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我們吃過中飯,去參觀《雲水謠》電影的拍攝地雲水謠古鎮。南靖雲水謠鎮子旁邊有一條碧水長流的小河。
這個鎮子原名長教,2005年底,由作家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曆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電影《雲水謠》在此處取景,電影上映後,更是讓此鎮聲名大振,於是幹脆將鎮改名為雲水謠鎮。
南靖縣雲水謠風景區擁有一條百年老街、千年古道、百年大榕樹,周邊有53座保存完好的土樓,是國家5A級風景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和貴樓、懷遠樓、省內最高最大最為集中的千年古榕樹群、一條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邊,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組成的榕樹群蔚為壯觀,其中一棵老榕樹樹冠覆蓋麵積1933平方米,樹丫長達30多米,樹幹底端要10多個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據說是福建省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的榕樹。榕樹下一條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鵝卵石古道伸向遠方,據說經考證這是長汀府(龍岩市)通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經之路。古道旁,有一排兩層老式磚木結構房屋,那就是雲水謠(長教)鎮已有數百年曆史的老街。這些老商鋪大多還保留著木板代牆的特點。
有個櫥窗介紹當年《雲水謠》電影取景:
小河對麵:
大榕樹下一群大爺大媽身著紅衣聲情並茂地在唱紅歌:
遊人遠道而來,看土樓,看古鎮,尋找著電影裏麵的鏡頭畫麵。這裏遊人忒多,熙熙攘攘。鎮子很小,人太多,一點古趣都被嘈雜的人流衝掉了。我們在簡妹帶領下鎮子裏麵來回走過,趕緊出來去看景區的另一個景點:懷遠樓。
我們的導遊簡妹:
懷遠樓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公裏。建於1905-1909年,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堪稱傳統民宅建築藝術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也有個水井,供全樓人用水:
這個是下雨排水的一個涵洞口?
90元門票包括這三個景點。看完了這裏的景點,我還想去看土樓群。
看遊覽圖:
從圖上看,有兩個土樓群,一個是河坑土樓群,一個是田螺坑土樓群,兩個不同的方向。看來我們隻能去一個地方了,雖然自己帶的車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但是因為上午司機開錯了路,白白耽誤了一個多小時。
簡妹給我們介紹,田螺坑土樓群因為是四個圓形土樓圍著中間一個方形土樓,又叫四菜一湯土樓群,據說因為開發早一些,旅遊大巴主要往那裏拉人,而河坑土樓群土樓更多更多,圓形方形一長串,七菜七湯的感覺,據說登高望遠台才開發,還沒有被大多數旅遊團納入常規遊覽線,所以遊人不是很多。
我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於是我們告別簡妹,車子向河坑土樓群開去!
河坑土樓群需要單獨買門票。買了門票可以到土樓裏麵去參觀,還可以等土樓瞭望台看全景。我們主要是要看這個土樓群全貌,所以徑直往邊上的山頂爬去,隻有爬上小山頂的瞭望台,才能看到土樓群全貌。走了大半天了,再往山上爬真的有點累,但是我們在武夷山登虎嘯岩的經曆,現在走路爬上信心很足,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我們到達時,瞭望亭裏隻有四五個遊人,他們拍了照,和在一個土樓裏麵參觀的同伴呼應叫喊揮手,然後就下山了。瞭望亭裏就我們兩口子,盡情瞭望拍照哈哈:
網上資料:
土樓的特點是建造工期長,一般要花兩三年時間才能完工,較大者甚至要積數十年、幾代工匠的辛勞。所用木材須300~500立方米。因土牆下厚上窄,堅實牢固,“三防”(防風、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還能防火(三環土牆便是3道封火牆),特別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歎服。
幾乎所有土樓都曾經受過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驗,皆安然無恙。好的土樓即使經曆地震也僅在樓與樓之間裂一條裂縫,由於圓樓牆結構下麵厚1.2米,向上延伸時略向內斜,呈梯形狀,向心力強。70多年來竟神奇地自然彌合,現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寬的裂縫。
土樓建築的另一特色是結構極為規範,房間的規格大小一致。大多數土樓均隻有一個大門供出入,樓內均有天井,可儲半年以上糧食,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易於防盜和防匪(舊時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壘築高大土牆以防不測)。由於牆壁較高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熱納涼,優點甚多。客家人建土樓時,將煙囪砌入土牆內,使廚房免受黑煙汙染,十分潔淨。
土樓的興建,也是舊時客家人篤信風水的表現。迷信說法,認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處有“凹煞”。建方樓時,他們以為其某個角會碰上“煞氣”,就在樓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字樣以避邪,或在樓角釘上繪有八卦、寫上字符的木板,用以“製煞”。圓樓無角,據說“煞氣”能滑走,所以為避“煞”,清代以後的土樓多為圓樓。總的看來,建土樓講求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
土樓不僅在建築風格上特色鮮明,大多數土樓的命名也寓意雋永、意味深長。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因此,一部土樓史,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土樓的子孫往往無須族譜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築成高大的樓堡,化平凡為神奇,又體現了客家人征服自然過程中匠心獨運的創造。20世紀60年代後,傳統的土樓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閩西和閩南保存有數百座形態各異的土樓,其中永定縣和南靖縣的數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樓。在永定,土樓麇集於湖坑、古竹等少數鄉鎮,僅湖坑鄉就有54座;在南靖則以書洋、梅林等鄉為多。絕大多數土樓保留完好並依然住人。與一般民居錯雜共存,使龐然土樓猶如鶴立雞群,格外引人注目。
從小山上下來,我們就上車開回廈門了!
(全部綠島陽光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