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24 (142)
2025 (11)
我們到達武夷山的第一天晚上去看了山水實景大型演出《印象大紅袍》,覺得很好看,建議大家去武夷山遊玩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但是因為是360度實景,而且是旋轉觀眾席,所以不建議買貴賓席,每張票多50元,不值得,和普通席位基本沒區別,當然如果錢花不掉,可以買個前後左右比較空的享受哈哈。
第二天早上,我們起得比較早,從客房的陽台上可以看看遠處:
這是這家賓館的餐廳,很小,從來沒看見有人在這裏吃飯,總是空的:
賓館的早餐不在這裏,而是在對麵的一棟樓房的地下室裏麵,麵積不大也很簡陋,早餐內容比我們縣的三星賓館好一些,但是遠不如一般五星級餐館的早餐。
我們吃完早餐,收拾好,8點鍾到了賓館前台廳,和導遊小楊匯合,然後乘上賓館訂好的車前往景區。今天小楊就陪我們兩個人。我們今天的計劃是上午去天遊峰,然後去九曲溪竹排漂流。
武夷山景區南邊入口處,我們的導遊小楊:
武夷山景區大門票三日有效,但是每個分景區都要剪票,一張票隻能進一次。小楊去給我們拿好票後,我們從天遊峰景區開始玩。
天遊峰幾乎是武夷山遊客的必遊景點之一。我在回國之前看了不少天遊峰介紹和遊記視頻。從天遊峰上可以看武夷山景區群峰,還可以居高臨下地看九曲溪,景觀很美,與眾不同。看九曲溪,上天遊峰。
天遊峰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後九曲溪北,景區中心海拔408.8米。東接仙遊岩,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據說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穀,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登峰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
天遊峰整個山峰就是一塊大石頭,不高,但上山的路很陡,特別是在臨近山頂的三分之一路段非常陡,所以爬到半山之後是單行道,隻能上不能下,到山頂後從後山的一條緩坡下去。
很多遊人就上到半山的涼亭原路返回。
我們這天計劃也隻爬到一半,因為從別人的遊記中了解到,後半段上山的路不僅很陡,而且上到山頂之後的景色和半山腰看到的差不多。
在小楊的帶領下,我們走向天遊峰景區,沿路看風景. 這裏有很多竹子,但是和我們平時看見的竹子不一樣,是從一個根上散發開來的。小楊和我們介紹,這是有名的“鳳尾竹”,還真的很形象,我想起那首歌《月光下的鳳尾竹》:
往上爬坡,一路風景:
終於到了半山涼亭了!從這裏憑欄四望,群峰林立,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
這時,我和我家司機有猶豫,是繼續爬還是就此下山?上山的路是這樣子的:
這時,導遊小楊苦口婆心,竭力打消我們繼續爬的念頭,她說上麵景色一樣,而且上去後從後山下,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道。我很能理解她,哈哈哈。導遊的錢是預付了的,對她來說越少走路越好啦。
我和我家司機相對看看笑了笑,看看上麵的陡坡,決定還是就此下山。
慚愧呀,看著這些挑著山頂供給的山民:
這天遊人不是很多,從半山亭下去很快,隻十分鍾就到底了。下山繞道看風景,
這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像葡萄一樣:
天遊峰的峭壁上有許多石刻:
九曲溪的紅眼溪魚,唯一一種鱗片可吃的魚,百度查了一下,學名叫赤眼鱒,其實魚眼不是紅色的,而是白亮白亮的:
因為沒有上到天遊峰頂,時間充裕,我們在回來的路上進了朱熹的書院:武夷精舍。
百度介紹:
1178年初秋,朱熹與妹夫劉彥集、隱士劉甫共遊武夷時,隻見九曲溪旋繞曲折,隱屏峰下雲氣流動,頓覺耳目一新,因而萌發出“眷焉此家山”和“仙人久相招,授我黃素書,贈我雙瓊瑤,茅茨幾時建,自此遣紛囂”的建屋初念。經過數年的苦心籌措經營,精舍終於在淳熙十年(1183年)動工,當年就初見規模。按朱熹《武夷精舍雜詠詩》所記,其布局大致是這樣的:在隱屏峰下,兩麓相抱之中,有三間房屋,名為仁智堂。堂的左右,有兩間臥室,左邊是自己居住的,叫隱求室,右邊是接待朋友的,叫止宿寮。左麓之外,有一處幽深的山塢,塢口累石為門,稱石門塢。塢內別有一排房屋,作為學者的群居之所,名為觀善齋。石門西邊,又有一間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為寒棲館。觀善齋前,還有兩座亭子——晚對亭和鐵笛亭。而在寒棲館外,則繞著一圈籬笆,截斷兩麓之間之空隙,當中安著一扇柴門,掛上“武夷精舍”的橫匾。精舍甫成。武夷精舍又稱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 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災。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是1708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
不過看著大殿還比較新:
這個是當初的舊居遺留:
看完這裏,我們先去吃中飯。。。
(全部綠島陽光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