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開平碉樓,在廣東省開平市境內,距離廣州150公裏左右,主要有自力村、立園和赤坎古鎮等景點。2001年6月,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被列入世界遺產,是中國的第35處世界遺產,也是中國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這裏,一棟棟碉樓是一個個獨立的單體建築,主要分布在村後,點式的碉樓與成片的民居相結合,在平原地區宛如全村的靠山,滿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護的心理。據說,開平最多時候有3000多座,現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樓,開平碉樓是哪些人造的涅?碉樓主人大多數是當年有錢的海歸們。
自明朝開始,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眾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公元1644年,第一座碉樓瑞雲樓建成,逢到土匪搶劫和洪澇大災,該碉樓就擔負起著保護鄰近鄉民的責任,碉樓建築自此成為當地有錢有勢力的人家喜好的住宅形式。
自20世紀初起,一些成功的海外華僑發財後衣錦還鄉,為了家眷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當住宅,一般是在僑居國請人設計好碉樓藍圖,帶回家鄉建造,或者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根據錢財能力比著造得一個比一個高大漂亮。從民居到碉樓由低到高的過渡,不僅是為了安全起見,也是用財力來表達“步步高升”。
開平碉樓為多層建築,遠遠高於一般的民居。因為其主要功能是便於居高臨下地防禦,碉樓的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窗戶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角堡內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可以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同時,碉樓各層牆上開設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縱橫數十公裏連綿不斷。
所以,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匯集了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蘭風格拱券、歐洲城堡構件、葡式建築中的騎樓、文藝複興時期和17世紀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等。開平碉樓的造型變化主要在於塔樓頂部,比較美觀的有中國式屋項、中西混合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別墅式房頂、庭院式陽台頂等形式。開平碉樓的上部造型,分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開平碉樓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隻有大小、高低的區別。大的碉樓,每層相當於三開間,或更大;小碉樓,每層隻相當於半開間。
將所有開平碉樓景點都從容玩一遍感覺需要兩天時間,最好在附近住一晚。俺們是當天來回,所以決定隻玩兩個景點:自力村和立園。
自力村有幾十棟碉樓,坐落在樹叢,普通民居,和稻田之間:
這些碉樓看上去很多是年久失修無人居住,有幾棟修繕過的對遊人開放是五層高的大碉樓。這些碉樓一般底層是大廚房和大客廳,從二樓到四樓是三房太太的住處,每房一層,都有一個帶小客廳,一個主臥,一個用人房和一間小廚房。第五層上有個大陽台,可以居高臨下眺望,這一層隻有一個房間裏,供奉著這家祖先的牌位。
大太太小客廳帶的小陽台,厚厚的鐵窗很結實:
碉樓裏的一個廚房:
留聲機展示著主人的洋派:
從高高的樓頂陽台上俯視村裏低矮的民居一定能自我滿足,感覺很好:
碉樓各個房間裏的家具擺設似乎和當年一樣,客廳裏陳列介紹碉樓主人的家庭和生平。一般都是大太太和二太太都子女很多,三太太一般隻有一個孩子。為啥涅?因為是大太太住二樓,二太太住三樓,三太太住在最上麵一層。你想呀,這到娶三太太的時候,主人都已經年齡挺大了,這樣的老人家晚上吃過飯,在底下和大家閑談到就寢時間,從底樓一層層爬過狹陡的樓梯氣喘籲籲到小老婆的房間裏就已經累個半死啦,還能幹啥?。。。過去現在的那些貪圖享受為了不勞而獲的錢財願意給大叔級男人當小的女人們,也挺可憐的哈哈哈哈。
當地農民在賣自己家的農產品:
這種綠皮橙子是製造陳皮的原料,果肉是副產品有點酸:
在這兒俺才知道原來陳皮和酒一樣越陳越好,這裏賣的陳皮年數越久價格越高,不知道是什麽道理?
久違的稻田令俺覺得非常親切:
拍這些照片時候,俺說這種微拍最好有單反相機,如果是拍人,手機就足夠了,單反反而拍不好。新教授一聽大笑,說俺說得太對了---新說他趕時髦買了一整套的單發加各種鏡頭,花了很多錢,隻用了幾次,現在基本是放在家中睡大覺,一是因為太重,出外遊玩背著太累影響玩的興趣,但主要是買來單反後興致勃勃地給他的妻子拍過一次照,回來一看啥缺點都被拍的仔細,甚至平時不大注意的臉上小點點都被拍得很誇張,所以第一次拍照後,她再也不要他用單反相機給她拍照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