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32)
2015 (137)
"大世界",小時候在我心中是一片夢幻的世界,到"大世界"去白相相(遊玩),照照哈哈鏡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這幾年,每年都回滬卻不曾有機會去"大世界"逛逛。十月長假,全國人口的流動,看了叫人抓狂。上海人拚命奔外地旅遊,堵在高架橋上的私家車密密麻麻、按兵不動,這時坐在車裏的人除了拚時間就是拚耐力了。而來上海的外地遊客卻把南京路擠得水泄不通,連空氣裏都布滿了繁星點點的人頭。當我提出要去大世界看看,我姐說,"儂啊不是去大世界白相,是去作死來(自找苦吃)"。而長假後的第二天,我又纏著老姐要去看看大世界。我妹說:"嘸啥好白相,現在隻有鄉下人去。"我是"叫花子切兮蟹,隻隻才好"。(注上海俚語。死的螃蟹是不能吃的,窮人隻要有蟹吃不管死活)坊間有句話叫:"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大世界對於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更是揮之不去的一種記憶。一張門票六十元,一段小時候的記憶,一派非遺文化躍然眼簾使人遊性不盡。
大世界素有歌舞升平、川流不息,前客讓後客的鬧忙(擁擠),以前是用稀奇古怪招來遊客。現在是以非遺展示的麵貌重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托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
以藝術非遺文化會客,是現今大世界的標簽。我看到的其實就是老上海的風情和故事,還有小辰光白相相的事體。
上海的擺式和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