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漫話高句麗[ZT]

(2015-02-23 14:05:42) 下一個

偶爾得閑:漫話高句麗

引言

二零零五年一月底二月初,我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寫了這個係列,陸續發在微信朋友圈裏。寫完之後,有人建議整理一下,於是就把它們放在一起,順便從網上找來一些地圖附上,以便讀者參考。所附地圖,都是來自維基百科。在這裏向維基百科表示感謝。

(一)

我貼出《曆史應該怎樣解讀》那篇雜感之後,有朋友提出質疑,說高句麗跟高麗沒有關係,隻有韓國人這麽說,我們中國人並不承認,似乎我把高句麗作為朝鮮人的祖先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想在這裏專門討論一下。

在我小的時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高麗人是高句麗的承傳似乎是人皆盡知的公論,聽大人說朝鮮也叫高麗,以前叫高句麗,後來把中間的句字去掉了,就叫高麗。因為朝鮮既是國名,也是民族的名稱,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高麗或者高句麗到底是代表民族還是國家,隻是知道朝鮮,高麗和高句麗是不同時代使用的名字,把時間概念拋開不算,都是一回事。但高句麗到底是怎麽回事,並不清楚。

korea1

為什麽不清楚?因為那不是我們中國人的事,所以我們不關心。雖然高句麗也曾占領過中國東北大片的土地(這是我後來知道的),但似乎被別人占領過就跟婦女當過慰安婦一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所以中國人寫書治史一般都不太提那一段,關於高句麗的事情,要在世界史中才會提到。不信你找一本新華字典來,那上麵有中國曆代年表。在那裏你看不到有高句麗這個朝代。我們漢文化中東北地區除了遼東以外在曆史上跟中國沒有關係。後來因為滿清入主中原,這個地區才被看作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女真崛起之前的曆史似乎是個空白,不光中國曆史史中沒有記載,就連文學讀物中也沒有多少記載,所以一般人不是很了解,我也不是很了解。我這篇漫話高句麗的很多內容,都是網上搜索來的。

但是像我這樣從看演義了解曆史的外行人不了解,不代表沒人了解。史學界的專家是了解的。郭沫若和範文瀾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提到過高句麗國,不過不是在中國曆史中,而是寫在世界史裏麵的。

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史學界出現了一股新的思潮,認為不應該把高句麗作為外國來看待,而應當看做中國曆史的一部分。因為高句麗的領土大部分在今日中國境內,雖然他們的首都是平壤,但高句麗國的主體是在中國的,無論從人數還是土地麵積都是如此,所以說高句麗應該是中國曆史上曾經存在過,後來消失了的一個少數民族。

到了2002年,中國政府搞了一個大型研究項目,叫做東北工程。這個浩蕩的工程得出了一些結論,一是認為高句麗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不僅如此,還認為高句麗跟後來的高麗以及現在的韓國朝鮮沒有關係,不僅是政權之間沒有繼承關係,就是民族和血統方麵也沒有關係。這個結果出來以後,引發了朝韓兩國的不滿,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引起了中朝韓三國之間的一場口水戰,中國與朝韓之間的關係也受到了影響。後來韓國人鬧到了溫總理那裏,溫總理采取了鄧大人對捕蝦島的辦法,說擱置爭議,不作結論,一場大亂才逐漸平靜下來。

我覺得這場口水戰很有意思,也很沒意思。這大概是我們國家強大崛起的一種表現,不光要跟外國去爭領土,還要爭祖宗。原來一直說高句麗是朝鮮人的老祖宗,現在忽然覺得虧了,就拿過來做我們自己的祖宗。這麽說雖然有些牽強,但也說得過去,因為高句麗雖然是外國,但高句麗所屬的地盤現在大部分是中國領土了。既然我們現在使這塊地盤的主人,那麽這塊地盤上的文化遺產自然有我們一份。但要把這祖宗獨占,說不光是我們的祖宗,而且隻是我們一家的祖宗,跟別人沒有關係,就有些不講道理了。不光是韓國人不滿意,我要是韓國人我也會生氣。為什麽呢,因為這麽做古為今用的痕跡太明顯了,不能自圓其說。古代的國家與地區的概念與現在不一樣,我們不能拿現在的國家觀點去套曆史。

(二)

為了講清楚這祖宗到底歸誰,我們先得聊一聊高句麗是怎麽回事兒。要說高句麗,得先從扶餘說起。大約公元前二百多年,也就是在秦王掃六合的時候,在現在吉林的地麵上,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做扶餘。到西漢年間,扶餘國不斷發展壯大,東北的鬆嫩平原以及朝鮮半島的大部分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但是扶餘沒有像秦漢那樣的中央集權政權,他們內部打來打去,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先後出現過好幾個扶餘國,有東扶餘,北扶餘,南扶餘,卒本扶餘,等等。其中的南扶餘,在朝鮮半島的南端,也就是後麵要提到的百濟。

korea2

除了扶餘之外,在那個地區還有很多小的國家,就跟文革中出現的眾多造反組織一樣,數不勝數。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則不斷發展壯大。說是國家,實際上也就是個部落而已,今天我占了你的地盤,明天他又占了我的地盤。而高句麗就是這眾多的部落國家之一,最早是由扶餘的一個公子,叫做朱蒙的所建立的。那時候扶餘國是外國,朝鮮反倒不是。西漢的時候漢朝征服了遼東和朝鮮北部,建立了漢四郡,現在北朝鮮的一大部分,包括首都平壤,都是漢四郡所轄的地盤。而在朝鮮半島的南邊,則是一些小國。

