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EGI//ETNI2013-10-09 13:19:34回複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That was a misunderstanding on his philosophical statement. It should be: What is actual can be explained by rational and what can be rationally explained is actual.
西門在美國做過幾家大公司,裏麵的中國同事哥們一律國內名校畢業,留美博士碩士。好些是省當年高考狀元,不少農村出來,專業呱呱叫。可是對西方音樂的了解Next to Zero。說他們抗拒吧,完全不,他們的子女學些音樂,他們自己也跟著喜歡欣賞。所以西門要給yfz兄的話補充一點: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也和特定的經濟環境有一定的關係。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以自己在音樂創作中獲得的體驗告訴我們:“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越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I believe it and my research experience is a testimony for this statement.
That violin has a flamed back, ribs and neck, but the fingerboard and pegs are maple, and the angle of fingerboar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is is why it is cheap. If the fingerboard and pegs are ebony and there is not fingerboard angle issue, it might be worth more than 800元RMB。
Quarx2013-10-08 18:57:49回複悄悄話
wrong! Just think about china in 1980s- 1990s, how many family are real rich?
For music, you need the following
1) you need to buy music instrument which is expensive to many ordinary chinese family. If not many family can afford it, how can parents let their kids to learn?
2) you need a school/place to teach music. In china education system is rigid old copying Soviet Union time, so many cities in China don't have enough school/places free to enroll students. I mean 'free' like USA you see, pay-as you go. Private studio for music teaching doesn't appear onto market before mid-90's like 1993-1995, after Deng Xiaoping tour to the South to strengthen open-market policy.
3) traditionally, china education system focus on college exam, not overall free-education as western system. It could be another big topic to explore later.
非常對不起TNEGI//ETNI兄,我剛才的言語失敬了。因為到你的博客看了一下,才知道你跟西門兄一樣是提琴製作和維修高手,恭喜恭喜,有空再多拜讀你的大作,謝謝。
很高興我們在網絡能真誠地討論起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也很高興認識你,謝謝你的來訪和討論。
輕鬆一點插句題外話吧,你、我和TNEGI//ETNI兄假如當年能夠早些認識西門兄就好了,你提到當年缺乏條件學多些音樂一事,我和TNEGI//ETNI兄都說起當年隻能買質量不好的小提琴,西門兄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他是提琴製作高手和高段位音樂愛好者。
你與西門祝指出中國教育的弱點,筆者是認同並讚賞的。為觀眾,為探討,筆者對某些不充分處做些補充,沒有其它意思。隻是希望在探討中,大家能增強共識,彼此促進。
網絡是一個平台,可以用來學習。高興認識你們,謝謝你們的真誠。
“博學需要有心,無心就等於拉牛上樹,不應該全賴在教育體係上的錯。”
我認為教育體係應該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識,在少年兒童階段或許還可以半誘導半灌輸性地讓小孩比較表麵地舒服地接觸盡可能多的東西,而不是強迫學生一定要學什麽,不能學什麽,甚至一定要建立這樣的想法思維,一定要考這個試,一定要考到什麽分數等等。在這點上西方的教育體係確實做得比中國的好。
什麽東西都沒有絕對的,中國的什麽問題都賴教育體係確實不客觀,但中國的教育體係確實是很一元化,扼殺了人的個性發展和思想自由,當然這是國情的需要,討論下去就是個大topic了。
謝謝你的留言討論。
【我寧可稱這“帝王協奏曲”。】
都可以啦,你的mp3或者mp4文件也可以命名為“帝王”的。
謝謝光臨。
“1984年2月, 我用此前一年中省吃儉用下來的84元人民幣買了我一生中的第一把琴,那是廣州產的金雀牌小提琴。那時上大學二年級, 每月生活費29.3元RMB。”
TNEGI//ETNI還記得這些詳情啊,我們可能有幾分同道中人的嫌疑呢,我第一把小提琴是70年代中期買的,當時文革還沒有結束,價錢大概是人民幣12元左右,在那個時代這是頗大的數字了,當然質量是奇差,再分享一個小孩年代的小事,70年代初我買過一支竹笛子,才1毛錢。
大概是84年底我第二次買小提琴,價格跟你說的差不多,那個時候一台珠江牌立式小鋼琴不到1000元。
謝謝你的留言聊天。
你好yfz9465,其實我在給Quarx朋友的留言給出那個月薪能買多少把中下檔小提琴這兩個數字前,是先有這樣兩句前奏的:“如果作一些不太全麵的比較,我可以舉出兩個我看到的數字”,這兩個數字不能代表社會的普遍性這我很同意。
我跟Quarx朋友說的本意是健康快樂的業餘愛好並不一定需要以富裕為前提。
至於說到教育體係,當然把責任全部推給它是不客觀的,教育體係在某種程度上是國情與社會文化的反映,中國的教育體係大概過分強調紀律和責任,與西方教育相比,它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啟蒙、個性愛好、個性思想,比較偏向以一元化的方式培養青少年,我們大概會說這可是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和執政者的要求。是的,這就是國情和社會文化的反映了。
謝謝你的留言和討論。
這是翻譯問題。國內哲學界認可那個翻譯,也許從德文來。
可以GOOGLE一下,不難發現。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黑格爾講的?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it was taught by a french philosopher, Jean-Paul Sartre (讓 - 保羅·薩特) or someone else in 存在主義哲學.
