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末,東北工業產值和工業能力占全國的85%,全國其餘地區包括台灣的占15%。
擁有90萬人口的大連市的工業產值比除了東三省以外的全國的工業總產值總和高出幾倍,
沈陽也是如此。所以沈陽,大連,撫順,鞍山,本溪,哈爾濱,長春是中央直轄市。
1950年代初,把東北各工業部和各大研究所搬到北京,直接掛上國家各工業部的牌子和各
大研究院的牌子。從此,東北的工業和人才向全國過轉移和擴散,特別是向西北和西南轉
移。工業產品評價調撥到全國,中央財政支出主要來源於東北及後來的上海,全國西北西
南工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東北。
全國鋼鐵,航空,機械,機床,重機,煉油,化工,軸承,。。。基本都是從東北擴散到
全國。
農業也是如此。黑龍江一省就向全國提供2.45億人口的商品糧,以小麥為主,自己去吃高
粱米。
即使到了改開之前,全國城市工業產值排名:上海,北京,天津,沈陽,大連。
上交稅利排名:上海,天津,北京,大慶,大連,沈陽。
1984年,大連是全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沈陽市是第二個。
到了1985年時,工業產值排名:上海市第1名,遼寧省第2名(不包括沈陽大連),沈陽
第9名,大連第10名,河南省第11名(有7200萬人口)。。。
東北的工業化經曆了3個階段:
1. 張作霖開創了東北工業建設。東北實現了全境統一,基本無內戰,有了20年的和平建設
的環境。而關內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無力進行大規模工業建設。張作霖統治時期,
東北工業已經是全國第一了。
2. 1931年918日軍入侵東北後,投資了28億美元建設了大量的工業為侵華戰爭服務,掠奪
了天量的東北資源。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東北工業產值超過了日本本土,因為日本本土遭到了美軍的
轟炸。但是高精尖技術和工業還是在日本本本土,東北大多數是能源基礎工業。
3. 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開始的蘇援156個項目中的大部分在東北,主要是對原工業進行技
術改造,一部分新建像一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