但是漢四郡是漢朝新占領的地盤,你要說侵略也行。估計也就是派些軍代表去管理收稅,老百姓還是原來的那些人。

再回來說高句麗,在公元前37年,也就是漢高宗孝元皇帝劉奭(音適)當政的時候,扶餘王子朱蒙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叫做高句麗。最初建國的地點是在鴨綠江流域,但到底是在河的哪邊也不是很清楚。但這對以後的口水戰很重要。是在鴨綠江流域的哪一段也不清楚,但這跟口水戰關係不大,所以我們也不必細究。

korea3

高句麗建國之後,迅速擴張,很快就吞並了周邊其他的小國以及扶餘國的很多地盤,也把漢朝所屬的四個郡給占了。這時南扶餘已經變成了百濟,隻剩下一個東扶餘。到了公元494年,高句麗正式把東扶餘國給滅掉了,曆史700年的扶餘從此從曆史上消失。高句麗後期,北部占領了鬆嫩平原的大部,西至遼東,東臨日本海,南部擴張到了朝鮮半島的中部,高句麗的首都也從原來的鴨綠江邊搬到了平壤,在那兒又繼續了四百多年。

(三)

與此同時,在朝鮮半島的南部也先後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叫做新羅,建國於高句麗之前的公元前68年,占據朝鮮半島東南部很小的一部分,另一個叫做百濟,建國在高句麗之後的公元前18年,占據朝鮮半島的西南部臨渤海灣的一麵,據說是高句麗國的創始人太子朱蒙的兒子建立的。高句麗,新羅和百濟都是在公元前六十年內建立的,共同存在了六七百年。這段時間在韓朝史上稱為三國時期。

korea4

由於後來又有了另外一個三國時期,所以也叫前三國時期。這三個國家合起來所占據的地盤,包括了整個朝鮮半島和中國東三省的大部分,也包括了現在屬於俄羅斯濱海地區的一部分。基本形狀像個大帽子蘑菇,那蘑菇把兒就是朝鮮半島,蘑菇蓋兒就是現在屬於中國的那部分。高句麗不僅占了整個蘑菇蓋兒,還占了蘑菇把兒的多一半,隻有下麵蘑菇根那一小部分,歸百濟和新羅所屬。

korea7

這三個國家,都是從扶餘國衍生出來的,屬於兄弟鬩牆。花了四五百年的時間才把扶餘國徹底鏟除,三兄弟又互相爭鬥了兩三百年,誰也沒能征服誰。到這時候,中土的漢朝早已經滅亡了,經曆了三國歸晉,南北十六朝以及短命的隋朝,最後變成了大唐的天下。大唐統一中原之後,開始有能力向外擴張了,第一個目的,就是收回當年的漢四郡。

這三兄弟中新羅的麵積是最小的,卻是最為狡詐,他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與西方強大的帝國中土大唐建立聯盟。而位於新羅西麵的百濟也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隔著新羅與高句麗,與更東邊的日本建立了聯盟。兩個聯盟大戰一場,最後的結果是新羅與唐朝得聯軍獲勝,百濟與日本的聯軍失敗,最後百濟被新羅給吞並了,那時公元660年。百濟是三國當中建國最晚,滅亡最早的國家,存在了678年。

滅了百濟之後,新羅與唐朝又一起攻打高句麗。八年以後,到公元668年的時候,又把高句麗給滅了。高句麗從開始到滅亡,一共七百餘年。唐朝的軍隊占領了高句麗的首都平壤,在那兒建立了安東都護府。為了防止高句麗人造反,還讓三萬多戶當地居民帶著戶口本兒,集體移民到了唐朝本土。

關於高句麗滅亡這段曆史,今人有不同的說法。中國人說是被唐朝給滅掉的,不太提新羅一方,而韓國和朝鮮人說是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滅了高句麗,把新羅作為主體,還有人直接就說是新羅滅了高句麗。

滅了高句麗之後,沒過幾年,新羅和唐朝又打起來了,就跟前些年中國幫著北越把美國人打跑,又把南越滅掉之後,越南跟中國又幹起仗來差不多。後來唐朝防守不住,就把安東都護府搬到了遼東,平壤就歸新羅統治了。再往後,契丹在遼東崛起,唐朝內部又趕上安史之亂,就把安東護都府的建製給撤消了。因為有了契丹從中間插了一杠子,唐朝的地盤和朝鮮半島就不連著了,自然也就管不了那裏了。

在高句麗滅了以後,北部崛起了一個渤海國,這個渤海國控製了現在吉林黑龍江的東部,朝鮮北部東海岸,以及現在被俄羅斯占領的海參威以及往北的一大塊地方。這渤海國興起之後,占據了原來高句麗所屬的北部地區。而新羅則把原來高句麗南部的地盤,也就是朝鮮半島北部加上部分東北地區給占領了,加上先前平定的百濟,整個朝鮮半島都歸了新羅所屬,也就是說,新羅把前三國給統一了。統一之後又存在了二百多年。所以說新羅政權的時間最長,有九百多年的曆史。

(四)

前麵說了,新羅統一了前三國,占據了整個朝鮮半島。但這裏的朝鮮半島是自然地理上的概念,不是現代政治地理的概念。如果你打開地圖,沿著朝鮮的東海岸從南往北走,就會發現朝鮮的東海岸在平壤的水平線北麵不遠的地方拐了一個彎,從南北向變成斜著向東北方向延伸了。從那海岸線拐彎的地方一直往東劃一條水平線,一直就連到了鴨綠江的出海口。因為鴨綠江是從東北往西南走向的,所以從這條線以北,鴨綠江以南,基本上是個以鴨綠江為底的等腰三角形。這個等腰三角形基本上不屬於朝鮮半島,而應當看做是東亞大陸的一部分。現在很多時候這個地區被稱作是朝鮮半島北部,那是政治地理的概念,因為這塊地方大概占了北韓的一半左右。

korea8

不管叫什麽,反正這塊地方當時不在新羅的管轄之內,而是屬於渤海國。那時的國界不是鴨綠江,而是大同江。

渤海國後來被契丹給滅掉了,但鴨綠江南邊一塊卻被高麗拿過去了,自此基本上形成了朝鮮現在的格局。

那麽高麗是怎麽回事呢?再接著往下說。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二百多年以後,到了建國將近一千年的時候,逐漸開始敗落,各處反叛興起,各自割據一方。其中有個新羅國王的庶子,也就是說小老婆生的兒子,叫做弓裔的,因為沒有機會繼承王位,也加入了反軍。先是在別人手底下幹,後來就自己稱雄一方,先是自稱將軍,後來勢力大了以後,就在開城建都稱王。