黑格爾是邏輯學大師, he should not say that.
是!
我不是說你,而是一種泛指,一種看待事物的態度。
黑格爾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話隻對了一半。正確的話是:“存在的是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每個事物都具有優缺點。所以,我們應當避免用偏頗。
說得不錯,如果資源有限,謀生的手段是出去打工,那隻好用毛澤東的辦法“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隻學自己的專業。如果謀生的手段是創業,尤其是開創嶄新的局麵,眼界就是寬些好,多學點沒錯。
說到極點,有時候"盡信書不如無書",真正的學問未必是學校裏學出來的。社會的大熔爐優勝劣敗。看Bill Gates,Steve Jobs。國內名家華羅庚,啟功。。。。。。。
西門倒是不敢從自己的角度去規範別人的行為。能規範好自己,也不賴。。。。。
讚成你的這句話 - “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也和特定的經濟環境有一定的關係。 ”
從這點出發,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麽:“國內理工科學生往往奉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哲學,國內藝術院校往往奉行“一招鮮,吃遍天”的哲學”。因為在那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教育是謀生的唯一手段。如果,謀生不是教育的唯一取向,那麽許多事情就不一樣。如果你有孩子在國內,麵對這麽激烈的競爭,你能將有限的時間與資源放在不重要的方向嗎?
所以,評論東西方時,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平和的心境,去替別人想想。而不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規範別人的行為。
西門在美國學過一點教育學,比較了解西方教育學強調學生-老師-家長這個三角關係。西門也很喜歡這種強調。讚成你這句話: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真正的精英教育應該是除了本專業,其他文化背景都要有所涉獵。國內理工科學生往往奉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哲學,國內藝術院校往往奉行“一招鮮,吃遍天”的哲學,所以認識和實踐上有偏頗,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因為全國經濟發展不均衡。一些高考成績優異的內陸省份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對西方藝術文化比較沒有機會了解。
西門在美國做過幾家大公司,裏麵的中國同事哥們一律國內名校畢業,留美博士碩士。好些是省當年高考狀元,不少農村出來,專業呱呱叫。可是對西方音樂的了解Next to Zero。說他們抗拒吧,完全不,他們的子女學些音樂,他們自己也跟著喜歡欣賞。所以西門要給yfz兄的話補充一點: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也和特定的經濟環境有一定的關係。
說到美國著名院校,大的公立的院校對申請學生的音樂藝術Background根本不重視,包括UC Berkerley在內的名校,你說你有好的Music Achievement,他說Who cares。大家在一個大教室上課,教授不出來,TA對付一下,全是Peer Competition,誰鬆包誰出局,也不錯。
私立名校除了學生的SAT,GPA,AP Test外,很重視你的藝術背景,最突出是Stanford,明明不是學音樂的學生,你說你考過鑒定考試九級十級,他一律要你寄錄音CD。他們一份一份聽。對音樂背景的重視,可見一斑。
西門個人認為,美國公立學校培養的,更多的是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那些Prestigious私校,則更多考慮培養精神貴族。社會兩類人物都需要。家長要想怎麽培養自己子女,自由選擇。。。。。
西門學識有限,管窺蠡測。說的不對,請yfz兄砸磚。。。。
貝多芬的話隻對了一半,因為他把哲學完全看成邏輯思辨了。這也是為什麽西方自文藝複興後就沒有了那種舉手投足給人於啟示的哲人的原因。
事實上,人的任何行為都是通向真理的途徑。都可“見證”神,或者悟道。音樂隻是其中一個途徑。
回到貝多芬,筆者認為他是思想音樂的集大成者,即用激情描述理想。離“心”的內容還有距離。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以自己在音樂創作中獲得的體驗告訴我們:“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越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I believe it and my research experience is a testimony for this statement.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8015/201111/6180.html
