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32)
2015 (137)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三)神秘人
《序》
一群精力充沛的都市人;
一個魔幻鏡般的萬花筒;
一幅勾勒不完的流動畫;
一曲旋轉不停的探戈舞;
每日每夜、每時每刻、每步每行,每個遊動的生活波濤裏,總有不一樣的漣漪。霓虹燈下,洶湧人潮,大千世界,人生如戲。有人星光燦爛,有人垂涎苟活。這山望著那山高,這屋簷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撕開麵俱,走進生活,打開了,原來如此。。。
三十五年同學聚會,都市大醫院神經內科帶研教授-施慧,高挑端莊、綽約多姿、才思敏捷、談吐優雅,在一群醫學院同學聚會中,一直是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年她是我們的班花,不但人長的出眾,學習更是名列前茅。班上曾追求過她的幾個男生一肚子叫屈,“肥水怎麽就流外田了?嫁給了搞機器人的理工男。”歲月從不負美人!至今談起她,男生們依然,“當年,我們大家都喜歡她。”
高高盤起的頭發把這張精致的小臉襯托得更加嫵媚和理性;纖細的高跟鞋,把土地的疑重紮得更深,欲使堅韌的身姿更加挺拔;一襲修長的黑色風衣把她裹得有點神秘。在憶芳華、敘舊事、談友情、讚功名,嘰嘰喳喳喧囂聲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人話鋒一轉,談論起我們的兒女。
在美國華裔孩子做醫生,當律師是很多華人家長的首選,而孩子們也非常能勝任這些職業。讓我有些驚訝的是我們不少國內的同行在“手術刀不如理發刀的”大環境下,不少子女依然循著《希波克拉底誓言》人類古希臘警誡,捧著職業道德的聖典,在醫學領域言行自律,不畏前行。
“施教授有個英俊瀟灑的兒子,是律師。”國內同學說道。
“快把兒子的照片給我們看看。”有同學提議道。
施慧不動聲色,“人還不是二個眼睛一個嘴巴,有什麽好看的。”
“喔,施教的兒子1米85,有性感的七塊肌肉,是女孩心中的男神,把照片給大家看看。”和施慧一個醫院胸外科的鴻,一如職業造就的性格,快人快語。
施慧慢慢地在手機上劃了幾下,“諾,你們看吧。”臉上依然毫無表情。
“哇,一表人材!有女朋友嗎?我女兒在你院的心內科工作,介紹他們認識一下吧。”腎病專家王,立馬有把他拉做末來女婿的架勢。
“不!堅決不找醫生。”施慧馬上否認道。“我不會給他介紹對象,兒子的事自己負責。”施慧有點反應過度,立刻又重申了一句。
我把頭湊上去一看,帥呆了!一身墨綠的運動裝非常桃眼,一個陽光健美的男孩,在健身房正舉著杠鈴半蹲著做著力量運動。
“運動型男!遺傳了媽媽最好的因子。”我脫口而出。
“他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人不能隻看外表。”施慧欲言又止。
在大家滔滔不絕,意猶未盡中,流星很快劃過了夜的上空,終於在依依不舍中告別。我給施慧一個大大的擁抱,在她耳邊嘻語一句,“我外甥女1米74,搞經融的,一個非常能幹懂事的女孩,說不定會和您兒子擦出火花。”我妹隻要知道我出去聚會就給我布置功課。此時施慧的身體明顯抽動了一下,再次碰觸她的目光卻有些悔澀,大家相約五年後再見。
二天後,我要回state時,接到了施慧打來的電話,說是向我告別。一場對話,心如芒刺,一個儒雅母親身後,一顆破碎的心正在滴血。
“好羨慕你們的孩子,個個獨立優秀。”施慧又一次提到了孩子。
“噢,國外的孩子比較獨立,也很自信。”我補充了一句,“貴公子好陽光又一表人才,我們羨慕您才對啊。”
“他不是一個好孩子。”施慧強硬地說。
那有母親這樣說自己的孩子的,尤其出自施慧這麽一個理性的人。
我說,“您這是這山望見那山高啊。”
“他懶惰,他不負責任。他除了去健身房整天貓在家裏打遊戲。”施慧無奈道。
“男孩開竅晚,如果遇上一個好姑娘,一定比您本事大,會把男孩調教好的。”我很有把握地說道。
“太晚了,已經太晚了。他心裏扭曲。”施慧聲聲歎息。
“我們同學中有很出色心理科專家,可以尋求心理幫助。”我還是慢慢聆聽,緩緩開導。
“以前我隻知道拚命工作,完全忽視了孩子青春期教育,他學壞了。”施慧一遍遍責怪自己。
忽然我聽出了端倪,小心翼翼、試探地問,“您是指孩子的性取向嗎?”
