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火得一塌糊塗:美軍內部正在流傳一部與中國開戰的書

(2016-05-18 09:22:00) 下一個
 
資料圖:美國航母編隊
  
  姓名:The Pentagon,中文名“五角大樓”。
  臨床表現:沉迷當老大的感覺,覺得從老二到老N時刻都要害它
  診斷結果:被迫害妄想症,後期。
  治療建議:吃藥;抄《金剛經》靜心,跳廣場舞交友。
資料圖: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
  情節
  一本小說在美軍內部火了,火得一塌糊塗!
  它擺放在四星上將和下級海軍軍官的桌案上,它進入美軍各部門的推薦閱讀書單。這本書已成為美國各處基地訓練課和研討會所用的資料,還被寫進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人員參考的動態簡報。
  這本書的名字是《幽靈艦隊》,講的是“中國和俄羅斯與自滿的美國之間的一場未來世界戰爭”。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5日披露說,這部小說觸動了五角大樓的心弦,“眼下,美國軍官在讀《幽靈艦隊》,把它當做一個提醒他們如何應對數字時代大國衝突的故事”。
  如果說《幽靈艦隊》的名字夠驚悚、夠懸疑,那麽它的情節隻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該書取材於21世紀,書中的戰場從太空到網絡到日本。在太空中,北京癱瘓了美國的衛星網絡;在網絡上,中國的“數字勇士”通過國防情報局辦公室一名園丁的手機侵入美國的敏感網絡;在日本,俄羅斯戰鬥機和無人機對衝繩美軍基地發動駭人的空襲。
《幽靈艦隊》封麵
  美國2016財年軍費預算總額超過7700億美元,超過世界多個主要大國國防預算的總和,在可以想象的幾十年內,有其他國家會主動襲擊美國嗎?
  《幽靈艦隊》的作者認為“會”。這本書想象,中國對夏威夷發起先發製人的打擊——得到了俄羅斯的一些協助——目的是確保控製深藏於馬裏亞納海溝太平洋海底的值錢的天然氣田。夏威夷被占領後,美軍陷入被動,但他們借鑒了阿富汗和伊拉克舊敵的叛亂戰術。他們騎著山地車,埋炸彈、發動伏擊,還要躲避無人四軸飛行器的致命打擊。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坦克、芥子氣和大規模塹壕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孵出了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戰呢?數十年來,這個話題一直被許多人議論。《幽靈戰艦》試圖中進行回答。他們在書中描述,軍隊將使用醫用興奮劑延長耐力,戴穀歌眼鏡式的護目鏡。美國前退伍軍人艾斯勒在《赫芬頓郵報》上撰文說,當我翻完《幽靈船隊》的最後一頁,晚間新聞的報道標題都讓人感覺更嚇人了。網絡戰、黑客、太空站武器化、無人機、機器人、軌道炮、試驗艦,所有這些武器都將在下一次世界大戰中扮演角色。
  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羅伯特?內勒上將是《幽靈艦隊》的忠實讀者,他稱《幽靈艦隊》讓人全新審視不遠的將來戰爭會是什麽樣子的。“如果你沒有想過這種情況,那麽它好像打開了口子,讓你意識到將來是這樣的。”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這個樣子。”美國《時代周刊》在書評寫道,美國與中國的戰艦在海上激戰,發射從大炮到巡航導彈到激光等各種武器,俄羅斯的隱形戰機與美國的戰鬥機在空中纏鬥,機器人無人機在旁協助,上海與矽穀的黑客在數字戰場上決戰,外層空間的戰鬥決定地球上的輸贏。
  給《幽靈戰艦》寫推薦語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稱,這是一部“不忍釋卷的書……有思想性、戰略性和切合實際。”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裏迪斯寫道,這是“未來戰爭的出色藍圖,因而有必要現在就讀!”