把那點General Requirement看成東西方教育的差別,說明視野狹窄。中國學校裏也有那些,隻不過少點。那點東西對人生的成長是微不足道的。你說的文理科生差別,在西方也存在。那些差別不是General Requirement造成的,而是人生軌跡的反映。
將教育看成學校所受是偏見,這也是中國教育所欠缺的。西方的長處在於,通過學校,調動了家庭與社會對教育的參與。而你恰恰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
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文化,比較它不應該脫離背景。
西門和國內藝術院校和理工院校畢業生交道打得多。很多藝術院校畢業生專業基本功紮實,藝術才華出眾,表演激情充沛,可是中文水平,數字能力,咳咳。。。。。。很多理工院校畢業生數學底子紮實,本專業知識豐富,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強悍,可是說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咳咳。。。。。。
像美國大學,不論藝術文理工程專業,不知死活,要你上一定學分的General Requirement課程,使所有大學生有一個普遍意義上的教育基礎,看來比較合理。
That violin has a flamed back, ribs and neck, but the fingerboard and pegs are maple, and the angle of fingerboar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is is why it is cheap. If the fingerboard and pegs are ebony and there is not fingerboard angle issue, it might be worth more than 800元RMB。
所以,你將自己的特殊情況說成社會的普遍性了。筆者自己與許多孩子一樣想學音樂,卻沒條件。
不否認中國教育有偏頗。你與其它人的觀點都很好。但將什麽都歸於教育體係的責任,不客觀。
謝謝yfz9465朋友留言。
哈哈我可沒有騙人啊,詳細一些說說你提到的那個疑問吧,我1983年工資加獎金一起大概120元人民幣左右,抱歉我在南方改革開放重點地區工作,獎金會比非改革開放地區高些,我家馬路對麵就是一間普通的樂器商店,裏麵的小提琴價格最低才二十多元人民幣,最高的還不到100元。
當然那些都是中國當時國產的小提琴,在國內普通商店不是以英鎊計算的啊。
您好西門兄,歡迎光臨啊。
貝五鋼協太著名了,我比較喜歡在某一段日子抓住某個喜歡的曲每天一次那般反複地聽,貝五鋼協曾經是我這樣對待過的家夥之一。
很讚同你的看法,中國什麽都分得太細了,“專業對口”這個詞好象是我們中國人用得最多的吧,文革後很多知識份子都是以專業不對口為理由申請改換工種和工作的,其實在讀大學期間我就有點不同意見了,為何讀汽車設計與製造專業的人不能去搞車床設計呢,讀建築工程的人不能搞水利工程呢,讀數學的人不能去做電子工程呢。
年青時還是把路子留得盡量地寬好一些,個人興趣也是這樣,一生隻接觸過一兩個東西,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喜歡什麽,老以為這些你接觸過的東西就是你自己一生的全部,當你接觸過100樣不同方麵的活動之後,你會比較清楚地知道你最喜歡那幾個方麵,從而把自己以後大部分的興趣和精力放在你酷愛的東西裏麵,身心愉快的同時也能得到你自己能力範圍裏麵的最好結果,這樣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
不少華人說實話把名利地位錢財看得太重,為了那些東西盡管自己非常不喜歡的也要拚命去做,好些東西明明知道自己很喜歡的但礙於缺少錢權利益而放棄。
謝謝你介紹了許多80年代中國高校的舊況。最近我留意到國內不少大學都有其管弦樂團,心裏一喜之下打聽多些情況,才知道現在連一些理工類大學都設立了自己的藝術係甚至學院,裏麵有音樂專業,管弦樂隊基本上是以藝術學院的學生組成的,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否普遍,如是則其性質跟澳洲醫生管弦樂團是截然不同的。
近年來我回國多次,說實話還沒有看到過有中上層知識界人士象澳洲醫生管弦樂團成員那般的業餘雅興(退休人士除外)——我指的是群體而不是某個個案,有什麽辦法呢,現在國內的中年青年知識界人士很浮躁,業餘時間可不跟你追求這些沒有權沒有錢的高雅呢,社會大潮流不在這個方向。
謝謝西門兄來訪聊天。