這個弓裔跟後來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有點像。他信佛,說自己是彌勒佛,大兒子是青光菩薩,四兒子是神光菩薩。他還親自寫了二十多卷的佛經。因為他這個人很殘忍,殺人不眨眼,還強迫將大臣百姓的妻女淫亂,因此怨聲載道。後來手下的人就推舉大將軍王建為王。公元918年,王建殺死弓裔,自立為王,國號高麗。王建是高麗國的創始人,後來被尊稱為高麗太祖。

高麗在北邊造反,說是繼承高句麗的傳承。而南邊原來百濟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國家叫後百濟。而新羅呢,又被逼退到原來的老家的那塊地方。於是又形成了高麗,新羅跟後百濟三國鼎立的局麵,這就是所謂的後三國。這後三國的名字跟前三國接近,所占的地盤兒也差不多,不過那蘑菇帽子小了很多,北邊一大塊歸渤海國了。

高麗太祖王建這個人很厲害。他於公元918年推翻弓裔自立為王,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於公元935年消滅了新羅,次年又消滅了後百濟,又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這一次也包括了鴨綠江南部的那個的大陸地區,也就是前麵說的那個原來歸渤海國的那個等腰三角形。

korea9

統一以後,高麗太祖又活了七八年,於公元947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五)

高麗太祖所建立的高麗王朝存在了近五百年,從公元918年到1392年李氏朝鮮王朝的建立。在開始的時候,高麗跟契丹之間有過幾次戰爭,但雙方損失慘重,誰也沒有占到便宜,於是在公元1018年的時候,兩國簽訂了和平友好互不侵犯條例,就再也沒有交戰,一直到契丹(後來變成了遼國)被元朝滅亡,高麗成了元朝的屬國。有一段時間,高麗北部曾經被元朝占領,到了元末明初的時侯又被高麗收了回來。

高麗是朝鮮曆史上一個很興旺發達的一個時代,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文化方麵都可稱為興隆盛世。後世的朝鮮人把高麗作為朝鮮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也有人認為應該從新羅算起。但這個觀點沒有得到普遍認同。

為什麽說韓朝的主流史學家認為高麗是朝鮮曆史第一個統一的國家,而不是新羅?從地理學上看,新羅並”沒有占領今日韓朝兩國的全部疆土,北韓的一半左右都是在渤海國而不是新羅的統治之下的,隻有到了高麗的時候,鴨綠江南部的大陸部分才跟地理上的朝鮮半島和在一起。

但這隻是表麵的原因,我以為,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文化的層次。高麗王朝給朝鮮半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文明時期,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科學技術與文化的發展,都是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不能比擬的。

高麗盛行佛教。十三世紀的時候,高麗高宗用了十六年的時間雕刻出一套高麗大藏經,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全麵的大藏經之一,共有一千四百六十九章,六千五百六十八卷,五億二千三百八十二萬九千六百六十個漢字,刻在八萬一千三百四十塊木板上,每塊木板長二十四厘米,寬六十厘米,高二點六至四厘米厘米,重三到四公斤。

記述前三國時代曆史的史書《三國史記》也是高麗王朝的傑作,是搞曆史學家金富軾奉高麗仁宗之命於1145年以漢文寫成,有新羅本紀,高句麗本紀,百濟本紀,年表,雜誌,列傳六部分,共五十卷。

還有一本《三國遺事》,是在《三國史記》之後一百五十年寫的,記載了很多不見正史的傳說。

高麗的青瓷,做工精美,可以跟宋磁媲美。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與漢文化的融合。開始正式使用漢字,並盛行儒學與宋明理學(明朝出現於高麗末期)。

高麗實行了道府郡縣製度和科舉製度,並且建立了最高學府國子監。

(六)

我介紹了從高句麗到高麗這兩個朝代的經過以後,有人認為高句麗跟高麗確實沒有關係,說如果有關係的話應該是高麗跟新羅之間有關係,似乎是東北工程說的有道理。我覺得這是把問題簡單化了。

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不同的朝代,中間隔了二百多年,這是不爭的事實,除了我小時候不懂事把他們混同起來,從來也沒有人有不同的意見,韓國人朝鮮人自然不會不知道。如果說是因為兩個朝代沒有銜接就沒有關係的話,那這話等於沒說,也不能算是曆史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了。同樣我們也可以說,唐朝跟漢朝沒有關係,明朝跟宋朝沒有關係,就是我們熟悉的中華百姓國和中華老百姓共和國,也跟清朝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沒有關係。

korea10

還有人認為,高麗的國王姓王,高句麗的國王姓高或者姓朱,還有人說姓解,反正不是姓王,兩個朝代不是一家子,所以也應該是沒有關係。這種解釋同樣是把問題簡單化了。既然是兩個不同的朝代,當然不一定是姓一個姓了。如果真是一家子傳下來,那是一個朝代,而不是兩個朝代了。就像我們漢朝西漢跟東漢,但很多時候我們把兩漢當作一個朝代來看。

