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保中: 憶東北抗日遊擊戰爭

(2014-11-08 13:51:37) 下一個
憶東北抗日遊擊戰爭
周保中

  本文原載《星火燎原》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1985年收入雲南人民出版社版《周保中文選》。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英勇地堅持了東北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東北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這個鬥爭,在民族解放戰爭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能夠按照毛澤東思想加以係統地總結,這裏僅是個人一些粗略的回憶。

  一

  舊中國有句廣為流傳的話:“關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其實不如說是:"關東有四寶,高梁、大豆、水稻、小麥長得好”。東北真是個富庶之地。這裏有黑嫩平原的肥沃的土地,有聞名世界的原始森林,還有數不清的名山大川,埋藏著無盡的寶藏。可是“九一八"日寇一聲炮響,南京反動政府便在“以和平對野蠻”、“不準抵抗”的賣國政策下,把這片大好的河山拱手送給了日寇。東北三千萬同胞從此陷入日寇的鐵蹄之下,到處唱起了這樣的怨歌:

  “攘內安外”蔣主張,夜贈領土百萬方;

  金陵城頭發亂令,叫爾小民做羔羊!

  曆史完全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東北人民的救星。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中國共產黨就不斷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事變之後,又首先主張武裝抵抗。並指出:日寇侵略東北的目的,是要侵略整個中國;東北人民的災難,是南京反動統治者蔣介石賣國政策的結果;東北人民和一切愛國軍隊,不能抱任何幻想,自己組織起來救國自救是唯一的出路。黨的這些主張,反映了三千萬東北同胞的意誌和願望。隨著東北三省的失陷,一個自發的抗日高潮,便在各地轟轟烈烈地掀起來了。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遊擊隊、大刀會、紅槍會、山林隊,各式各樣的抗日旗幟都打出來了。一部分舊東北軍,在民眾抗日怒潮推動下,也被迫違背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意誌起來抵抗日本。

  還在一九三〇年以前,中共東北黨的組織便在延邊、綏寧以及吉(林)海(龍)鐵路沿線組織、領導過地下武裝赤色遊擊隊和人民自衛隊,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這些隊伍雖然人數不多,而且多用原始武器,存在的時間也不長,但它對於後來的群眾革命武裝鬥爭,卻是一個有價值的預演。事變發生後,黨一麵著手在上述有過武裝鬥爭基礎的地區組織人民抗日武裝,一麵派幹部,黨、團員,以及工農知識分子中的先進人物,參加到救國軍、自衛軍、義勇軍、大刀會等抗日隊伍中去,力圖在黨的政策指導和工作活動還有局限性的初期,采取合法與秘密的方式,以及爭取上層與打入下層齊頭並進的工作方針,擴大黨的政治影響,爭取和領導他們抗日。為了同一目的,黨還以極大的努力,在各地給那些抗日武裝以支援。

  那些以舊軍隊為基礎的抗日軍,雖然裝備優良,兵額充足,有些部隊還有過實戰的鍛煉;但是,軍隊的絕大多數的領導者是國民黨人,反共積極,抗戰消極,甚至有的暗中與日本特務勾結。他們不相信人民力量,不肯幫助和支持群眾的抗日鬥爭,而把希望寄托在南京反動政府的“出兵”。各派之間又經常為了爭名奪利、搶地盤、擴充個人勢力、騙取關內外愛國捐款等,相互爭吵,相互火並。對共產黨的正確主張更談不上接受,甚至多次收繳我黨組織的遊擊隊的槍支。日寇充分利用了這些上層人物反動、腐敗的弱點,施加政治分化、特務滲透、誘降等活動。就這樣,三十多萬舊抗日軍,不到一年的光景,垮的垮,降的降,跑的跑。名揚一時的“抗日英雄”馬占山,搖身一變,成了“滿洲國”的國防大臣。(注:馬占山1932年初一度就任偽滿“軍政部長”,旋即反正繼續抗日)原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丁超當了漢奸。李杜、王德林、唐聚五、馮占海之類,紛紛繞道逃回關裏。各地方一些自發的抗日武裝,有的也因被地主階級把持,或沒有正確的方向,被日寇擊破。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浪潮趨於低落。

  在這種局麵下,隻有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一些小遊擊隊,衝破重重困難,發憤圖強。同誌們握著原始武器,去襲擊鬼子的據點;有的赤手空拳裝成打架告狀的,混到偽警察署去摸槍;許多黨、團員與反日會員賣短工,發動婦女同誌紡線織布,賺了錢去買槍買彈;有的同誌冒著極大的危險打入到偽軍中去,組織兵變。就是這樣,黨的武裝力量在鬥爭中不斷壯大,先後在延邊、磐石、珠河、海龍、寧安、密山、湯原、饒河等地,建立起了數十人或數百人不等的抗日遊擊隊。雖然,這些遊擊隊在前進道路上曾經受了不少挫折,有的發展到相當的規模被日寇打垮了;有的剛剛組織起來被“抗日軍”繳了械;有的因階級路線不明確被地主階級篡奪了領導權,或是被叛徒出賣了,但是,困難與挫折嚇不倒堅定的革命戰士,同誌們失敗再起,一次不成再二次,從血的教訓中學習領導本領。

