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戰蘇聯紅軍戰鬥序列 (一)

(2015-09-20 12:39:21) 下一個

二戰蘇聯紅軍戰鬥序列 (一)

 

二戰期間蘇聯紅軍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力。蘇軍犧牲880萬至1050萬人,殲滅德軍900萬人,其中擊斃德軍450萬人,占德軍死亡人數553萬人的80%以上。蘇德雙方百萬人級別的會戰6次以上。在朱可夫率250萬紅軍攻陷柏林後,蘇軍主力部隊達1100多萬,近1200萬,還有各種地方武裝400餘萬,所以二戰時蘇聯最高兵力達1600萬人。

如此龐大的兵力,其組成極其複雜。這篇博客給出了野戰部隊的戰鬥序列簡介。

統帥部-->方麵軍;

         方麵軍-->集團軍

                  集團軍-->軍

                           軍-->師

 

一、蘇軍概述

1.1  步兵

   1939年9月,國防人民委員部規定步兵師為18000人,3步兵團,2炮兵團,1獨立反坦克炮兵營。1941年4月,改為14483人。3步兵團,2炮兵團,1獨立反坦克炮兵營,1高炮營,偵察,通信,工兵,汽車,衛生營各一。1941年7月,將人員減少30%,火炮減少52%,汽車減少64%。

    戰前1步兵軍轄2-3個步兵師,2軍屬炮兵團,1高炮營。

    1941年夏,取消軍一級.

    1942年1月開始又陸續恢複。至戰爭結束共組建170餘軍。軍轄2-3步兵師,1炮兵團(旅〕,1火箭炮兵團,1高炮營。

1.2  坦克兵

   1940年夏恢複機械化軍。軍轄2坦克師,1機械化師。坦克師轄2坦克團,1摩步團,1炮兵團,共375輛坦克。全軍共有1031輛坦克,其中546輛KB與T34,358門火炮。

   1941年7-8月,解散機械化軍,建立獨立坦克師(217輛坦克〕,坦克旅(93輛坦克〕,坦克營(29輛坦克〕。

   1942年夏組建坦克軍。轄3坦克旅,1摩步旅。當時有5600人,168輛坦克,76門火炮。

   戰爭結束時有12000人,270輛坦克(21重型,207中型,42自行火炮〕,174門火炮。

    1942年秋組建機械化軍。轄3機械化旅(每旅1坦克團〕,1坦克旅,1高炮團,1反坦克炮兵團。戰爭結束時有16000人,246輛坦克與自行火炮,234門火炮。

    1942年還組建了獨立坦克旅(53輛坦克〕,獨立坦克團(39輛坦克〕,獨立突破重型坦克團(21輛KB〕

    1942年組建坦克集團軍,轄3坦克軍,1獨立坦克旅,1-2步兵師。1943年春改編為2坦克軍,1機械化軍。

    1942年底,組建自行火炮團(17門CY-76,8門CY-122混編〕後改為單一的輕,中,重自行火炮團,每團5連,每連5門自行火炮。

    1945年初,紅軍共有6坦克集團軍,14獨立坦克軍,7機械化軍,27獨立坦克旅,7自行火炮旅和大量獨立坦克團與自行火炮團。

1.3  炮兵

    1941年4月組建10個統帥部預備隊反坦克炮兵旅。每旅2團,每團6營。共有48門76反坦克炮,24門107加農炮,24門85反坦克高射炮,16門37高射炮。

    戰爭頭幾個月,將榴彈炮兵團,加農炮兵團簡編為每團18-24門火炮。解散反坦克炮兵旅,組建反坦克炮兵團,每團4-5連。1941年8月,組建近衛火箭炮兵部隊。

    1942年10-11月,組建統帥部預備隊炮兵師,每師8團,共168門火炮。1942年12月,改為1輕炮兵旅,1榴彈炮兵旅,1重加農炮兵旅,1迫擊炮兵旅,共248門火炮。

    1943年春,組建突破炮兵師,6旅,356門火炮。1944年改為7旅,364門火炮。

    1943年5月,組建火箭炮兵師,轄3個M-31火箭炮兵旅,432門火箭炮。

    1943年4月,組建突破炮兵軍,轄2突破炮兵師,1火箭炮兵師,有712門火炮,432門M-31火箭炮。

    1942年秋,以統帥部預備隊高炮師代替高炮團。轄3個37高炮團,1個85高炮團。

1.4  空降兵

    1941年4月組建空降軍。每軍3旅,約萬人。

1.5  合成軍

    集團軍

    戰前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編有2-3個步兵軍,1個機械化軍,若幹航空兵團。

至戰爭爆發前,共組建了1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戰爭開始後,由於損失慘重。集團軍編製大大縮小。1941年底到1942年初,一個集團軍一般有4-6個步兵師,有的還有1-2個騎兵師,1-2個坦克旅。

   1942年底,集團軍編製有所加強。在主要方向的集團軍有6-8個步兵師,2-4個步兵旅,1-3個坦克旅。

    1944年,集團軍編製進一步加強。有3-4個步兵軍(9-12個師〕,1-3個坦克旅,幾個反坦克炮兵兵團與高炮兵團。進攻時通常還配屬1個坦克(機械化〕軍或騎兵軍。

    至戰爭結束,紅軍共有7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其中12個近衛集團軍,4個突擊集團軍。

方麵軍

    方麵軍是紅軍最高戰役軍團。戰爭初期,方麵軍一般編有4-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約30個步兵師,10個獨立坦克旅,5-10個航空兵師,200-900輛坦克,2000-3000門火炮,200-400架飛機〕

    戰爭第二階段,方麵軍又編進了若幹獨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有的還編有坦克集團軍。

    戰爭後期,方麵軍通常有5-6個(最多有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2個(有時3個〕坦克集團軍,1個(有時2個〕空軍集團軍,數個獨立坦克軍,機械化軍,騎兵軍,大量統帥部預備隊炮兵。共有30-60(有時70或更多〕個步兵師,5000-14000門火炮,2000-3000輛坦克,2000-3000架飛機。

    方麵軍其實沒有固定編製,各方麵軍實力相差懸殊。以上隻是一般情況。

 

