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共軍兵工生產解放戰爭時期概述

(2014-11-08 12:37:54) 下一個
共軍兵工生產解放戰爭時期概述

共軍兵工生產從紅軍時期的官田兵工廠開創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從軍械維修發展為能生產製造輕武器。特別解放戰爭時期,是我軍兵工生產的承前啟後時期,無論從廠的數量和規模,還是從生產製造兵工產品種類和質量以及人員素質都較解放戰爭時期以前的兵工生產有一個較大發展;同時,它又為我軍建國後的兵工生產奠定了基礎。



1、兵工廠在各區的分布情況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兵工廠在接收日、偽兵工廠的基礎上較之抗日戰爭時期有所發展、壯大,並逐步形成了華北、東北、華東、晉綏、中原五個解放區的兵工廠群。1945年,我軍兵工廠在職工100餘人、機床10餘台規模的有數十個,到1949年上半年,各解放區兵工廠總數達160個,職工總人數達9.98萬餘人。

在160 個兵工廠中,華北解放區有54個,占總數的33.7%;東北解放區的49個,占30.6%;華東解放區37個,占23.1%;晉綏解放區14個,占8.7%;中原解放區6個,占3.8%。把這160個兵工廠分類,迫擊炮彈廠50個,山野榴彈廠10個,手榴彈廠14個,子彈雷管廠10個,槍炮廠8個,炸藥廠19個;其餘為兵工產品生產的配套廠,如:甘油酒精廠、煉鐵煉鋼廠、修械廠等等。生產兵器的兵工廠有123個,占總數的75.9%;其中,以生產炮彈、手榴彈、槍彈的廠家多達115個,占兵器生產廠家的93.5%;生產機步槍、小炮、野炮的廠僅8家,占兵器生產廠家的8.5%;這表明解放戰爭時期的兵器生產主要是彈藥製造;而槍炮生產數量少,且都是輕型槍炮的製造。

生產炮彈、手榴彈、槍彈的廠家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華東三個解放區,計104家;占該類生產廠家的90.4%,晉綏、中原兩區有11家,占9.6%。生產槍、炮的廠家全部在華北、東北、華東三個解放區,計有8家,占該類生產廠家的100%。因此,晉綏、中原兩區的槍、炮、彈藥供給,主要還由華北區兵工廠供給。各解放區兵工廠類別表:

表一:各解放區兵工廠類別統計表

華北       東北     華東      晉綏      中原        總計
       迫擊炮彈廠        11          21        11          7                          50  
       山野榴彈廠          3            7                                                  10
  手榴彈廠              6            1          5                           2         14
機步槍廠              3            1          1                                        5
小炮廠                 1                         1                                        2
野炮廠                 1                                                                   1
手榴彈雷管廠      1             4           4          1                         10
炮彈附屬廠        10             1           1                                     12
炸藥廠                 7             4           7          1                         19
甘油酒精廠          5                                                                   5
修械廠                                3           1           2             2           8
煉鐵煉鋼廠          1             2                                       1           4
機器廠                 2             4            5                                    11
發電廠                 2                                                                   2
磁窯廠                 1                                                                   1
皮革鞋具廠                         1                        1                          3
火柴電木粉石油廠                            1          2                          3
汽車修理廠                                                                  1           1
合計                    54            49         37        14            6       160

解放戰爭初期,各解放區兵工廠在建設規模上都采取“不大規模,不桓度集中”的方針;在兵工廠地址選擇上,注重防空好、原料供給較方便。因此,兵工廠建設都比較分散,廠址分布在山區。在戰爭環境中,解放區軍事力量、經濟力量都處於弱勢;要防止敵人對解放區兵工廠的毀壞性打擊,就要避其鋒芒。所以,在建設方針上注意了兵工廠本身的生存條件。隨著戰爭朝我軍有利方向發展,我軍兵工廠也就開始注重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了。1947年7月2日,朱德在河北阜平縣布置軍工生產工作,決定把分散的軍工生產,特別是炸藥、炮彈生產集中統一起來,爭取在半年內大規模生產。他還要求華北區兵工廠的兵器生產除滿足晉察冀軍區需要外,還要支援其他軍區。此後,各區兵工廠在有條件的基礎下,開始對兵工廠集中統一。

華北解放區兵工廠主要集中在老根據地,如山西的上黨、五台晉冀地區。這裏交通方便、原料供給有保障,又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兵工基地,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生產經驗。

