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高大全人物,中國人往往是認可的。中國自己的高大全人物,中國人往往是不認可的。
也許是西方作家的忽悠能力大,也許是西方人物適合於描寫,也許是別的什麽原因。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的原著小說很多,《悲慘世界》是我認為的最好的一部。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英語發音:/leɪ ˌmɪzəˈrɑːb/,另有中文譯名《孤星淚》,原意為“悲慘的人們”,“可憐的人們”),雨果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19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描繪了19世紀初20年間幾個法國人物的生活背景,涵蓋了拿破侖戰爭和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等政治現象敘述。
雨果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真實的罪犯和警察,他把這個真實人物的性格分成了故事中的兩個人物。悲慘世界通過它不計其數的舞台和熒幕的改編作品被世人所了解。最著名的改編作品是同名音樂劇。
1801年,一個名叫冉阿讓的窮苦農民,為了幫助饑餓的侄子們而偷了一塊麵包(還有企圖逃獄)而被判19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意指:帶有前科、案底的假釋證明)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隻因為有罪之身。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裏哀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到蒙特羅,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的特龍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麵。
1846年2月22日,雨果年輕時有一次在路上看到兩個士兵挾持著一個因偷麵包而被判死刑的男子,當時有一位貴夫人坐著漆有家徽的馬車經過,囚犯注目貴夫人,但貴夫人對囚犯卻視而不見。他認為此事表明當時法國平民承認貴族,貴族卻無視平民的存在,從此使他萌發寫《悲慘世界》的念頭。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鬥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曆程。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侖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雨果在書中都分有獨立章節描寫。故事情節錯綜複雜、設計巧妙、跌宕起伏。雨果力圖表現嚴刑峻法隻能使人更加邪惡,應根據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處理,他借主人公之口說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他寫道:“將來人們會把犯罪看作一種疾病,由一批特殊的醫生來醫治這種病。醫院將取代監獄。”
為了這部書,雨果前後構思了40年,到晚年才完成。他自稱這是“一部宗教作品”。
將來人們會把犯罪看作一種疾病,由一批特殊的醫生來醫治這種病。醫院將取代監獄。
你所謂的中國高大全我想指的是共產主義的扭曲吧?建議你去讀點經典試著去理解什麽是真正的中國文化
1995年同名法國電影,以猶太人故事重演 Jean Valjean, 同樣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