東北工程之所以說高句麗跟高麗沒有關係,是因為高麗王朝強調自己是高句麗的傳人,就像我們漢人喜歡說炎黃子孫一樣。高麗人之所以認為自己是高句麗的傳人,主要是從文化繼承,種族血統以及心理認同幾個方麵說的,並不是指玉璽的交接。

東北工程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根據史書記載的唐朝平定高句麗之後從高句麗往唐朝本土移居了三萬戶人家。因此他們認為高句麗民族從此絕種了,新羅以後朝鮮半島上的居民是一個全新的民族,這全新的民族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不知道,也不用深究,因為那跟我們中國沒有關係,不是我們研究的範圍。

因此,除了說高麗政權跟高句麗政權沒有關係以外,東北工程還有一個更重大的突破,認為高麗及以後的朝鮮韓國跟古代的高句麗不是同一個民族,沒有血緣關係。這就等於把人家祖墳給霸占了,不許人家給祖宗磕頭。這才是惹惱朝韓兩國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我作為漢人都覺得不好意思,不得不站出來幫韓國人朝鮮人說話的主要原因。雖然我知道這樣做很可能會得罪自己的同胞,很多原來給我點讚叫好的朋友也沒動靜了,甚至還可能會被人指責為漢奸賣國賊,再嚴重就要被人肉追殺了。但是我認為做人講天地良心是最重要的,我們說話辦事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西方人不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我們中國人都知道,你把人家祖宗給占了是對人別多大的侮辱。

前麵說了,高句麗是前三國中最大的,諾大一個高句麗,人口絕對不是區區三萬戶。據史書《舊唐書·地理誌》記載:“高麗本五部,一百七十六城,戶六十九萬七千”。考慮到戰爭的因素,人口也不會減少到隻剩三萬戶。其實,即使不從人口數目上考察,隻從邏輯上分析一下就發現東北工程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唐朝占領的隻是高句麗國的中間一部分,北邊一部分後來變成了渤海國,或是成了渤海國的一部分,南邊一部分則歸了新羅國。唐朝移民隻能是從唐朝占領的地盤移,不可能把整個高句麗都搬空了。要說唐朝占領後高句麗人絕種了,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唐朝在那裏實行了種族滅絕的大屠殺。這種事一來在史書上沒有記載,二來也是對我們祖先極大的汙蔑,我是無論如何也不願去做那種猜測。

還有,唐朝在那裏建立了安東都護府,就說明那裏是有人民被統治的,不可能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實際上,唐朝在占領高句麗之後,自己並無力管理,便任命高句麗寶藏王為遼東都護府朝鮮王,讓他來管理那塊地方,因此那塊地方相當於現在的民族自治區。寶藏王是高句麗的末代亡國之君,但他當王的時候並沒有權利,隻是個傀儡。他的身世境遇有點類似於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

(七)

那高麗王朝為什麽說要作為高句麗的傳人,而不說是扶餘或新羅的傳人呢?我覺得這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曆史上但凡是造反的,總是喜歡拉出前朝的旗號,說自己是前朝的傳人。高麗是造新羅的反,自然不說自己是新羅的傳承,所以就把被新羅滅掉的高句麗抬了出來。

korea11

如果我們看中國的曆史,特別是南北朝十六國以及五代十國的曆史,就會發現有很多一前一後的朝代,什麽前秦後秦,前趙後趙等等。特別是與高麗同時期的五代十國,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差不多把以前的朝代都後遍了。

想當初三國時候的劉備劉玄德,隻是個賣草鞋的,卻要打出漢室貴胄的身份來,說是要複興漢室,本來他也可以繼承漢家大業的,無奈曹操曹孟德比他還狡猾,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不放倒漢家大旗,於是劉備的陰謀沒有實現。

清朝的時候,很多造反的人都打出朱明的旗號,但最後都沒有成氣候。

除了中原以外,周邊的國家也這麽做。就在高麗附近,後來出現過遼國跟後遼兩個朝代,也出現過金跟後金兩個朝代。這不同時期的兩個朝代之間的傳承,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而不是法理上的。

那他為什麽不扯出扶餘國的旗號呢?因為扶餘國滅亡的時間太長了。高句麗是新羅之前那塊地盤的主人,很多高句麗貴族到了新羅失去了既得利益,所以心中懷念過去,他們人還在,心不死,時時刻刻想著複辟,所以高麗太祖打出高句麗的旗號很得人心。

跟其他打出前朝旗號的情況不同的是,他根本就懶得加那個後字,直接就用了前朝的名字。

那麽他為什麽把高句麗改成高麗呢?其實他並沒有改,叫的還是原來的名字。高句麗的“句”字,並不是讀“據”或者“居”的音,而是讀“勾”的音。在過去的時候,“句”和“勾”是通用的。其實我們也可以把高句麗寫成高勾麗,這樣就可也減少很多誤會,但那時候的人不會誤會。

高句麗也叫句麗。漢人的書籍中,有時候就不寫前麵的高字,直接稱句麗,如果我們把句麗變成勾麗,就會發現勾麗跟高麗沒多大區別,就像穀歌也可以是股溝或者狗溝一樣,就看你喜歡用那個字了。

到了高麗的時候他們有了國子監,漢語程度比較高了,他們看到漢人稱呼他們一會兒是勾麗一會兒是高勾麗,覺得比較亂,也可能是那個句字老被人讀錯鬧誤會,反正他們不太喜歡那個句字,就跟宋朝要求說,以後你們別叫我們句麗或者高句麗了,直接就叫高麗好了。因為這是人家自己的選擇,我們也不好不尊重人家,以後就統一管他們叫高麗了。這就好像現在的韓國一樣,說以後你們別把我們的首都叫漢城了,我們更喜歡首爾這個名字,於是就改,成了首爾,其實他們自己的名字並沒有改,英文中還是叫做Seoul。

