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明君 ----曾與三單談及,要寫點東西。以此為不食其言之作吧。
有關詩詞上的想法
一, 現詩詞與近代詩
我比較喜歡近體詩、詞,通過對近體詩、詞的寫作和探討得到了一點感受,故在這裏談一下有關近體詩、詞與現代詩上的一點想法(這些想法,都是比較而言)。
我為什麽喜歡近體詩呢?因為近體詩、詞文淺,意深、濃,不易見。其意“盡在不言之中”,有“詩意”。它給讀者以廣泛的想象空間---“詩境”,使讀者要去“思考”,才能真正地領會“詩氣”(詩的精神)、理解作者的思想;從而領悟到“出乎所見”的意境,有“原來競是如此”的感覺。使讀者印象深刻,豁然一新。
而現代詩則不然。文長(相對近體詩而言),基本上是屬於“敘訴、抒情”型。讀者隻從字麵上,就可以了解到詩詞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如,潤濤閻先生把古詩翻譯成的現代詩“依人自縊”,就是一個例子。據閻先生言:“據說此短文被一‘文科博士’翻譯完後,該博士‘精神徹底崩潰’了”。這首古詩的原文不足二百字。而閻先生的翻譯成的現代詩,粗略估算,也要多於二千字。譯文是比較出色。但是,我讀起來仍然感受不到原文的深奧之處。讀這個翻譯的現代詩時,不需要你去琢磨、猜測詩中的含義,不必“動腦”。其“原味”已蕩然無存。
這並不是說閻先生譯文的現代詩不好,而是我讀起這現代詩來有“食之無味”的感覺。我隻是用此來設例說明,我喜歡近體詩、詞的原因而已,僅此而已。就象大家讀“原文Gone With the Wind”與讀其譯文“飄”有所不同的感覺一樣。近體詩、詞的譯文與外文的譯文一樣,是很難“原汁原味”再現給讀者的(盡管有的譯文會優於原文,可這又是個問題,在此就不談了)。
推理得出:現代詩是很難完全展現近體詩、詞的“詩境”的。
1、代詩是“簡易”型,不易展現近體詩、詞深奧的意境。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若用現代詩寫,可能會是:“啊,一注水流從天上飛速而下,就象是銀河灑落人間”。
用現代詩的形式,表現出了原意。可是“原味”卻變樣了,沒有了原詩的“奧妙”之氣。又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現代詩寫,可能會是:“一輪明月掛在窗前,月光照耀在地上,如同冰霜。抬頭望著明亮的月亮,低頭思念著故鄉”。看到這,那種愁重思鄉之情已到九霄雲外去了,你還能再思念故土麽?
2、代詩通常是“直敘”型,不易表現出近體詩、詞的“隱欲”性(盡在不言之中)。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若用現代詩表達,可能會是:“太陽西斜,掛在山梁上。黃河的水呀,流向大海。若要看得更加遙遠,就請再登高一層樓吧”。讀到這現代詩時,你還有作者的送友不舍,登高遠望,依依留戀的心情麽?
看下麵的例子:
一,(直敘) 二,(隱欲)
紅妝引序爭聲起, 。。。。。。。。。。。。。。。。春詩入壇鶴聲啼,
詞壇聲聲了無期。 。。。。。。。。。。。。。。。。。群鳥歡聲鳴不熄。
說詩談詞輸己見, 。。。。。。。。。。。。。。。。。高低朗詠歌今古,
行豎終歸看一齊。(屏幕上文字的行、豎列)。。渾然幽深解迷籬。
兩首詩(直敘型和隱欲型),描述的是一件事。若以現代詩去表現(一)直敘,比較容易。再去表現(二)隱欲就比較麻煩一點。即使表現出來,恐怕也是文長失味,而成為“詩釋”。
3、代詩表現比較單一,不易表現近體詩的多重性。利用下麵這首和夢中女的“傷”詞為例,簡要說明一下。這首詞有雙重意思。
《臨江仙 春傷》和夢中女 明君
桅帆高揚心別冷,
星空夜月朦朧。
舟踏波濤走西風。
博擊心未老,
迷途東方紅。
烏雲臨空風吹恨,
常常呼嘯悲同。
迎寒衝舟破霧濃。
意堅擦拭淚,
情癡仍向東。
這首詞的精髓部分,也是這首詞的最後總結:“意堅擦拭淚,情癡仍向東。”一個含義,“情癡”表現了作者的“私情”。另一“公情”的含義不易察覺,但可分析出來。從“意堅擦拭淚”中,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意誌堅強的“大男子”漢,所以,他怎麽會“情癡”的“沒完沒了”的“仍向東”呢?這與常理不符。
所以,這個情就是“公情”,也是這首詞的另一含義。表現的是作者無奈而“離家出走”的遊子之心。如果你能了解作者的話,就很容易地了解這個詞的另外一個意思了。這種雙重性或多重性的表現形式,在現代詩中就不是太習慣,所以這類的現代詩也不多見。
4、近體詩的回龍、諧音、針頂格…等詩的形式,若用現代詩去表現就更不容易了。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中國詩詞的曆史發展,是從“繁”向“易”的方向發展。從唐詩宋詞,再發展到今天的現代詩。宋詞要簡易於唐詩;而現代詩又要簡易於宋詞。但這些“簡”的發展又都是以“繁”為基礎的。沒有“繁”這個基礎,“簡”也就不複存在了。所以,我們在發展“簡”的同時,一定要搞懂、了解好這“繁”。 喜歡近體詩,並不是說就不喜歡現代詩了。兩種詩體都是各有優點,不能相互取代。
現代詩是詩意清晰,簡捷易懂,易於被決大多數人所理解。激情之下,可一氣嗬成一首長詩。若要一氣嗬成一首近體長詩,對一般人而言,就比較不容易了。我也正在學習現代詩,有機會再試作一首。
近體詩、詞與現代詩,如同白話文與文言文。老毛一句“八古文”,大陸就隻剩下白話文了。一個“文化大革命”,“其他”就沒“命”了。這是不對的。白話文可以服務於廣大的“工農兵”大眾,文言文和近體詩、詞也應服務於某一部分人。 近體詩、詞與現代詩;白話文與文言文,都各有特點。應相互補充,促進發展。切不可,以單一的“情感”而排斥“異己”。在曆史上,我們已經有過慘痛的教訓,望這不要再現,千萬,千萬。 請給近體詩、詞和文言文以生存的空間。
以上淺析,窺視一斑。一直想寫點東西,總是沒有時間,也是靜不下心來。筆墨不濃,毛草收硯。對詩詞,我是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不當之處再所難免。這隻是一些想法,望各位詩友多提意見。 下一步再準備抽時間寫點有關寫詩、讀詩、韻律方麵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