  心魔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許多男孩都迷戀於湯姆?克蘭西的小說,克蘭西是世界最暢銷的反恐驚悚小說大師,最擅長的題材是冷戰美蘇諜報小說,《獵殺紅色十月號》尤其知名。
  圖片:《獵殺紅色十月號》 為美國暢銷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於1984年出版的處女作,故事以蘇聯核子導彈潛艇艦長馬爾科?拉米斯上校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分析師傑克?雷恩兩人為主軸發展。本作於1990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為傑克?雷恩係列小說中首部改編電影的作品
  30多年後,當初的兩個男孩長大了,正是他們——彼得?W?辛格和奧古斯特?科爾寫出了《幽靈戰艦》。但兩人並非科幻小說作家,辛格是“新美國”基金會的戰略學者,為美軍、情報部門和好萊塢提供顧問服務,他此前的作品是《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戰爭線索》,據亞馬遜網站的介紹,他還是《權力的遊戲》和《饑餓遊戲》的編劇,此外還是多部其他科幻電影和著名遊戲《使命召喚》係列的顧問。科爾則是大西洋協會的資深會員,他通過幻想來研究未來戰爭,曾是《華爾街日報》的國防記者。
  兩名作者的經曆背景使得《幽靈戰艦》不像科幻小說,更多具有了預測色彩,盡管公開場合兩人都不願承認這一點。與其他小說作品截然不同的是,《幽靈戰艦》一書有將近400條腳注,條分縷析虛構戰爭的現實根源,這在小說作品中是不多見的。辛格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是部小說,但根據的是紮實的研究。我們的原則是,每一種技術,每一種趨勢,都在現實世界裏有跡可循。”
彼得·辛格
  《幽靈艦隊》書中一個前提條件是西方可能由於軍事技術正在落後而猝不及防,但現實是西方國家掌握巨大的技術優勢,為何作此假設?辛格稱,過去70年來,西方一直有一個假定,我們至少在技術上領先一代,但現實越來越不是這樣,無論商業競爭力還是軍事競爭力。首先就競爭者而言,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通過網絡非法獲得了我們的知識產權,以F-35為例,第五代戰機將在美國及其盟友中裝備,但F-35計劃至少被黑了3次,包括在試飛中,我們還看到中國的殲-31在F-35之前已經出現。此外,當下不同於冷戰,私人企業也可以獲得先進軍事技術,這將推動技術向他國轉移。他說,現在美國軍力對俄羅斯和中國還擁有決定性優勢,但這種態勢正在發生變化,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國建造的戰艦和戰機都多於其他任何國家,在2015年、2016年、2017年……還將如此。美國海軍報告稱,到20年代中期,美國不但麵臨中國軍力在數量上的挑戰,還將麵臨質量上的匹敵。
  辛格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稱,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正在努力,不但要利用太空,還尋求在太空針對其他國家獲得優勢。
  《幽靈戰艦》成功撩撥了五角大樓的心魔。400多頁的《幽靈戰艦》每一頁似乎都在對華盛頓發出警告:醒醒吧!美國將不再永遠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外交政策》雜誌說,現在,美國軍隊指揮官和情報官員們正為維持美國對複興大國的技術優勢而發愁——上周五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就是明證——這種情況下,《幽靈戰艦》引起了五角大樓內部的關注和討論,這本書可謂來得正是時候:過去15年,美軍與一些國家的叛亂武裝打地麵戰,後者持有自製炸彈,神出鬼沒,這些戰爭打得很煎熬;而現在,美軍渴望回歸高端衝突,琢磨如何對付擁有新的高科技手段的對手。