我原來以為高句麗改成高麗是把中間那個句字給去掉了,其實這麽看來,去掉的可能是前麵那個高字。因為說高句麗的時候,那個高字是個形容詞,表示尊敬的意思。所以很多時候朱蒙也被稱為高朱蒙,很多人以為他姓高,其實隻是“尊敬的朱蒙”的意思。這有點像英文中的His Highness,但高字不光用在人的前麵,也用在國家的前麵。

而高麗的高就不是尊稱的意思了。這裏的高是代替了勾麗的勾字,不是敬語,因此不能省略。

(八)

其實,東北工程把高句麗跟高麗割裂開來,並沒有抓到問題的點子上。我們不能孤立地把高句麗看做是一個獨立於其他國家的民族,從血緣的角度山看,沒有一個高句麗民族,隻有扶餘民族。高句麗,新羅,百濟,還有渤海,以及渤海國更北麵的靺鞨,都是扶餘人的後裔,或者說跟扶餘人都血緣關係。從文化的角度去考慮,這些國家可以構成一個扶餘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內的居民,無論是從文化上還是從血緣上都是很相近的。嚴格來說,高句麗隻是一個國家的概念,並不是一個民族的概念。扶餘文化圈中的不同國家都有著相近的血緣關係,有點類似於我們漢文化圈中的春秋戰國,南北朝十六國以及後來的五代十國那樣的同一民族多國並存的局麵。現在的阿拉伯國家也是類似的情況。

我們炎黃子孫有這古老的民間傳說,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等。而扶餘文化圈也有他們的傳說。這些傳說記載於高麗人編寫的《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中,我們漢文化的二十四史中也有提及。

據民間傳說,朱蒙的父親是扶餘國的金蛙王。金蛙王的父親叫解夫婁,原來是北扶餘的國王,後來被檀君朝鮮的後裔所逼迫,搬到海邊上建立了東扶餘。北扶餘就拱手相送了。不光如此,還得向北扶餘俯首稱臣。

解夫婁老年無子,有一天去散步,看見一塊大石頭在流淚,就把那石頭翻過來看,底下藏著一個渾身金色,長得像青蛙的男孩,解夫婁覺得這是上天賜給他的兒子,就帶回家撫養,後來就把王位傳給他了,後人就稱他為金蛙王。這個金蛙一即位,就結束了跟北扶餘的隸屬關係。

金蛙王有一天也去散步,碰見了河伯的女兒柳花。柳花跟他訴苦,說自己跟天帝的兒子解慕漱私通,被趕出來了,無家可歸,金蛙王就把她帶回家,關在一間屋子裏。柳花坐在屋子裏,被日光照到,覺得不舒服,就躲開坐到別處,但那日光追著她照,後來她覺得身上有一種怪異的感覺,就懷孕了。到了生產的時候,生出一個大卵子來,也可以說是下了一個巨大的蛋。走獸見了這個蛋都躲著走,飛禽見了就銜來草給它蓋上。這巨蛋堅硬無比,刀砍不裂。後來巨蛋自己崩開,裏麵跳出一個男孩來,就是朱蒙。金蛙王就把他當兒子養了。

朱蒙有三個父親。因為是日光調戲河伯的女兒生出的孩子,所以他的老爹是天上的太陽,又因為他媽媽曾經跟天帝的兒子私通,所以天帝的兒子也是他爸爸,而他是生在金蛙王的王宮裏的,被金蛙王當作兒子養,因此金蛙王是他的養父。

因為天帝的兒子和金蛙王的爸爸都姓解,所以有人認為朱蒙應該姓解。

朱蒙長大後,因為遭到金蛙王的七個親生兒子的嫉妒,就離開了東扶餘,又回到北扶餘,就是他爺爺原來被迫離開的地方,自己建立了一個國家,就是後來的高句麗。也有人說是他爸爸解慕漱先在那兒建了個據點,他投奔過去的。據說最開始建國的時候也是叫北扶餘的,後來才正式稱為高句麗。我估計可能是北扶餘這個名字太容易引起歧義,或者是會帶來不愉快的回憶,用一個全新的名字,會給人以全新的印象。

扶餘人的分布北到西伯利亞,東到濱海,西到遼東,南到朝鮮半島南端的百濟,是一個獨立與中華漢文化圈的古代文明。隻不過因為沒有書麵語言,所以很多曆史沒有保留下來,直到高麗時代,才用漢語寫出了曆史。

從語言來看,扶餘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係,從扶餘語言衍化出來的通古斯語和朝鮮語,都屬於阿爾泰語係。屬於同一語係的還有突厥語,藏語,蒙古語,達斡爾語等,還有日本語。其中突厥語又包含了回鶻語,維吾爾語,保加利亞語,阿塞拜疆語,烏茲別克語,甚至土耳其語等等好多好多種語言。阿爾泰語係從中原的西麵到北麵再往東,饒了大半個圈,基本上包圍了漢文化圈。為何所有華夏周邊之地都屬同一個語係,而我們炎黃子孫卻跟他們大相徑,自成一個語係,這是個很有趣的課題。

(九)

我前麵說了,東北工程說高句麗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很牽強的說法。如果說是指被唐朝移民到中土的三萬戶高句麗居民,還勉強可以說的通,但用來指高句麗國的居民,則不適用了。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在當時高句麗根本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更談不上是少數民族,跨越曆史與時空,把現在十四億中國人口去套一兩千年前盤踞一方的獨立古國,說人家是少數民族,純屬驢唇不對馬嘴。

