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老生常談原創,是從百度貼吧大連裏工大學貼下來的,保持原作者名。但沒有照片。
七七級遼寧省高考狀元
在北票當了五年農民
一家五兄弟同年入大學
文/圖 本報記者 林芝
輕輕翻開厚厚的老相冊,今年已經59歲的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韓大衛很容易地找到了30年前的那組照片。小心地抽出那張最為珍貴的老照片,韓大衛打開了記憶中最刻骨銘心的那段記憶。
“1977年,那段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日子。我在考試前和好朋友照了這張照片,是他們說服我參加了高考。那是轉變命運的一次抉擇,我從電工變成了大學生,而且還成了當年的遼寧省狀元。”
在北票做了五年農民
1968年10月,一列火車緩緩駛出了大連火車站,人山人海的站台上空氣是那麽的凝重。這一天,韓大衛和同學們一起坐上了遠去北票的火車,火車的轟隆聲讓他的大學夢轟然破滅,消失在遠去的城市中。那一刻,他成為了人們記憶中的“老三屆”。
“我在北票縣桃花吐公社李家窩鋪大隊金家溝青年點下鄉,在那個最貧困的山區,我成了農民,一個開荒種棉花的農民。”打開塵封的記憶,雖說韓大衛講述得輕描淡寫,但記者能夠清楚地感覺到那段時光在他生命中打下的深深的烙印。
烙印怎能不深呢,1966年,韓大衛從大連市24中學畢業,本來懷揣著去北大、上清華的豪情壯誌,卻一下子被打到了這荒山野嶺,夢碎了,卻聽不到哭聲,因為這代人已經提早的學會了堅強。
“我父親是走資派,‘文革’一開始,噩運就降臨到我們家。父母被揪鬥,我是家裏的老大,帶著五個弟弟過生活。到了北票,生活有多苦不用說,但是我一直很樂觀,想起毛主席的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選擇了樂觀向前。”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出身不好的韓大衛徹底扔掉了大學夢,一心好好種棉花,能填飽肚子是他最大的心事。
“修鐵路的時候最苦,從早幹到晚,力氣像被抽幹了,但連肚子都填不飽,就更不用說能夠補充力量。好心的社員給我們送來了用小米湯燉的白菜,小米湯那時候對我們來說就是油啊,最好的東西。”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韓大衛把最寶貴的五年留在了最偏遠的農村:“那時候我最大的夢想不是上大學,就是能回城,能當名工人。”讓韓大衛始料未及的是,不久,他的這個願望居然實現了。當時,大連市出台政策:家中有三人以上下鄉的,可以有一人回城務工。1973年12月,伴著大雪,韓大衛離開了那個本不該屬於他的小村子,回到了城裏,而他的二弟、三弟卻依然留在窮鄉僻壤的北票。
同學拉我進高考考場
1977年11月,韓大衛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二次眷顧。此時的他正在大連市無線電三廠做一名光榮的電工。 這天,韓大衛突然聽到了一個驚人的喜訊,國家要恢複高考了。起初,他不敢相信。
“當時並沒有很興奮,我覺得我是沒機會的。扔下課本已經11年了,我去高考也不會有結果,肯定競爭不過那些應屆的孩子。所以,我選擇了放棄。”
作為老高二,韓大衛清楚地知道考大學有多麽嚴肅和不易,所以在接到消息之初,他決定安分守己地做他的電工,就算要考,也要等明年。
這時,韓大衛的恩人出現了:“我在24中的老同學跑到我的宿舍,看到我還無動於衷,他就開始勸我。”本來已經放棄高考的韓大衛經不住同學的勸說,11月上旬開始了他的備考之路。
“當時根本沒有教材,也沒什麽時間複習。我不知道朋友從哪弄來了些卷子、複習提綱,每天下了班後,我就到同學家一起複習。”說起備考的日子,韓大衛露出了笑容。那時,他再次走進了闊別十多年的母校,再次見到了自己的高中老師:“24中為本校畢業生開了補習班,當時學校最出色的老師來給大家上課,雖然我知道的太晚了,隻去上了兩次課,但是受益匪淺,特別是從未學過的有機化學。”
在那個寒冷的冬日,在24中的大禮堂裏,沒有桌椅,滿臉渴求的學生們或盤腿而坐,或站立兩旁,當看到自己昔日崇拜的老師站到講台上,向他們揮手時,這些遭受文化窒息十幾年的年輕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也許是因為深厚的學習功底,韓大衛的複習之路並不艱苦,和同學一起做題,講題,臨考前很認真地背了政治,把民間流傳的語文複習大綱大概看了一遍,韓大衛就上了考場。
“12月1日我走進了位於9中的考場,我的考號是01234,多麽有序的一組數字,當時我就有種感覺,好運要來了。”
清華拒我,我拒清華
好運確實來了,但是韓大衛沒想到這個好運還真不小。
考試結束後近一個月,焦急等待考試成績的韓大衛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電話是韓大衛的中學班主任打來的,電話那邊傳來了熟悉的聲音:“覺得考得怎麽樣啊?”聽了老師的問話,大衛不明緣由,故作鎮靜地回答:“還行,老師,我能考上嗎?”老師在一頓賣關子之後,終於忍不住吐出了秘密:“韓大衛同學,你考了全省第一啦,365分。” 電話這邊,韓大衛驚呆了,又是一個這麽特別的數字,他居然考了第一名。“我的班主任當時好像是批卷組的負責人,當全省第一出現在大連後,大家迫不及待地尋找這個狀元,班主任得知狀元居然是自己的學生,高興得不得了。”
