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10大穴位,最快6秒止咳、止痰

(2025-10-22 21:39:06) 下一個

告訴你10大穴位,最快6秒止咳、止痰 
2017-09-07 15:07 來源: 百家道健康

圖可見:https://www.sohu.com/a/190373033_594828
?
?
?
?
在這裏整理了天突穴、合穀、大椎穴、解溪穴、肺俞穴、膻中穴、豐隆穴、定喘穴、厥陰俞、列缺穴10個穴位。隻要熟練的掌握幾個穴位,就不用害怕突然的咳嗽了。
其中天突穴、膻中穴、合穀穴這幾個穴位比較好找,而且自己動手就能搞定,能夠在走動的時候按壓幾個穴位,很快止咳。在剛開始按壓的時候,會感覺到喉嚨或者氣管突然變癢了,不要放棄,幾分鍾之後咳嗽就會停止。
1、天突穴(也叫玉戶穴、天瞿穴)
?
位置:在頸部,胸骨上窩中央部分。(也可以理解為喉嚨下方鎖骨中間部分的小坑。)
功效:呼吸病中,對哮喘的作用最大。咳嗽、喉嚨疼痛、胸悶等情況也有很好效果。
做法:用指腹按揉壓天突穴,堅持時間越長越好,可以感覺到喉嚨部位非常清爽,好像被打通一樣。如果是孩子,那麽力道要適當減輕。對於咳嗽比較嚴重的,可以晚上在穴位上放一粒黃豆,用膠帶粘住,第二天早上就會見到明顯效果。
2、合穀穴(也稱為虎口)
?
位置:把拇指和食指合攏,肌肉的最高部分就是合穀穴。
功效:能夠調肺氣,減少呼吸阻力,可以平喘,消除熱毒,還可以緩解麻木、疼痛、發熱的症狀。(注:合穀穴有多條神經分布,所以不要自行針灸)
做法:可以針刺、艾灸或者按摩。我們可以自己做的有艾灸和按摩。體質強的患者可以大力一些按揉,體質不好的患者可以減輕力度。如果按摩左手,那就用右手握住左手,右手的拇指垂直放在合穀穴上,進行30分鍾左右的按壓,要做到一鬆一緊,頻率在2秒左右一次,穴位上出現漲、酸、麻才能夠治病、防病,但是體質差的患者就要減小力度,避免刺激穴位。
3、列缺
?
位置:兩隻手的虎口部分交叉,一隻手去觸碰另一隻手的橈骨莖突,食指尖到達的凹陷部位就是列缺穴。
功效:止咳、治喘,緩解支氣管擴張咳血症狀。
做法:用一隻手的拇指用力的按住列缺穴,逐漸用力,撚壓列缺穴。
4、膻中穴
?
位置: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部位
功效:對呼吸困難、咳嗽、咳喘、胸部疼痛等效果顯著。
做法:仰臥,用拇指或者中指按住穴位,另外4個指頭可握成空拳,在穴位部分揉動。
5、大椎穴
?
位置:低頭之後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凹陷部位。
功效:呼吸疾病的嗓子癢、咳嗽不止有效。
做法:把食指和中指並攏,用指腹輕輕按揉,每次15分鍾,每天2-3次。
6、肺俞穴
?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如果不清楚,可以通過人體背部穴位圖去看)
功效:主要治療肺經疾病、呼吸道疾病,按摩可以止痰、止咳、平喘。
做法:這需要家人的幫助。患者端正做好,全身放鬆,家人確定好穴位之後,將手握成空心拳,然後輕輕敲擊穴位,堅持15-30分鍾,然後鬆拳,用手掌拍肺俞穴的位置5-10分鍾,能夠減輕咳嗽。
7、豐隆穴(也稱化痰穴)
?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部位,外踝尖上8寸。
功效:治療咳嗽、痰多問題。
做法:用拇指中度力量按揉大概15分鍾,因為穴位比較敏感,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現象,不用過於擔心。
8、定喘穴
?
位置:大椎穴旁邊的0.5寸。
功效:平喘、止咳。
做法:可以選擇艾灸的方式,需要家人的幫忙。去艾灸定喘穴,大概30分鍾左右,能夠見到明顯的效果,對於孩子也試用,如果病情不是很嚴重,那麽短期可以選擇按摩,長期就必須要選擇正規治療。(注:三步止咳平喘治療)。
9、厥陰俞(也稱厥俞)
?
位置:背上,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功效:主治咳嗽、胸悶。
做法:不管是急性咳嗽、還是喉嚨內部因為異物造成的咳嗽,隻要用力的按壓厥陰俞6秒鍾,就能夠止咳。(需要一邊呼氣一邊進行,反複3次之後見效)
10、解溪穴(這是一個神奇的穴位,也稱草鞋帶)
?
位置: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
功效:立即止咳。
做法:用手指按壓解溪穴,直到出現疼痛、酸脹,再屈伸踝關節,加強按壓,然後揉穴位放鬆。左右交替進行,每次10-15分鍾,每天1-2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