二、方麵軍

    方麵軍是武裝力量的戰略戰役軍團,隸屬於統帥部。

    通常於戰爭開始時組建,用於完成在陸戰區數個戰役方向,有時是一個戰略方向上的戰略戰役任務。方麵軍通常與其他方麵軍及參加戰略性戰役的各軍種的軍團和兵團協同,通過實施方麵軍戰役完成任務,有時也獨立行動。

    方麵軍是戰役戰略最高軍團,轄3—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以及若幹炮兵部 隊、後勤部隊、專業兵部隊。方麵軍的編成根據作戰方向的不同而變化。在戰爭第三階段,方麵軍的作戰編成明顯增強。與戰爭第一階段相比,方麵軍的坦克和自行 火炮增加了3~5倍,火炮增加了3~4倍,飛機增加了3~7倍。

2.1  方麵軍組建概況
    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軍先後組建了54個方麵軍(包括重建的在內)用於各個戰場,為蘇軍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
滅的貢獻。


    所有方麵軍中,組建時間最早的是遠東方麵軍,組建於1940年7月;組建時間最晚的是遠東第1、第2方麵軍,組建於1945年8月5日。存在時間最長的是遠東方麵軍,共存在了5年,貫穿於整個衛國戰爭;其次為外貝加爾方麵軍和列寧格勒方麵軍,都存在了近4年;存在時間最短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組建的預備隊方麵軍,都隻存在了5天;其次為波羅的海沿岸方麵軍,存在了10天;後備方麵軍和第二次組建的白俄羅斯方麵軍存在了11天;莫紮伊斯克防線方麵軍存在了12天。第一個被撤銷的方麵軍是後備方麵軍,時間是1941年7月25日;最後被撤銷的方麵軍是外貝加爾方麵軍、遠東第1、第2方麵軍,時間是1945年9月10日。組建次數最多的方麵軍是預備隊方麵軍和布良斯克方麵軍,都先後組建了三次。


    戰爭中損失最慘重的是西南方麵軍,在1941年的基輔戰役中幾乎被全殲,在1942年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又損失慘重,在1943年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再遭重創,僅這三次戰役的損失就超過了百萬。  


    最強大的方麵軍是第二次組建的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包括1個近衛集團軍、6個集團軍、1個突擊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包括2個近衛集團軍、3個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波蘭第2集團軍),在進行柏林戰役時,兵力都達到了百萬。


2.2  方麵軍司令員
    戰爭期間,共有42人擔任過方麵軍司令員這一職務。第一次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時軍銜最高的是

    伏羅希洛夫、布瓊尼、鐵木辛哥、華西列夫斯基,他們都蘇聯元帥。而費久寧斯基、索邊尼科夫和紮哈羅夫則是軍銜最低的,僅為少將。


    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次數最多的是羅科索夫斯基和葉廖緬科,都先後8次擔任過方麵軍司令員;其次是科涅夫,共7次;波波夫和馬利諾夫斯基各為6次;鐵木辛哥與朱可夫各為5次。


    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時間最長的是科涅夫,達43個月,其次是戈沃羅夫(36個月)和羅科索夫斯基(34個月)。時間最短的是巴甫洛夫,隻有8天。而擔任一個方麵軍司令員時間最長的是戈沃羅夫,他始終擔任列寧格勒方麵軍的司令員。


    第一次擔任方麵軍司令員時年紀最大的是伏羅希洛夫,任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時,已經60歲了,其次是布瓊尼(58歲)、阿帕納先科(51歲)和華西列夫斯基(50歲),都超過了50歲;年輕最輕的是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擔任西方麵軍司令員時,年僅38歲,其次是波波夫,為39歲。


    方麵軍司令員的任免在戰爭中非常頻繁,隻有少數人獲得了大將以上的軍銜。在戰爭前軍銜最高的是伏羅希洛夫、布瓊尼、鐵木辛哥,軍銜是蘇聯元帥,其次為朱可夫、梅列茨科夫、巴甫洛夫、秋列涅夫和阿帕納先科,軍銜是大將。

   
    戰爭期間,斯大林對戰功卓著的將領會毫不吝惜地予以晉升,用以鼓勵所有的將領。所有司令員中,共有13人榮獲了元帥軍銜,朱可夫大將在1943年1月18日成為第一個在戰爭中被授予蘇聯元帥的高級將領。接著,華西列夫斯基也2月16日被晉升。然後是科涅夫、戈沃羅夫、羅科索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欣和梅列茨科夫。戰爭期間共有8位高級將領榮獲蘇聯元帥軍銜,這與他們卓越的指揮才能是分不開的。
1945年2月,華西列夫斯基出任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司令員,至此,所有在戰爭期間被晉升為蘇聯元帥的將領都擔任過了方麵軍的司令員戰爭結束後,波格丹諾夫被授予裝甲兵元帥,此後,索科洛夫斯基、葉廖緬科、巴格拉米揚、戈利科夫也先後被授予蘇聯元帥。


    在方麵軍司令員中,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瓦圖京、戈沃羅夫、馬利諾夫斯基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一直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朱可夫元帥在其回憶錄中曾說到:“……斯大林欣賞的方麵軍司令員有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戈沃羅夫、科涅夫和瓦圖京大將……”
   