  東北遊擊戰爭重新活躍起來,是在一九三三年中共中央“堅持抗日統一戰線,堅持武裝遊擊”的一次指示信到達之後。這時,各地的遊擊隊都已發展了,壯大了。東滿延邊人民遊擊隊,打破了日寇挑撥民族團結的政策後,漢族與朝鮮族之間更加親密地團結在一起,因而使部隊迅速得到了發展,並且擴編為東滿抗日遊擊隊。南滿磐石和海龍遊擊隊合並為南滿遊擊隊,發展更快。珠河中心縣委領導的武裝正式成立了珠河遊擊隊,並且吸引著一萬多人的舊式武裝向它靠攏。後來,湯原遊擊隊經曆了數起數落的鬥爭也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開展起鬆花江下遊的遊擊戰爭。此外,饒河遊擊隊與密山遊擊隊也在烏蘇裏江西側展開活動。同時,黨又在各路舊軍隊中,廣泛展開了統一戰線工作。一些負責同誌參加了重新組成的救國軍總司令部,團結了一些救國軍的領導人,整編了一些潰散的舊軍隊,並且積極展開了戰鬥活動。雖然有些隊伍整編以後不到一年又垮了,但是從全局來看,由於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群眾抗日鬥爭的積極性,提高了黨的政治成信,在統戰工作方麵是有成績的。後期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二師和第四軍的建立,與統戰工作的成績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抗日聯軍第五軍,多數部隊是利用救國軍的基礎加以改造的。

  到一九三三年底,新的鬥爭局麵已經形成。黨所領導的人民遊擊隊,先後發展成為人民革命軍、抗日同盟軍,成為東北抗日遊擊運動的核心力量;南滿和北滿以統一戰線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各種抗日救國軍已基本上接受了我黨的領導;各地遊擊區進一步鞏固,幾乎普遍組織了抗日救國會。

  東北人民抗日鬥爭,經過初期的挫折之後,又活躍起來了。

  二

  熱河失陷之後,日寇為了加緊法西斯統治,於一九三四年初,改組“滿洲國”為“滿洲帝國”。繼之又迫使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它簽訂了“塘潔協定”。喪權辱國的國民政府,承認了長城為“滿洲帝國”國境,並把冀東二十二個縣劃歸日寇統轄範圍。這種賣國行為,進一步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與此同時,日寇對東北人民加緊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麵統治。在占領區推行保甲製度、連坐法、身份證,強迫群眾組織所謂“協和會”,施行奴化教育,大量地收繳地照和民間槍支,掠奪民族工商業,並實行武裝移民和經濟封鎖。在軍事上,則不斷地增加日寇關東軍,收編擴大偽軍,以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為主攻對象,不斷地進行大“討伐”。日寇妄圖用這種法西斯手段,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治安肅正”和鞏固“滿洲帝國新秩序”的陰謀。然而,和侵略者的夢想恰恰相反,由於民族壓迫所引起的矛盾加深,和我黨奉行的正確政策的影響,新型的抗日軍隊的成長,東北人民的抗日怒火越燒越旺。依蘭縣土龍山的數萬農民舉行了大暴動,並在十天之內,在一個縣區就打死打傷了日寇飯塚大佐(注:飯塚朝吉,死後追贈少將)以下三千餘名(注:原文如此,疑係“三十餘名”之筆誤)。南滿、東滿、北滿、吉東各地抗日遊擊隊,積極向日寇占領的中小城市、鐵路沿線據點襲擊,多次粉碎了日偽軍聯合的大“討伐”。

  一九三四年底,中共滿洲省委根據這一人民武裝抗日運動新發展的局勢,著手把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同盟軍、反日聯合軍等隊伍,先後改編成十一個軍,並亍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五日。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製宣言(注:《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製宣言》是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於1936年2月20日發表的)。其中第一軍到第七軍,從創建開始,就是我黨直接領導的部隊。各軍大都實行三三製編製,每軍三個師,每師三個團,每團五到七個連。武器裝備除了步馬槍和輕重機槍外,還有追擊炮、狙擊炮、步兵炮。這些武器都是從日寇手中繳親的。軍隊中建有政治委員製度,各級有黨委會,連有黨支部。十一個軍的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五萬五千餘人。此外,還有不在聯軍編製之內但接受統戰指揮的武裝約二萬人。人民喜慶聯軍壯大,到處流傳著這樣的頌歌:

