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觀賞芍藥,芍藥花的三種繁殖方法

(2024-06-08 19:17:46) 下一個

 

1、分株繁殖

分株是芍藥的主要繁殖方法。《花鏡》中所載:“其本無論是好醜,必3年一分,不分恐舊根侵蝕其芽,苗逐不肥,獨芍藥不宜春分移者,蓋因諺雲: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芍藥不能在春季分栽,因為春季不利傷口愈合,新根尚未著生,但是氣溫又逐漸升高,再生新根和發芽都需要大量的養分,這樣入不敷出,生長無力,不但不能開花,甚至造成分株苗死亡。實踐證明芍藥分株,必須在9~10月進行,這時新芽已經形成,分株後地溫尚不是很低,根係還有一段恢複生長的時間,有利於來年春季的生長。分株操作,最好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把生長2~3年的老株,連根挖起,抖掉附在蔸部的泥土,根尖向上擺放,晾曬到水氣稍幹,根莖自然萎蔫,塊根不太脆時再分。分時用雙手順著根群的自然縫隙處掰開,如果塊根大,用手掰不開時,也可利用刀切開,但是,每個分劈的小塊根,最好帶有少者3~4個,多著5~6個新芽和一定數量的粗根。這種分發,新株不傷元氣,成活發芽後就能旺盛生長,來年春天便可開花。分切後要用草木灰將傷口進行消毒處理,栽培在預先準備好的地裏或大型土陶花盆中,露地栽培,先要根據新株根係的長短、大小挖坑,坑內可用堆肥、廄肥或餅類肥料作為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再在基肥上蓋一層厚厚的培養土,最後把分株芍藥端正的種植與坑中,深度以頂芽低於培養土表麵4~5厘米為度。一定要使所有根係自然舒展,根尖填土要要嚴密,最後澆一次透水。實踐證明,芍藥必須5~6年分株一次,如果10年都不分株,就會結根枯朽,轉向衰敗。

2、扡插繁殖

芍藥扡插,宜在4~6月進行,扡插時可用嫩枝作為插穗。為什麽要嫩枝呢。因為芍藥嫩枝生長發育健壯,植株體內營養物質充足,枝條中含有足夠的生長激素 和較多的可溶性養分,如可溶性氮、糖和氨基酸。同時,嫩枝酶的活力性好,再生能力強實踐證明,芍藥嫩枝抑製植株生根的半枝蓮醛和赤黴素含量少,扡插後成活率高。

切取插穗可在嫩枝節的下位進行。長度5~8厘米左右,保留2~4個芽眼,2~3片葉子,一般來說,粗枝比細枝生長快,葉片多比少生長快。切取的插穗應放在清潔的水中浸泡30~60分鍾,在0.5%的IBA生根粉中浸蘸一下,然後進行扡插,插入土壤中的深度以3厘米為宜。如果沒有IBA生根粉劑,可用0.010%的萘乙酸水溶液,浸蘸5秒鍾。如果連萘乙酸都沒有的話,又為了扡插成活率高,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還采用一種土方法,用柳枝浸出液浸泡插穗。方法是:將當年生長的柳枝,剪成短節,用水浸泡5~7天後使用,再將剪取的插穗的基部放在浸出液中浸泡12~24小時,經過這樣處理過的插穗,也可起到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嫩枝扡插下端切口處理非常重要,愈傷組織和不定根都在此處發生。因此,切口要求平滑,不得隨意撕裂皮層,以利傷口愈合快,早生根。

3、播種繁殖

芍藥的種子,大約在大暑後或立秋前,果實才能成熟。芍藥果實宜在蒴果尚未開裂前采收,采收後置於室內通風的濕潤地上,每兩天翻動一次,使其自然幹燥,嚴防烈日曝曬,經過10天左右,果皮由黃色變成褐色,種子從果皮裂口散出,這時種子已經完成後熟期,便可供播種使用。為了使種子散失水分,必須立即播種。如果條件不具備,不能及時播種,可把種子埋在砂子裏,但最好是當年播種。

播種時間,宜在暑後,白露前這段時間進行。苗床可用花盆、如果種子多,大麵積生產,也可選擇陽光充足、略高於平地的地方,深挖翻曬,整理成箱。苗床寬度為40~50厘米,長度不限。播種前用50℃溫開水浸泡種子24小時,使用種皮發軟脫膠吸水膨脹,浸泡以後撈起,拌草木灰後再播種,播種後苗床要澆一次透水,加蓋稻草,以後根據土壤墒情,隨時澆水,保持濕潤。芍藥種子有休眠現象,播種後,種子在地下發育較為緩慢,一般當年隻能發出新根,其幼芽須經冬季低溫作用後,到次年春季才能萌動,當幼苗從稻草縫中長出後,不必揭開稻草,施以稀薄液肥3~4次。當年隻能長出1~2片葉子,到9~10月地上部分枯死,10月下旬便可移苗定植,按40厘米乘以30厘米的株行距栽培,頂芽低於地麵3~4厘米,第三年秋季才能長出2~3片稍大的葉子,第四至五年才能開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