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子的煩惱
上班總要經過一廣告牌,牌上保險商的名字很有趣,叫 “ Rich Was ”,譯成中文應該是“曾經富有”或“昔日富翁”。每次看到,總想笑,覺著沒人敢從他這兒買保險,他自己都窮兮兮的了,誰家房子刮倒了,找他理賠,他哪有錢啊!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人名五花八門。使用拚音文字(如法,德,意,西班牙和斯拉夫語)的移民,來美國後通常不改自己名字的拚法,原封不動地搬來。大多數情況沒問題,最多是別人叫名字時發音不準,聽著別扭。可有時候會有嚴重的歧義,甚置非常難堪。在阿肯色工作時,校長隨夫姓“Die”(死)。我們隻好叫她“President Die”(死校長) 或“Dr. Die (死亡博士),無論那個都令人毛骨悚然。可能是不想“殉葬”,後來這位女士一離婚,馬上改姓。
有的美國人由於家姓“殘忍”很難給後代找到合適的名字。比如,Mr.Slaughter (屠夫先生)。真不知他該咋給孩子起名字。顯然任何褒義詞都不能做名字,不然的話就會有:Flower Slaughter (虐花者), Mary Slaughter (瑪麗殺手)David Slaughter (大衛殺手),不一而足。隻能取貶義的加在姓前邊,如:Ben laden Slaughter(本拉登殺手),Pest Slaughter(除害者), Roach Slaughter(滅蟑螂的人),才能中和這個奇異的姓帶來的危害。
不過這樣的名字有時實在叫不出口。無論哪個媽媽也不會這樣親切的呼喚自己的寶貝:“Come on,little Roach,mom really wants to hug you,sweetie !” (小蟑螂,快過來,媽媽真想抱抱你這甜甜芯!)
老中來美後,名字轉寫成拚音,有時也會讓美國人產生誤會,感到不舒服。國人叫“鋼(剛)”的不少,什麽“王鋼”呀,“李剛”呀,譯成拚音,老美一看,“What,Gang Wang,Gang Li ? Shit ,how could so many gangsters suddenly pop up !(他媽的,怎麽一下冒來了這麽多黑社會!‘gang’在英文裏是幫派,團夥的意思)。”在美國,你若不取個英文名,偏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執意叫什麽“Gang”,膽大的見了你會敬而遠之;膽小的則立馬把錢包扔給你,扭頭就跑。
有的中文名字即使沒有語言差異,在本土也會惹麻煩。下邊的帖子是大學同學的親身經曆,摘來以饗讀者:
我年幼時每到換季就起風疹,要到醫院開藥(那年代還是治病救人的藥),時間長了醫生認識我了。一次去醫院,掛的是5號。醫生看到我,便叫,“ 石武來吧”,突然旁邊一人大叫,“我12號還沒有看,15號怎麽就進去了?” 醫生說孩子名字是石武,那時人還實在,沒有找身份證或戶口核實,放在現在不知會發生何事。
畢業後,工作中經常要打長途電話,屆時還沒有程控係統,隻能撥通電話局的總機,由他們代辦,但一定要留下單位名稱和工作人員的姓名。當問到“姓名?”時,回答“石武”。
“問你姓名,不是代碼!”
“是姓名呀。”
“沒有人有這樣的名字!”
“就是姓石,名武嗎。”
“搗亂,找你們單位的領導!”
以後隻有用頭兒的名字才能叫長話。
麻煩事兒還沒完,六年前受傷住院,分到23床。第二天醫生查床,“名字?”。
“石武”,
“怎麽是15,明明是23 床嗎。15床隔著兩個房間呐,在女病房。”
一女生跟帖戲稱老石為“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還報料, 她中學有兩個同學,一男一女,一叫 “石灰"(石輝),一叫 "十三陵"(石三玲)。
忍不住,我也跟著起哄:老石同誌,您咋老跟數字過不去。好再名字還不賴,畢竟排隊叫號時總還在前十幾名,想想那個姓武名謙的,多可憐,什麽時候才能輪到他呀!
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