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2025 (6)
1. 自己漬酸菜
這是第三年自漬酸菜了,東北人冬天哪能不吃酸菜?
洗淨大白菜1-2顆
因為白菜太大,從底部切成4塊
一壺開水澆上去,燙15分鍾
這個大罐子是一對,在Yard Sale上買的,$8一對,用來漬酸菜,醃鹹菜
把燙過的白菜裝進罐子裏
上麵壓一個盤子,最好壓一塊石頭,使得水把氧氣和白菜隔離,防止白菜爛了
一個多月以後,酸菜好了
用高壓鍋燉排骨酸菜
來一碗酸菜燉排骨,可惜沒放粉條子
2. 醃洋薑
洋薑的百科知識洋薑介紹
洋薑學名菊芋,又叫菊薑、鬼子薑,是一種可食用的根莖類蔬菜。由於口感較差,多用來醃製鹹菜。 鬼子薑學名叫菊芋,一其塊莖富含氨基酸、糖分和維生素,生食熟食,各有風味,若隨製成醬菜或製成洋薑脯,則味道更佳。菊芋含有豐富的菊糖,提煉後具有特殊的保健和抗癌作用。
洋薑的營養價值
洋薑富含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脂肪、纖維、灰分、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還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微量元素,並含豐富的菊糖、多縮戊糖、澱粉等物質。
洋薑的食用效果
洋薑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一方麵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麵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研究顯示,洋薑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裏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洋薑可以控製尿糖,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洋薑後同樣能夠得到緩解。
洋薑的食用禁忌
陰虛內熱及邪熱亢盛者忌食。
洋薑的選購
看大小:選大塊、沒有疤痕的;
看顏色:紅皮的好;
看表麵:帶泥土的更新鮮。
洋薑的烹飪小技巧
1、洋薑最常見的吃法是醃製,切成片3-4小時可醃製入味,用整塊的洋薑需醃時候長一些;
2、涼拌時直接加調料醃製就行;炒菜時可清炒或搭配肉絲;燉湯時可搭配老鴨。
今年洋薑大豐收。
一般說來洋薑滿地竄,很容易生長。其實洋薑需要鬆軟的土,喜歡陽光。硬地和陰涼的地方隻長杆葉,不長根塊。
已經收獲了50磅了,下麵這一大盒子25磅,還有大約25磅在地裏沒有收獲上來
這種紫色的叫作土茯苓,陽光充足和水足夠的情況長得很大,2-3磅一個。
洗淨,大的切成片,放花椒,辣椒,醬油裝到瓶子裏醃製,總共裝了十幾個瓶子,小的則整個直接放到大罐子裏用鹽醃起來。
已經吃了幾瓶了,特別脆,爽口,還有這麽多瓶。
3. 今晚平安夜,吃點什麽吧
烤羊肉串
龍蝦是必須的,LP最愛
豬大腸可是30多年沒吃了
東北人豬皮凍是必須的
自製牛肉幹,兒子當零食吃
熬酸菜火腿
最後,當然少不了薄皮大餡豬肉大包子,兒子最愛,幾乎每2個星期都給兒子包一大鍋包子,每鍋三屜子50多個包子。兒子不吃菜,包包子騙他吃菜。
身高1.92米了,明年會超過1.95米,別再長了,麻煩。
差一點忘了,還有20磅“兵團紅”新疆小棗,非常甜,和新疆和田大棗一樣的好吃。老婆最愛,每包5磅重,$15/包,一下子買了4包,正價可是19.99/包。夠老婆吃半年的了。
祝網友聖誕快樂!
燙15分鍾不爛。
那個裝白菜的罐子密封隔離氧氣,還要放在涼快的地方。
我漬的酸菜不爛,但是酸得慢。
節日快樂!
老婆愛吃大棗,一下子就給她買了20磅,以前也買過很多大棗。想栽棗樹,樹蔭太大,什麽果樹都不結果,香椿是吃葉子,還勉強。
在中國城買的酸菜是廣東人的芥菜酸菜,味道不一樣。所以自己做白菜酸菜,還真是東北酸菜味道。
哈哈哈,你可真是模範先生!東北人都這樣愛媳婦吧:)我在東北生活許多年,喜歡東北銀的爽快及幽默!你的酸菜很不錯???? 節日快樂!
---------------------------------
老婆愛吃香椿炒雞蛋,我就種了20多棵香椿
她愛吃螃蟹,我一次就給她買了68隻螃蟹
她愛吃脆爽口的洋薑,我種了很多,今年能收獲75磅,做醬菜能吃一年
她愛吃魚,我們每星期吃幾次
她愛吃毛豆,經常買。自己種毛豆沒成功,每顆隻結一兩個豆莢。
我在幾壇是認真發主帖,數據翔實,很多來自文獻。
有幾個垃圾編造我的隱私罵我,我也不能像過去那7-8年那樣一直忍讓,對垃圾不能客氣。
祝新年快樂!
平老弟節日愉快,稀客!
大姐好!
東北人愛吃的,外地人不以為然。
老兄節日愉快!
我和LP都不會做菜。
老婆愛吃香椿炒雞蛋,我就種了20多棵香椿
她愛吃螃蟹,我一次就給她買了68隻螃蟹
她愛吃脆爽口的洋薑,我種了很多,今年能收獲75磅,做醬菜能吃一年
她愛吃魚,我們每星期吃幾次
她愛吃毛豆,經常買。自己種毛豆沒成功,每顆隻結一兩個豆莢。
東北人粗糙,大魚大肉,不會做飯,淨糊弄。
還有燉鯧魚,沒貼上,因為每個星期我們至少吃2次魚,不算事了。
節日愉快!
對,這裏有酸菜排骨,豬皮凍,豬大腸,還有豬頭肉沒貼上,都是東北菜。
祝BeijingGirl1闔家幸福,節日愉快1!
還沒看到誰自己漬酸菜,所以發這個帖子。我家的包子個頭特別的大,皮很薄。
當時除了買這一對瓷器罐子,還買了一對“大清雍正”罐子,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