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with the wind

隨心而飄, 隨意而寫。 我自流連隨風笑,凡人癡夢各不同。
個人資料
心雨煙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敬畏生命與劃下句號的不舍

(2018-05-27 10:20:39) 下一個

敬畏生命與劃下句號的不舍

四月,春天的花兒開了。美國居家花園中最早醒來,唱著歌兒的是知更鳥 (American Rubin) 。每每看見雌、雄成對的鳥兒在園中一起飛進飛出,它們含來粗糙的長草,樹枝,紙和羽毛,共同築巢,並塗上一層泥土,把自己的窩打造的卻是如此精準和精致。巢穴裏藏著藍色漂亮的鳥蛋,有著超強地域感的知更鳥,堅定地捍衛這塊領地。鳥爸爸和鳥媽媽共同努力孵育著雛鳥,常常令人有守護生命的不易和感動。它們的壽命可達十三年之久。在繁殖季節裏雄鳥每天早晚用悠揚頓挫, 浪漫、歡快的曲調一展歌喉,使人愉悅。它們以嬌小的身姿,絢麗的羽毛和婉轉的歌聲吟唱著生命之重。

攝影:喜歡相機的好友Andy

這組照片是三個禮拜後,那一窩知更鳥長大了。

 

日前,我在網上還讀到這樣一段故事,腦海中立即閃過對死亡的敬畏。

一位跑遍72個國家職業旅遊攝影師—Larry Pannell,拍下獅王生命最後幾個小時,王之遲暮是如此悲傷。

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在象群出沒的地方獨自一個出現在河邊喝水時,它的威風凜冽眼神和恐嚇的吼叫都已一去不複返。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當他們把鏡頭拉進時,眼前的景象更讓他們震驚了:喝完水後雄獅掙紮的站了起來,很明顯有點力不從心,渾身上下,居然沒有一點肉,瘦得皮包骨頭,肋骨根根分明。它就像喝醉了一樣走路搖搖晃晃,而且沒走幾步就得停下來喘喘氣,脖子甚至都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它抬起頭來,走了幾步後實在挪不動的它,慢慢地放下了自己的後腿,打算就地休息。但隨著力氣的耗盡,他前半段身體一下子就摔到在地麵,趴在地上喘著粗氣。很快它側身躺在草地上,已完全無法動彈。

圖片:來自網絡

漸漸的,雄獅的呼吸開始變得虛弱,胸脯的起伏也已減小而瞳孔卻開始逐漸擴大。隨著最後一次耳朵的轉動,呼出最後一口氣,它慢慢閉上了眼睛。

它走了。這隻雄獅的名字叫Skybed Scar,年輕時曾在Kruger國家公園傲視群雄,統治多年。

圖片:來自網絡

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打在剛剛停止呼吸獅王的鬃毛上,也打在攝影師Larry的心裏。這一刻,Larry有股無比強烈的失落感,震撼道:“多年來,我拍攝過眾多人像,其中有些人剛剛經曆過地震、火災、泥石流,有些人受了重傷,有些人得了重病。然而我從來沒有拍攝過如此一個美麗宏偉的動物,一個真正的王就此隕落。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幕。”
願它來世依舊活得輝煌精彩!
(以上故事和圖片來自網絡,謝謝原作者)

德國思想家史懷澤曾在《敬畏生命》中寫道:在非洲誌願行醫時,有一天黃昏,看到幾隻河馬在河中與他們所乘的船並排而遊,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和神聖。於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驀然產生,並且成了他今後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事業。

其實,也隻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麵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終日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鳥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河邊喝水的獅王,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蘊,我們在這樣的體驗中獲得“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的頓悟與喜悅。

因此,每當讀到那些關於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總會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駱駝為了使即將渴死的小駱駝喝到夠不著的水,而縱身跳進了潭中;老羚羊們為了使小羚羊們逃生而一個接著一個跳向懸崖,甘心墜崖;因著能夠使小羚羊在它們即將下墜的刹那間以它們為跳板跳到對麵的山頭上去;一條鱔魚在油鍋中被煎煮時卻始終弓起中間的身子,是為了保護腹中的小鱔魚;一隻母狼望著在獵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淒冷的月夜下嗚咽嗥叫。足以說明,所有動物都擁有生命神性的光輝。

圖片:來自網絡

 

而人類生死最高境界可謂:“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我每天做著一份與生死打交道的工作,確切地說,更多的是送走生命。誠然,有人終身燦爛如花;也許,有人一生稀爛泥巴;但最終每一個輝煌或鄙夷的人生都會踏上不歸之路,生命劃上句號。

醫療職業,身臨其境久之,掠去世人“救死扶傷”光環,餘下的是重複單一的作業。其實天下職業,刻入心頭的大致一樣:枯竭心理。然而人是靈性動物,往往臘中作味,心感一念,萌出花草,甚至死處作樂。

大多數人都沒修煉到“生死淡然”的禪界,我想芸芸俗身絕大部分難以修得,隻是不知“死期”在何時,借以寄托生的美好。如果一旦明了“死期”,譬如罹患惡疾被醫生“判了死刑”,人將如何呢?

被判死刑的患者,誤判的活著奇跡改寫判決的故事,傳奇罷了。基本準確的患者的心理最為複雜,也最為單純吧,卻也五味雜陳:無非就是“對生的留戀”,或者“生不如死”不如早點了斷。文化的不同,信仰的力量,我感受著東西方人對於劃上人生句號時截然不同的反應。美國醫生必須坦誠地告訴病人,你隻有三個月或三周的生命,否則就是瀆職。美國是個有信仰的國家,大多數病人此時都會選擇聆聽和禱告,相信身體離開了世界,靈魂會升華,去見上帝是件準備好了平靜的事。而大多數中國患者,包括他們的家屬,缺乏信仰的支撐,常常是詛咒世界末日,哭哭啼啼,也許對於他們大限茫然不知倒是最幸福的結局了。

有網友告訴我,人之大限已到,無法忍受卻不得不慘淡直麵,恐怕是人生最差等的局麵了,可不可以和你聊聊人生的句號?我心裏“咯噔”了一下,那一定是看了我很多病房裏的故事,以為我會對死有更高的境界或坦然,那隻能是對我過多希冀罷了。

我不是社會工作者,不是心理學家,甚至不是虔誠的信教徒。我沒有能量幫您尋找生命的句號,但我會告訴您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道可走。那是,我在病房裏耳聞目睹,病人給我上的所有的課。要疏導和安慰臨終人的心情,撫平他們的親人,死亡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自己不用害怕衰老和死亡。好好活在現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對這位網友說,以我一顆平常心,這雙多見的眼睛,繼續敘述病房裏的故事給您聽。

“壽命是不是活得越長越好”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208/201607/1119252.html

“有一種告別叫感恩”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208/201711/24982.html

“嗬護生命的壽衣”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208/201608/121881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