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熊嶽周邊八旗

(2018-02-28 08:56:37) 下一個
熊嶽周邊八旗

熊嶽,遼南千古名城,號稱東北第一鎮,人口15萬人,位於沈大高鐵,沈大高速公路的中點,北距沈陽200公裏,南距大連北200公裏。東靠千山山脈餘脈,西臨渤海,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為著名的蘋果之鄉。這裏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滿清的冊封之地,出現不少滿清朝廷的棟梁之材。1970年隨父走五七道路,到此地落戶4年,深感此地之富裕,民不為食所愁;文化根底之深厚,50年代鎮高中為遼寧省七所重點高中之一,高考升學率93%,農之餘,農民喜愛讀書,談古論今,下棋;體育根植於民眾,為排球之鄉,競跑之鄉,每年縣鎮和各公社中學舉行排球大賽,還給省隊輸送了排球隊員,短跑隊員。不少農民曾經在清朝時家世顯赫。

熊嶽,在曆史上曾幾度為軍政要地,漢遼東郡設平郭縣(溫泉一帶)時為重鎮,設鹽、鐵官,專管冶鐵製鹽。東晉時,慕容皝建立前燕,其弟慕容仁據此反叛,被平後,派慕容恪鎮守並多次擊退高句麗進犯。唐,薛仁貴大戰高麗溫沙門於熊山,“擒善射者於石城”,即指此。渤海國為杉盧郡。遼為盧州,金稱熊嶽,清設八旗,是為當時遼南、遼東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1615年,努爾哈赤(愛新覺羅氏,金意)創立八旗,這是兵民合一的國家政權基礎。次年,建立後金。

八旗,原於“穆昆”,(大批箭意)是女真人的基層組織,10人為一穆昆,族長稱“穆昆達”,後擴建為“牛錄”,每牛錄300至500人,首領叫“額真”(主)。五牛錄為一“甲喇”,首領叫“甲喇額真”(參領)。每五甲喇一“固山”,就是“旗”,首領稱“固山額真”(都統)。並配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後又稱“章京”。

  清建旗之初,隻有黃、白、藍、紅四旗,增設同色廂四旗,遂稱滿州八旗,每旗步騎兵7500人,八旗共6萬人,努爾哈赤是八旗最高統帥,各旗統帥,分別由其子、侄擔任,稱“和碩貝勒”或“都統”。
 1642年,皇太極成立了漢八旗。1644年,又成立了蒙古八旗,滿、漢、蒙三類八旗均為四正,四廂——黃、白、藍、紅,然正、廂黃旗和正白旗為上三旗,皇帝親統。旗主為世襲,蒙、漢旗主為任命。三類24旗總兵力為12萬人。

順治元年(1643年)熊嶽設城守尉一員(三品武職)。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設熊嶽防守尉一員,防禦八員。雍正四年(1726年)設正黃、廂白旗三旗。五年,裁熊嶽城守尉,設副都統管理蓋平、複州、金州、旅順、鳳城、岫岩六城區。同時增設正白、正紅、廂紅、正藍、廂藍五旗,遂成八旗,守兵一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劃熊嶽駐防為九旗,增設巴爾虎旗(蒙古兵)。熊嶽八旗延續到民國八年(1920年)才改為八旗辦公處,負責善後處理,1924年,徹底結束旗務工作,移交縣政府。

熊嶽周邊八旗所在地大致分布如下:
    正黃旗,在熊嶽城南、寶泉山西;
    廂黃旗,在熊嶽鎮政府附近;
    正白旗,在熊嶽溫泉一帶;
    廂白旗,位於紅海辦事處;
    正藍旗,位於紅旗鎮;
    廂藍旗,位於歸州鎮;
    正、廂紅旗,均在熊嶽河南九壟地鄉。


  熊嶽城曆任副都統、防守尉有:富喀納、圖爾塞、武登額、德克精額、福升、阿爾精阿、英機、托倫布、錫鱗、純德、依惠、愛辛保、恩祺、何永興14位。或定居、或隸屬、或鎮守熊嶽周邊八旗各級將領及其後裔可考者,大致如下:

 正黃旗,韓將軍韓恩合,字海嵐,蒙族,哈阿他氏,祖籍外蒙貼心加爾湖。降清後,移居長白山,後隨滿州到複縣新陽台,最終定居正黃旗。

  先祖巴爾善隨康熙削三藩攻占雲南陣亡,受皇封世襲為官,家曾有“世代其昌”,禦匾和禦賜“黃馬褂”。其父塔芬布任盛京八門提督。

  韓恩合,生資英毅,曆任驍騎校、佐領、錦州副都統、吉林、盛京將軍。光緒元年(1875年)因奉天牢城被胡子劫獄降死罪。其四叔鄂克多布時任恭親王奕?參議,向慈禧太後求情,得以免死。遂謫歸正黃旗削職為民。韓恩合悉心農耕,廣植梨樹,嗣後,朝廷再度啟用,調墨爾根(黑龍江漠河)任副都統,因剿匪有功,終複將軍職。