  “十大聯軍”十萬人,救國抗日一條心,

  步炮聯合除倭寇,鐵騎縱橫掃妖氣,

  但願民族獲解放,白山黑水慶升平。

  日益成長壯大的聯軍,不斷地向各鐵路沿線進攻,長白山下;鬆花江畔,遍地烽火起。偽靖安軍在吉東地區被打得狼狽潰敗。南滿東邊道地區“剿匪”總司令邵本良和大漢奸偽軍頭子李壽山曾多次向日寇三毛司令許願活捉楊靖宇,然而一碰到抗日聯軍的部隊,則成團成營被殲滅,最後邵本良自己也作了我軍的槍下鬼。摩天嶺一戰,日寇死傷近千人。輝南、安圖、湯原、方正、賓州、依蘭等縣城曾先後為我軍攻克。日寇拚命要修築的京圖(注:此處“京”指偽都“新京”即長春,“京”圖鐵路即下文的長圖鐵路)、圖佳(注:圖們、佳木斯)、虎林(注:原文如此,實為“虎饒”,即虎林至饒河)、綏佳(注:綏芬河、佳木斯)等鐵路線,在我軍的不斷襲擊下,其計劃不得不被迫推遲。修築綏芬河的“國防”公路的計劃,在連遭我軍五次打擊之後而徹底破產。中東、吉海(注:吉林、海龍)與南滿的各鐵路線,屢遭我軍破壞,成列的軍用火車被顛翻在道旁。一些孤立的偽軍據點經常被襲擊。特務、暗探潛入我遊擊區,被遊擊連、農民自衛隊、婦女會等組織破獲。就是在日寇占領的一些大城市和交通沿線,也有秘密的救國會展開各式各樣的鬥爭。一九三五年秋,滿洲省委撤銷(注:滿洲省委於1936年6月正式結束工作)後,南滿、東滿、吉東、鬆江(北滿)四個省委相繼建立。從一九三六年六月起,抗日聯軍十一個軍逐步改編為三個路軍。第一路軍轄一、二軍,活動於西起遼、沈,南達安東(注:今丹東),北至長圖鐵路,東至鴨綠江地區,共約三十餘縣;第二路軍轄四、五、七、八、十軍,活動於中長路哈長段東側、牡丹江流域、鬆江右岸、烏蘇裏江左岸地區,共約二十餘縣;第三路軍轄三、六、九、十一軍,活動於鬆江下遊左岸、小興安嶺東西、黑龍江右岸地區,活動最遠時到黑嫩平原,共三十餘縣。

  “七七”事變前後,東北人民抗日遊擊戰爭發展到了最高峰。許多老遊擊區召開了人民代表會議,準備組織人民政府。尤其是鬆江下遊兩岸、牡丹江流域及偽“三江省”,大部分農村為聯軍控製。偽軍紛紛動搖,曾經成連、成營、成團的投誠起義。日寇驚呼著:“三江已成共黨樂土”。

  三

  東北三省,是日寇執行“大陸政策”侵略全中國的後方基地,又是“反蘇策戰”的前進陣地。抗日聯軍的發展壯大,便成了它的“心腹之患”。日寇為了鞏固這塊基地,關東軍從一九三四年的三十萬增至七十萬,同時對東北軍民展開了“總體戰”。它一麵加緊施行“歸屯”政策,凡成遊擊區的小屯子全部燒毀,群眾集中到大屯嚴加控製,在經濟上采取嚴密封鎖,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糧都不準外運;另一方麵對我加緊軍事“圍剿”,采取分區包圍、穩紮穩打、輪番“掃蕩”的戰術,在一塊地區內來回拉網,鞏固一個地區以後,再向其他地區進攻。

  隨著鬥爭的日益尖銳,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進入了一個極端艱難的時期。在日寇的瘋狂進攻下,我遊擊區不斷遭到破壞,部隊不斷受到挫折。我軍不得不轉入深山密林裏露營。

