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出兵朝鮮的決策過程中,北京與莫斯科在蘇聯出動空軍協同誌願軍作戰的問題上有過一番討論和爭執,這無疑是對剛剛形成的中蘇同盟關係的一次嚴峻考驗.然而,毛澤東力排眾議,在中國麵臨極其困難——由於蘇聯空軍擬推遲出動並表示不能與中國軍隊協同作戰,這一困難就尤為突出——的條件下,毅然決定派出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這件事感動也震動了斯大林,從而使他改變了對毛澤東和中共的認識。對於這一點毛澤東本人是深有體會的,幾年以後,毛澤東在接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說“多少使斯大林相信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入朝作戰”。
斯大林對毛澤東表示信任,同時也是對贏得朝鮮戰爭恢複信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他本人關於出動蘇聯空軍援助誌願軍作戰而設定的界限。在1950年10月10-11日周恩來與斯大林談判期間,莫斯科在出動空軍的問題上表示了兩條意見:斯大林先是提出,蘇聯尚未做好準備,“須待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才可出動空軍支援誌願軍在朝鮮作戰”。對此,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到:“我們希望空軍盡快到達,無論如何不要遲於兩個月。”當毛澤東決定中國先行出兵,等待蘇聯空軍到達再投入作戰後,斯大林又指派莫洛托夫通知周恩來,蘇聯空軍隻在鴨綠江北岸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掩護中國軍隊作戰。然而,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並打響第一戰役後,情況有了變化:蘇聯空軍不僅立即投入了朝鮮的空戰,而且不久又把作戰半徑從鴨綠江上空推進到清川江和大同江一線。
戰爭初期,美國空軍動用了44個駐紮在遠東地區航空大隊的657架作戰飛機來對付北朝鮮,而朝鮮人民軍空軍當時還沒有噴氣式殲擊機,隻有20架性能落後的戰鬥機,高射炮也很少,所以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甚至可以在白天沒有殲擊機掩護的情況下進行作戰飛行。而且,美國航空兵對平壤附近的北朝鮮空軍基地進行了若幹次密集襲擊之後,朝鮮人民軍的空軍實際上已被摧毀,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而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當時還沒有真正組建起來。當中國幾十萬大軍和大量軍需物資湧入狹長的朝鮮山地時,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的輪番轟炸將給中國軍隊帶來如何的重創和災難是可以想見的。
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朝鮮戰爭中第一次真正的空戰爆發了。
蘇聯空軍部隊共有13個師在1950年8月至12月先後進駐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其中別洛夫航空師是根據斯大林的提議於8月到達東北擔負防空任務的。這是在朝鮮參戰的蘇聯空軍的第一支部隊。
1950年11月1日,蘇聯飛機出現在朝鮮上空。根據駐華軍事總顧問紮哈羅夫大將給斯大林的戰況報告,這一天,朝鮮飛行團的6架雅克-9飛機“首次在安州地區執行戰鬥任務。這次戰鬥的結果是擊落了兩架B-29轟炸機和一架野馬式戰鬥機。從戰鬥任務中,有兩架雅克-9飛機未能返回”。參戰的蘇聯飛機是在安東-新義州地區投入戰鬥的,“我們的飛行員用米格-15飛機擊落了兩架F-82,另兩架飛機是被高射炮擊落的。共擊落4架飛機。在空戰中,我方沒有損失飛機。”“別洛夫同誌的米格-15是從沈陽和鞍山兩個機場起飛的,每個機場共起飛了8個架次。”在斯大林眼中,出動空軍為中國軍隊提供援助是最敏感的問題,而蘇聯空軍在誌願軍於10月25日正式打響地麵戰鬥後的第7天便投入了戰鬥,盡管隻是在鴨綠江上空,也足以說明斯大林的決心和對毛澤東出兵決策的支持。
