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中藥除三髒濕氣

(2025-01-17 06:20:09) 下一個

脾虛的濕氣,腎虛的濕氣,肝鬱的濕氣,教你3招,除掉三髒濕氣

脾虛的濕氣,腎虛的濕氣,肝鬱的濕氣,教你3招,除掉三髒濕氣

 

大家好,我是潘醫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自己濕氣重,但是卻不知道濕氣怎麽祛除,甚至除濕的方法用了不少,但是卻沒有效果,這是因為你不知道濕從何來,那麽濕氣怎麽來的呢?並教你一招除濕氣。

如果你腹部脹滿,感覺肚子裏總是滿滿的,食物消化不了,從而引發食欲不振。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營養食物,如果脾虛了,營養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響,就會導致你渾身無力,還有在中醫中,脾的另一個功能

就是運化水濕,水濕是人體內正常存在的液體,但當它不能被正常運化時,就會停留在體內形成濕邪。從而導致精神不振。大便也會變得黏膩不成形等症狀,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一些人參、白術、茯苓、桔梗、薏苡仁等健脾祛濕的中藥。

如果你經常感到手腳發涼、肚子脹滿,小便不順暢

身體感覺沉重,以及腰肌酸軟,精神不振

這往往是因為腎虛導致的體內水濕運化不暢。在中醫中,腎主水,主導著人體水液的代謝和平衡,其中腎的陽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腎陽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液的蒸騰和上升,將水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當腎虛時,腎的陽氣不足,蒸騰氣化功能減弱,就會導致水濕停留在體內,形成濕邪。這種濕邪會阻礙氣血的運行,使身體出現手腳發涼,肚子脹滿不適,小便不順暢、腰肌酸軟、精神不振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調理的關鍵在於補腎利濕。

通過補腎來增強腎的陽氣,提高腎的蒸騰氣化功能,促進水液的代謝和排出。比如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等中藥,同時配合利濕的藥物,如牡丹皮、茯苓和澤瀉,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濕邪,減輕濕邪對身體的影響。

最後,當你除了感受到濕氣重的困擾,還伴有肋骨下方和肚子持續的脹滿不適,心情總是感到鬱悶不樂,甚至經常唉聲歎氣時,這很可能與肝氣鬱滯進一步導致水濕內停有關。在中醫中,肝主疏泄,確保氣血的流暢運行。

然而,當肝氣出現鬱滯時,氣機無法順暢運行,這會影響到全身的氣血流通,包括水液的代謝。水液的正常流動需要氣機的推動,當氣機不暢時,水液就容易停留在體內,形成濕邪。對於這種情況,調理的關鍵在於從肝膽入手,疏肝解鬱,利濕排濕。大家可以使用一些柴胡,白芍,枳殼等疏肝理氣,利濕排濕的中藥

你記住了嗎?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我是潘醫生,我們下期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