19歲的王蒙的確是這樣想的。或許,文學作品的使命並不在於永恒,而是讓後人看清從前的時代。

  在曆史大潮中,人就像一條條小魚,就算你用盡力氣,也難以逃脫被浪頭和潮汐擺布的命運。曾經喊出“曆史將宣告我無罪”的林昭,在《青春萬歲》所描述的1953年,正是一名21歲的朝氣蓬勃的青年,她也像楊薔雲們一樣,對這個“偉大的時代”寄予無限希望,可是,僅僅4年後,敢於直言的她卻遭遇到政治風暴釀成的滅頂之災。林昭,張誌新,遇羅克,每每想起這一個個名字,都讓人感到錐刺般心痛。

  曆史會戲弄我們,政治會欺騙我們,但是,青春卻永遠忠實於我們。當看到楊薔雲在新年晚會上熱情奔放的朗誦,當看到鄭波花費幾個小時解開一道數學難題,當看到李春因為同學們的友誼而露出的笑臉,當看到楊薔雲與張世群在北海冰場上邂逅時的欣喜,你會感覺到,青春曾經那樣熱情地擁抱過我們,雖然短暫,卻留給我們一生享受不盡的溫暖。









  老作品雖不能像老樹一樣年年發新枝,但總能在某個時刻喚醒人們沉睡的記憶。2006年1月25日晚,江蘇演藝集團在南京首演根據小說《青春萬歲》改編的話劇,獲得巨大成功。那熟悉的場景和台詞,讓上年紀的觀眾感慨萬千,讓青年人感受父輩的青春歲月。

  《青春萬歲》的年代早已遠去,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熟的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漸漸淡漠,與他人的關係漸漸疏遠,對未來的憧憬漸漸朦朧。可是,當看到影片開始時那熊熊燃燒的篝火,我終於知道,青春並不隻是年齡的符號,而是一種生活信念,它是激情的,跳躍的,向上的,永存於心底,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最後,讓我們再次傾聽楊薔雲在新年晚會上朗誦的那段詩句吧: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
  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
  多嚴峻的戰鬥,我不會丟臉。

  有一天,擦完了槍,擦完了機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
  並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

片名:青春萬歲(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導演:黃蜀芹
主要演員:
任冶湘····楊薔雲
張 閩····鄭 波
梁 彥····李 春
秦 嶺····蘇 寧
施天音····呼馬麗
張海燕····吳長福
鄔君梅····袁新枝
郭凱敏····田 林
梁錦楊····張世群
蔡國慶····趙 塵


分享博文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cme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