第一次空戰取得成功後不久,蘇聯空軍在駐守沈陽地區的第151和第324這兩個殲擊機師的基礎上組建了由別洛夫少將指揮(以後是洛博夫繼任)的第64獨立殲擊機航空軍。蘇聯空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鴨綠江上的橋梁、發電站和大壩,以及在中朝邊境以南75公裏之內北朝鮮領土上的交通線和飛機場,以免遭敵機的襲擊。此時,第64航空軍也從沈陽和鞍山基地轉場到中朝邊境上的安東機場。僅在11月上半月,蘇聯飛行員便取得了擊落23架美國飛機的優秀戰果。同時,斯大林決定分兩批再為別洛夫增派120架米格-15新式戰鬥機。
除了米格-15飛機的性能可以同美國的F-86飛機相匹敵外,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整體實力與美國相差很遠,不僅飛機和飛行員以及後勤人員的數量大大少於美國,而且在地麵導航、無線電幹擾、雷達偵察、通訊聯絡等技術裝備方麵十分落後,甚至為空勤人員提供的服務和生活條件也遠不如美國。但蘇聯噴氣式殲擊機投入戰鬥還是對朝鮮的整個空戰局麵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被稱作“空中堡壘”的B-29戰略轟炸機造成極大威脅。“第64航空軍的飛行員與B-29多次交鋒,每一次交鋒都以美國人遭受沉重損失而告終,重創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刺激,因為四個發動機的轟炸機價值昂貴,而且常常是10至12名的機組人員也同機死亡。正如美國人承認的那樣,噴氣式護航殲擊機保障不了轟炸機的安全。”到1950年11月底,讓美國遠東空軍司令部感到頭痛的是無法在鴨綠江地區為實施戰略目標轟炸的美國飛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例如,11月6日美國駐遠東空軍司令喬治.斯特拉特邁耶將軍在命令中要求自己的戰略轟炸機兵團摧毀鴨綠江上6座戰略橋梁和10個北朝鮮的邊境城市,但蘇聯空軍的加入使美國空軍未能完成任務。過去,美國飛機可以在300米低空俯衝轟炸,還可以反複轟炸,而現在蘇聯防空火炮的對空射擊迫使戰略轟炸機隻能在6000-7000米以上的高度實施轟炸,從而大大降低了投彈的準確性;而性能優越的米格-15飛機的參戰又迫使美國轟炸機隻能在目標區停留很短的時間,這樣也阻滯了美國空軍執行其轟炸任務。戰爭開始以來美國軍隊的空中優勢第一次受到懷疑。
盡管如此,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仍擁有強大的空中力量。特別是隨著中國軍隊向南推進,其後方補給線不斷延長,而遭受美國空軍轟炸和襲擊的威脅也日益嚴重。顯然,蘇聯空軍隻在鴨綠江上空作戰遠遠無法保證中國軍隊物資和兵源的補給。為了掩護中朝軍隊的後方交通運輸線,經與蘇聯政府商定,自1951年1月10日起,由蘇聯空軍出動兩個師掩護輯安至江界、安東至安州兩條鐵路運輸線,以保證後勤供應。
然而,戰局的進一步發展要求蘇聯空軍的作戰半徑繼續向南擴展。在第三次戰役時中朝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而蘇聯空軍由於其基地在中國境內,受到飛行距離的限製,無法進一步南下,致使中朝聯軍在江界、安州一線以南地區的物資運輸和部隊調動完全處於敵方空軍的威脅之下。1951年初,在中朝聯軍剛剛開始補充休整時,聯合國軍發起了大規模反攻。為配合地麵行動,美國遠東空軍司令部製定了轟炸中朝軍隊後方戰略目標的方案,北朝鮮被劃分為11個區,172個目標,其中包括45座鐵路橋和12座公路橋、13個隧道、39個鐵路樞紐和63個物資供應站。安東-新義州被認為是最重要的“A”區,平均每天有12-24架次B-29飛機轟炸這些目標。到1951年4月,據蘇聯軍方統計,美國空軍完成飛行1416架次(轟炸機420架次,殲擊機996架次),5月完成3500架次穿越飛行,其中轟炸機300架次(白天230架次,夜間70架次),殲擊機——主要是噴氣式殲擊機——達3200架次。美國空軍的主要攻擊方向是安州地區的渡口,平壤地區建設中的機場,安州、平壤等地的公路、鐵路,以及平壤以南地區的各個目標。轟炸機為В-29和В-26,主要以小型機群和單機行動,飛行高度3000-4000米。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延長了幾百公裏的中朝聯軍後方供給線受到嚴重破壞,“兵員、彈藥、糧食全無補充”,誌願軍戰士甚至“赤腳在雪裏行軍”。為了解決遭受敵機嚴重破壞的後方運輸問題,1951年2月24日,聶榮臻和彭德懷向紮哈羅夫提出,要蘇聯出動兩個空軍師轉場至朝鮮境內,掩護三八線以北的交通線。遭紮哈羅夫拒絕後彭德懷非常不滿,於26日和28日兩次與周恩來一同找毛澤東商議,堅持應直接向斯大林提出這一要求。