  恩合子,通義布,任沈陽刑部主事,媳乃東三省總督、清史稿主撰人趙爾巽之妹。孫,鹹奎,任沈陽步兵統領。

  民國時期,韓恩合後代韓誌安留美學農,專攻果樹研究。歸國後,任遼寧省農會會長,在熊嶽倡導農民廣栽果樹,帶動家鄉開創新型產業。熊嶽地區成為果樹之鄉,韓氏家族開先河之風。

  上世紀初,日本修南滿鐵路,原設計從村中直線通過。所立座標,數次被韓將軍家毅然拔掉。日本無奈,隻好改道繞彎從寶泉山以東通過,保護了正黃旗與寶泉山的完整性,表現了韓將軍家族不畏霸權的民族氣節。

  韓恩合卒於光緒12年(1887年),生平能詩善畫。書法師顏(真卿)、米(芾)。所藏書畫頗多,是位有名的鑒賞家。著有《牧笛聯吟》、《塞月吟》、《溪山秋晚》等作品。

   廂黃旗,滕應元,大望海寨滕氏家族先祖。是明朝遼東武舉,曾隨翰林院官員出使朝鮮,天啟年間(1620——1627年)降清,屢立戰功,後於欒州陣亡。

  侄承霄襲騎都尉,順治初任蓋平防守禦。霄卒,子天成襲二等阿達哈哈番,隨征浙閩陣亡。子兆枚襲職;枚卒,子文煥襲;煥卒,子明瑩襲;明瑩卒,弟明增襲;增卒,次子運鈞襲,任廂黃旗防禦章京。運鈞故,次子倫布襲;倫布卒,德茂襲。自應元至德茂共曆十代,世代為官。

  光緒16年(1891年),有詔曰:“……滕德茂休,致將。滕明增三世孫滕德謙仍襲騎都尉,世襲罔替蓋州(熊嶽)廂黃旗章京。”

  正藍旗,傅將軍古尼音布,滿人漢姓,祖居長白山馬家窩棚,屬馬佳氏族,先祖圖海,康熙初為正黃旗都統,子,諾敏曆任刑、禮部尚書,正黃旗都統,諾敏子,馬爾賽任廂黃旗蒙古都統,因伐準格爾貽誤戰機被斬,舉家被貶居正藍旗屯田以自食其力。

  古尼音布於道光年間,重新以馬甲入伍,初升協領,旋升副都統,掛帥驅俄後,晉升吉林、杭州、福州將軍,為當朝一品武官。

  古尼音布於鹹豐年間曾任盛京九門提督(八門加監獄),一次執行死囚,不料犯人炸獄,局麵難控,如過午時三刻尚未執刑,監斬欽差將處死執行官,恰在此時,古尼音布快馬血衣,趕到府衙,將布袋一倒,血淋淋18顆人頭滾落一地,欽差大吃一驚,因朝上奏,古尼音布英武幹練,遂晉升錦州副都統。

  沙俄入侵,古尼音布以洋槍裝備新軍,訓練後出征大勝,進而提升為將軍。古尼音布與鬼子六(奕?)晉見慈禧,鬼子六說古尼音布是個老實人,慈禧太後說;“那就當個老實王吧。”古尼音布立即叩頭:謝主隆恩。慈禧說:“我是說著玩呢”。古尼音布說:“君口無戲言。”慈禧無奈,隻好予以“王”級待遇。

  還有一次,古尼音布與左翼協領喝酒時比富,因受辱,裝醉殺了協領,嗣後,火速騎馬進京請罪,太監聽到撞鍾,出來替他解下背包,取出認罪書,呈給慈禧,慈禧說:業已死了一個,厚葬算了,要再殺一個,豈不失了兩員大將?於是赦免了他。其實古尼音布是鹹豐和慈禧的妹夫,才有如此的關照和厚遇。

  其子祥瑞,是娘娘的儀仗護衛,一次為娘娘護駕開道,上馬時,袍襟裹於胯下,回身扯袍時,正好與娘娘打了個照麵,被誣告“偷看娘娘”而處斬。遺體由駱駝運回正藍旗下葬。

  古尼音布孫英鱗,是張作霖的輜重連長,後升教官少校,民國後家境漸衰。

  廂藍旗,史無可查,據99歲老人張忠信講,他年輕時聽私塾先生說過,鹹豐年間,有一滿人“統領”,管轄廂藍旗,姓名他忘記了,還說廂藍旗明時蒲子河村,而九壟地,原於九條壟為一天地(6畝),故名。

  佟國豐(84歲)講:先祖塔阿他氏,錫伯族,順治八年,先祖懷他布和音德哥倆遷到廂藍旗跑馬圈地,在規定的三個時辰內(6小時)馬能圈多少地,就占有多少地,當時為了圈地,還累死了一匹馬。村中“佟井沿”以西,均為佟家地。而佟氏阿代後任廂黃旗佐領。乾隆時,外人來遷,必經號房掛號,方可入旗,所以才有了附近“號房”村。

