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寫的一篇手劄,搬過來留做紀念,雖然觀點略有偏激,似有不敬前輩之嫌,卻是我寫《新碧血劍》時,內心真正的想法。任何冒天下之大不韙,類似挑戰權威的行動,總要有些事情刺激,刺激我寫作的原因,就是金庸先生的改寫,尤其是對愛情的改寫,否認袁與青的愛情,讓諸多女性讀者不忿。
金庸的小說和影視,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張紀中先生新拍的《碧血劍》,竇智孔、黃聖依主演,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一部。這篇續文是為“黃豆”組合量身打造,是電視劇《碧血劍》的續集,續寫自己心目中的袁青戀,爭取能夠原班人馬拍續集,這是我的直接寫作動機。
電視劇拍得十分精彩,武打場麵尤其出色,不亞於電影動作大片。尤其是男主角竇智孔,被譽為“從書中走出來的袁承誌”,其本身憨厚英俊的外貌,和活潑靈動的性格,彌補了原著中的不足,將袁承誌的溫厚、正直、勇武、仁慈、沉穩、豁達、活潑、機變、誠樸、陽光表現得淋漓盡致。
黃聖依的青青也是清新自然,算得上是最美麗、最貼近的青青。黃豆組合演繹的袁青戀,也成為很多影迷心目中,溫馨自然愛情的經典。可世間事不如意的十之八九,很多人還是堅持,袁承誌是沒個性的男人,阿九才是袁承誌的最愛,袁青的結合隻是無奈等等,混淆視聽yy不止。
更可惜的是金庸先生,聽信某些金學家的慫恿,把《碧血劍》第三版結尾處,修改成了三流言情小說,把精心塑造的武俠版林黛玉,改成了吃醋上吊的妒婦;把溫馨自然的袁青之戀,貶低成了隻有義沒有情,把忠厚誠實的袁承誌,寫成了對青青花心不忠、對阿九始亂終棄的下等男人,還美其名曰“人性”,搞不清這是袁承誌的人性,還是出軌老男人的人性呢?
再看看其他幾本被改的麵目全非,用三流庸俗文字,代替精彩原作的所謂人性片斷,用作者的個人心理,強奸角色的感情、強奸讀者感情的做法,但凡真正的金庸迷、碧血迷無不憤慨吧!
什末是真正的有情有義?決不是如修改版中,袁承誌對青青和阿九,自以為是愛情施舍者,施舍不完整的愛給對方,標榜自己的放棄和犧牲,來反襯他人的低賤,而是真正的理解對方,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認識到對方的諸多優點,包容對方的一些缺點,進而用誠懇的心對待對方,體諒對方珍視對方的感情。
我的這篇續文之中,寫到袁承誌對青青的包容、理解、珍愛,也會寫到青青對袁承誌的包容、理解、珍愛,不論是他意氣風發當盟主的時候,還是他消極頹廢打算遠遁海外的時候,還是他失去記憶放棄責任的時候,她都義無反顧的理解鼓勵支持
在得知小袁死訊的時候,會義無反顧的跳崖,不惜放棄失憶小袁的溫柔,在麵對一個出色的追求者時,會堅守自己最初的心動;在麵對失憶愛人誤解的時候,會隱忍理解他的痛苦無奈,無論如何也要回到他身邊,喚醒他所有的記憶。那是我心中理想的愛情。男人對女人忠貞不二,女人對男人更忠貞不渝。
描述心中的理想愛情,是最直接的寫作動機。真正支持我寫下去的,是故事本身的趣味性。
前麵鄭成功相關內容,是為後文作好鋪墊,將袁承誌奪取南洋大島,寫成鄭成功收複台灣的一次預演。身為東海霸主的鄭氏家族,出於私利和國家利益,對金蛇營出海的行動,從技術和人員上給予支持。鄭成功隻有二十歲左右,陳永華隻有十四五歲,在南洋助金蛇營完成大業,後來陳永華追隨袁承誌,繼承了袁氏的高超武功,做人處事的風格。他很多平台治台的方略,也是從南洋學來的實踐經驗。
另有一條重要的線索,是建文帝埋在南洋、苗人世代看管的寶藏。為了爭奪這絕世寶藏,金蛇營、倭寇、土著苗人、前明太子、鄭成功部下、西班牙海盜、葡萄牙王室、穆斯林戰士、渤尼國國王、南洋華裔等等逐一登場,其中有很多合縱連橫曲折鬥爭,還有異族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南宋末年留下的,早已被湮沒的“劍塚”,與《新神雕俠侶》遙相呼應。
金蛇營數千兵馬,帶有侵略性質的進駐,引起了周圍勢力的恐慌。當地本來就有紛爭,渤尼國也對他們有了猜忌,害怕他們武力的征服。而倭寇和西洋列強勾結,利用國內各派勢力的矛盾,妄圖漁翁得利瓜分東南沿海諸島。如何分辨是非與對錯,分辨敵人與締結盟友,驅逐列強與維護和平,成為金蛇營麵臨的難題。
小說的世界觀宗旨是:每個土著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南洋移民不是殺戮殖民,而是和平共處。反對為了小集團的利益,不惜挑起戰爭的行徑。移民不是殖民和征服,而是在一片新的土地上,紮根生存繁衍繁榮。隻有真正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真正接納融入當地文化,才有可能成為新世界的主人。
前麵部分的場景比較單一,大概就是在泉州和船上,從第50節海難戲開始,情節變成了多線索結構,更加的精彩也更加的複雜。隨著人物命運的變化,場景從船上轉移到菲律賓群島,珊瑚海島、原始雨林、火山、海嘯地震、瀑布湖泊、歐洲城堡、異域風情次地展現。後文會越來越精彩,希望能學習金庸先生風格,開篇不急不徐慢慢鋪展,後文則逐漸加大力度,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努力做到全篇神完氣足,而不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盡量貼近金庸先生風格,竊以為他的後期作品,有很多細節的情趣,這也是他超越同輩的地方。《碧血劍》是他的早期著作,細節描寫是有一點粗糙。但像《笑傲江湖》《鹿鼎記》中,就有很多頗為細膩的描寫。即使是寫水滸傳一類小說,紅樓夢狀情描物的筆法,也是可以學一學的。若隻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應該是很簡單的,但是讀者看過一次後,就不會再看第二次了。值得反複回味的,總是細節的東西和人物的情感。雖然隻是一部同人小說,但我還是想盡力學習各派,寫成既好看又值得反複回味的作品。