毛澤東於3月1日致電斯大林指出:“目前朝鮮作戰的困難,仍為敵人火力強,我方運輸力弱,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物資被炸毀,敵軍將逐步獲得補充,有六七萬人將於6月底到朝鮮,而我方則無空軍掩護。”中國可以派出10個航空兵團入朝,但在朝鮮境內找不到一個可用的機場。主要問題是“若無可靠的空軍掩護”無法進行機場的修複工程。毛澤東深知,此前蘇聯空軍隻在中朝邊境作戰,進入朝鮮縱深地區對斯大林來說又是一個難題,因此他謹慎地提出:“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是:最好由蘇聯航空兵擔負起對平壤-元山及該線以北的機場的掩護任務,同時最好是將蘇聯航空兵從現在所駐紮的機場轉到位於朝鮮境內的機場。”“如不采取上述措施,則位於朝鮮境內的機場無法加以修複,中國航空兵不可能朝鮮作戰,坦克和火炮的轉移將遇到嚴重困難。然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必須視整個國際形勢而定。因此,我們尚不知可否如此行動。”
這一次斯大林沒有像以前那樣猶豫不決,他立即回電答複毛澤東:“如果您能夠在安東地區留兩個中國空軍師掩護當地的電站和交通線的話,我們同意將別洛夫將軍指揮的第151和第324兩個殲擊機師的基地轉移到朝鮮境內去,以便掩護中國和朝鮮的後方。如果朝鮮人已有一條鋼板飛機跑道,我們可以從蘇聯再提供兩條鋼板跑道。”斯大林還主動提出“如果您同意,我們可以向您提供高射炮以掩護機場,並供應高射炮炮彈。”3月15日,斯大林又要紮哈羅夫轉告毛澤東或周恩來:除了“在前一封電報中,我們采納了您關於將別洛夫的空軍基地轉移到朝鮮你們部隊的後方去的建議”外,“由於即將到來的重大戰役,你們必須有盡可能多的殲擊機在前線。因此,我們決定從蘇聯再調撥一個大型殲擊機師到安東去,以便兩個原定掩護安東的中國殲擊機師調往前線”。毛澤東對此“深表感謝”。這些情況充分說明,斯大林對於使用蘇聯空軍問題的考慮確實比中國出兵前有了很大改觀。顯然,如果不是對毛澤東和中國軍隊有了信心和信任感,他是不會這麽做的。
後來由於朝鮮境內機場的修建工作屢遭美國轟炸機的破壞,蘇聯空軍部隊未能進駐朝鮮,但隨著中朝邊境地區廟溝、大堡和大孤山三個新機場的建成,大批蘇聯空軍後續部隊加入了掩護中朝聯軍後方的戰鬥,從而使第64航空軍在機場或空中進行作戰值班的殲擊機數量從2-3個航空團增加到4-5個航空團。總的說來,到1951年春蘇聯殲擊機在朝鮮上空的軍事行動取得了相當成效,完成了掩護鴨綠江大橋的任務,對中朝聯軍的運輸線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雖說由於受飛行距離限製未能阻止住美國航空兵對朝鮮中部和東部地區機場和交通線的轟炸和襲擊,但是在朝鮮西北部鴨綠江至清川江地區的上空,“米格-15殲擊機已成為美國飛行員越來越感到恐懼可怕的敵人”。
1951年8月開城停戰談判中斷後,美國又恢複了大規模轟炸,從8月18日開始對北朝鮮的交通樞紐實施密集空襲。8月上半月,美軍飛行強度平均每日174架次,到下半月達到248架次。
此時,第64航空軍有3個航空師(151、303、324-R),2個高射炮師(82和92-R),武器有能夠自動定位的高射炮,用於警戒和指揮炮位瞄準的雷達站,1個航空供應師,2個獨立探照燈航空團,以及醫院和其他後勤分隊。但飛機總體數量很少,在安東地區部署的性能優秀的新型米格機隻有190架,處於戰備狀態的米格飛機的數量還要少。這支空軍所要對付的美國駐朝鮮的空軍有不同型號戰略、戰術和海軍航空兵的飛機達1500架。
