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

評古論今,瞻望未來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統一的資本主義戰勝分裂的社會主義

(2014-04-08 22:08:12) 下一個


二十世紀,從1922年蘇聯成立開始,到1991年蘇聯解體為止,中間去掉七年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進行了約六十三年的決定人類命運和前途的大搏鬥。社會主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統一的資本主義戰勝了分裂的社會主義。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以及其它國家的資產階級政黨和共產黨聯合對抗法西斯軸心國的聯盟迅速破裂,世界重新回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二大對抗,以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爭奪政權的鬥爭。由於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占領了東歐,使得社會主義得以壯大,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而美國占領了西德和日本以及與英法一起把西歐變成了資本主義陣地,形成了強大的資本主義陣營。而中國國共二黨爭天下,成為二戰後的焦點,因為它將影響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二個陣營的力量對比。1949,共產黨在中國得了天下,大大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使資本主義陣營感到恐慌。到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時,社會主義陣營已經取得戰略優勢,因為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二個軍事強國:蘇聯和中國,盡管新中國一窮二白,中國的國內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證明了中共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為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維護美國在歐洲的地位,美國與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共12個國家在1949年成立北約,到1945年增加到15個國家(包括西德);而蘇聯也在1955年與東歐等8國成立華約,與之對抗。新中國與蘇聯於1950年2月14日簽定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0年。中蘇結盟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在世界呈現一片光明景象。
 
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當時有個不顯眼的優勢。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發了戰爭大財,在政治,軍事,領土和經濟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成了資本主義的唯一超強,而英國則由於其殖民地紛紛獨立,實力從頂峰衰落,英國不得不甘心接受美國的領導,這對資本主義在二十世紀後半世紀的長期統一和力量的凝聚起了關鍵作用。另外,從近幾年關於共濟會的研究,共濟會對於二戰後資本主義的整合可能起了重要作用,也許共濟會相當於扮演了二,三十年代共產國際的角色。
 
社會主義陣營在50年代初存在一個當時不起眼的隱憂:出現了二強。一是二個強人,斯達林和毛澤東,斯達林在世時雖然毛澤東表麵對老大哥斯大林尊敬,但毛澤東的個性和他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以及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得毛澤東有足夠的資本驕傲而不屈從於蘇聯。二是二個軍事強國:蘇聯和中國,這使得蘇聯老大哥想長期對中國這位老弟發號施令變得困難。斯達林1953年去世,斯達林的早逝沒過多久就給中蘇關係和蘇東關係投下陰影。隨著新中國在50年代初期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實力迅速增長,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在1955年達到了高峰,資本主義前途似乎越來越暗淡。但問題來了,毛澤東的資曆,能力和威望斯達林之後蘇聯無人能比,而蘇聯又想繼續扮演老大哥的角色,蘇聯後繼領導人赫魯曉夫想繼續對中國領導人指手畫腳就變得困難。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是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赫魯曉夫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無力擔當社會主義陣營的領袖。二個事實很快就證明赫魯曉夫是個戰略弱智。一是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上非斯達林化,二是在該會上修正斯達林路線,這不僅為日後中蘇關係生變和動搖華約根基種下了禍根,也為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垮台種下了禍根。非斯達林化和反個人崇拜在中國對毛澤東的地位形成了威脅,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報告中去掉了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指導思想的表述,引起了毛澤東的警惕;修正斯達林路線,赫魯曉夫提出了三和,三和即和平過渡,和平共處,和平競賽,這顯然反映了他對資本主義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主張以武力推翻資本主義,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勢不二立,不可能和平共處,顯然以後半個世紀的曆史發展證明了赫魯曉夫犯了戰略錯誤,毛澤東是高明的戰略家。毛澤東以其獨立不羈的個性不聽蘇聯領導人的勸告在中國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獨立探索,在1957年底開始發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但這個大膽的嚐試,不久遭遇了挫折。赫魯曉夫非斯達林化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關於斯達林的秘密報告傳到東歐後引起了震撼,動搖了華約的根基,也動搖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統一戰線的根基,是一大戰略錯誤。我並不是說赫魯曉夫反對個人崇拜和糾正斯大林肅反擴大化的錯誤本身不正確,但這件局部看上去正確的事情卻損害了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很快,1956年東歐發生了波匈事件。為平息匈牙利事件,蘇聯派了坦克去鎮壓,這給社會主義陣營留下了一道傷口。也是由於修正斯達林路線,導致了蘇聯與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斷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越走距離越遠,觀點越來越相左,這中間有關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爭論,有糾纏於國家主權和領土的爭論,更關鍵的是赫魯曉夫對資本主義妥協甚至投降的戰略與策略與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要鬥爭到底直到社會主義取得完全勝利的高遠戰略的矛盾,等等。從蘇聯1960年撤走專家,要中國還債,到1963中印戰爭蘇聯支持印度,中蘇關係一步步走向決裂。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突然下台,此時,毛澤東基於維護社會主義統一戰線的大局,決定利用十月革命四十七周年的契機,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前往蘇聯祝賀,摸清蘇共新領導的政治意向,尋求避免中蘇徹底決裂的途徑。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以各種方式向蘇聯傳遞重修於好的信息: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人聯名給蘇共新領導勃烈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揚發去賀電,電文公開見報,中國報刊暫停論戰,開始正麵介紹蘇聯新的建設成就。11月5日,毛、劉等人再次聯名發去節日賀電,7日劉少奇與鄧小平出席了蘇聯駐華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同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在偉大十月革命旗幟下團結起來》的社論。11月5日,周恩來、賀龍、伍修權、劉曉、潘自力、喬冠華等一行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受到柯西金等的歡迎,下榻列寧山政府別墅。稍事休息後代表團開始緊張的活動,禮節性地拜訪了蘇聯各位新領導和各國代表團,並接受回訪,利用一切機會與蘇聯方麵接觸,傳遞期望改善關係的信息。周一行回來報告蘇聯並沒有改變路線的趨勢,中共繼續批判蘇聯執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路線”。這次毛澤東對蘇聯表達的重新修好的願望其實非常重要,但蘇聯新領導人勃烈日涅夫缺乏戰略眼光,錯過了很好的曆史機遇。這次機會更重要地是影響到中國的文革,因為,如果中蘇這次修好,毛澤東很可能不會發動文革,因為中蘇友好需要劉少奇為代表的一批中共領導人,他們的留蘇背景和對蘇聯較溫和的立場有助於維持中蘇關係。在蘇聯的修正主義路線的巨大壓力下,毛澤東為了防止中共走蘇聯的修正主義道路,決定在中國對他認為的以劉少奇為代表的黨內外資產階級發起一場全麵堅決徹底的革命鬥爭,這就是1966年開始的文革,文革打斷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在文革中,1969年,中蘇之間還發生了邊境小規模戰爭,珍寶島之戰,使中蘇走上了全麵對抗,蘇聯成了對中國威脅最大的敵人,比資本主義的美國威脅還大。這毫無疑問,消耗了中蘇二國的實力。中蘇決裂帶來了四個重要影響:1〉削弱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政治力量,2〉削弱了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力量;3〉大大萎縮了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貿易往來,萎縮了社會主義的國際市場。4〉影響了中蘇的科技合作和發展。中蘇決裂最終必然使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國家從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各個擊破。資本主義統一的國際市場必然在經濟上打敗國際市場萎縮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蘇決裂成了中國文革得以發動的一個重要外來因素,而文革對中國經濟建設的破壞最終使得毛時代結束後的中國不得不轉向對資本主義開放,到資本主義陣營去尋找國際市場,從而使中國轉向資本主義道路。中蘇決裂對毛澤東時代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逼迫毛澤東打破意識形態轉向第三世界尋求聯盟,更為影響深遠的是逼迫毛澤東讓中國和美國握手,這為以後鄧小平時代大開門戶轉向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就是中蘇決裂的產物。毛澤東在軍隊的支持下利用學生作主力成立紅衛兵推翻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共產黨組織係統,實現了權力更換。但毛澤東沒法更換軍隊的權力係統,文革不能徹底,這最終導致了共產黨舊王朝複辟。1971年到林彪事件,軍心不穩,為維持軍心,同時因為新政權不懂經濟,毛不得不重新啟用鄧小平等老幹部。

