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沒有走遠》
青荷居
2002年2-3月
當我打開手機,在通訊錄裏去搜尋我要聯絡的人時,時常看見一個我一生中記憶最深刻
的名字,楊文南,我的父親。可是,我知道若要接通這個電話號碼時,在電話的那一端再也聽不到那個無時無刻充滿關切的父親的聲音了。
父親已經離開我們快八個月了,那是2011年的7月30日。那幾天成都陰雨綿綿,就像
守候在父親身邊的我們沉鬱的心情。父親在這天的上午10時55分與他所愛和愛他的人們,
與給他心酸又給他快樂的人世辭別了。。。。。。幾天前七醫院內2科的醫護人員還和我們家屬一起在父親的病房裏慶祝父親88歲的高壽,那也是父親人生最後一個生日。半年來我有無
數次想提筆記錄自己對父親的追思,但一直無法下筆,數頁薄紙怎能承載父親對我們的一生奉獻和我們對父親沉甸甸的思念和愛戴?自己也時常不願接受父親今生今世已經離開我們
的事實。七八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隨筆回憶一個盛夏的清晨老父親陪我去望叢祠攝荷花的情景,其文得到的最大的獎賞便是後來父親能讀到這段文字的慰藉。盡管今天筆行字落,可是人過是非,這次父親再已不能讀到兒子這些晚到的心言淚語。。。。。。
其實,父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如果用繪畫比喻人生,父親的一生既不是浪漫的油畫,亦不是重彩的山水,而似淡淡的工筆,在平淡自然中出顯氣韻。記得在準備父親的追悼會的親屬發言時,曾經有向妹妹收集在她們記憶中父親有哪些最動人的情節時她們竟然一時不能
立即反映出來。也許是妹妹那時太悲痛太疲倦了,也許父親本身就平凡得像每天日出日落的
太陽,四季的早霜晚露,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不張揚地滋潤著這個他默默奉獻的家庭。我們子女們也像長大的樹木對陽光雨露一樣,對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充滿敬愛和感激。
1923年農曆6月22日,父親出生在位於成都西郊30裏地的郫縣的一個叫何家場(又名清河鄉)的小鎮。那是一戶家境貧寒的人家,有兄弟姊妹四人,他在家裏排行第二,上有一姐一兄,下有一弟。父親這一代屬“昌”字輩,他原名叫楊昌貴。後來“解放後”自己更名叫
楊文南。據家譜記載,楊家祖上兩百多年前是從湖北省孝感縣麻石鄉遷居四川的。因為家中貧困,求生存,年幼的父親被迫離家,先後到溫江和成都的雜貨店學徒,屬於討口飯吃。也許貧窮和底微是那個年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基調,父親很少給我們講起他年幼艱苦的生活的
細節。但是有一個幼時的場景他提起過好幾次,那是在他在外學徒時的一個寒冬,在別人家家團聚的春節時節自己赤腳在刺骨的冰水裏洗雜貨店的海鮮,手腳凍得到處都是裂口。他說他那時流著淚想著他在何家場的媽媽。可以想象那個痛苦又孤獨的時刻給幼小的父親多深
的刺痛!父親上過幾年初小。他天質資聰明,曾經有過鄉考第一的驕人戰績。可惜由於家境不濟,沒錢買校服而被迫輟學。雖然環境造人,但是先天不足的教育卻不影響父親在他後來的人生旅途上演繹出多彩多姿的才藝。父親寫得一手好字,有宋體之風,工整中透著清秀。他喜歡唱歌和川劇,時時自得其樂,也給人以樂,透著他對生活的樂觀和頑強。父親也喜歡攝影,借照相機鏡頭的第三隻眼來觀察生活,審美世界。他經常給老年大學的活動義務攝影,深得校友的喜歡,因此在老年學校裏小有名氣。在性格上似乎父親對現實環境是比較依從的,但是在依從中又藏有好奇和逆反。否則父親不會抓住改朝換代的時機,參加工作,走出封閉的小鎮,來到更大平台的縣城,認識我們的母親,哺育我們兄妹三人。
父親在工作上是一個很嚴謹的人,為我們子女從業作出了優良的表率。我幼時的記憶就
是看見父親時常在月末或年終之際深夜在縣稅務局的電話亭裏(那時整個縣稅務局也就隻
有一兩部電話)長時間站著給成都稅務局報稅表,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刮風下雨,從不耽誤,從不抱怨。正如他所在單位的領導在追悼會上致辭所說,父親對他崗位賦予的責任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父親身材瘦小,身體也不太好,但於事於人他總是懷揣一顆溫暖心。他一生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薄己而厚他。記得在父親去世後不久,一位在成都市稅務局的同事得訊後在對父親的追思文中這樣描述父親:“我認識楊老師是1983年成都和溫江合並後。郫縣局每月報來的計會資料是用脫藍紙謄寫的,字跡十分工整有力漂亮。著實讓我們讚美,每月報來的表格資料我們都要欣賞一會。後來知道做報表的人叫楊文南。見到楊老師,是一個麵容和藹精瘦矮小的人,小學文化。接觸多了,發現他有很多優秀的品質,第一性格溫和,他整天總是笑眯眯的,工作再忙也從沒有看見他有怨言和有不耐煩的時候,第二做事認真,計會統數據繁瑣,要求細致,他都親力親為,多少年來沒有差錯。第三對人關心備至,體貼入微,我們每次到郫縣出差,他都親自安排我們的吃住,噓寒問暖。工作完了,陪我們散步聊天”。追悼會
那天來與他告別的來自各縣市原地稅局的四位老前輩也有相似的評價。父親無論在工作中
還是在家裏都是一個既平凡可親又無私奉獻的人。在家裏吃飯,身為家長,經常是最後一位上桌吃飯的人。父親的一生也十二分的簡樸。記得每次我們回國問他想要點什麽禮物,他總是讓我們給母親買,自己不要。當我們給他老人家清理遺物時,他簡單的衣物讓我們做子女的有失職的感覺。我們為今生能做這樣平凡中顯偉大的父親的兒女而慶幸,而驕傲。父親雖然走了,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特別是生活上先人後己的高尚品德和工作上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將讓我們這一代享用不盡,持久地激勵我們的餘生。
父親臨走前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遺言,但是我們都明白他給我們的寄托是什麽。現在,
父親的手機號碼已經轉給了母親。我們想讓在靈界的父親放心,你老人家暫時離開我們,我們對生活的信念和勇氣不會殘缺,我們會手挽手,心連心,唱著歡樂的歌在人生的旅途上奮然續航。我們的母親還在用她生命的餘熱為我們撐起家庭的大傘,我們的孝敬還當執著。我會繼續撥打這個電話號碼,在電話的那一端,聽到母親熟悉的家音。
父親,您的愛在我們心中永成!父親,您安息吧!
(附:父親的生前照片和錄像以及生平簡介已於去年底放在了YouTube網站,搜“楊文南”
就可以觀看。這段錄像在父親彌留之際曾經給他放過。看後他給我一個深情的注視和會意的
點頭,那時他已經講不出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