    方麵軍司令員中也不乏平庸之輩,可他們一但被發現不能勝任司令員的崗位,便會被迅速免職。戰爭初期的司令員中,隻有朱可夫等廖廖數人在戰爭結束時仍任司令員。戰爭初期的三位老元帥都因指揮不利而先後離開戰場;沃羅涅日方麵軍司令員戈利科夫因在1943年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失敗而被免職,以後隻從事政治工作;烏克蘭第4方麵軍的司令員彼得羅夫在1945年的俄斯特拉發戰役初期指揮不利,被迅速解職,調往烏克蘭第1方麵軍任參謀長,其司令一職被葉廖緬科取代;葉廖緬科在1941年的基輔戰役中(時任布良斯克方麵軍司令員),曾信誓旦旦地向斯大林保證能擊敗古德裏安,結果卻大敗而歸,斯大林對葉廖緬科的印象從此一落千丈,雖然葉廖緬科憑借才能在1943年1月重新擔任方麵軍司令員,但他為此失去很多榮譽,直到斯大林死後,葉廖緬科才得以晉升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也有同樣的經曆,但他的運氣顯然好於葉廖緬科,1942年,擔任南方麵軍司令員的馬利諾夫斯基因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失敗而被解職,降為集團軍司令,後來因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立下戰功,才於1943年2月重新擔任方麵軍司令員一職。波波夫也有相同的經曆。像戈利科夫和彼得羅夫這樣的事情,在戰爭中屢見不鮮。但也有個別人的軍銜在戰爭中保持不變,他們大多是在斯大林對老將們失去信心後,調離主要戰場的。而像葉廖緬科、波波夫和馬利諾夫斯基那樣能升能降、降了再升的,則少之又少。而巴甫洛夫大將因在戰爭初期指揮不利,以至被處決。


    勝利的背後,則是巨大的犧牲。在戰爭中,先後有6個方麵軍司令員為國捐軀,他們是:

    大將瓦圖京、阿帕納先科、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將基爾被諾斯、中將科斯堅科、葉夫列莫夫。其中瓦圖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基爾波諾斯都是犧牲在司令員的崗位上的。


    42人中,有26人在不同時期榮膺過蘇聯英雄稱號,其中葉廖緬科、波波夫、托爾布欣、梅列茨科夫、瓦圖京、彼得羅夫、庫羅奇金、戈沃羅夫、馬斯連尼科夫、秋列涅夫、巴格拉米揚、費久寧斯基、戈爾多夫、巴甫洛夫、索科洛夫斯基、基爾被諾斯為一次獲得者;伏羅希洛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鐵木辛哥、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波格丹諾夫為兩次獲得者,布瓊尼為三次獲得者,朱可夫則為四次獲得者。

    預備隊方麵軍第2次組建時間為1943年3月23至28日,但在組建時,3月23至27日則稱為庫爾斯克方麵軍;27至28日又改稱為奧爾洛夫方麵軍,但因存在時間很短,所以曆史上一直都稱為預備隊方麵軍。

2.3  方麵軍組建時間
   
      方麵軍名稱             組建時間              撤銷時間              第幾次組建
      遠東方麵軍             1940年7月           1945年8月5日

      西方麵軍               1941年6月22日      1944年4月24日   
      西南方麵軍             1941年6月22日      1942年7月12日
      西北方麵軍             1941年6月22日      1943年11月20日
      北方麵軍               1941年6月24日      1941年8月23日
      南方麵軍               1941年6月25日      1942年7月28日
      後備方麵軍             1941年7月14日      1941年7月25日
      莫紮伊斯克防線方麵軍   1941年7月18日      1941年7月30日
      中央方麵軍             1941年7月24日      1941年8月25日
      預備隊方麵軍           1941年7月30日      1941年10月10日
      布良斯克方麵軍         1941年8月16日      1941年11月10日
      列寧格勒方麵軍         1941年8月23日      1945年7月24日
      卡累利阿方麵軍         1941年8月23日      1944年11月15日
      外高加索方麵軍         1941年8月23日      1941年12月30日

      外貝加爾方麵軍         1941年9月15日      1945年9月10日
      加裏寧方麵軍           1941年10月17日     1943年10月20日
      沃爾霍夫方麵軍         1941年12月17日     1942年4月23日
      布良斯克方麵軍         1941年12月24日     1943年3月12日
     
      高加索方麵軍           1941年12月30日     1942年1月28日       (第二次組建)
      克裏木方麵軍           1942年1月28日      1942年5月19日
      外高加索方麵軍         1942年5月15日      1945年8月25日       (第二次組建)
      北高加索方麵軍         1942年5月20日      1942年9月1日
      沃爾霍夫方麵軍         1942年6月9日       1944年2月15日       (第二次組建)
      沃羅涅日方麵軍         1942年7月7日       1943年10月20日
      斯大林格勒方麵軍       1942年7月12日      1942年9月28日
      東南方麵軍             1942年8月7日       1942年9月28日
      斯大林格勒方麵軍       1942年年9月28日    1943年1月1日        (第二次組建)
      頓河方麵軍             1942年9月28日      1943年2月15日   
      西南方麵軍             1942年10月22日     1943年10月20日      (第二次組建)
      南方麵軍               1943年1月1日       1943年10月20日      (第二次組建)
      北高加索方麵軍         1943年1月24日      1943年11月20日      (第二次組建)
      中央方麵軍             1943年2月15日      1943年10月20日      (第二次組建)
      預備隊方麵軍           1943年3月23日      1943年3月28日       (第二次組建)
      布良斯克方麵軍         1943年3月28日      1943年10月10日      (第三次組建)
      預備隊方麵軍           1943年4月10日      1943年4月15日       (第三次組建)
      草原方麵軍             1943年7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羅的海沿岸方麵軍     1943年10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羅的海沿岸方麵軍第1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2月24日
      波羅的海沿岸方麵軍第2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4月1日
      白俄羅斯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4年2月17日
      烏克蘭第1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烏克蘭第2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烏克蘭第3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5日
      烏克蘭第4方麵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5月16日
      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羅斯方麵軍         1944年4月5日        1944年4月16日     (第二次組建)
      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      1944年4月16日       1945年6月10日     (第二次組建)
      波羅的海沿岸方麵軍第3方麵軍  1944年4月21日   1944年10月16日
      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      1944年4月24日       1945年6月10日     (第二次組建)
      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      1944年4月24日       1945年8月15
      烏克蘭第4方麵軍        1944年8月6日        1945年7月9日      (第二次組建)
      遠東第1方麵軍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遠東第2方麵軍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2.4   方麵軍司令員一覽       

姓名             最高軍銜     授予時間     蘇聯英雄      所任職的方麵軍       

伏羅希洛夫      蘇聯元帥       (1935年)        2       列寧格勒       
布瓊尼          蘇聯元帥       (1935年)        3       預備隊、北高加索
鐵木辛哥        蘇聯元帥       (1940年)        2       西方、西南、斯大林格勒、

