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挺進東北(12)

(2014-12-05 14:12:13) 下一個

《和戰之間》節選

田玄


決計避戰一一個根本性意見


我軍放棄山海關後,開始北上;而國民黨軍占領山海關後,除留第13軍之54師、第52軍之195 師守備山海關及附近戰略要點外,其主力部隊繼續北進,企圖趁我軍兵力轉移不及組織新的防禦之機,奪取北寧路山海關至錦州段。

此時,楊國夫的山東7 師因撤出山海關前,軍情太急未及通報李運昌,直到第二天李運昌才獲悉楊7 師已撤至綏中。毛澤東主要是靠收聽新聞廣播得知山海關我軍已失利的消息的。盡管戰況很不妙,但毛澤東考慮到獨霸東北的需要,山海關。綏中之線還是要堅守。為此,他致電李運昌、沙克、命令“山海關、綏中、興城之線,必須堅守。掩護我主力黃梁集中錦州。時間至少三星期,多則兩個月。”在此電中,毛澤東指示李運昌、沙克報告所部兵力和戰鬥力情況。

李運昌如實報告了其所掌握的軍情:山海關至興城一線共有正規部隊二萬人。其中山東部隊(楊師)有戰鬥力,他屬下的冀東19團、22團是縣大隊改編的,戰鬥力差;還有地方武裝和駐葫蘆島的36團也都沒什麽戰鬥力。電報實際上反映了靠李昌所部堅守綏中興城一線,恐難以勝任。

中共中央收到11月16日李運昌的電報後,決定改變計劃,遂於17日致電黃克誠、程子華、李運昌等,命令李運昌。楊國夫7 師在錦州地區運動防禦,實行“節節堅決抗退,既不死守,又不輕易放棄陣地。”同時命令黃克誠、梁興初部迅速集結到錦西地區,“待敵深入錦西、興城線,從敵左側後突然攻擊”。

但是,當中共中央的以上指示尚未及執行的時候,杜幸明已經搶在了前頭。杜聿明嚴厲地斥責了第52軍軍長石覺沒有乘勝實行戰場外追擊的失職行為,命令各部繼續北進。11月18日,第52軍之25師沿臨(榆)錦(州)公路和向綏中進犯。第13軍以3 個師兵力,分左右兩路向綏中圍攻。25師占領沙河站。

是時,楊國夫師剛從山海關撤至綏中,部隊極度疲勞,尚未喘口氣,國民黨軍就緊緊跟上來。楊國夫隻得布置部隊再行抵抗。隨後,由於敵強我弱,不利於再戰,楊國夫即指揮7 師繼續後撤了。這樣到了11月19日前後,國民黨軍侵占了沙河站、綏中等地。

隨著綏中的失守,興城、錦州便暴露在國民黨軍的兵鋒之下。東北軍事形勢突變後,毛澤東依據的還是山海關之戰前東北局所反映的東北情況,仍希望待黃克誠和梁興初兩支主力部隊到達山海關地區後,集中兵力與國民黨軍決戰,舉行反攻,最終達到獨占東北的目的。毛澤東這一意圖反映在11月15日給彭真和林彪的電示中。電報指出:目前山海關作戰並非真麵目戰鬥,我黃梁二部4.2 萬遠道新到,官兵疲勞,地形不熟,目前開至義院口、駐操營,必無好仗可打,即使殲敵一部,不過戰術勝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處於被動……俟敵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我則可集中最大兵力,計黃克誠3.5 萬。梁興初7000,楊國夫7000,李運昌、沙克在盤山、錦州至山海關一帶者至少2 萬,共約7 萬人,於最有利之時機地點,由林彪或羅榮桓親去指揮,舉行反擊……總之,從內線作戰著眼,此種方針最為有利。

毛澤東是要彭真和林彪將主力隱蔽在錦州一帶地區,進行內線作戰。應該說,毛澤東的設想是很好的,但由於東北實際情況變化太快,而且形勢發展下去將對中共越來越不利。此時作為總司令的林彪比誰都著急,遺憾的是“強將手下無強兵”,林彪“巧婦難為無米炊”,他也拿不出好辦法。他習慣於用小指揮班子,指揮起來輕便迅速靈活。這時他離開了錦州的指揮部,前往興城、錦西察看地形,同時等待新四軍第3 師和八路軍山東梁興初部的到來。

在興城,林彪了解到了山東7 師楊國夫部“傷亡失散千餘人,極疲憊。無棉褲,許多無鞋,赤腳戰鬥”。林彪會用兵,也懂得愛兵。他認為楊7 師不能再打了,應撤到後方休整或剿匪,暫時不參加正規作戰。

11月21日,山東軍區一師師長梁興初和政治委員梁必業帶8000人由山東昌邑、壽光,經河北霸縣、玉田,從冷口出山趕到了興城。梁師是一支能征善戰的紅軍部隊,但此時已是疲勞不堪,必須立即進行休整了。

林彪還仔細檢查了其他部隊的情況,結果他認為,依照現有條件,根本不可能打勝仗。

11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林彪、羅榮桓、李運昌。黃克誠、劉震:頑第13軍、第52軍向錦州急進,望集中營口。沈陽主力到錦州方麵,會同已到錦州以西地區的山東第1 師和已至冀東正向錦州方向疾進的新四軍第3 師,隱蔽集結於興城、錦西、錦州之三角地帶,俟敵進至綏中、興城一帶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時,集中最大兵力,於最有利的時機、地點,舉行反攻,分作幾次戰鬥,各個殲滅進犯敵軍。