  《幽靈戰艦》觸動美軍、情報官員和學者的地方,在於新老武器交織、軍隊如何應對這種新局麵,以及它們如何導致作戰出現革命性變化。最重要的是,故事呈現了美國在軍事領域的最新高科技革命,反而可能令國家更易受到日益高明的敵人的攻擊。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該小說的忠實讀者羅伯特?內勒上將稱,該書顯示了“我們目前打造軍隊方式的潛在弱點,或許我們有必要注意”。
  預測
  將講述戰爭的書作為“必讀書”,這是華盛頓的戰略家和決策者的傳統之一。奧巴馬政府內部對阿富汗戰爭辯論最激烈時,反對增兵的人拿出戈登?戈爾茨坦的著作《災難中的教訓》當論據,這本書講述了美國總統肯尼迪和約翰遜是如何在越戰中沒有得到顧問很好的建議。美國占領伊拉克期間,戴維?彼得雷烏斯上將和其他主張調整平叛軍事理念的人,從《百夫長》書中尋求靈感,這是法國作家讓?拉蒂蓋1960年的一部小說,其背景就是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
  《幽靈戰艦》會對五角大樓、對白宮的決策者產生什麽影響,顯然現在還無法評估。
  一戰之前,英德競爭被國際關係學者視為那個時代的重要特點之一,19、20世紀之交兩國海軍競賽愈演愈烈之時,“入侵文學”曾風靡一時。1908年,以撰寫驚悚小說和神秘小說知名的英國作家威廉?勒?克斯推出《1910年的入侵》,設想了大英帝國遭到德國4萬大軍的入侵,包括占領倫敦,以及英國議會年輕成員組織的流血遊擊戰。1907年的小說《雄鷹飛行大海時》也講述了一支周密組織的德軍入侵英國腹地的虛構故事。在這兩部作品中,德國人最後都被打敗了,但英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代價。這些小說試圖用來說明,如果皇家海軍不增加預算的話,德國擴充海軍將會產生什麽後果。
  道森1907年的小說《消息》描繪了一幅更黑暗的畫麵。大英帝國被德國人占領,不得不支付賠款,甚至放棄了一些殖民地。該書特別提到潛伏於英國社會的德國間諜的危險。書中一名生活在倫敦的德國人說:這個國家潛伏著29萬名年輕的德國人,他們能夠射擊……店員、服務員和理發師……個個都有任務分配給他們。守衛這座偉大城市的堡壘從外麵看固若金湯,但從裏麵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歐洲有諺,“叫喊戰爭者是魔鬼的參謀”;中國也有這樣的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像《幽靈戰艦》這樣關於未來戰爭的小說,踩在科幻與現實之間,打開了五角大樓心魔的蓋子,該怎麽評價它呢?
  日本《外交學者》的文章做出了三點點評:
  一,大多數描寫未來戰爭的虛構作品,通常過於強調技術能力和作者所在國家之敵國的總體實力,不僅因為這樣寫故事更好看,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似乎總有一種潛意識的願望,想要在國內充當卡桑德拉(Cassandra,預知禍事的希臘神話人物-譯注),指出自滿的老牌國家不做準備,而崛起中的國家擁有巨大軍事潛力,虎視眈眈。這樣做的最方便做法是誇大敵方的規模或指出某種新式(或秘密)武器係統的毀滅性效果。
  二,大多數此類虛構作品都存在鏡像想象的問題,比如他們設想的某場未來衝突,恰恰是與各自國家的大多數當代戰略家和軍事規劃者所希望的衝突方式(就一戰前的英國而言,就是決定性的海戰)一樣,而表麵上它們要嚐試超越某國的戰略和軍事文化。就當代美國而言,大肆炒作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和網絡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恰恰是美國國防專家所預料的作戰形式,因為那也恰恰是長遠而言美國會優勝的作戰形式。
  三,間諜和秘密組織的權力和影響力常被大大誇大。就此而言,陰謀論故事更吸引人,而且迎合民眾對未知事情的潛意識畏懼心理。但這也凸顯,一種真正的戰略多疑,如果不當心,就有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過度的多疑有可能進一步毒化存在經濟和軍事競爭關係的兩國間的關係。此外,它還能導致得出非理性的結論,感到外國威脅無所不在而產生的無力感對此更會推波助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