說高句麗民族滅絕了也是不對。移民到中國的高句麗是融入漢族社會了,但留在原地的扶餘民族並沒有消失,而是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朝鮮民族與女真族,我們後麵將會談到。

我同意我們介紹中國曆史的時候應該包括高句麗,也應該包括整個扶餘。但是我們應當實事求是地說,扶餘和高句麗都是曆史上存在過的國家,那塊土地現在分別屬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但在在當時並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麽大一塊原來不屬於中國的土地現在成了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的。

我不同意把高句麗國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不同意把高句麗人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更不同意把它們當作少數民族來看待。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上的的概念,在曆史中沒有意義。現在我們把中國境內的五十六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主要是因為我們在一個政權底下,不屬於這個政權的就不是中華民族,比如說我們中國境外有很多蒙古族人,朝鮮族人,哈薩克族人等,你不能說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中華民族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概念,不能一成不變地延伸到曆史中去。中國的疆域是幾經曆史變遷才成為今天的樣子的。現在中國領土有很多原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很多原來中國的固有領土,現在都算外國了。所以我們講曆史要就曆史說曆史,不能讓曆史為現實服務,更不能因為曆史是個溫順的小姑娘,就把人家的發型變來變去。

有人擔心,說你認同朝鮮韓國是高句麗的傳人,那我們東北不就不應該是我們中國了嗎,他們朝鮮人韓國人整天念叨長白山是他們的,讓我們還給他們,你這麽說不是幫著他們,吃裏扒外嗎?

其實這種推論是錯誤的。這種錯誤基於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國家領土一定要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才是正當的,如果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就要物歸舊主,不然就是不講道理。所以我們國家每每與鄰居有領土糾紛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說這塊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分,跟人打嘴仗的時候,也是千方百計地去論證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好像如果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自己也覺得理虧似的。不光我們中國人有這種觀念,我們東邊的鄰居也有這種觀念,所以老是念叨這塊地原來是我們的,應該還給我們。

為了不理虧,又不想把自己的領土劃給人家,於是就去篡改曆史,反正曆史已經過去了,隻要有了話語權,想怎麽說就怎麽說。現在的老百姓不光對幾百上千年前的曆史不了解,就是對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北京的大街上發生了什麽事也都太清楚了。現在網上還拚命爭論六零年餓死過多少人,文革時打死過多少人的事,但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說得清了。

扯得遠了,再回來說領土糾紛。現代國際上對於領土糾紛的是非,並不是按照自古以來的歸屬來判定的,而是尊重近百年來的既成事實。如果一個國家已經占領了一個地區上百年,老百姓都已經安居樂業了,另外一個國家吵吵者著要歸還,基本上都是沒事找事,不會得到道義上的支持。所以,自古以來是誰的地盤現在就應該歸誰的道理是站不住腳的。別說東北不是我們主動占的,即使是靠拳頭硬搶來的,現在也不必還。再者說了,如果按自古以來算,我們漢朝早在兩千年前就在朝鮮的地盤上建立了郡政府,北朝鮮的一大塊地方,包括平壤,都是我們的固有領土,都得讓他們給咱們吐出來。

國家領土不必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隻有認同了這個理,才能寫出中華帝國的擴張史來,不然的話,寫出來的隻能是一部屈辱史。好像我們從來隻有吃虧的份兒,沒有占便宜的時候。

(十)

korea12

東北地區的曆史變遷很複雜,當時的國家跨越了現在中國,朝鮮跟俄國三國的地盤,所以不好從一個國家的角度去講哪塊地方的曆史。其實我們現在說東北地區也是不合適的,我們說東北,隻能包括現在屬於中國的東三省,但原來屬於滿清,後來割讓給俄國的一大塊土地在曆史上跟東北,特別是吉林跟黑龍江,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國際史學界曾經有一個不正規的稱呼,把我國東北地區跟後來劃給俄國的地區統稱滿洲,把割讓給俄國的那塊地區叫做外滿,把屬於我國的滿洲地區,包括東三省,內蒙東四盟以及河北北部原來屬於熱河省的那一部分地區叫做內滿,就跟現在的外蒙內蒙的區別類似。但是中國人似乎不是很喜歡滿洲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日偽的時候有個滿洲國,所以就用東北把滿洲給取代了,外滿這個概念也逐漸沒人使用了。但嚴格說來,東北跟滿洲不是同一個概念。

外滿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加上江東六十四屯和庫頁島合計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基本上和東三省的麵積總和差不多。廣義的外滿,還包括從貝加爾湖到額爾古納和之間的地區,大概有二百六十萬平方公裏,所以廣義的外滿有三百多萬平方公裏。這個地區,應該都屬於扶餘人以及血緣相近的各種民族活動的範圍。

有人把外滿叫做外東北,這名字有點不倫不類,讓人想起北京的六環路東北角來。在中國,凡是以方位作為地區的名字都是站在中原的角度,以漢文化圈作為世界中心而起的名字,大漢族沙文主義的色彩太強烈,對與曆史上那塊地方的居民不太尊重,也不容易為國際所接受。當然了,如果這塊地現在是我們的了,我們想怎麽叫就怎麽叫,這是我們的主權,別人誰也管不了。但是如果希望跟國際接軌,還是用中性的稱呼比較好。

我建議恢複使用內外滿的概念,這樣有助於講清那個地區的曆史。現在的東北史對內不講滿洲,隻說東北,對外不提外滿這個概念,隻講國境線以裏這一部分,這樣曆史是講不清楚的。我在網上查資料的時候,很多講曆史的網頁隻畫出一個現在的中國地圖,然後在裏麵劃出一塊來,說這是曆史上某某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而國境線外麵就沒有圖了。這樣做容易給人以錯覺,認為現在的國境線是自古以來一成不變的,那些少數民族因為手裏沒有護照,所以從來不會出境。