這個巨大的光環一下子落在了韓大衛的身上,很快《遼寧日報》的記者趕赴大連采訪這個具有時代意義的狀元:“但是我讓他們失望了,他們本想挖一個學習刻苦,備考充分的典型,沒想到我離他們想象的差距這麽遠。” 。後來,韓大衛聽說沈陽的有關人員不服狀元出在大連,千裏迢迢跑到大連來查看他的卷子。“他們發現大連的卷子批的比沈陽還嚴,便悻悻地回去了。”
那一年,高考卷子滿分400分。韓大衛知道自己的作文得了滿分,數學應該也是滿分,至於其他分數,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分數下來了,韓大衛開始以一種平靜的心態等待錄取:“考試報名時,需要同時填報誌願,我的第一誌願是清華大學,第二誌願是大連工學院。”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韓大衛料想的那樣順利,很快他得到了一個噩耗:“清華大學明確表示,隻招收應屆畢業生,把我們這些老學生拒之門外。”
此後,被清華大學拒之門外的韓大衛以遼寧省最高分的身份,被大連工學院破格錄取(當時,大工不錄取第二誌願學生)。當韓大衛接受錄取結果,高高興興地準備開始他的大工求學路時,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清華大學招生政策調整,又開始錄取往屆畢業生,大工的老師讓我選擇,是留在大工,還是去清華。我很堅決地說,當時它不要我,現在我還不要它了呢。”於是,倔強的韓大衛便走進了大工校門。
更讓人們驚歎的是,那一年,他的四個弟弟也和他一起參加了高考,並都金榜題名。
“我們兄弟6人,前5個最大和最小的相差7歲,每個之間隻差不到兩年,除了最小的弟弟當時還在讀中學,剩下五個當年都參加了高考。老四、老五當時在湖北的叔叔家,所以報考了華中工學院和華中師範大學,在大連的老二、老三分別考上了大工和東財。發榜時,我們五個兄弟都如願以償,父母有多高興就可想而知。”
1977年高考,在這個人生的拐點上,韓大衛兄弟五人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跡,也成為了那個特殊時代最好的曆史見證。
邊伺候“月子”,邊讀大學
1978年3月,躊躇滿誌的韓大衛走進了十年前就本該屬於他的大學校園,而此時的他卻與十年前有著天壤之別。 “那一年,我30歲,走進大學校門時,我已為人夫。一年後,我又為人父。”
回憶起那段現在年輕人不可想象的歲月,韓大衛爽朗地笑了:“當時,孩子剛出生,我愛人坐月子,一個人照顧不了孩子。我每天放學都往家裏跑,換尿布、喂奶,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期中考試時高數就考得很不理想。不過,很快我就補上來了,接下來的考試成績一直不錯。”
采訪中,對於那個特殊的曆史年代給自己造成的影響,韓大衛始終沒有一點抱怨,唯一讓他遺憾的是一直未熟練駕馭英語:“學英文太吃力了,畢竟是30歲的人了。我一直在想,中學時自己學俄語多輕鬆,如果再回到10年前,我的英文一定會學得很好。但是,30歲了,不管我怎麽努力,我的語法多麽好,卻怎麽也記不住單詞。遺憾啊。”
雖說大學生活因為英語的折磨留下了一點瑕疵,但是韓大衛依然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當時,我被錄取在師資班,這是為了彌補十年浩劫留下的師資斷檔所特別設置的班級,錄取時要求很高,我們班最小的隻有16歲,和我相差14歲。”
1981年,韓大衛光榮畢業,留校任教至今。今天,每當回憶起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路,他無怨無悔。雖說,高考狀元的光環已經漸漸遠去,但是他刻苦鑽研的精神卻一點沒有淡去。因為,那段刻骨銘心的磨礪,已經讓他永遠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機會,他時刻記得自己是令人尊敬的77級大學生。
圖片說明:兄弟六人,隻有最小的弟弟(後排左一)當年沒有考大學。
相關的文章:
七七年高考追記(一)
七七年高考追記(二)
七七年高考追記(三)
七七年高考追記(四)
77級、78級大學生的異同
某省1977年語文高考試卷
77年遼寧高考狀元,一家五兄弟同年入大學
珍貴文物—77級高考試題
老鄉,不知韓小平排行是老幾。當年隻有老六太小沒參加高考。
韓大衛是中國運籌學領軍人物。
好像是2007年的采訪。韓大衛是全才啊,領唱,獨唱都不錯。另一方麵,一個好中學真是很重要。24中是重點吧?
說到英語,入學後摸底考試曾考過英語。我中學也是學俄語,摸底考試時按照漢語拚音寫下26個字母就交卷出了考場,後麵的題全部不懂。因為我數學摸底考試曾是第一個交卷,這時聽到後麵同學議論,這家夥英語也做得這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