                                                       西南(第二次組建)、西北
朱可夫          蘇聯元帥       (1943年)        4       預備隊、列寧格勒、西方、

                                                       烏克蘭第1、白俄羅斯第1(第二次組建)
華西列夫斯基    蘇聯元帥       (1943年)        2       白俄羅斯第3
科涅夫          蘇聯元帥       (1944年)        2       西方(兩次出任)、加裏寧、西北、

                                                       草原、烏克蘭第2、烏克蘭第1
戈沃羅夫        蘇聯元帥       (1944年)        1       列寧格勒
羅科索夫斯基    蘇聯元帥       (1944年)        2       布良斯克(第二次組建)、頓河、

                                                       中央(第二次組建)、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第1、
                                                       白俄羅斯(第二次組建)、
                                                       白俄羅斯第1(第二次組建)、
                                                       白俄羅斯第2(第二次組建)
馬利諾夫斯基     蘇聯元帥      (1944年)        2       南方、南方(第二次組建)、

                                                       西南(第二次組建)、烏克蘭第3、
                                                       烏克蘭第2、外貝加爾
托爾布欣         蘇聯元帥      (1944年)        1       南方(第二次組建)、烏克蘭第4、

                                                       烏克蘭第3
梅列茨科夫       蘇聯元帥      (1944年)        1       沃爾霍夫、沃爾霍夫(第二次組建)、

                                                       卡累利阿、遠東第1
索科洛夫斯基     蘇聯元帥      (1946年)       1       西方
葉廖緬科         蘇聯元帥      (1955年)        1       布良斯克、東南、

                                                       斯大林格勒(第二次組建)、
                                                       南方(第二次組建)、加裏寧、
                                                       波羅的海沿岸第1、波羅的海沿岸第2、
                                                       烏克蘭第4(第二次組建)
巴格拉米揚       蘇聯元帥      (1955年)        1       波羅的海沿岸第1、白俄羅斯第3
戈利科夫         蘇聯元帥      (1961年)                布良斯克(第二次組建)、

                                                       沃羅涅日(兩次出任)
波格丹諾夫       裝甲兵元帥    (1945年)        2       後備

秋列涅夫         大將          (1940年)        1       南方、外高加索(第二次組建)
巴甫洛夫         大將          (1941年)        1       西方
阿帕納先科       大將          (1941年)                 遠東           

瓦圖京           大將          (1943年)        1       沃羅涅日(兩次出任)、
                                                       西南(第二次組建)、
                                                       烏克蘭第1
波波夫           大將          (1943年)        1       北方、列寧格勒、預備隊(第三次組建)、

                                                       布良斯克(第三次組建)、
                                                       波羅的海沿、波羅的海沿岸第2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大將         (1944年)        2       西方、白俄羅斯第3   
紮哈羅夫          大將         (1944年)                布良斯克、白俄羅斯第2(第二次組建)
馬斯連尼科夫      大將         (1944年)        1       北高加索(第二次組建)、

                                                       波羅的海沿岸第3
普爾卡耶夫        大將         (1944年)                加裏寧、遠東、遠東第2   
彼得羅夫          大將         (1944年)        1       北高加索(第二次組建)、

                                                       白俄羅斯第2(第二次組建)、
                                                       烏克蘭第4(第二次組建)
費久寧斯基        大將       (1955年)          1       列寧格勒
庫羅奇金          大將       (1959年)          1       西北(兩次出任)、白俄羅斯第2
基爾被諾斯        上將       (1941年)          1       西南
庫茲涅佐夫        上將       (1941年)                  西北、中央
切列維琴科        上將       (1941年)                  南方、布良斯克(第二次組建)
阿爾捷米耶夫      上將       (1942年)                  莫紮伊斯克防線
列伊捷爾          上將       (1943年)                  布良斯克(第二次組建)、

                                                       布良斯克(第三次組建)、
                                                       預備隊(第二次組建)
弗羅洛夫          上將      (1943年)                   卡累利阿
霍津              上將      (1943年)                   列寧格勒           

戈爾多夫          上將      (1943年)           1        斯大林格勒
科瓦廖夫          上將      (1943年)                   外貝加爾
科斯堅科          中將      (1940年)                   西南
裏亞貝舍夫        中將      (1940年)                   南方       

葉夫列莫夫        中將      (1940年)                   中央
科茲洛夫          中將      (1943年)                   外高加索、高加索、克裏木
索邊尼科夫        中將      (1944年)                   西北


紅色的表示在戰爭中犧牲。

 

三、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是陸軍的基本戰役軍團。

    在戰爭最初幾個月,由於損失巨大,極度缺乏有經驗的軍官,集團軍的編成縮減。取消了軍級編製,編有5~6個步兵師,1~3個坦克旅,有時編有1~2個騎兵師。

    到戰爭第一階段末,集團軍的編成已增大到6~8個步兵師,2~4個步兵旅。

    1942~1943年,由於集團軍的編成不斷擴大,軍級指揮機構重新恢複,同時組建了集團軍屬炮兵。其編成含加農炮團、反坦克炮團、高炮團和迫擊炮團。

    到1944年又增設了加農炮旅和獨立坦克團。集團軍的火力和突擊力都有了增強。由於兵力的增強,集團軍開始由3~4個步兵軍(9~12個師),1~3個坦克旅和數個炮兵兵團、反坦克兵團和高炮兵團以及工程兵部隊和後勤部隊等組成。在主要方向進攻時,集團軍還配屬1個坦克(機械化)軍。

 

四、步兵軍

    步兵軍是步兵高級合成戰術兵團。

    戰爭爆發前,步兵軍編2~3個步兵師,2個軍屬炮兵團,1個獨立高炮營,1個工兵營,1個通信營和其他部隊。

    1941年夏季,由於武器裝備不足,許多預備隊部隊剛剛組建,又缺少有經驗的指揮幹部,這就要求對步兵兵團進行重大改編。1941年10月開始撤消軍級指揮機構,同年年底原有的62個軍部隻剩下6個,到1942年冬,鑒於集團軍的編製單位過多,指揮十分困難,恢複軍級指揮機構便勢在必行。

    1942年的步兵軍往往編2~3個步兵師。

    1943年,軍開始由3~4個步兵師和數個保障部隊組成。

    同年底,蘇軍共有150個步兵軍。

 

五、步兵師

    步兵師是基本合成戰術兵團.