金庸所有的作品中,都貫穿“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精神,讓失去記憶的袁承誌,在國家民族的矛盾中,在愛情與道義抉擇之中,展現他矛盾的人格魅力,做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人物命運和感情的矛盾,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袁承誌的命運轉折是很激烈的,從一開始的心生退意隨遇而安,到後來失憶流落土著部落,失去地位、武功和愛情,忘記他和金蛇營以及青青的關係,下意識地忘記出身與責任,他與金蛇營和青青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和糾結。
他性格中的世俗道德麵,會忽然間淡化遺忘,而天性自然的一麵,則變得更加的明顯,新舊記憶交織在一起。他的命運和人性的弱點,也會被敵人或者朋友所利用。倭寇和海盜開始勾結,利用他的弱點製造很多事件,妄圖阻止他回到原處,或者拿他當作人質要挾金蛇營,或者想利用他為自己賣命,或者想套出寶藏之謎...... 阿九也無法抵擋那種誘惑,開始想利用機會,和他重續前緣取代青青......這個時候他性格的光彩麵,以及潛意識中愛情的記憶,將會是指導他行動的燈塔。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其實都類似。在厚重宏大的曆史武俠中,引入了台韓偶像劇因素,也算是一個有趣的嚐試。袁承誌在海難中失蹤,失去記憶流落到土著部落,和青青、阿九再度相遇的設置,貌似有一些落入俗套,但是題材俗不等於真俗。好作品無需刻意回避俗套,而是靠細膩和創意打動人。
正如黃蓉與洪七公論烹調之道,青菜豆腐能出奇味,才算得上是烹調大師;俗套無比的常見題材,如果能夠寫出新意,才算得上是真正高手。失去記憶的袁承誌,如何懷有小王子般清澈的心,重新看待自己的愛情,又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在我看來袁承誌失去記憶,客觀來講是一次慘烈的遭遇,絕對是人生最大的挫折,差一點將他徹底打倒,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本身並不是啥浪漫的事情。很多寫失去記憶的小說,把這個說得太神奇太浪漫,事實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接受一個失憶的愛人,重拾過去的愛的感覺,接受他的新的價值觀,是人生另一次艱難抉擇。…… 也不可能像偶像劇一樣,一棍子打過去就恢複記憶,然後重拾所有的東西。事實上他完全恢複記憶,回憶起原來學過的武功,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了。不過在此之前,他的人格和智慧並沒有失憶,始終是個可愛可敬可依賴的男人。
袁青之間戀情的細節,是重點著筆墨之處。竊以為青青不但是他的開心果、解語花,更是他心頭第一要緊人物,是他唯一不能放棄的人。承誌對她不但有兄弟之情,更有小兒女之間的柔情,以及男女之間相互吸引的激情,隻是沒有機會表現罷了。
袁青戀情的曲折忠貞,寫兩個人的成長成熟,由一開始的失意頹廢,到後來的隨遇而安(失去記憶前後),以及最後的勇敢擔當。在這個過程中,青青對他的愛、信任、鼓勵、支持、開解,接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成功的好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出色的女人。青青就是這樣的女子。
張紀中先生評論道:袁青很有生活的質感。作者頗費許多心思筆墨,描繪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小兒女的溫馨柔情,有說不盡的閨房情趣,更有生死相隨的堅貞不渝,讀來曆曆在目沁人心脾。這是女作者比男作者擅長的地方——若無一處比原著強,又何必狗尾續貂呢?^_^
很多讀者質疑小說的風格,說不像是武俠小說,反而像是言情小說,或說與原著風格不相符。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也可說是言情上品,雖然篇幅上比較精簡,不像女性作品細膩囉嗦,但絕對不會粗糙亂寫,那是他的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現代人的眼裏,所謂的武功或者高手,都敵不過一把手槍,但是感情卻是永恒的,400十七世紀的愛情故事,依然可以深深打動我們。愛是小說生命力的源泉,對於曆史傳奇作品而言,沒有好的感情故事描寫,就不算一部成功的小說。
竊以為言情小說,隻是一種稱謂而已,實際上包括了所有感情,愛情、親情、友情等等,是人類思想的至高體現,決非低俗不入流的東西,刻畫人性必然刻畫感情。金庸小說之所以吸引人,也因為他準確的感情描寫,簡練而不失細膩,雖然稱其為武俠小說,但是最打動我們的,可能還是裏麵的愛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抵製武俠世界,就像《武林外傳》那樣,名義上是武俠小說,其實是反武俠反暴力,不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不喜歡十步殺一人,不喜歡血流成河,信奉“無招勝有招”“不戰而屈人之兵”。甚至是壞到底的反麵角色,也不忍心給他很慘的結局。有什麽解不開的難題,需要血流成河才行呢?
