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想要什麽?(下篇.爭鋒)

(2014-09-14 13:56:23) 下一個


中國想要什麽?下篇.爭鋒) 

原文:"China's Future: What China Wants" -《The Economist》
翻譯:海天 

中國可能也注意到它的野心和美國昔日的相似之處。雖然美國一直到20世紀初才在全球發揮作用,但在此前一百年它就確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區域性定位。1823年詹姆斯.門羅總統製定國策,拒絕歐洲國家幹涉西半球,任何襲擾都將被視為侵略行為。從概念上講,中國似乎想在東亞仿效門羅主義:外部力量影響力的消減將使它能夠從容支配這個地區。不同的是,在19世紀的美洲,沒有任何本土力量來挑戰新興美國,而且大部分美洲國家都很高興能將歐洲實力從該地區趕走。至少在初期,他們都是門羅主義的受益者,而不是鬥爭對象。 

中國並非完全不懂得妥協。陸地邊界方麵,中國有予有奪,一些爭議已經逐漸解決。然而,這部分是由於南海和東海對於中國具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其戰略重要性的關鍵在於,說到底,台灣的主權問題遲早要解決,實際上中國是在部署保護其側翼,以備未來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發生軍事衝突。朝鮮不斷動蕩的局勢也有可能使兩個大國間擦槍走火。  

2013年加州峰會,習近平會晤奧巴馬時說:“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這話的意思,與其理解成萬裏之隔下兩國和平共處的可能性,不如說是在表示,西太平洋理應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7月間,對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克裏,習近平又重複了這番話。如果說這其中暗示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對稱性,中國人更清楚,其實它還享有各種非對稱優勢。其中之一,中國作為單邊角色,可以在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的盟友之間打楔子。澳大利亞學者休·懷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通過強力脅迫其他亞洲國家,“中國逼迫美國在拋棄盟友和與中國作戰之間做出選擇。”     


中國的軍隊雖遠不如美軍專業熟練,但是享有本土作戰優勢,而美國隻能通過海空作戰控製這些海域。如果中國的反艦導彈能夠構成嚴重威脅,他們就可以大大降低美國的武力投入,而無需花費巨資建立一支勉強能跟美軍相抗衡的海軍。所以雙方軍力上的不平衡,並非如有人想的那樣大,好像簡單數數有幾個航母戰鬥群就行(中國正在建造其首艘航母,而美國有十艘航母,其中四個在太平洋地區)。  

中國相信還有意願上的不對稱。它認為厭戰的美國不太可能花費鮮血和巨資,去保衛一些根本無人居住,對它也沒有直接戰略意義的礁石。美國可能會瘸子打圍--坐著喊。另一方麵,深受民族主義而非僅被官方宣傳左右的中國民眾,則很樂於看到中國在東海南海投入武力,對此熱情高漲。中國的軍工企業渴望國家給他們撥款,讓他們能打造出更大,更好的國之利器。即使執政黨的領導人希望能在遵守國際法的框架內,和平崛起,已經養成的民族情緒或許也不一定允許中國這樣做。 

一旦問題涉及到日本,尤其如此。19世紀中國衰落的時候,日本取而代之成為亞洲的地區大國;中日關係從前到今後都將最為令人困擾。無需官方授意,中國媒體關於日本的宣傳總是非常尖刻;中國人完全記得被日本殘酷占領期間,他們所蒙受的苦難。如果需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從執政黨的不足上轉移開來,就把日本拎出來敲打一番,非常有效。中國領導人對其國家安全的考慮合情合理,也有權尋求讓他們的國家發揮更大的國際作用,然而沉溺於講述自己從前作為受害人如何如何,使他們看不到,自己正在成為亞洲的欺淩者。 

民眾的情緒高漲,表明中國不斷增長的自信並不純粹是國際關係問題。“每當我看到外交政策上的一項改變,我總會問,‘國內是怎麽回事?’”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約瑟夫.傅士卓說。習近平正在清除對手,懲治腐敗,並如許多人所望,推進艱難的經濟和金融改革;弄些國外的事來讓人們分神,可能會派上用場。 