    戰爭爆發時編有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45MM加農炮營,1個高炮營和其他部隊。

    1941年夏,步兵師的編製大大縮減,取消了師屬榴炮團和反坦克炮營。這次改編削弱了師的戰鬥力,但緩解了組建新兵團的困難。

    戰爭初期,組建步兵師的速度趕不上前線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便開始組建由3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2個迫擊炮營和1個反坦克營組成的步兵旅。

    1941~1942年冬,步兵師增編了反坦克槍分隊和反坦克營,顯著增加了82MM和120MM迫擊炮以及自動武器的數量,從而增強了師的火力。

    1942年底,步兵師實行了統一編製,並一直沿用到戰爭結束,旅開始改編為師。近衛步兵師的新編製直到戰爭末期的各次戰役中才經受過實踐檢驗,但從1945年6月起,它已成為所有步兵師的通用編製。根據這一編製,原師屬炮兵團被三團製炮兵旅取代,另外增編1個獨立自行火炮營(16門CY—76式自行火炮)。

 

六、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炮兵

    戰爭初期,組建了一批新炮兵團,每團有4~5個炮連,共16~20門火炮。隨著蘇軍轉入進攻,指揮眾多的獨立部隊十分困難。

    從1942年秋季起,各獨立炮兵團便開始合並成炮兵旅,同年底又組建了八團製炮兵師(全師共有168門火炮)和編有反坦克炮團和反坦克槍營的殲擊旅。

    戰爭第二階段各次進攻戰役表明,炮兵師同時擔負突破敵防禦的火力保障和對坦克防禦這兩種不同任務是不成功的。因此,不久後,炮兵師便從編製中取消了反坦克炮團,師由旅組成。新編炮兵師共有248門火炮和迫擊炮,後來又增編了大威力炮兵旅,火箭炮旅,重迫擊炮旅和榴彈炮旅,同時組建了三旅製火箭炮師和獨立加農炮師。反坦克炮兵則具有了三團製反坦克殲擊旅的最佳編製形式(每旅編2個76MM加農炮團和1個45MM或57MM加農炮團)。

    從1943年4月開始,為了在突破敵防禦時更集中地使用炮兵,建立了由2個突破炮兵師和1個火箭炮兵師組成的突破炮兵軍(約編有1000門火炮,迫擊炮和火箭炮)。到1945年初,蘇聯陸軍共有89個炮兵師和火箭炮師,138個炮兵旅、反坦克炮兵旅、迫擊炮旅和火箭炮旅。

 

七、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

    戰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共有29個機械化軍,每個軍由2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組成,按編製應有1054輛各式坦克,但由於蘇聯軍工企業短期內無法提供如此多的坦克,故戰爭爆發時絕大部分機械化軍還處在組建狀態,人員、裝備缺編嚴重,戰鬥力極差。

    戰爭初期,由於坦克損失巨大,又無法迅速補充,因此,機械化軍和坦克師均被解散,摩托化師改編為步兵師,獨立坦克營和坦克旅成了裝甲坦克兵的基本編製單位。

    1942年初,由於坦克裝甲車輛的生產有了起色以及進攻作戰的需要,蘇軍開始按新編製組建坦克軍,同年秋又開始組建機械化軍。

    坦克軍轄3個坦克旅和1個摩托化旅(共有168輛坦克);

    機械化軍轄3個機械化旅和2個坦克團,後來2個坦克團又改編為坦克旅(共175輛坦克)。

    與此同時,蘇軍還組建了混編坦克集團軍。
每個坦克集團軍轄2~3個坦克軍,1個騎兵軍,1個獨立坦克旅和數個步兵師。然而,機動能力不同的兵團合編在一起給協同動作和軍隊指揮帶來很大困難。

   因此,1943年初便組建了單一兵種的坦克集團軍。每個坦克集團軍下轄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獨立坦克旅以及若幹自行火炮、迫擊炮、高炮部隊。

   到戰爭末期,由3個坦克軍組成的坦克集團軍共有官兵5萬多人,坦克和自行火炮850~920輛,火炮和迫擊炮約800門,汽車5000多輛。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軍共組建了6個坦克集團軍。

    1943年,蘇軍開始組建自行火炮團,每團轄4個連,共編有20門火炮。自行火炮部隊隸屬於裝甲坦克和機械化軍團司令員。到1944年底,又開始組建三團製的近衛重型坦克旅以及CY—76式輕型自行火炮旅。截止1945年初,蘇軍作戰部隊總共裝備了約1。3萬輛各式坦克和自行火炮。

 

八、其它兵種

    戰爭初期,由於適於空運的飛機損失慘重,除了有限的幾次空降外,戰前建立的數量龐大的空降兵大多數情況下被當作精銳的輕裝步兵使用,主要用於堵塞前沿不斷出現的缺口。

    到1944年底,多數空降兵兵團合並,編為近衛合成第9集團軍(這是11個近衛集團軍裏唯一一個一組建就獲得近衛稱號的集團軍)。其餘空降兵部隊改由新成立的蘇聯空軍司令部所屬空降兵部領導。

    1942年初,工程兵建立了10個工兵集團軍,用以預先構築各後方防禦樞紐。後來,各工兵集團軍的部隊與兵團都用以加強隊屬工兵分隊和建立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工程兵旅。到1944年,各工程兵旅都編入了方麵軍和集團軍,同時又建立了各類專業工程兵旅:如布雷旅,帶電障礙物設置旅,強擊旅,工程兵旅。

     衛國戰爭期間,通信兵,化學兵,道路兵,鐵道兵都進行過改編,並建立了汽車兵。

雖然紅軍編製兵力看起來似乎也不少,但是實際上滿不是這麽回事。紅軍的滿員率其實是相當的低。

   戰前紅軍就普遍不滿員,一個應有14000人的步兵師,能有8000-9000人就不錯了。坦克部隊更是這樣,一個機械化軍應有1031輛坦克,其中546輛T34與KB,但19個機械化軍中沒有一個是滿員的,有近一半的機械化軍實際上隻有舊式輕型坦克。戰爭爆發時許多摩步師其實根本沒有汽車與坦克,就是一般的步兵師。