盡管如此,蘇聯空軍還是從9月1日開始了反擊美國空軍的積極行動。在9月19日的空戰中,米格飛機打下了3架“佩刀式”飛機和3架殲擊轟炸機。在10月23日的戰鬥中,8架B-29飛機雖有34架F-86、55架F-84的嚴密掩護,但仍被擊落3架。10月24日當34架美國飛機轟炸順川大橋時,40架米格飛機起飛迎戰,美國又損失了一架F-84飛機和一架B-29飛機。10月30日,56架處於戰備狀態下的米格-15中的44架迎戰由21架B-29飛機和200架護航殲擊機組成的美國機群,敵人損失了12架B-29飛機和4架F-84飛機。其結果是,在蘇聯米格飛機活動的鴨綠江至清川江的上空,第64航空軍已經占有明顯的空中優勢,以至美國軍人把這片區域稱為“米格走廊”。蘇聯空軍的英勇戰鬥,使美國飛機無法對這一區域選定的目標實施有效的轟炸,而隻能集中力量轟炸平壤地區的目標。最後,米格飛機在朝鮮西北部地區的空中優勢,迫使美國遠東空軍禁止在白天使用B-29戰略轟炸機,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戰爭結束。據蘇軍總參謀長什捷緬科報告,從1950年11月1日至1951年12月6日,蘇聯空軍共擊落敵機569架(其中高射炮擊落59架),自己損失63架飛機。
第64航空軍的另一項任務是幫助中朝聯合空軍,不僅為其訓練飛行員,而且協助他們作戰。中朝聯合空軍是在1951年秋天以後參加作戰行動的,由於語言的障礙,中朝空軍與蘇聯空軍並沒有混合編隊和聯合作戰,但雙方在協調作戰方針、統一使用兵力等問題上始終都是經過協商的。第64航空軍的機組人員負責擊退在F-86殲擊機強大掩護下的大批轟炸機,而中朝聯合空軍的飛行員隻是負責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增援。他們在前線主要是與小股敵機進行戰鬥。蘇聯殲擊機還需要為中朝空軍提供援助,如在危急情況下攔截追擊中國和朝鮮駕駛員的F-86飛機。甚至當中朝聯合空軍在前線機場安東、廟溝、大堡、大孤山的飛機總數超過了第64航空軍的米格飛機時,蘇聯飛行員仍然需要繼續完成比較複雜的任務。如在1952-1953年冬天,複雜的氣象條件使得飛行技術尚不熟練的中朝聯合空軍部隊無法投入戰鬥,因此而加重了第64航空軍的作戰任務。1953年蘇聯空軍戰鬥飛行的月平均數量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33%。
必須指出的是,蘇聯空軍在朝鮮的作戰受到來自莫斯科的種種限製,而這些限製在心理上和作戰技術的發揮方麵都給蘇聯飛行員造成了障礙。在所下達的命令中,嚴禁任何飛機從蘇聯領土起飛投入作戰;蘇聯飛機要消除一切自身的標誌:有的偽裝成中國飛機,有的則塗上朝鮮飛機的顏色;所有蘇聯飛行員都要穿上中國的軍服,並寫下保證書,宣誓決不泄露他們曾到過朝鮮作戰;蘇聯飛行員還奉命在任何時候都不得在空中通話時使用俄語。最為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有蘇聯飛行員被俘,因此,嚴格禁止蘇聯飛機在聯合國軍控製區和靠近前線地區的上空飛行,以及在黃海上空作戰,嚴格禁止米格飛機跨越平壤-元山一線往南追蹤敵機,即不得飛越北緯39度線,雖然1951年前線已經穩定在三八線。所有這些說明,斯大林在使用蘇聯空軍的問題上始終掌握著一條他最初製定的原則,即不允許蘇聯空軍在前線協同中國軍隊作戰。
斯大林在一份電報中指責空軍元帥克拉索夫斯基和別洛夫將軍培訓中國飛行員的工作進展太慢,並說“中國軍隊不能在沒有空軍掩護下戰鬥。因此,應當盡快建立一個由8個中國空軍殲擊機師組成的集團軍並將他們派往前線。現在這是你們最重要的任務”,同時要求“別洛夫的一個師可派往靠近中國東北邊境的地方,兩個師可放在北朝鮮後方,從而為中國殲擊機師靠近前線騰出兩個機場。這是絕對必要的。應當這樣來進行安排,即中國人在前線隻能靠自己的空軍”。
據第64航空軍報告,在1951年4-5月最激烈的戰鬥中,中朝軍隊“由於沒有航空兵支援,在敵人優勢兵力的攻擊下被迫撤退”,而為了避免遭受敵軍的空中打擊,反攻“大多數是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條件下實施的”。許多當年參加朝鮮空戰的蘇聯軍人都強調,“他們的空軍與中朝的地麵部隊沒有任何合作”,甚至也沒有通過軍事顧問進行過這種工作。由於缺乏聯係,竟然發生過北朝鮮高射炮向蘇聯飛機開火,以及蘇聯飛行員擊落中國飛機的事件。
蘇聯空軍在作戰中沒有出動過配合地麵部隊作戰所必須的轟炸機,而且也沒有準備這樣做。洛博夫在接受采訪時承認:“我們沒有轟炸機。我們不曾有過一架轟炸機對美國軍艦進行過轟炸”,因為“那不是我們的任務”。中國的材料也證實,僅有的一次轟炸西海岸大和島等地美韓軍隊情報站以配合地麵部隊登陸作戰的任務,是中國空軍第8師獨立完成的(軍中蘇聯顧問在戰鬥前已經回國)。