東北區兵工廠主要分布在哈爾濱、大連、沈陽地區。這些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日、偽兵工生產的集中點。解放戰爭時,我黨把該地區作為戰略地區進行經略,並成為我黨在解放戰爭時期建立較早的解放區之一。因此,該區的兵工廠在生產規模、質量上都比較好。

   華東區兵工廠主要集中在膠東、魯中南、渤海地區。它們是華東區兵工廠的老基地。1948年9月,濟南解放後,渤海地區的兵工廠遷入博山、濟南兩地。因渤海地區既無煤,無交通便利。所以將該地區兵工廠遷至有利兵工生產發展的濟南。同時,膠東地區的乓工廠也開始向煤鐵原料豐富的淄博地區遷移。

晉綏區的兵工廠規模不大、專業生產不強,一廠兼做數種產品。該區兵工廠‘主要集中在興縣和臨縣。
中原區基本無大的乒工廠,僅有些小型手榴彈廠、修械廠、汽車修理廠。該區的槍彈供給主要來源於華北區兵工廠。

   2、兵工廠的經營方式、管理製度

各解放區兵工廠由於辦廠時間長短不一,組織生產經驗不同,工人幹部素質有高低,生產規模大小不一。因此,各區兵工廠在經營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其經營管理形式可劃分為兩類:一是以華北區兵工廠的經營管理方式,二是東北、華東等區兵工廠的經營管理方式。華北區兵工廠經營管理方式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麵:1、由政府管理兵工廠。華北人民政府企業部設立兵工局,專司華北區兵工生產的組織、協調及領導工作。2、實行專業、規模生產。華北區將幾個產品相同的兵工廠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大兵工廠,或將地區就近、性質相同、生產關係密切的兵工廠集中組織生產。3、實行企業製的經營方式。華北區兵工廠的生產任務都以定貨包貨形式完成。
 
東北、華東區兵工廠經營管理方式表現為:

1、由軍隊領導、管理兵工廠。東北和華東區在軍區機關裏都設了軍工部,以領導、管理所屬兵工廠。

2、實行分散管理。東北、華東區的兵工廠基本上是以兵工廠所在地進行管理經營,沒有象華北區那樣組織規模的專業生產,仍以兵工廠各自為陣地進行生產。

3、沒有實行企業製經營方式。東北、華東區兵工廠根據軍工部提出的任務,按預算分期取款、報銷領取經費的方式完成生產任務。
 
各區兵工廠除以上不同的經營管理方式外,也有其相同的方麵:兵工廠實行統一領導、分散經營原則;生產任務和計劃都由中央軍委確定、批準;兵工廠實行廠長負責製、軍管製、十小時工作製;工人實行工資製,職員實行薪金製,兵工局、軍工部等機關實行供給製。  

   二

    1、兵工廠的職工狀況
 
  在職工狀況方麵,我們以華北、東北、華東三個解放區的兵工廠職工情況為範例,對兵工廠的工人、職員、技術人員進行比較,使之對我軍兵工廠的人力資源狀況有一個概貌了解。 

( l )華北區兵工廠。職工總數計30685人;其中,工人有26369人,占總數的86%;職員有4316人,占14%。華北區的技術人員共50人。這50人中,有30人是兵工廠自己培養出來的;有20人是在平津、太原解放後從國民黨兵工廠中接納過來的。華北區兵工廠技術人員,占其工人人數的0.1%。但由於華北兵工廠到1949年上半年時,已實行企業化管理有四年多的曆史,工人的生產技術都較高,而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的生產經營經驗都較豐富。體現了華北區兵工廠的工人、技術人員、管理幹部整體水平較高。

( 2 )東北區兵工廠。職工總數計46113人;其中,工人有32134人,占總數的69.7%;職員13979人,占30.3%。東北區技術人員有186人,占工人人數的0.5%。在186名技術人員中,有工程師34人、技師75人、技術人員77人。他們分屬於機械75人、電機27人、冶金8人、軍工13人、化學51人、其它12人。在這些技術人員中,除中國籍外,還有日本籍、韓國籍及其它國籍。由於,東北區兵工廠是在接收日偽兵工廠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故技術人員數量相對比較多,技術種類也較廣。
 
( 3 )華東區兵工廠。職工總數計18646人;其中,工人有12555人,占總數的67%;職員有6091人,占33%。在工人中,有正式工人6905人,占工人總數的55%;學徒5650人,占工人總數45%。在正式工人中,熟練工人5869人,技工1336人。華東區技術人員有115人,占工人總數的0.9%。在115名技術人員中,有59人是華東區兵工廠自己培養的,有56人是從敵兵工廠接納過來的。在達55人中,日本籍技術人員35人,國民黨的技術人員21人。現將各解放區兵工廠職工情況列表如下:

