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美麗

(2014-01-27 17:55:14) 下一個
     國內的一位好朋友今年準備退休了, 我在電話裏問她現在感覺如何,她卻無比沮喪的告訴我,人老了真的沒意思,特別是更年期以後的女人,不是一年比一年老,而是一天比一天老, 她說現在頭發近乎全白,皮膚也看著每天天的往下垮塌,平時走路最怕路上見著熟人, 上課的時候擔心滿頭的白發會嚇著學生......還說, 以前在媒體上看到的七老八十還活的矍鑠滋潤的老人, 其實他們都是在強打精神, 那種狀況並不真實的。這些話聽起來就像一副世界末日, 萬念俱灰。
       印象中,我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標準的古典美女。麵貌身材和舉止符合了國人對於古典美的全部想像,優雅端莊且心性嫻靜如水。盡管一生命運不濟,幾經蹉跎 卻從未喪失卓越的淑女風範, 有著清高渺遠的風骨, 更像陳逸飛油畫中絕世婉約的明清女子。當這樣一位遲暮的美人, 淒惶的訴說老之將至的哀怨, 讓我不由得感歎生命的沉重。就有如聆聽一曲為青春逝去而譜寫的的哀怨的挽歌和一種為末路的美麗而負疚的心曲。            
       青春和美貌難道真的是一個女人生命的重心嗎? 當美麗像花兒一樣隨風逝去, 生命裏留下來的難道惟有遍地枯敗的落葉嗎?等春夏的錦繡毅然逝去, 我們還能期待些許絢麗的秋冬嗎?與其沉浸在對於逝去的歎息中, 為什麽不去接受呢?時間和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如此的公平,有一天,每一個人都將年華老去, 當生命的那一頁篇章翻過, 那僅僅意味著青春的故事的結束, 也同時意味著黃金般的成熟已經姍姍而至。成熟, 應當有著比青春更加豐腴飽滿的滋味,當塵埃落定, 水落石出之時, 該是怎樣一個清朗和浩瀚的天地, 生命的豐碩在於有著比短暫的青春更為豐富和悠長的含義。與其哀歎曾經的孤芳自賞,不如欣然的轉過身去, 開始用歲月沉澱出的智慧去體驗生命中的另一番風景。
       在美國校園裏,我的視線常被四周那些青春美麗的年輕人所吸引,這裏常常能看到有如精美藝術品一樣的完美麵孔, 看著那被濃密的睫毛圍繞著的深邃的雙眸, 美的都感覺不真實了。但他們卻是真實的,身心自然的, 甚至有一種對自身的美不以為然的態度。美麗似乎隻是他們蓬勃生命中的一個美好的附屬, 卻遠不能成為他們生命的一絲羈絆。他們沒有因為容貌的美麗而矜持,更沒有因為孤芳自賞而固步自封,活的坦然而自然。因為他們知道上帝在塑造生命的時候,賦予了女人比外在的美麗更為深厚的涵義。外形隻是一個靈魂的寄居所在, 一個人靈魂的厚度才能是其生命的價值。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斑斕和絢麗,隻有完全地拋卻雜念才能盡情享受這道生命的盛宴。
       離開了中國才知道, 原來美麗不是女人唯一的價值,青春也不是。原來半老徐娘也可以叱吒風雲且更加豐姿卓約,原來不同種族有著不同的美麗,精神的美其實更勝於外表的美。男權社會的審美不應該成為女人衡量自身的標杆,因為生得美麗與否而感到自卑和自傲, 當這種自卑和自傲侵入無辜的生命而成為一個人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時候,便成為了許多韶華逝去的中國女人內心無法言說的痛。在多數的亞洲國家裏, 因為人種的單純, 加上文化和曆史的影響, 美的概念被理解得異常狹隘和單一。似乎一個女人隻有麵貌和體態符合了某一種特定的模式典範, 才可以稱之為美女,否則伴隨她的將會是一種終身的遺憾。整容之風的興起,使女人們有了千人一麵的美貌。在這個狹隘的男權社會裏,美好的女性不是健康和有力量的, 而是病態的贏弱,仿佛隻有這樣方可襯托出男姓的強壯和偉岸。於是可憐的女人們甚至甘願舍棄寶貴的健康,饑腸轆轆隻為身材苗條......病態的審美誤導了中國幾千年的女性, 如此猥瑣的美麗, 居然讓那麽多女人心甘情願的為之膜拜和傾倒。竭盡一生去致誌追求, 甚至不惜飛蛾撲火, 粉身碎骨而無悔, 時至今日此風甚至愈演愈烈,悲哉!
       當時光最終無法挽留,當美麗去意已決, 那就坦然的接受吧。隻有接受自己,他人才有可能接受你,才有可能放開身心去探求另一種生命的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