不過應當指出,由於受飛行技術的限製,中朝聯合空軍也很少在前線作戰,他們隻是在天氣好的情況下才配合步兵作戰,而“在惡劣天氣下不實施戰鬥行動”。到1951年12月,中央軍委根據實際情況,對誌願軍空軍的任務也不再強調直接支援地麵部隊作戰,而改變為奪取並保持清川江以北地區的局部製空權,有重點地保衛重要交通運輸線、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間接配合和支援地麵部隊作戰。
斯大林所顧慮的,當然是擔心蘇聯空軍參戰的事實暴露以後激化美蘇之間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與莫斯科有同樣的顧慮,因此,美國人需要與蘇聯人共同保守蘇聯空軍參戰的秘密。實際上,美國空軍很早就知道他們真正的空中對手既不是朝鮮人,也不是中國人——美國飛行員不僅在空中看到了歐洲人的麵孔,而且在無線電通話中聽到了俄語。這一情況上報以後,美國決策機構認為對此必須保持沉默並封鎖消息,以免刺激輿論迫使政府采取報複行動,從而導致戰爭升級。在決策機構關於是否應將俄國人參戰的消息公諸於眾的辯論中,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司司長保羅.尼采起草的建議保密的文件對此做出了結論。尼采對後來的訪問者說:“如果我們公布真相,公眾將要求我們對此采取相應的行動。最終,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隻能是擴大戰爭,卷入與蘇聯更加嚴重的衝突。”艾森豪威爾政府也一直將這一消息“束之高閣”,因為如果“泄露出去,將形成與俄國開戰的巨大壓力”。正是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這種默契,使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的曆史沉寂了40年。
但無論如何,蘇聯空軍在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整個戰爭期間,先後有12個蘇聯空軍師投入了空戰,輪番參戰的空軍人數總計為72000人,1952年最多時達到25000-26000人。蘇聯空軍的殲擊機總共擊落了1097架敵機,高射炮兵總共擊落了212架敵機。根據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統計數字,在朝鮮蘇聯航空兵損失了335架飛機和120名飛行員。在這場戰爭中蘇聯軍人的總的損失為299人。
總之,蘇聯空軍不僅參與了朝鮮戰爭,而且在空戰中成為中朝方麵的主力軍。雖然斯大林始終沒有滿足中國領導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即希望蘇聯空軍與中國地麵部隊協同作戰,不過,中國領導人後來對此也表示理解,他們再也沒有提出這一問題,毛澤東在要求蘇聯空軍援助的曆次電報中都特別注意提到隻需要蘇聯飛機掩護後方交通運輸線。從前麵所引電報的措詞中也可以看出,他在講到這一問題時的謹慎態度,實際上表明他理解斯大林的難處。
[ZT沈誌華《毛澤東·斯大林·朝鮮戰爭》論2】
(原載《中共黨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更多的與蘇聯有關的文章請看:
1.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2.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4。揭秘:蘇聯軍隊屢次進入新疆境內作戰內幕
5。中共十萬大軍挺進東北:蘇聯紅軍暗中相助
6。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7。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1。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8。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2。遼沈戰役與蘇聯
9。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3。從東北到北京
10。蘇聯對華的軍援:1。蘇聯早期對黃埔軍校的援助