  在露營的日子裏,部隊除武器外,帳幕、小火爐、小鍋、碗筷、鍬、鎬、斧、鋸、針線、藥品等一切都要攜帶。生活正像當時流行的一支歌中所說的那樣:“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鄉,野菜野獸是食糧。”冬天,地上冰雪三尺,有的部隊還穿著單衣。篝火,成了野營生活中絕不可少的東西。一首“露營歌”裏,生動而逼真地描繪了這種生活:“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草桔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煙火衝空起,蚊吮血透衫”。在糧食最困難的時候,山果、野菜、樹皮、草根以至靰鞡底,都成了食物。偶爾獵取到一隻野獸,那是上等食品了。至於醫藥,更是奇缺,戰士們負了傷,連一條白布綁帶也沒有,從身上撕下一片衣服,包紮起來繼續戰鬥。醫務人員的藥包裏,除了少量的紅汞藥水,唯一的內服藥就是一點鴉片。更嚴重的是,日寇還經常以“篦梳式”、“踩踏式”圍攻山林,到處縱火、施放毒藥。同時他們還無恥地把女人畫片、女人服裝掛在樹上,甚至到處留下酒食和“親懇書”、“招降書”,企圖從精神上瓦解我軍。然而,這一切都不能動搖我軍的堅強意誌。戰士們說: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的意誌不可摧。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同誌,在日寇層層包圍中,飲冰雪,食草根,率領一支小部隊戰鬥到一人一彈,壯烈殉國。冷雲等八個女戰士,在重圍中英勇奮戰,最後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投入牡丹江;一個班的戰士在“十二烈士山”上,和數十倍的日寇奮戰一晝夜後,全部壯烈犧牲,寧死不做俘虜。趙一曼、夏雲傑、王德泰、陳翰章、李延平、王光宇、張鎮華、許亨植、樸吉鬆、馮治剛……無數抗日英雄的美名,永銘在東北人民心中!

  在嚴重的鬥爭關頭,吉東、北滿、東南滿三個省委的負責同誌集會討論,提出了逐漸收縮保存實力的方針,並重新劃定了新的遊擊活動計劃,將三個路軍的各軍整編為十一個支隊,繼續堅持同日寇強虜進行殊死的鬥爭。

  一九四一年初,吉東、北滿、東南滿三個省委的同誌再度集會。這次會議,比較正確地估計了全國的局勢,提出了長期鬥爭的問題;批評了黨內一部分同誌的“取消主義”,提出“不論環境多麽困難,要團結在黨的領導下,保持抗聯的旗幟,堅持到最後勝利”。從此各支隊便統一在東北黨委領導之下,徹底改變了過去的遊擊方式,主力隱蔽整訓,另外組織了十五支小部隊展開活動。小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軍事偵察,聯絡群眾,進行抗日宣傳,在可能的條件下發展地下武裝。各隊隊長和政治委員,都是最有遊擊活動經驗的中級幹部,戰士都是經選拔出來的最優秀的同誌。這十五支小部隊,在東北黨委會的負責同誌直接指揮下,分遣在北滿、吉東、延邊、遼吉邊區等地,展開了機動、靈巧的活動。……

  

  從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這一期間,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雖然處於低潮,但並不像日寇自欺欺人所宣傳的“大東亞聖戰基地鞏固了”、“滿洲共產黨覆滅了”。抗日的火種仍在東北的土地上燃燒。日寇的一些孤立的據點常被襲擊。 一九四三年初,我軍一支小部隊在東寧二十八道河子一次伏擊戰就殲滅了日寇一百多人。我轉入以整訓為主的部隊,更加緊進行軍事、政治、文化學習,積極準備迎接新的局勢。幹部都學習了一些有關黨史的文件,並從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上讀到了“加強黨性鍛煉”“整頓三風”等重要文獻。長期以來,東北抗日聯軍處於和黨中央隔絕的狀態,當讀到這些文獻時,同誌們無不感到鼓舞。對照東北多年鬥爭的實踐,幹部進行了思想整頓,政治水平、指揮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經過整訓的部隊,雖然人數遠不能和一九三七年發展最高峰時相比,但是質量提高了,麵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夜,我們從無線電中收到毛主席“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更是歡欣鼓舞。東北黨委會和抗聯指揮部負責同誌,估計到新的局勢;立即擬訂了新的行動計劃。八月九日,當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時,東北抗日聯軍又和蘇聯紅軍、八路軍一起,參加了解放東北的戰鬥。

  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的鬥爭是從艱難、曲折的道路上走過來的,其中有著許多經驗教訓,有待參加這一鬥爭的同誌進一步探討。盡管這一鬥爭還有許多弱點,並且曾經遭受過嚴重挫折,但是這一遊擊戰爭是有巨大意義的。在全國抗戰爆發前,首先給了日寇以嚴重打擊,阻礙了日寇侵略計劃迅速實現,有助於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當“七七”抗戰爆發後,又從敵人背後側擊,配合了關內的抗戰。正像毛主席所說:“那裏的遊擊隊多打死一個敵兵,多消耗一個敵彈,多箝製一個敵兵使之不能入關南下,就算對抗戰增加了一分力量。”僅據日寇官方縮小了的統計,前前後後被抗日聯軍斃傷俘的官兵約十八萬人。至於偽軍被消滅的,不知要超過這個數字多少倍。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更精確地描繪了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麵貌,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領沈陽,幾個月內,就把東三省占領了。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誌,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英勇的遊擊戰爭。這個英勇的遊擊戰爭,曾經發展到很大的規模,中間經過許多困難挫折,始終沒有被敵人消滅”。
[ZT] 

幾曾回首:周保中: 憶東北抗日遊擊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