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阿徹
在我的兒童時代,農村收入低,靠土裏刨食一年到頭賺不來幾個錢,所以農民都很節儉,小孩子們稍一懂事就得跟著大人下地幹活,但卻很少會有機會得到零花錢。過年的時候會有壓歲錢,可是也僅僅是口袋裏暖上半天而已,很快就要被父母收繳。
我 們家鄰居,有四個孩子。我記得有一年到了摘棉花的季節,小學也放了農忙假,鄰居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答應給他們計件工資,每摘一斤棉花獎勵一分 錢。小朋友們果然熱情高漲,鄰居到我家串門時不無得意的說,小二今天摘了二十幾斤。這些孩子們一個假期下來累計摘了幾百斤棉花,鄰居也都一一記錄在案。但 是,大人們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噱頭,就故意逗他們家的幾個孩子,關切地詢問工資落實的情況。小朋友無奈地回答,父母代他們把工資存起來了,說是作為明年的 學費用。後來有一次,其中最大的男孩要他媽給買個什麽,他媽不同意,男孩於是提出從他的工資裏提取,並據理力爭,最後換來的是氣急敗壞的一巴掌。這個事情 給這幾個小朋友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讓他們對現實的認識又上了一個層次。
既 然對小孩子們來說,家庭勞動是換不來零花錢,頭腦靈活的孩子們就開始琢磨另外的方式。如果家鄉靠山,也許可以從山上采摘可以換錢的東西,可惜的是在一馬平 川的地方,所有地麵上全是莊稼,一點公共資源都沒有,要找到換錢的東西還是很困難的,總不能去別人地裏去偷吧,再說了農作物對小孩子來說也沒地方找買主 去。
恰 巧,我的玩伴裏麵就有這麽一位機靈的主。小江,輩分比我差兩輩,也就是他爸爸也得管我叫叔,他比我大四歲,但身材瘦小,和我差不多高,鄰裏們都叫他為“幹 巴江”,取幹薑的諧音。幹巴江人很機靈,但上學不行,連連留級,到上小學四年級時被我“追上”,居然成了同班同學。另外一個玩伴小煥,比我大兩歲,相對幹 巴江誠實一些,沒那麽多鬼心眼子,我也比較喜歡和他玩。小煥和幹巴江也玩的很好,我記得這麽一個經典事件:
四 年級他們兩個在不同的兩個班,幹巴江的班上有位楊老師喜歡上課時講故事,小煥很是眼饞。那時每年的年終考試如果不及格要留級的,結果幹巴江沒考過,隻得再 上一年四年級,而小煥卻考試及格,按理可以升入五年級。幹巴江就來遊說小煥說,你不是想聽楊老師講故事嗎,為何不找教導主任說說,也留級呢。小煥立刻眼裏 放光,回家和父母鬧著要留級。那時候留級也是個普遍的事,多數孩子都有這個經曆,他的父母拗不過就同意了。然而戲劇性的是,會講故事的楊老師卻打破常規, 不再代四年級的課。小煥後悔的要死,白留了一級卻沒聽成故事,很是抱怨了幹巴江一陣子。不過,自從在一個班以後他們二人的關係倒是更加親密了,比如說他們 就曾合作找外快。
每 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樹都開始開花結果,有的花絢麗奪目,有的花香甜可口,而有一種槐樹的花卻可以入藥,稱為槐米。如果采集了槐花曬幹,賣到采購 站,大概能賣三塊多錢一斤。幹巴江和小煥就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爬樹折枝,收集槐花去賣。小煥透露給我這個消息,我也就跟著他們幹了幾天,幹巴江很可能是不大 情願的,但是他卻不能明說出來這個意思。
終 於,那一批采集的槐花曬幹了,我們共同去了采購站。過了秤,采購員給了一塊多錢,我們也都很高興,那錢並沒有立刻分掉,而是暫由小煥保管。從采購站出來, 我們到處閑逛,路上碰到賣甜瓜的,在幹巴江提議下,買了一個吃。甜瓜大約一斤多重,有哈密瓜那麽大。幹巴江沿著中軸線掐了一條印,掰成兩半,然後遞給小煥 其中的一半。問題出來了,三個人隻有兩半瓜,怎麽分呢?幹巴江提議,他和小煥各自把手中的瓜分一半給我,這樣就能公平地把瓜分了。小煥也表示同意,說是個 好辦法。
可 是,我堅決不同意這種分配方法。我的數學比他們好,耐心給他們解釋原因。現在他們每人有二分之一個瓜,如果再分一半,就隻有四分之一,而我從他們手中分過 來兩個四分之一,加起來是二分之一,因此是不公平的。他們想了想,想通了,問我該怎麽分。我說,你們各自把手中的瓜分給我三分之一,如此這般,你們手中剩 餘的瓜將會是二分之一乘以三分之二,等於整個瓜的三分之一;而我手中的瓜,是二分之一乘以三分之一的兩倍,也是整個瓜的三分之一,這樣就精確地每人分到了 三分之一個瓜。他們於是很高興的同意了我的方案,大家很快就把瓜吃完了。
後 來我們繼續東奔西跑,不知為什麽,有一陣子他們兩個總是比我跑的慢,我連續等了他們好幾回。我們經過一片菜園的時候,坐下玩了一會四子棋,又玩了一會憋死 貓。四子棋每人四個棋子,為了區分,一方用樹枝子折成短短的一截做棋子,一方就地取材用土坷垃,己方的兩顆子如果和對方的一顆子成一條線並且毗鄰,就吃了 這顆子,直到一方剩一顆子就輸了。他們都不是我的對手。憋死貓每人就兩顆子,二乘二的棋盤,沒啥智力因素在裏麵,隻要不走錯就不會輸。後來玩的煩了,決定 開拔。
誰知剛走不遠,小煥突然說錢丟了。我們都很著急,順原路往回找,並把菜園子作為重點仔細的搜尋了好大一會。幹巴江不停地要小煥回憶所以細節,分析可能性。最後終於一無所獲,隻好遺憾的回家了。
從此以後,他們再也沒有和我一起采集過槐花。
又 過了幾年,我的閱曆慢慢的增長,偶然想起來這件事,才明白,丟錢的真相很可能是幹巴江說服了小煥,設了一個圈套,其實錢並沒有丟,他們是不願意和我共享勝 利果實,才故意演了這麽一出戲。當然,這也隻是我的猜想,無法去找他們求證了,因為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沒有人會記得這回事了,這個本就是生存技能的普通演 練,沒有什麽特殊之處,也就不必在大腦皮層留下記憶的痕跡。而對於我,卻是一個悟性的增長的實例,有裏程碑的意義,因此才記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