 毛澤東時代結束,鄧小平上台後徹底否定文革,否定毛澤東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把重點轉到經濟建設,順應了曆史潮流。鄧搞改革開放,把中國引向了資本主義世界,與資本主義通過市場交融,雖然使中國重新獲得生機,但也使社會主義製度一步步消解。改革開放使共產黨首先致富,執政黨從無產階級的代表變成了資產階級和特權階級。那麽政權的性質在發生根本改變。

 中國雖然在80年代與蘇聯恢複了關係,但蘇聯和東歐本身在變。由於英美勢力對蘇聯和東歐共產黨的滲透,英美代表戈爾巴喬夫爬上了蘇聯最高位置,通過所謂政治改革把蘇聯引向了死路,最終在1991年導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瓦解。而在89年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即開始崩潰。蘇聯和東歐之變,其實也是社會主義陣營分裂被美英資本主義陣營各國擊破的結果。東歐之變,蘇聯袖手旁觀,蘇聯之變,中國袖手旁觀,由於沒有緊密的聯盟關係,蘇聯共產黨內反戈爾巴喬夫勢力沒有向中國尋求援助。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瓦解,中國向資本主義轉型,越南向資本主義轉型。。。。。。。剩下朝鮮幾個社會主義枯藤爛瓜等待死亡。一個沒有廣大國際市場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死亡,在資本主義的汪洋大海的包圍下,社會主義不可能在一國長久生存,它必然被資本主義的封鎖和資本主義廣大的國際市場和政治與軍事聯盟所打敗。

 社會主義陣營在50年代後沒有重新建立一個共產國際組織是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建立一個有效的共產國際,隻協調對資本主義的戰略而避免幹擾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事務,是非常必要的。而資本主義有共濟會或類似這樣的國際組織統一協調。所以,是統一的資本主義打敗了分裂的社會主義。在斯達林後,蘇聯沒有出現一個像毛澤東這樣的戰略家來領導社會主義陣營,是一大敗因。當然,社會主義失敗還有自身其它原因,如沒有解決好民主與自由的問題,但這是可以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
 
一時之勝在於力,千古之勝在於理,二股勢力對決,理在誰手裏,隻有千年後的後人才知道,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隻是這一回合的較量誰勝誰負。誰聯合統一就力量大,誰分裂誰就力量小,力量大者戰勝力量小者。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運動是轟轟烈烈的,是悲壯的,她整體上失敗了,但她的理想的光芒並不會熄滅。社會主義的公有製和平等觀念絕不會在人類社會完全消失,因為它是針對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私有製提出來的糾正製度,她應該有一定的合理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