在更大的時空範圍內,我建議使用文化圈的概念而不是國家的概念來介紹曆史。講述東北亞的曆史,應該使用扶餘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包括了內滿,外滿以及朝鮮半島。講述這個地區的曆史的時候,沒有必要跟現在的中華民族結合起來,也沒有必要去爭論是哪個國家的文化遺產。

有些人可能對文化圈的這個圈字不太喜歡,因為當初日本人侵華的時候搞了個大東亞共榮圈。這沒有關係,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無比,我們可以找一個類似的字來代替這個圈字。

介紹扶餘文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占到地理上的便宜。扶餘文化的中心是在現在中國的境內,這是朝鮮跟韓國也不否認的。到現在吉林省還有一個扶餘市,就是扶餘過當年的王宮所在。我們把扶餘文化的牌子打響以後,可以把扶餘市變成一個旅遊中心,把高鐵修到那裏,吸引國內國際遊客,讓他們到這裏來經曆穿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說不定以後扶餘可以變成國際級的經濟中心,升格成為直轄市。如果隻宣揚高句麗不宣揚扶餘,很多遊客就跑到平壤去了。

其實話說到這裏,高句麗跟高麗的承傳關係已經基本上講完了,那一段曆史我們大家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既然說到這兒了,我就繼續往下講講這個地區以後的演變經過。

(十一)

前文書說到,唐朝跟新羅聯手滅了高句麗,北麵又崛起了一個渤海國。唐朝在遼東跟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安東都護膚,後來又交給高句麗的寶藏王管理,實行民族自治,隻不過把寶藏王從正國級變成了省地級。

再後來,新羅跟渤海國兩麵夾擊,那個民族自治區就消失了,被新羅和渤海國給瓜分了。渤海國跟新羅國連在一起,又恢複了高句麗時期大蘑菇的形狀,新羅是蘑菇把兒,渤海國是蘑菇蓋兒。不過那蘑菇蓋的形狀變了,比以前大了好多,東邊一直到了海邊。

這渤海國現在也是有爭議的,朝鮮人認為是他們的祖先,中國人認為是中國境內絕跡的少數民族,跟朝鮮沒有關係。其實我覺得朝鮮人認為他們的根是在我們這邊,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但不知道有些人怎麽想的,寧可說渤海人滅絕了也不給朝鮮人做祖先。不過這回的滅絕沒有強製移民做理論根據了,隻是說逐漸消失,融合於其他民族之中了。

在渤海國的更北麵,是靺鞨(音漠河)人的地盤。這靺鞨人是怎麽回事呢?在高句麗的時候,所有高句麗以北的人統稱為勿吉。相對於高句麗來說,他們的文明程度稍微差一些,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生活的來源主要是狩獵,而那時高句麗已經是農業入社會了。勿吉人的地盤在高句麗以北,寬從吉林黑龍江的中部一直到日本海,長則從高句麗邊界一直到外興安嶺。勿吉的西邊是柔然,不屬於扶餘文明。

靺鞨人本是勿吉的一支,後來逐漸強大,靺鞨就取代了勿吉。高句麗滅亡以後,勿吉的南部跟高句麗的北部成了渤海國,渤海國以北就都叫靺鞨了。

korea13

靺鞨人跟扶餘人的血緣關係很近,一開始是被扶餘征服的一個地區,後來就跟扶餘混雜了,所以說從廣義上靺鞨也是扶餘文化圈的一部分。渤海國就是南部的粟末靺鞨跟高句麗人共同建立的,也叫浮渝靺鞨。而北部的黑水靺鞨,則是以後女真人的祖先。

從北邊外興安嶺的靺鞨,到中間鬆嫩平原的高句麗與渤海國,到南麵的朝鮮半島,都是廣義上的扶餘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如果發展下去,會成為一個地袤廣大的帝國。可是,這個進程被契丹給破壞掉了。

在扶餘文化圈的東北方,大概是現在的內蒙東部,原來是柔然的地盤,後來柔然滅亡了,契丹就崛起了。柔然跟契丹是一個相對獨立與扶餘的文化圈。契丹是鮮卑人的後裔。因為是遊牧民族,所以跟以農業和狩獵為主的扶餘人不太一樣。他們跟更西麵的突厥反而更接近,跟後來的蒙古同屬突厥文化圈。突厥文化,華夏文化和扶餘文化三個文化圈在東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中國乃至東亞近千年來的曆史,就是這三個文化圈互相爭鬥,此長彼消的曆史。其中遼東一帶便是這三種文化交集的地方,曆史上三方都曾經控製過這裏,對誰來說都是固有領土。

在扶餘時代,契丹剛剛開始形成。前三國的時候,契丹開始擴大。但真正強大是在新羅統一了前三國之後。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契丹從漢人手裏奪得燕雲十六州,基本上就把中國北方給占領了。現在河北、山西的北部,內外蒙古的大部,當時都是契丹的地盤。在宋朝的時候,契丹的國土是宋朝的兩倍。這時,韓文化圈與扶餘文化圈基本上被契丹給隔絕開了。在東麵,契丹國不斷向東擴充,把渤海國也給滅掉了,這樣把整個扶餘文化圈從中間分成了兩半,形成了南北隔絕的局麵。南麵是高度文明的高麗,北麵是鬆散的靺鞨部落。

korea14

契丹占領渤海國之後,在那裏建立了東丹國,作為自己的屬國。這時在渤海國北麵,從黑水靺鞨中演化出一支女真人,建立了金朝。他們先是向契丹人的遼朝俯首稱臣,後來不斷發展壯大,到了十三世紀的時候,就把遼朝給滅掉了。