施慧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終於衝破了感情的底線。“我打電話來,就是想問問國外怎麽看待這個問題的,我太痛苦了。”
“您必須先學會放下,學會理解,學會接受,孩子一定比您更痛苦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幾句話。
施慧的男兒在高中最後一年被送到美國讀書,後畢業於紐約法學院。當他抱著畢業文憑回國時,一定要把法學院白人同性伴侶一起帶回家。施慧第一次和兒子發生了強烈衝突,兒子以自殺相挾。第一回合,兒子取勝。二年後,白人同性伴侶要回美國,施慧的兒子不能跟著走,感情崩潰,二度自殺未遂。在日夜陪伴的床邊,施慧自己陷入抑鬱和深深自責,母子關係非常僵硬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後來兒子天天往健身房跑,有一天把私人健身教練帶回家,倆人赤身裸體在家翻倒立,施慧非常明白地知道又一個事實,兒子找到了新的同性伴侶。抑鬱、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憎恨、所有的負麵情緒在施慧的身上一遍遍循環著,無法解脫。
“我給了他一副健碩美麗的軀殼,卻沒有裝進人類正確的靈魂。”一個同性戀-中國母親苦泣著。這一切的一切施慧無法跟人說,丈夫不關心,朋友不知道,社會不理解,心理醫生幫不了忙,她陷入了深深的傷痛。
“如果愛他,就不要強行改變他;如果愛他就慢慢適應他。”我掏心掏肺這麽對施慧說。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一詞,實際上和性偏好(sexual preference)是相似的概念,它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欲上對特定性別(或其他特征)的偏好。將愛情和性欲完全等同或包含起來已經被證實是不合理的劃分(例如還有無性戀的存在),所以性取向它既包含愛情的方麵,如愛慕、信任感、依賴感、愛護和承諾等,又包含性欲的指向。異性戀也是一種性取向,但它所代表的社會意義,早就超過了一種性取向所能涵蓋的。沒有人會對異性戀感到奇怪,因為每個人仿佛天生就應該是異性戀。同性戀沒有什麽不對的,隻是這個社會對同性戀貼上的標簽導致了每個同誌都會以為自己是同性戀就是有病,就是不正常的。
在我身邊,我遇到太多的同性戀朋友了。他們談吐,工作、心智完全沒障礙,甚至高人一籌。我是萬萬不懂為什麽他們會是同性戀?同性戀很多都是天生的,當然也有一些後天形成的。但我知道同性戀感情更脆弱,他們選擇伴侶的範圍比我們狹,他們對待同性伴侶忠貞和癡迷和異性伴侶有過之而無不及。工作中各種主義男女都有同性戀,東方人並不少見,在我院更有個特別現象,護理高層中男性,幾乎個個都是同誌。信息的高效傳輸使得個體更加能夠認識自己 思想的解放使得人們敢於承認自己的性取向。美國人非常開放也明知,我的一個同事H明明是一個女兒,因著她是Lesbian(蕾絲邊),H口口聲聲稱我兒子。無疑我們現在正處在寬容與鄙棄之間。對同性戀存在的正視已經被喚起,而其權益卻還遠遠沒有被提及。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轉型期。一直要到基督教式的倫理觀念徹底為正當權利與自由精神所顛覆,同性戀的完全合法化與製度化才成為可能。加州的同性戀則是幸運的,同誌可以結婚,享受著一切異性伴侶可以享受的所有生活、醫療待遇。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 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海明威
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我的同學施慧是否已經釋然?顯然她說話的語氣已經平和許多,我願她的思想和觀念也可以一起升華。
後記:誰在意我說什麽?誰在意我做什麽?我就是這樣,我會一直這樣,我永遠都不會改變!
(注:生活中有這樣的故事,本文場景和人名都是虛構的。謹以此篇寫給同性戀苦苦掙紮的父母。)
安妮公主,一到您的博客,抓了月餅解饞。您講的故事一定會好好去看。多謝告知,中秋快樂!
親愛的,親愛的尼斯,藍蝶翩然起舞,息至小舍繾綣。
拉著長腳妹子跳個探戈,看你到底哪裏懶?哪裏呆?哈。。。不許騙姐姐喔,怎麽也學關門啦^_^
日子很快,思念很長!斯兒妹子中秋快樂,秋深情重,一切安好!
我真誠、親愛的小溪姐,捧著您醇香味濃情誼深重的月餅,血糖濃度立刻超high,好甜,好濃,好溫馨,好感動!