    戰爭爆發後情況更是急劇惡化。出現了一大批沒有坦克的坦克師(旅〕,沒有火炮的炮兵團,甚至沒有步兵的步兵師。集團軍普遍隻有2-3萬人。基輔會戰時,西南方麵軍的40集團軍隻有5000名能打仗的步兵,100門火炮,10輛坦克.斯大林格勒會戰時,62集團軍平均一個步兵師隻有2000-3000人,許多師隻有幾百人,坦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羅季姆采夫的近衛步兵13師(一個接近滿員的師,但有一個團沒有武器,因此隻有7000人左右能投入戰鬥〕的參戰改變了斯大林格勒市區的整個局勢。

    即使在戰爭中後期,紅軍的滿員率仍然很低。斯大林格勒會戰末尾,負責殲滅被圍德軍的頓河方麵軍擁有6個精銳集團軍和大量加強兵器,而總共隻有21萬人。一個坦克集團軍一般應有800-1000輛坦克,但是在基洛夫格勒戰役後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一方麵軍下轄的3個坦克集團軍加起來隻有不到200輛坦克。遠東戰役中,遠東第一方麵軍一個得到極大加強的步兵軍——72軍,在加強有8個炮兵旅(含2個重炮旅〕,4個炮兵團,3個炮兵連(含2個超重炮兵連〕,2個火箭炮兵旅,2個火箭炮兵團,2個迫擊炮旅,2個坦克旅,2個自行火炮旅,1個工兵旅之後,總共隻有14380人!崔可夫元帥曾經自豪的回憶,1944年,作為全軍第一流主力的近衛第8集團軍結束休整時,擁有4個近衛步兵軍(12個師〕和大量加強兵器,而且這些部隊在紅軍看來都是滿員率
相當高的。可是一算,總共也隻有76000人而已。

【信息來自網絡】

幾曾回首: 二戰蘇聯紅軍戰鬥序列 (一)

 

相關軍事戰爭博克請看:

34. 二戰蘇聯紅軍戰鬥序列 (一)
33. 918前的東北軍戰鬥序列
32.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31. 二戰德軍戰鬥序列(二)
30. 二戰德軍戰鬥序列(一)
29. 二戰中美德蘇各國每年年產多少坦克,軍艦,飛機
28. 二戰美國海軍主力戰艦艇

27. 二戰時期美軍陸軍編製
26. 二戰時日本的陸軍師團編製
25. 日本1945年日軍陸軍編製及總兵力

24. 日本戰敗時關東軍所屬部隊表
23.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編製結構與指揮關係述略

22.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21 . 平型關大捷

20. 日本在侵略華期間在中國戰場共投入多少兵力?占總兵力的多少?
19. 抗戰中陣亡的國軍將領名單和斃命的日軍將領名單
18.
抗日戰爭中日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

17. 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16. 對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的再認識
15. 諾門坎之戰蘇日兵力對比

14.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1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12.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11. 為什麽日本南下太平洋而沒有西進西伯利亞?
10. 日軍在中國戰區的15個受降區
9. 22次會戰,國軍殲滅日軍180萬
8. 日本人民在侵華戰爭中的作用
7. 日軍侵華高官們必讀的《延安水滸傳》

6. 二戰中國的作用
5. 不扔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嗎?
4. 勝利日---同盟國和中國的日本投降儀式(圖39幅)
3 . 日本投降書全文及代表簽字[組圖]
2. 日本向中國投降書全文

1. 日本313名甲乙丙級戰犯錄,把這些千古罪人永遠釘在日本侵華恥辱柱上

 

其它軍事戰爭博克請看:
1. 20分鍾學中國簡史
2. 五代十國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3. 三元裏抗英
4.
馮婉貞抗擊火燒圓明園的英軍
5. 華中軍區告狀:陳毅不會打仗
6.
我的中國性格 (讀完熱血沸騰!!!)
7. [轉] 當年的滿洲國竟然會是如此的發達與富裕
8. 我愛祖國的藍天 陣容空前強大
9. 詳解軍隊文工團體係
10. 可愛的中國(方誌敏)-- 原文及朗誦
11. 粟裕與王耀武的三次軍事對決
12. 悲愴:方誌敏與紅十軍團,粟裕逃過一劫
13.
粟裕對紅十軍團覆滅的總結
14.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元帥,大將及上將的職務
16. 開國中將的職務
17. 開國帥將的一些數據統計

18.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19.
導致《紅旗飄飄》停刊的一篇文章
20. 《紅旗飄飄》:一波三折的紅色經典濫觴
21. 曆史紀實:《星火燎原》未刊稿的幕後故事

22. 黃埔軍校成名學生名單[第一期-第六期]
23. 曆屆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人名單 1925年開始
24. 八路軍對抗美國海軍陸戰隊:美軍在山東登陸事件
25. 1949年美軍撤出青島內幕:擬4種應對共軍方案
26. 1949中英長江炮戰:解放軍重炮重創三艘英國軍艦
27. 旅順軍港是世界上5大軍港之一

28. 紅軍改編後的編製問題--葉劍英
29. 葉劍英《關於作戰與摩擦問題》
31. 丁繼保:我在運河支隊那幾年
32. 《鐵道遊擊隊》大隊長劉洪原型揭秘

33. 肯尼迪的敗筆——豬灣事件
34. 驚爆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35. “小白鴿”劉波老人講述《林海雪原》故事
36. 《林海雪原》作者的波瀾人生

37. 《 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 》 38. 二戰美國海軍主力戰艦艇
39. 二戰中美德蘇各國每年年產多少坦克,軍艦,飛機
40. 美軍二戰時期陸軍編製

 

 

 

抗日的博克請看:
1.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義勇軍簡史
2.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3.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4. 東北抗聯高清視頻

