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濤(德國)
3月18日,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慾將『兩岸服貿協議』從內委會強行通過,引發學生示威並佔領立法院及行政院,在台灣掀起了一場反服貿太陽花學運。學生指責執政黨在服貿協議上搞黑箱,違背程序,要求逐條審查或退回協議,監督機製立法,及先立法後審議等。太陽花學運的主要起因和背景是什麽?它反應了台灣政治和社會的那些問題,以及對台灣未來民主化有何影響?
台灣這次反服貿運動雖然是由執政黨『卅秒通過』服貿協議而引起,但其根本誘因則是民眾對台灣經濟停滯、政治運作無效、族群和社會撕裂等問題的怨憤,即所謂「全民焦慮症」的發作。再則,台灣街頭運動和肢體政治的傳統,也是這次學生衝進並佔領國會和行政院的原因。而台灣社會中瀰漫的『逢中必反』情節和恐懼大陸的心理障礙,亦是太陽花運動的推動器。
反服貿運動也是台灣政黨之爭和權爭激化的表現。這場看上去超越了政黨界限的學運,其實與在野黨的運作不無關聯。據稱,領導太陽花運動的學生『本來就是民進黨在校園培訓進行各種宣傳活動的誌工幹部,有些甚至是以民進黨黨工的身份在民進黨黨部領薪水』。而民進黨黨主席選前的權力角逐和總統與立法院長間的『馬王之爭』,也為這場政治危機推波助瀾。
學生反服貿還是台灣島內統獨(實際上是美中)之爭的結果。在國家認同或統獨問題上,藍綠兩大陣營沒有基本共識,而民眾則大多對大陸報不信任的態度。馬英九積極與大陸發展經濟合作的努力(如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讓深綠和獨派得以加大民眾對大陸涉台的恐懼,強化台灣『去中國化』和『法理台獨』(儘管不現實)等意識。況且,大陸的製度模式和對台的武力要狹,讓台灣人本能地對大陸產生抗拒感(不管中國向台灣放多少利)。
另外,製度和民主體質問題應是反服貿運動的本因。總統職權界定不清,國家整體行政部門效能低下,以及政府和立法機構不按既定程序和規則辦事,讓民眾對代議製下的公權力失去信任,遂要求直接參與和幹預政治。台灣民主化雖然已經二十年,經曆了兩次政黨輪替、五次總統選舉和七次修憲等,但朝野和民眾仍欠缺民主精神,傳統的人治觀念依然濃厚,法製意識澹薄,我行我素盛行。例如,學生譴責馬英九破壞立法院程序正義,而自己卻以阻礙議事的方式佔領立法院,使抗議行為喪失其民主的正當性(正如泰國的街頭運動一樣)。又如,蔡英文指責馬英九把服貿協議『當成行政部門可以片麵決定的行政命令』,而她在2002年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時,卻主張行政部門(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翻修事宜)片麵決定即可(即可以黑箱處理)。
太陽花學運揭示了台灣現行中央政製的缺陷,質疑代議製的正當性,催促民主政製的改革,如是實行總統製還是內閣製及如何運用直接民主等。學運也警示了台灣朝野政黨和民眾,不能繼續無視其民主體質不足和人治傳統等弊端,即必須致力改變自由有餘、法治不足的現狀,根治重人情、政黨惡鬥、密室協商和把對手當敵人等惡疾。這是政治文化問題,不是簡單靠政黨輪替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台灣朝野上下的共識和長期的踐行。台灣民主的溷亂,如政府黑箱、黨紀大於國法、立法院亂象、群眾佔領國會及包圍警局等,是否隻會是短暫的鎮痛或長期的疾患,還得看台灣人吸納民主精神的程度與誠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