但此計劃因我軍主力還未趕到,隨著11月18日綏中失陷和11月22日興城、錦西、葫蘆島的很快失守,計劃未能實現。

至11月中旬,由於中共開往東北的部隊尚未完全到達,加之新區缺少人民支援,因此,戰場對東北我軍不利,不具備打大仗的條件。

22日,林彪向中央軍委和在沈陽的東北局彭真、羅榮桓發了個電報,匯報了此次前方調查的情況,並擺開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意見。該電內容如下:軍委、彭、羅:連日我在興城、錦州一帶所見所聞,我部隊已參加作戰者皆疲憊渙散,戰鬥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訓練。梁師剛到,黃師尚未到達,遠落敵後。各部皆疲勞,武器彈藥不足而未得補充;衣鞋缺乏,不慣吃高粱,缺少費用。此外,自總部起各級缺乏地圖,對地理形勢非常不了解。通訊聯絡至今混亂,未能暢通。地方群眾則未發動,土匪甚多。敵迂回包圍時,無從知道。敵人利用我以上弱點,向我推進,並采取包圍迂回。依據以上情況,我有一個根本意見,即: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裏,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目前黃梁二師皆我親自指揮,如能求待有利作戰時,即進行權力尋求戰機。側麵的殲滅戰,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擬輕易投入戰鬥……

林彪1945年11月22日9 時錦西彭真、羅榮桓按此電後,經研究認為符合實際情況,故同意避戰,並報請中央批準。

28日,中央軍委批準林彪的這一意見。同時指出:仍應力爭消滅敵人一二個師,遲滯敵人前進,以打擊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掩護後方有秩序的撤退。

這就是我軍進入東北初期,林彪從戰場實際和東北敵我武裝力量狀況的實際出發,從一個軍事指揮員角度提出的著名的根本性意見。應當說,這個意見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清醒的。冷靜的和比較符合東北地區鬥爭實際的。
[ZT]
 

相關的文章請看:
         91挺進東北(13) 
        90。
挺進東北(12) 
        89。
挺進東北(11) 

        88。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87。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二) 
        86。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書評(一) 
        85。 《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 
        84。東北野戰軍武器來源統計 
        83。
挺進東北(10) 
        82。
挺進東北(9) 
        81。
挺進東北(8) 

        80。挺進東北(7) 
        79。
挺進東北(6) 
        78。
挺進東北(5) 
        77。
挺進東北(4)  
        76。
挺進東北(3) 
        75。
挺進東北(2) 
        74。
挺進東北(1) 
        73。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5) 
        72。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4) 
        71。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3) 
        70。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2) 
        69。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1) 
        68.  
山東大軍挺進東北
        67.  
挺進東北前山東軍區戰鬥序列  
        66。
揭秘:蘇聯軍隊屢次進入新疆境內作戰內幕 
        65。
中共十萬大軍挺進東北:蘇聯紅軍暗中相助 
        64。
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63。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1。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62。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2。遼沈戰役與蘇聯 
        61。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3。從東北到北京 
        60。
蘇聯對華的軍援:1。蘇聯早期對黃埔軍校的援助 
        59。
蘇聯對華的軍援:2。蘇聯對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援助
        58。
蘇聯對華的軍援:3。斯大林對新中國的援助 
        57。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武器裝備的進口和生產情況 
        56。
東北軍工考察記 
        55。
大連建新公司——共黨創建的第一個大型兵工聯合企業 
        54。
共軍兵工生產解放戰爭時期概述 

        53.  
潘峰回憶:林彪同誌和我們一起戰鬥
        52.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1) 
        51.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2)
        50.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3)
        49.  
孫立人 林彪誰更厲害
        48.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7. 
紀實文學 林彪將將
        46.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45.  
以巧取勝的林彪 
        44.  
林彪創新妙用孫子兵法:九地
        43.  
林彪—毛澤東嫡係中的嫡係
        42.  
一次次的戰役成就了曆史上的林彪
        41.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40.  
不可抹滅的軍功——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39.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38.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7.  
劣勢情況下林彪粟裕指揮能力比較
        36.  
林彪與粟裕
        35.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34.  
譚雲鶴:遼沈、平津戰役我給林彪當秘書
        33.  
萬毅將軍回憶林彪
        32.  
洪學智上將:林彪考我戰法
        31.  
衛士長回憶:林彪在東北
        30.  
林彪和粟裕:誰打掉的黃埔係將領多?
        29.  
林彪向斯大林索要戰利品未果 東北軍工自己造
        28.  
東北野戰軍“二局”:林彪決勝遼沈的秘密機構 
        27.  
終極揭秘:林彪和粟裕的軍事才能誰更強
        26.  
1959年黃克誠激辯毛澤東:四平保衛戰打錯了
        25.  
林彪粟裕:是誰締造了中國第一王牌軍
        24.  
杜聿明評價與其交手過的林彪和粟裕的軍事素養差別 

        23。
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22。
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21。
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20。
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19。
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18。
王一知: 痛悼周保中同誌 
        17。
周保中: 憶東北抗日遊擊戰爭 
        16。
穆青:東北抗日聯軍鬥爭史略 
        15.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14.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1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12.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11。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10。
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9。
中東路事件
        8
中國未收回領土--唐努烏梁海 
        7。
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收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失地 
        6。
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5。
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4。
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3。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