這話與事實太遠。那個時候,普通城市人隻有¥40-50人民幣/月的收入。這些收入大多數需要用於食物。根本買不了小提琴。而且,小提琴也不可能¥15一把。這是城市的情況,更不要說占人口95%的農村了。將物質條件歸於體係責任,不客觀。現在在中國,有條件的家庭沒有不往這方麵發展的。但趕上需要時間。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俗稱皇帝協奏曲),開創了浪漫派協奏曲的嶄新語匯,也為古典樂派的協奏曲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在鋼琴協奏曲中, 盡管後來出現了比其氣勢更大、技巧更難的作品, 但是皇帝協奏曲的地位永遠不會被搖撼。時至今日, 這首鋼琴協奏曲已經成了各大鋼琴協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為人喜愛的珍品之一。
著名鋼琴家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指揮泰鬥伯恩斯坦和維也納愛樂樂團所演繹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其效果自是無以倫比。但澳洲醫生管弦樂團的演奏,也足以為人稱道。很遺憾的是,北京,上海都拿不出這樣一個有相當水平的業餘高級知識分子管弦樂團。實在是中國教育製度早期分科教育的缺失。
改革開放後,音樂界的能人誌士們也曾為理工醫農大學的音樂教育做過努力。1986成立的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學會(原名全國理工院校音樂教育學會)就是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大,北京航空學院等全國重點大學牽頭成立的。在理工醫農大學開設音樂課程,效果很好。尤其是清華大學的音樂教育,源遠流長。清華的音樂室是兩層樓的建築。一樓供學生樂隊排練,二樓是研究,修理,改革樂器的地方,由陸以循教授帶領。上海交大則是由中國音協副主席瞿維教授牽頭。瞿維教授並兼任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學會會長。探索研究對理工醫農大學大學生進行普及音樂教育的路數。上海交大的教工樂隊,也有從德國取得博士歸國的係主任,也有年輕的理工係教師,演奏水平也不錯,隻是陣容比不上澳洲醫生管弦樂團整齊。
現在不知國內理工醫農大學的音樂教學現狀如何。希望國內能多出現文理藝術全麵發展的人才,為我中華文明進入世界各國的前列而作努力。
謝謝康樂園兄。。。
有人曾說:古典音樂是人類靈魂的土壤,古典音樂家是人類靈魂的醫生。
謝謝您的留言。
澳洲醫生管弦樂團裏麵有我認識的人,據我所知他們中間不少人的家庭背景並不富裕。你說得沒錯,不少澳洲家庭雖然並不富但還是舍得把錢適當地花在孩子身上,目的是讓他們找到自己快樂健康的業餘生活。
象澳洲醫生管弦樂團的成員,他們這樣參加樂團其收入是個負數,樂團沒有薪酬,參加排練和演出要自付交通費餐費,如果還繼續學琴請老師是自己掏的腰包。
謝謝您來訪。
謝謝Quarx朋友的留言。
如果作一些不太全麵的比較,我可以舉出兩個我看到的數字。1983年我自己在中國國家機關任職普通科員的月收入可以買到三把普通樂器店裏麵價格中下等的小提琴,而今年(2013年)在澳大利亞任職普通國家公務員的月收入可以在澳洲普通樂器店裏麵買到兩把中下等價格的小提琴。
其實尋找健康快樂的業餘愛好並不一定需要以富裕為前提的,不學小提琴不玩古典音樂可以買個吉他玩流行曲,連吉他都買不起的話可以去唱歌跳舞,也可以去打球跑步遊泳等。正如你也指出了,中國的問題是教育體係和社會風氣的問題,實際上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的中間階層其生活富裕程度不會亞於澳洲的中間階層。
美國在蘇聯人造衛星技術領先的時候分析美國暫時落後的原因,得出的結論是:俄國人的古典音樂基礎比美國人雄厚。
For music, you need the following
1) you need to buy music instrument which is expensive to many ordinary chinese family. If not many family can afford it, how can parents let their kids to learn?
2) you need a school/place to teach music. In china education system is rigid old copying Soviet Union time, so many cities in China don't have enough school/places free to enroll students. I mean 'free' like USA you see, pay-as you go. Private studio for music teaching doesn't appear onto market before mid-90's like 1993-1995, after Deng Xiaoping tour to the South to strengthen open-market policy.
3) traditionally, china education system focus on college exam, not overall free-education as western system. It could be another big topic to explore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