小溪姐姐,您不但有豐實的文筆和寫作才氣,還有無限的創作激情和思想火花,讓我走進您一篇篇似教科書樣的美文,心裏難以平靜。從心底裏敬佩一下!小溪姐的嚴謹規範、孜孜不倦的創作精神,一直是我寫作的榜樣。說來慚愧,我平時好馬大哈,錯別字大王,認真做事,嚴謹寫作,我必須得跟您好好學學!
明月動心眸,天地共縮影。在秋景濃縮的一片彌足珍貴的牽念裏,款款深情,我的心筆入思入情,韻味悠長,祝小溪姐姐中秋快樂,闔家安康!
做父母不容易,做中國的同性戀父母難上加難。
謝謝您,放眼天涯,恢宏大度。
祝中秋佳節快樂!
迪兒文友,您的一番話很能說服打動人心。有道是理解萬歲!若我們都能將心比心,這個世界同理性多了,寬容性多了,善待人性也多了。
謝謝您來小舍一聚,現在知道這博客的點擊量有您默默無聞的軍功章^_^
祝迪兒中秋快樂,探索無限!
親愛的園姐,幾許話語,多番理智,透徹清醒的看問題,讓人非常欽佩。我們這些在國外住久的人與國內朋友、同學的交流,很多問題已不在一個平台上。同性戀在國外已經非常開放了,但在國內決不能啟齒,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也無法啟齒。我與施慧的交談中,能深深體量她的難以接受和苦楚,還有那割不斷的親情。
就像園姐說的,她真的有想把兒子再送出來,但是施慧說,那叫放棄,“我再讓他走,我就會完全失去他。”用一顆中國知識分子母親的心牢牢地攥著兒子,痛苦著彼此,是這個家的不幸,也是社會的不幸。學會寬容和諒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社會大環境的改變。
謝謝園姐既能理解又能說服人的留言分析,願更多的中國家庭能走出同性戀的困惑。
祝園姐中秋快樂,闔家安康!
好久不見姐啦,姐還忙著那,姐的日子充實快樂有意義!妹子近來懶的不行了,快癡呆了嘻嘻。
遙祝心雨姐闔家中秋快樂!
Appreciate your beautiful writings,請多保重!不要回言,你的忠實讀者小溪
"我覺得他們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迪兒心寬從來不琢磨他/她人。
我個人的感覺是:在最開始如果沒人講他/她們是同性戀,你沒有覺得和我們有什麽不同。後來有人告訴你他/她們是同性戀,你就會發覺和我們的確是有些不同。再後來時間久了即使沒有人講他/她們是同性戀,你也能猜到八九不離十 :-(
我對同性戀,經曆了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漸漸的平常心。我也有一些同性戀的同事和朋友,我覺得他們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
如果同性戀孩子的父母開明一些,兩代人的日子都會好過很多。
一直知道親愛的葉子阿妹愛憎分明,生活中有阿妹這樣的理解和包容又是一片豔陽天!
同問秋好,抱抱親!
嗯,有點兒膽大包天。我的一個知心朋友跟我說,“千萬不要涉足同性戀主題,那水很深,不是你我能看明白的。”可是一個精明能幹女人一聲悲哭,在我耳邊雷鳴,一直滾到心尖。胖胖文友,俺就豁出去了,隻想在她悲涼的頻道上添一個柔和安慰的符號。政治背後有很多陰謀,俺不propaganda 乖乖繞著走。
謝謝您善意的提醒和獨出手眼,再胖我都喜歡^_^
唉,我這個井底之蛙,蹲在方寸的洞底,仰望天就圓口頂點兒大,嘰哩哇啦同性戀的情,他們的性真的沒看見,不敢看,一看天機全泄密辣。
“護理高層中男性,幾乎個個都是同誌。”必須要加上引號“我院的”。有一點我敢肯定,護士職業決不產生同性戀,而這種“同誌多的傾向,可能基於同性相戀,用人默契吧。一個高層同性戀走了,又來一個還是同性戀,真的,這種鏈至今在我院就沒斷過。巧合?傳承?任人唯親?就以這種現象存在著。
您朋友內心的無奈和歎息,真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麵對同性戀,中國人更是掩掩飾飾,不敢聲張,弄不好還要丟飯碗,誰家攤上了都有切膚之痛。
謝謝HBW文友,您的疑問和見解引人思考。
問好心雨姐。
“護理高層中男性,幾乎個個都是同誌。”真是這樣的嗎?一位白人朋友的兒子也是學的護理並坦白是同性戀。我第一感覺認為是去讀護校時候學會的。嘴上說接受,但能感到朋友內心的無奈和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