  正紅旗,那拉恩善,字雨卿,熊嶽人,隸屬正紅旗,任防禦。亦曾任沈陽廂黃旗協領。曆任牛莊、複州城守尉、興京(赫圖阿拉,平頂山崗意,現新賓)協領、副都統,有政績,光緒甲午(1894年)解甲歸田。

  那拉舒泰,字子和,熊嶽人,隸屬正紅旗光緒末科進士,任知縣,有政績。1924年卒於裏。著有《學理晰疑》、《宦海記事》等。現熊嶽地區那氏即是那拉氏之後裔。

  廂紅旗,史無可考。訪問了廂紅旗關振邦(80歲左右),任幾十年村支書,其滿姓為瓜爾佳氏,祖居黑龍江三道溝。先祖哲海與努爾哈赤是連襟,哲海以下是三代單傳。均隨努爾哈赤征戰而陣亡。寡母們要求兒子不再做官,朝廷應允,但仍按原職待遇。

640年,哲海四世烏騰厄遷到廂紅旗,跑馬圈地於東富營,建旗後,任廂紅旗防衛,兼任領催,職責是催繳銀糧,隸熊嶽城守尉。

魏學忠,退休教師,84歲,帶我到村中看了一株古槐,此樹當在500年之上,樹幹半空,砌磚堵塞。冠上老枝殘斷,新枝繁茂,極具滄桑感,村人敬之若神,且有不少傳說故事。


  正白旗,康熙晚期,京城旗人俱增,八旗子弟腐化墮落,朝廷不堪重負,嘉靖實行“觀摩善俗,京旗移民”政策,對一些存有劣跡的在京旗人,遷回“龍興”之地東北地區觀摩淳風善俗。學習滿人原有的進取精神和尚武傳統,以“奮勉自新” 。“改造”好了,仍可回京做官。嘉慶十八年夏,第一批70戶旗人每人發放15兩白銀“治裝費”,下放到盛京,再分配到各地屯田,烏雅氏吉祥錄,就是這批下放戶的“擴衛”,後分配到正白旗駐防,落戶於背陰寨屯墾(正白旗河南)。這支烏雅氏漢化後,就是現在吳氏的一支。其先祖烏雅威武,康熙時任參領護軍,其女“小鳳”,乃雍正生母,逝後,敕封“孝恭仁皇後。”

訪問到那福昌(滿姓那拉氏),81歲,退休教師。其雲:熊嶽城內設有將軍府,副都統為三品旗官,(知縣僅七品)。統帥熊嶽八旗,其三爺那豐俊曾任府內錢糧官,先祖哈金泰由長白山措槽溝“隨龍”遷至正白旗,定居後,享受貴族待遇,如生男孩,賜田八坰(120畝)。其家譜供在西牆,牆角供奉“媽媽”,即罕王(努爾哈赤)救命恩人——明遼陽太守四姨太。“四姨太”被明斬首後,死屍不倒。罕王為感恩,以“媽媽”供奉之,世代沿習至今。其先祖至那福昌已曆11代。


  廂白旗,有史可考的是滿人郭羅氏,書銘,隸廂白旗,家居熊嶽城,任廂白旗佐領時,雙城堡(黑龍江省)——屯田,隻限滿人,而大量漢人為了生計,紛紛流徙雙城堡。巡檢(官名)怕人多地少,有礙屯田,便命書銘前去驅逐,書銘見這些流民都是逃荒良民,若驅逐,必餓死途中,便建議府衙發放盤纏,護送他們回歸原籍,妥善地處理了這一棘手問題。


  熊嶽周邊八旗概況大致如此,熊嶽地區是個多民族同化的地區,所謂佟、關、馬、索、戚、傅、那、郎八大姓,均由少數民族姓氏漢化而來,所以這些姓氏家族含蘊著多元文化和習俗。

熊嶽八旗中,正白旗已改為溫泉村,廂白旗必為紅海辦事處。正藍旗改為紅旗鎮,這是上世紀50年代“拔白旗”成為極左思潮的產物。致使八旗稱謂殘缺不全,建議政府地各辦恢複上述三旗原稱,也有曆史意義。

熊嶽古城重修後,可設將軍府,並排列出完整的清八旗,複製曆史原貌,為開發區旅遊事業增添一道不可多得的古跡景觀,體現出鮁魚圈地區多民族同化、融合的曆史厚重感。


——範垂鵬
https://www.manjusa.com/thread-9444-1-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ove_summer' 的評論 :
鑲,側重鑲嵌;廂,想對於“正”,如正房,廂房。
鑲和廂互用,如鑲嵌,廂嵌;鑲黃旗,正黃旗。
love_summer 回複 悄悄話 你肯定是廂不是鑲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