後來契丹人重整旗鼓,又重新建立了一個遼國,曆史上稱為後遼或西遼,存在了一百年左右,後來被蒙古滅掉了。

契丹這個民族在曆史上是個謎,建立遼國之後,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人口有一百二十萬之多,但亡國之後,諾大一個契丹民族,竟然就消失了。有人說他們跑到西麵又建立了一個國家,也有人融入了其他民族。現代人利用DNA 的技術,發現現在的達斡爾人是契丹人的後裔,但這隻是其中一小部分。

(十二)

那末女真人跟朝鮮有什麽關係呢?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女真族的崛起,始於一個高麗人,叫做函普的。這個函普離開發達的高麗,支援邊疆來到了靺鞨去發展,他加入了屬於靺鞨的女真族的完顏部落,就跟他們打成一片,有一個電影叫做《與狼共舞》的,說得就是類似的故事。後來函普娶了一個當地人做老婆,生了三個孩子。

因為函普來自發達地區,自然把當地人忽悠地滴溜溜轉,部落人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後來通過民主選舉,他就當上了部落的首領。就像我們現在的總舵主當年去陝北插隊,被推選為生產隊長一樣。

有了函普的帶領,完顏部落迅速崛起。函普的後人統一了女真的各個部落,後來又建立了金朝,函普被奉為金朝的國父,尊稱為始祖景元皇帝,但他本人並沒有看到金朝的建立。

korea15

這個金朝存在了一百多年,比元朝的時間還長,先是滅了遼國,後來又滅了北宋,把首都定在了開封。

滅遼之後,金朝與高麗又成了鄰居,扶餘文化圈又重新統一匯合,但已經分開了二百多年,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習俗了。原來一個文化圈中的兩兄弟,現在已經出了五服,說親不太親了。

還沒等水乳交融,蒙古人又打過來了。蒙古人原來是向金朝俯首稱臣的,但是橫空出世冒出了一個成吉思汗,所向無敵,先是一路殺向西邊,踏平了西遼和西域,又回身滅了西夏。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孫率領蒙古大軍殺向東方,又滅了金朝,大扶餘地區又被蒙元給分開了。

元朝的時候,高麗變成了元朝的屬國。據說高麗的王位繼承人必須要娶元朝的公主,而且在即位之前必須要送到元朝去留學,在黨校培訓幾年。即位後,事關重大的問題都要都要由元朝公主最後定奪,就像有一陣子我們的總舵主實際上不能做主,所有重大問題都要由頂尖的建築師拍板才行。

平定了渤海之後,蒙古大軍又揮師南下,幾經征戰,把南宋朝廷給滅掉了,我們炎黃子孫就成了亡國奴。

再後來的事情我們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元朝建國不到百年,中原大地風起雲湧,大家借著吃月餅的機會就把元人趕回了大草原。曆史就這麽進入了明朝。

明朝不光收複了漢家失地,順便把渤海跟靺鞨也給接收過來了,還建立了三個都司,相當於現在的軍區。但實際上明朝並不能有效地管理那塊地方,隻能跟唐朝一樣,實行民族自治的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羈縻,一邊籠絡,一邊控製,給當地的民族精英封侯進爵,但又讓他們接受朝廷的管轄。

korea16

對於高麗,明朝也從元朝那裏繼承了宗主權。兩邊重新勘定地界,明確了邊界,從那兒以後朝鮮的國境線就基本沒有大的改變,隻是鴨綠江北邊的主人幾次易手。

你別看朝鮮人現在挺慘,在曆史上他們比我們幸福多了。一個朝代動輒六七百年,甚至近千年,所以老百姓能夠一連好幾代得以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不像我們這個圈子,每過一兩百年就打打殺殺,把江山推倒了重建一回,每次建了江山之後都要搞運動,把有功之臣斬盡殺絕,然後換上一斑庸人當政,貪汙腐敗,把老百姓欺負得民不聊生,然後又有一班人造反,開始新的輪回。

但是明朝對於扶餘地區的控製沒有維持多久。後來女真族再次興起,建立了後金,明朝就退縮到遼東,在往後又退到了山海關。後金占領遼東以後,改稱清朝,明清兩國以長城為界,自此滿洲統一在清朝治下。

要說起來,女真人最早崛起的地方,是在現在中國的地盤之外的,所以按照東北工程的邏輯,他們應該是外國境內絕跡的少數民族。女真占領東北以致整個中國,都應該是的的確確的外國人入侵我國。不過在我看來,滿清的崛起是扶餘文化的複興。

往後的事大家都清楚了,清朝先是製服了蒙古,又占領了中原,突厥文化圈與華夏文化圈都敗於扶餘文化圈的後裔,大蒙古跟大中華一起做了亡國奴,直到二百多年以後,武昌新軍士兵的一泡尿衝垮了滿清王朝。又經過了一百多年,中國境內的扶餘文化的後裔逐漸融消於中華文化之中。作為扶餘文化的傳人,隻剩下生活在朝韓兩國的朝鮮人。

全文完
二零一五年二月

[ZT lixindai]

更多的評論請看:
    幾曾回首:漫話高句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ream_pillow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話題將來會是中朝戰爭的根源
muhan 回複 悄悄話 秦,楚人跟中原人不是同族,照你這麽說湖北人和陝西人不是中國人?
sylphy 回複 悄悄話 問題是,史書明記了高句麗和百濟同屬一族,而並沒有這樣的證據來證明新羅也屬同族,而新羅又是韓國人的直祖。所以血統上講高句麗是現在東北各少數民族和朝鮮族的共同祖先,而政治上講東北和韓國沒有關係,這正是中國史界想說的。
muhan 回複 悄悄話 鐵木真的部落應該也屬於扶餘文化圈的。
muha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佩服樓主的憑良心說話的勇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