   表二:各區兵工廠職工統計表
工人數         職員數
數目   百分比    數目   百分比    合計
華北  26369   85.93 %    4316  14.07 %   30685
東北  32134   69.69 %   13979  30.31 %   46113
華東  12555   67.33 %    6091  32.67 %   18646
晉綏   2536   73.57 %    911  26.43 %    3447
中原   474   49.48 %    484  50.52 %    958
總計  74068   74.18 %   25781  25.82 %   99849

 2、兵工廠的設備狀況

   各解放區兵工廠的機器設備主要來源有:

( 1 )抗日戰爭時期各兵工廠自有的。它包括兵工廠購買的機器設備和自己生產製造的。這些機器設備比較陳舊,不能製作精致產品,並且在各兵工廠都占有相當的比例。

(2 )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和解放戰爭中接收日、偽、敵兵工廠的機器設備。如:1945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在沈陽接收了沈陽兵工廠、九一八部隊(兵工廠番號)、文官屯坦克修理廠的機器設備。華北區兵工廠接收了太原、北平國民黨兵工廠的機器設備。這些設備都比解放區兵工廠原有的機器設備先進。各區兵工廠的機器設備有磨床、機床、刨床、柴油機、蒸汽機、汽油機、電焊機、電氣爐、變壓器、起重機等。各區兵工廠設備狀況見表三。

  表三:各區兵工廠設備統計表
工作機  專門機   動力機   電動機   發電機   其他 
華北  3351 台  265 台  2433 馬力  5076 馬力 1866 瓦特  755 台
東北  6490 台  2140 台  4348 台              1288 台
華東  1347 台  285 台  3929 馬力  2001 馬力 1149 瓦特   8 台
晉綏  137 台   57 台  1446馬力   145 台  341 瓦特
中原  50 台        346 馬力         5瓦特  3台
合計  11375  2747   8154 馬力  7077馬力  3367瓦特  2054
4348台    145台
備注:華北、東北、華東三區統計資料截止1949年6月。晉綏、中原兩區統計資料截止1948年底。

3、各區兵工廠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綜析

從人力資源分析。

(1)從工人與職員比例數分析,各區兵工廠職工總數為99849人,其中工人74068人,職員25781人;其比為2.8:1。各區兵工廠的職工人數最多的為東北區,其次為華北區,以下依次為華東、晉綏、中原各區。按工人與職員之比分析,華北區為最高,達6.1:1;其次為晉綏區,其比為2.8:1,達到各區的平均比;第三為東北區,其比為2.3:1;第四為華東區,其比為2:1;第五為中原區,其比為0.9:l,其為各區工人與職員之比最低,職員多於工人。而東北、華北區的工人與職員之比略低;換句話說,職員在兵工廠中的人數多了一些。華北、晉綏的工人與職員之比高於各區之比,也就是說,工人與職員的比例比較適合。

(2)從技術人員與工人比例數分析。三區(華北、東北、華東三區)兵工廠技術人員總數為351人,三區的工人數為71058人,技術人員占工人人數的0.49%。三區中技術人員與工人之比以華東區為最高,達0.9%,若從技術人員絕對數和總體實力看,東北區為最強,它有技術人員186人,技術人員涉及專業學科麵較廣;華東區次之,華北區雖然技術人員力量不及前兩區,但由於其兵工廠的工人生產經驗和幹部管理經驗都較豐富,從而彌補了它技術人員之短缺。

從機器設備資源分析。

(1)從機器設備狀況看,在這方麵,東北區兵工廠屬最強,其工作母機、專門機、其他機器加起來有9918台,占各區同類性質機器總數的61.3%;其中,工作母機占各區的57%,專門機占各區的78 %。華北區次之,其工作母機、專門機、其它機器共4371台,占各區的27%。華東區有同類性質的機器1640台,占各區的10.1%。晉綏區有機器194台,占各區的1.2%。中原區有機器53台,占各區的0.3%。

(2)從動力狀況看。由於東北區兵工廠的工作動力是使用電網動力,它與其他各區兵工廠自行用汽油機等發電作動力難以比較。但可以肯定,東北區的動力狀況比其他區好。其他四區兵工廠動力情況是發電機總功率3361瓦特。華北區的發電機功率為1866 瓦特,占四區總數的55.5%。華東區的發電機功率為1149瓦特,占四區總數的34.2%。晉綏區的發電機功率為341瓦特,占總數的10.1%。中原區的發電機功率為5瓦特,占0.2%。