11。蘇聯對華的軍援:2。蘇聯對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援助
12。蘇聯對華的軍援:3。斯大林對新中國的援助
13。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14。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15。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19。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16。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17. 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18. 對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的再認識
19. 諾門坎之戰蘇日兵力對比
20. 中東路事件
21. 甲午年日軍旅順大屠殺
22。中國未收回領土--唐努烏梁海
23。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收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失地
24。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25。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26。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27。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8。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29。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30。 沙皇俄國對我國17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 被侵占的代表地區
31。 沙皇俄國對我國170萬平方公裏土地 的宰割和侵吞
32。 俄羅斯的版圖擴張
33。戈壁灘上的38具中國官兵的屍體
34。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空軍
更多的與朝鮮有關的文章請看:
1.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2.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戰役
8。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二)
9。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一)
10。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
11. 中國為朝鮮戰爭一共支付了多少軍費
12. 簡談朝鮮戰爭
13. 再論朝鮮戰爭的勝負
14. 1950年6月,朝鮮戰爭初期南北朝鮮軍隊的兵力對比
15.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16. 朝鮮戰爭中雙方的人員損失數字
17. 黃永勝與抗美援朝
18. 漫話高句麗
19. 朝鮮、韓國、越南為何有那麽多中國姓氏?
沒人知道。可信的說法是蘇聯希望中國和美國開戰,拖住美軍,以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
實際上美軍投入陸軍18個師中的7個半師,空軍的50%及海軍的70%到朝鮮戰場。而蘇軍陸軍未動一兵一卒,海軍未動。
有誰知道為什麽嗎?
但是,當年的美國F84是比MIG15好的,
蘇俄就研發出MIG17來壓製F15,
美國又推出新F86來對抗MIG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