4.1. 東北抗聯之揭秘9.18真相
4.2.
東北抗聯之血戰歲月
4.3.
東北抗聯之轉戰林海雪原
5. 東北抗聯視頻(1 -- 9)
5.1.
寒夜火種
5.2.
黑土烽火
5.3.
不畏強虜
5.4.
戰場傳奇
5.5.
苦鬥歲月
5.6.
西征壯歌
5.7.
英烈千秋 (上)
5.8. 英烈千秋 (下)

5.9. 光複東北
6. 東北抗聯擊斃的13個日軍將領
7. 東北抗聯將領的結局

8. 抗聯是關東抗日的主力軍
9. 風起磐石 -- 李紅光
10。王一知: 痛悼周保中同誌
11。周保中: 憶東北抗日遊擊戰爭

12。穆青:東北抗日聯軍鬥爭史略

13. 毛澤東對周保中評價的玄機
14. 日本關東軍(Japan’s Kwantung Army)
15. 日本在侵略華期間在中國戰場共投入多少兵力?占總兵力的多少?
16. 抗戰中陣亡的國軍將領名單和斃命的日軍將領名單
17.
抗日戰爭中日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
18.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 . 平型關大捷
20. 勝利日---同盟國和中國的日本投降儀式(圖39幅)

21 . 日本投降書全文及代表簽字[組圖]
22. 日本向中國投降書全文
23.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編製結構與指揮關係述略
24. 為什麽日本南下太平洋而沒有西進西伯利亞?
25. 資料:日本侵占東北掠奪了多少財富
26. 日本313名甲乙丙級戰犯錄,把這些千古罪人永遠釘在日本侵華恥辱柱上
27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
28. 南京保衛戰國軍戰鬥序列
29.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視頻)
30. 日本人種改良

31. 東北義勇軍概況(節錄)
32. 東北人民革命軍鬥爭綱領
33.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

34. 中央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論滿洲的狀況和我們黨的任務
35.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願在三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日宣言
36. 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

37. 日本戰敗時關東軍所屬部隊表
38. 日本1945年日軍陸軍編製及總兵力
39. 日軍在中國戰區的15個受降區
40. 22次會戰,國軍殲滅日軍180萬
41. 不扔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嗎?
42. 日本人民在侵華戰爭中的作用
43. 日軍侵華高官們必讀的《延安水滸傳》
44. 日本在二戰時的陸軍師團編製
45. 閱兵節目單
46. 【我們太需要這樣一次閱兵了!】
47. 二戰中國的作用 
48. 近代中國對日本賠款

 

 

 

關於曆史上中日戰爭, 詳細請看:
1.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唐日戰爭
2.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
3.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3.1.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3.2.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3.3.
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規劃的影響
4.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4.1.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4.2.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4.3.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4.4.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5.
明、清、民國三朝對日宣戰書!

更多的與蘇聯有關的文章請看:
1.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2.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4。
揭秘:蘇聯軍隊屢次進入新疆境內作戰內幕
5。
中共十萬大軍挺進東北:蘇聯紅軍暗中相助
6。
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7。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1。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8。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2。遼沈戰役與蘇聯
9。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3。從東北到北京
10。
蘇聯對華的軍援:1。蘇聯早期對黃埔軍校的援助
11。
蘇聯對華的軍援:2。蘇聯對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援助
12。
蘇聯對華的軍援:3。斯大林對新中國的援助
13。
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14。
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15。
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19。
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16。
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17.
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18.
對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的再認識
19.
諾門坎之戰蘇日兵力對比
20.
中東路事件


21. 甲午年日軍旅順大屠殺
22。
中國未收回領土--唐努烏梁海
23。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收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失地
24。
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25。
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26。
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27。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8。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29。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30。 沙皇俄國對我國17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 被侵占的代表地區
31。
沙皇俄國對我國170萬平方公裏土地 的宰割和侵吞
32。 俄羅斯的版圖擴張

33。戈壁灘上的38具中國官兵的屍體
34。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空軍

35。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援助

36。朝鮮戰爭:蘇聯空軍陣亡多少 為何秘密葬在旅順?
37。二戰中美國對蘇聯的援助清單


更多的與朝鮮有關的文章請看:
1.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2.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戰役
8。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二)
9。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一)

10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

11.
中國為朝鮮戰爭一共支付了多少軍費
12.
簡談朝鮮戰爭
13.
再論朝鮮戰爭的勝負
14. 1950年6月,朝鮮戰爭初期南北朝鮮軍隊的兵力對比
15.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16.
朝鮮戰爭中雙方的人員損失數字
17.
黃永勝與抗美援朝

18. 漫話高句麗
19. 朝鮮、韓國、越南為何有那麽多中國姓氏?

 

相關的挺進東北文章請看:
1挺進東北(15)
2
挺進東北(14)
3
挺進東北(13)
4。
挺進東北(12)
5。
挺進東北(11)
6。
東北野戰軍武器來源統計
7。
挺進東北(10)
8。
挺進東北(9)
9。
挺進東北(8)
10。
挺進東北(7)
11。
挺進東北(6)
12。
挺進東北(5)
13。
挺進東北(4)
14。
挺進東北(3)
15。
挺進東北(2)
16。
挺進東北(1)
17。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5)
18。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4)
19。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3)
20。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2)
21。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1)

22。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武器裝備的進口和生產情況
23。東北軍工考察記
24。大連建新公司——共黨創建的第一個大型兵工聯合企業
25。共軍兵工生產解放戰爭時期概述
26。有關黃克誠初入東北的情形

有關林彪的博克請看:
1. 耒陽戰役:林彪成名第一仗,用一個連打敗一個師
2. 楊成武回憶:林彪講第一堂戰術課
3. 潘峰回憶:林彪同誌和我們一起戰鬥
4. 黃克誠回憶:遵義之戰中的林彪
5.
漳州戰役後聶榮臻與林彪的摩擦
6. 林彪在長征中的最艱難一戰:死守腳山
7. 楊成武:林彪軍團長教我當師長
8. 林彪指揮作戰吃過兩次大虧:1929年打贛南兵敗如山倒

9.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1)
10.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2)
11.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3)
12.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3.
平型關大捷