對內鞏固權力,對外顯示力量,兩者是相互聯係的,但這不意味著中國要全麵回歸到“馬戛爾尼滾回去”那般的帝國式的傲慢。中國人現在知道,國界之外有他們想要的思想,市場,原材料和投資;他們也很好地融入了許多國際組織,盡管有時不無勉強。從當初對威斯特伐利亞的世界觀毫無了解,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忠實信徒;它把自己看成一群小國中的大國,天然優越。中國已經接受了外國國王可以與它的領導人平起平坐,雖然還不一定認同應該有法律來約束所有大小邦國。 

中國的統治者們還不認可,也無法接受,在國內與他們的百姓實現平等。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創造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和一個虛弱的社會。現在,那個強大的政權必須麵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起來的社會,讓個人能夠有新的途徑來表達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包括要求政府更負責任。中國的統治者像昔日的帝王們一樣,相信沒有一黨專政,國家就會分崩離析。而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以及許多外國漢學家)相信,隻要一黨專政延續,中國就不能完全現代化。 

既得利益者們的激情和被壓迫者的怨恨糾纏交織在一起。在西部的穆斯林和西藏地區,不斷發生的騷亂撼動了社會。在經濟繁榮的東部,後天安門時代那種"隻要遠離政治,幹什麽都行"的默契漸漸失靈,公眾對於腐敗,汙染和其他問題的憤怒變得越來越響亮。可是,中國領導人不是讓公眾有更多正式的參與渠道和走向法治,而是通過打壓自由思想者,減少民眾的參與,因為他們相信,展開真正的,結構性的改革要比不做更危險。事實可能與此恰恰相反。中國國內這些深刻的分歧,將越來越難以靠單純的繁榮來掩蓋。 美國一直洋洋自得,它的經濟無可匹敵,全球影響力無人能比。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軍事強國的地位依然牢固,但是隨著中國的持續增長,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正變得岌岌可危。 (左圖:《經濟學人》對中美兩國GDP的預測。預計到2021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 中國的GDP何時能超過美國? 比較經濟有很多種方法。


我們的圖表顯示的是以目前美元市場匯率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美國經濟黯然失色的時間表取決於一係列因素:自身的增長率,中國的增長率,各個國家的價格變化,以及相互間的匯率。比如說,倘若中國的物價上漲比美國的快,而它的貨幣(人民幣元)又沒有崩盤,那麽中國的經濟相對於美國將會更值錢,不久就能實現超越。  

對外夜郎自大,以此安撫國內民眾,不僅更難以為中國爭取到盟友和尊重,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羨慕並想效仿中國,依靠不民主的但有效率的方式獲得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如果中國的國內政治看上去不太穩定,對它的一些欽佩就會渙散。即使事情現在還說得過去,人們對中國的欽佩之情也並沒有轉化為摯愛,或者與之成為利益共同體。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中國朝著恢複其在亞洲中心地位的目標,已經走出很遠;在智慧和道義上卻還沒能如此。曆史上,中國的“軟實力”是如此強大,如哈佛大學的威廉·柯比所說,“鄰國主動把自己中國化”了。而現在,習近平可能知道如何維護自己,在國內和國外都讓人生畏。但是,如果中國不能發揮出更大的吸引力,這樣的地位總會趨向於不穩定。 

如果中國能夠解決自己的身份認同危機,再次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文明,而不僅僅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發展模式,這將大大有助於它獲得尊重和渴望中的影響力。這種事情很難發生,除非執政黨願意向它的人民提供更多的權力,而習近平已經表明,在他任內不會這樣做。危險的是,中國想以在世界範圍內擴張勢力,作為其國內根本變革的替代。如果那些根本變革不能發生,那麽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就將繼續顯得空洞,缺乏吸引力和富有威脅性,它的鄰國們也將繼續拽住山姆大叔的後衣襟不撒手。   

中國不再如馬戛爾1793年所描述那樣,是一艘“發了瘋的戰船”。盡管存在很多問題,這終究是一條更時尚,更現代的戰艦。200多年來,曆經多少痛苦和磨難,中國已經改變了其身份的內核,從一個自我封閉和保守的國家變成一個開放的,具有前瞻性的大國。自1978年以來,中國在對財富和國家實力的不懈追求中,表現出靈活性和不屈不撓的決心。現在,這些目標已經伸手可觸,中國正站在實現偉大的邊緣。放眼未來,接下來幾十年,雄關漫道,將最為艱難。 


 
(全文終)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rl169/user_blog_diary.php?did=190173#sthash.QmAomvbK.dpuf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