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任用外甥二郎神為“剿匪司令”,於是兩個家夥展開了大戰,尤其是變化大戰。在變化這個業務範圍裏,誰先變化誰吃虧。孫悟空先變化了,因此隻能躲躲閃閃,見不得陽光,最後變無所變的情況下,滾到山下變成一座小神廟——眼睛變成窗戶,嘴巴變成廟門等,就是猴尾巴沒法變好,最後變成旗杆插在廟的背後——明顯由於能力不足,製造出殘次品,馬上被他的顧客二郎神識破。
看到這個情節,我想起了禪宗經典《五燈會元》中的一個故事。
某一天,佛祖的弟子阿難問師兄迦葉:老師除了傳給您袈裟外,還傳了什麽?迦葉並沒有很快回答,而是先叫了一聲“阿難”,阿難應了一聲。此時,迦葉又說了一句話,“就像你把門前的刹杆倒過來一樣”!這就是禪宗著名的公案“倒卻門前刹竿著”。
這個故事,具有“當頭棒喝”和“醍醐灌頂”的作用。一方麵,當頭棒喝,阿難心中還有一個“法”,即佛祖還傳給你什麽寶貝?這是很多求道人心裏所思所想的。我也不例外,老師有沒有把最高端的東西單獨傳給你啊,就像古代的名師都喜歡留一手,留個什麽“絕招”的,以至於功夫越傳越差。六祖當時半夜離開黃梅時,那些師兄弟也以為五祖將“寶貝”都傳給六祖,因此個個追過來,跑得最快的惠明和尚找到了六祖。六祖告訴他,沒有什麽,你坐在石頭上“不思善不思惡”就行。惠明也有慧根,真的悟道了。
因此,迦葉叫這個“阿難”,相當於一棒將阿難打醒,心中不要有任何“我”的存在,任何“法”的存在。如果說有法的話,你把門口的旗杆倒過來,你倒過來後就是“無我”了,你悟道的這個“無我”,就是佛祖傳給我的,要把顛倒的眾生重新顛倒過來。這就是另一方麵,醍醐灌頂。
當然,人世間的各種顛顛倒倒,都是人心認知的原因。當你到深山中,遠遠看到了一根高高的刹杆,上麵懸掛一麵幡旗,表示是修道者所居之處。此時,在山路上艱難跋涉的旅客,可以到這裏歇個腳、喝杯茶,休息一下。來這裏求道的人,看到刹杆也不至於迷路——它就像茫茫人海中導航的燈塔。你人已到廟裏,就要放下了,還惦記著門前那根刹杆幹什麽?
我想,孫悟空是不是老惦記著“門前那根刹杆”呢?在此之前,孫悟空可謂“顏值爆表”,自稱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因為他自己感覺到“無敵”了!要不,鬧龍宮“取”走金箍棒,鬧地府勾掉“生死簿”,偷蟠桃盜禦酒竊仙丹,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隻此敢爭先”“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那是什麽英雄氣概!說到底,還是小孩子脾氣而已。要不然,跟如來佛祖打賭時,為了證明自己本領高,還在佛祖手心撒尿呢!這不是小孩子脾氣又是什麽?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孫悟空存在一顆貢高我慢之心,才造成了“不完美”。天地萬物,就是要讓你不完美,孫悟空的第一個不完美,就是沒辦法隨心所欲,將尾巴變成刹杆,豎立在“孫猴廟”的門前,而是在廟後,隻有等到孫悟空認識到位了,才能將刹杆倒過來,原來一切本來如此,沒有什麽齊天大聖,沒有什麽仙丹靈藥,水依然是水,蟠桃依然是蟠桃,玉帝還是玉帝,孫悟空還是孫悟空——認識到位了,孫悟空也真正到了西天。想來想去,西天就在眼前。
那麽,孫悟空的貢高我慢是什麽呢?貢高,自以為高人一等;我慢,就是對誰都瞧不起,自己最厲害。簡單來說,貢高我慢就是自高自大,過於自負,目中無人。
有一次,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對話。蘇東坡問:“在禪師的心中我是什麽形象?”禪師說:“一尊佛”;蘇東坡又說:“你知道你在我心中的形象嗎?”禪師說不知。蘇東坡說:“一坨屎。”禪師微笑不答。蘇東坡與禪師論辯,感覺終於贏了一次,高興回家告訴了妹妹。蘇小妹說:“是您輸了!您說禪師是一坨屎,說明心中有這個觀念;禪師說您是一尊佛,說明他的境界不同啊。”蘇東坡不明白,蘇小妹告訴他:“一個人看別人是什麽樣子,就說明自己的心境是什麽樣子。”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
來果禪師說過,“一切諸慢,凡慢有我,比貪嗔癡三毒更毒。”人之所以不能有最高成就,就是存在這個心理。孫悟空之所以戰天鬥地,早期沒有大成就,也是這個問題。
孫悟空跟隨唐僧取經的過程,就是不斷改變“猴尾巴”的過程,在火紅的實踐中,逐步懂得謙虛謹慎的重要性。最初,他是認為自己能力最強,到了取經途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懂得尋找高人幫助解決,哪怕是原來比自己“弱智”的神將,當孫悟空尊重每一個人的時候,離成佛成聖也就不遠了。
這可能是孫悟空的猴尾巴的象征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