14. 林彪元帥總結對日作戰的經驗
15. 林彪關於平型關戰鬥的總結

16. 孫立人 林彪誰更厲害

19.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20. 決戰白崇喜:林彪點了白的死穴
21. 陳賡與林彪在南線追擊戰中三次分歧的是是非非
22. 以巧取勝的林彪
23. 林彪創新妙用孫子兵法:九地
24. 林彪—毛澤東嫡係中的嫡係
25. 一次次的戰役成就了曆史上的林彪
26.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27. 林彪評白崇禧: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28. 不可抹滅的軍功——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31. 劣勢情況下林彪粟裕指揮能力比較
32. 林彪與粟裕
33. 林彪的衰落:推出兒子犯了毛澤東的大忌
34. 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將軍的悲劇結局
35. 毛澤東任命羅榮桓代理115師師長 為何最終由陳光接任
36. 陳光之子:踏著115師的足

37.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38. 劉忠中將:記林彪同誌在長征中的故事片斷
39.
曾思玉中將: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40.
四渡赤水評價考
41. 譚雲鶴:遼沈、平津戰役我給林彪當秘書
42. 萬毅將軍回憶林彪
43. 洪學智上將:林彪考我戰法
44. 孫毅將軍口述:林彪與平型關大捷
45. 衛士長回憶:林彪在東北

46. 楚成瑞:談談林彪的病情
47. 陳毅揭露林彪早年罪行:林彪紅軍時吃老鄉雞就不給錢
48. 舒雲點評《九一三事件後聶榮臻揭發林彪》

49. 九一三事件後眾將帥如何評價林彪
50. 《五七一工程紀要》(全文)
51. 林彪元帥1959年主持國慶閱兵(紀錄片)
52. 林彪和粟裕:誰打掉的黃埔係將領多?
53.
林彪向斯大林索要戰利品未果 東北軍工自己造
54. 東北野戰軍“二局”:林彪決勝遼沈的秘密機構
55. 終極揭秘:林彪和粟裕的軍事才能誰更強

56. 1959年黃克誠激辯毛澤東:四平保衛戰打錯了
57. 林彪粟裕:是誰締造了中國第一王牌軍
58. 杜聿明評價與其交手過的林彪和粟裕的軍事素養差別
59. 林彪演戲有特殊才能 惡搞蔣介石笑翻周恩來
60. 山東大軍挺進東北
61. 挺進東北前山東軍區戰鬥序列

 

雙搶老太婆全文請看:
1.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1)

2.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2)
3.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3)
4.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4)
5.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5)
6.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6)
7.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7)

唐朝戰爭請看:
1. 唐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唐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3.
唐洛陽虎牢之戰
4. 唐攻東突厥之戰
5. 唐日白江口戰役

6. 唐平定安史叛亂之戰
7. 唐李愬夜襲蔡州之戰
8. 唐未農民戰爭


宋朝戰爭請看:
1. 宋蒙釣魚城之戰
2. 宋蒙襄樊之戰

3.
宋蒙伯顏取臨安之戰
4. 宋蒙崖門海戰
5. 宋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6.
北宋統一戰爭
7.
宋遼戰爭
8.
宋東京保衛戰
9.
宋金和尚原之戰
10.
宋金順昌之戰
11.
宋金郾城、穎昌之戰
12.
宋金柘皋之戰
13.
宋金唐島之戰
14.
宋金採石之戰
15.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一部分)
16.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二部分)
17.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三部分)

蒙元戰爭請看:
1. 元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蒙古西征之戰
3. 蒙金之戰
4. 元日戰爭

5. 《蒙古之源》1 -- 室韋尋根(視頻)
6. 《蒙古之源》2 -- 鮮卑溯源(視頻)
7. 《蒙古之源》3 -- 闊亦田之戰(視頻)
8. 蒙古之源》4 -- 迎親草原(視頻)


明代戰爭請看:
1. 明蒙之戰 1 --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2. 明蒙之戰 2 -- 明京師保衛戰
3. 明蒙之戰 3 -- 明軍北上滅元之戰
4. 明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5. 明取元大都之戰簡析

6.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7.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8. 明末農民戰爭
9. 甲申三百年祭
10.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11. 明朝末年人口突降至1000人萬的原因
12. 明鄱陽湖之戰

13. 明靖難之役
14.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

 

清朝戰爭請看:
1.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2.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3.
清雅克薩之戰
4.
清平定準噶爾叛亂之戰
5. 第一次鴉片戰爭
6. 第二次鴉片戰爭
7.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8.
清馬尾海戰
9.
清鎮南關大戰
10.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11.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12.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13.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14. 台灣抗日之戰
15.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16.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7.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18. 清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其它相關搏客:
1。
鄭和船隊到過美洲嗎?
2。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上)
3。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4。
殷商遺民一路飄洋到美洲開創瑪雅文明 ?
5。 
中國籌建兩洋高鐵連接大西洋太平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二戰結束70年了,肯定變化極大。二戰時蘇軍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主力近1200萬軍隊,其中海軍很小,空軍不小,所以陸軍有1100多萬。現在俄國僅有90萬軍隊,對現在的俄軍陸軍編製不太了解。

美國二戰雖然有1050萬軍隊,但陸軍戰鬥部隊很少。
300萬海軍,岸上支援後勤人數占絕大多數;
700萬陸軍,其中支援,後勤,本土各種低等級的防守部隊400餘萬;
近300萬陸軍海外作戰,其中各部隊編製內的後勤支援又占很大的比例。歐洲戰場200多萬,太平洋戰場100萬,這樣,戰鬥部隊並不多。
所以美軍並沒有百萬人規模的會戰。除了諾曼底登陸外(美英加300萬人),在歐洲戰場主要是集團軍規模戰役,在太平洋是幾個師對日軍師團級的戰鬥。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以陸軍為例,現在的俄國步兵師編製和二戰期間的步兵師有很大變化嗎?
liming_1973 回複 悄悄話 蘇聯恐怕是二戰期間戰死人數最多的國家了,而殺了它那麽多人的敵人也正是戰前和它簽友好條約的德國。這個世道,太亂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