我寫小說的原則之一,是讓文中的每一個人物 ,盡可能的有自我的性格,文筆能夠觸及其內心,讓他們的命運合理化 ,並不想為了突出男女主角而犧牲其他人的獨特性,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我都傾注了熱情和感動,將所有的男性角色,都當作自己的父兄朋友,將所有的女性角色,都當作自己的姐妹密友,描繪他們的內心悲歡,細述他們的聲音笑貌。
本文中男性角色眾多,周世顯、陳近南、鄭成功等曆史上有名的奇男子,王誠、賽特、血木、忍者等小說人物,風采都不亞於主角袁承誌,尤其是混血王子賽特出場,被網友批為“搶了小袁的風頭”,(^o^)/~ 羅立如、洪勝海、崔希敏、倭寇、海盜頭子等小人物,也努力體會他們的處境,寫他們的勇氣和抉擇。
本文中女性角色,保留了原著中的幾位,既延續了原有的性格,也描述了不同境遇下,她們的愛、智慧和勇氣。可能因為作者是女性,所以對女性角色的描述,自認為超過了金庸原著,增加了純真美少女林挽瀾、華裔少女華淑雄,賽斯的師妹永春,青青的姐姐杜威,賽特的心上人明月等角色,並讓她們都獲得了真愛。
至於原著中最有爭議的阿九,我也盡量去體會她的處境,寫出了她的善良隱忍、深明大義,也寫出了她的自私軟弱、壓抑無奈。不論善惡都力爭寫的客觀,每個人都有自私的弱點,也有無私無畏之處,很多情況是出於無奈,而不是本性惡毒。打個不太貼切的比方說,這篇“曆史武俠小說”的風格,好像三國或水滸傳之類,添加了紅樓夢的細膩和枝節錯蔓。
感情細節的東西需要仔細體會。尤其是續文開始部分,幾乎沒有武打的鏡頭,多是生活小事和感情戲,一則因為確實沒有對手可以打,二則這篇小說確實是“曆史多於言情,言情多於探險,探險多於武打”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故事脈絡會看上去比較多,駕馭長篇結構是對我的挑戰 。在眾吧友的鼓勵下,以及眾多高手的評論指點下,逐漸形成了完善宏大的思路。現在要做的就是完善細節,把心裏想到的都寫出來。
要想賺錢或者賺到點擊率,隻要寫一個血腥的、曲折的、離奇的、豔情的N角愛情故事就行了,何必把一種眾人消遣的事情,當作了正事來嘔心瀝血、茶飯不思呢?又何必去費心描摹那些細節,寫那末多不相幹的東西,研究某個配角該是何種性格,每個女孩該如何一顰一笑,卻不多花花筆墨,寫寫帥哥美女主角的三角戀?
作者是用心來寫作的,讀者除了用眼睛來獲得視覺刺激以外,也要用心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這篇小說屬於同人作品,敢給金庸作品狗尾續貂,好像一出世就不受待見,在天涯、騰迅也有很多人罵,可我還是想把它寫到極致,看看自己究竟多大本事。到底成不成也無所謂的,至少可以作為一個消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最後要感謝各個網絡門戶、原創文學網站,給了我一個說話的平台。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這個好的時代,網絡時代、平民時代、草根時代、賤民時代,不必被動屈從於權威,不必逆來順受鬱悶著,忍受權威們的意識強奸,可以通過文字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憤慨,可以和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喜歡金庸小說的粉絲們,分享美好的感情體驗。這篇普通的續集小說,得很多女性讀者追捧,不是因為我寫得比原著強,而是我說出她們的心裏話,弘揚讚頌女性的愛情觀,而非男人為主的愛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