   綜上所述,東北區和華北區的兵工廠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我軍最佳的兵工廠,華東區的兵工廠次之,最次之為晉綏、中原兩區兵工廠。兵工廠人力資源狀況最好的為華北區,機器設備狀況最好的為東北區。

    三

   1、各區兵工廠的生產數量

各解放區兵工廠生產數量較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大的增長。特別是華北、東北區的兵工廠,在其基礎好、條件好的情況下,發揮了大兵工廠的作用。據有關資料記載,1943年八路軍軍工係統按總部計劃,完成生產手槍1000支、步槍300支,炸藥600公斤,迫擊炮彈3200發,75山炮彈800發、手榴彈50000枚和月產槍彈60000發的任務,1944年底,新四軍兵工廠月產步槍子彈8000餘發,手榴彈40000餘枚,地雷5000餘個、迫擊炮彈1500餘發。

1949年3—4月,各區兵工廠武器彈藥的月平均生產數量如下:
( l)槍炮產量
79 步槍    2643 支    輕重機槍  130挺
衝鋒槍     360 支    92步兵炮  14 門
41 山炮     5 門    小炮    1050 門
36 野炮     8 門
( 2)炮彈產量
50 擲彈槍榴彈   170480 發
60 彈       334000 發
輕重81 、82 迫彈  47381 發
   90 -- 120 迫彈    57930 發
山野榴炮彈     33000 發
複裝山彈      40000 發
改造92 步炮彈    15000
( 3)機步槍子彈4479965——4700000 發
( 4)手榴彈     1253390 枚
( 5)炸藥產量
黑藥    12000 斤  無煙藥  124330 斤
其它炸藥  634790 斤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武器裝備除自己生產的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取之於敵的。如,1948年3月,華東野戰軍在攻克洛陽後,就繳獲各種炮180門,各種槍支8000餘支,炮彈近20000發、槍彈160餘萬發、炸藥20000公斤,汽車46輛,汽油2000餘桶,以及其他各種大量的物資。

2、各區兵工廠的生產質量

由於,兵工廠的生產條件不一致,其各自生產的兵工產品質量也不盡一致。如,前膛彈的質量,華北區生產的爆炸威力大,但防潮不太好;東北區生產的射程遠、命中率良好,但有啞彈、引信防潮不太好;華東區生產的防潮好,但射程遠近不一。山炮彈的質量,東北區生產的射程較遠,但防潮不好,啞彈較多。手榴彈的質量,華北區生產的威力大,發火時間準;華東區生產的防潮好,但發火時間不準;東北區生產的啞彈較多。

   各區兵工產品成本以華北區為佳,東北區次之,其它各區再次之。以華北、東北兩區兵工產品成本分析為例。

生產一枚60迫擊炮彈。華北區的折合成本小米41.40斤;其中工資占19%,管理費占57%。東北區的折合成混合糧78.4斤;其中,工資占18.9%,管理費占9.2%。

生產一枚手榴彈。華北區的折合成小米1.1斤;其中,工資占5.5%,管理費占2%。東北區的折合成混合糧5.7斤;其中,工賢占24.6%,管理費占12.3%。

從以上兵工產品成本份額分析.華北區兵工廠的生產效率要高於東北區。進而我們可看出,整個解放區的兵工產品成本不算低,而各區兵工廠因實行不同的經營方式,基礎條件的好壞不同,故兵工產品的數量、質量和生產效率也航不一樣。華北區兵工廠實行了企業製經營方式,其兵工產品的數量、質量、生產效率都在各區兵工廠之首。而東北區兵工廠雖然沒有實行企業製經營方式,但有著較好的基礎條件,其兵工產品的數量、質量、生產效率也在其他三區兵工廠之上。

   我軍兵工廠長期處在戰爭和山區環境中,條件十分艱苦,廠房、設備都很簡陋。但廣大兵工戰線的幹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奮鬥,為我軍部隊生產了大量的彈藥和一定數量的輕武器、通信設備等,修理了大批軍械裝備,對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解放戰爭勝利的臨近,我黨對軍工生產認識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1949年5月15日,朱德在第二次全國軍工會議上作總結報告,強調指出:今後一年,由於戰爭勝利向南發展,南方氣候地形和北方不同,要特別注意軍工產品的質量、防湘和運輸等問題。他還要求各軍工廠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完成生產計劃,保證質量,降低成本,建立廠長負責製,實行企業化、專業化。解放戰爭時期的軍工戰線在作出曆史貢獻的同時,還為新中國國防工業奠定了基礎。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