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上網估算了一下。
以一家四口,房子價值$30-50萬(
Net Home Equity),有1個孩子上4年大學,每年實際繳納聯邦稅為收入的15%計算:
如果家庭年收入$10萬,自己要負擔$2.2343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15萬,自己要負擔$4.1848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18萬,自己要負擔$5.3551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0萬,自己要負擔$6.1353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2萬,自己要負擔$6.9155萬
也就是說,如果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而且 一個孩子在上大學,就幾乎沒機會拿need based獎學金了。
如果您有幸有倆娃同時上大學:
如果家庭年收入$10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2.3584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15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4.3089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18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5.4792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0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6.2594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2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7.0396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5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8.2099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28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9.3802萬
如果家庭年收入$30萬,對倆孩子,自己一共要負擔$10.1604萬
也就是說,如果家庭年收入低於$30萬,而且同時有兩個孩子在上大學,就還能拿點need based獎學金。
另外,回答 情況:
一家4口,1個孩子上學,家庭收入為0,也不納稅,每年要負擔$4310學費。其餘部分可以申請need based獎學金。
數據來源:
http://www.finaid.org/calculators/
在這,實際稅率寫得相對低,這是因為:
第一:少寫點稅,意味著淨收入高,所以自己要負擔的數額更大。
第二,大家一般都有房貸等,真正納稅的稅率遠遠達不到25-28%的稅率。
第三:稅率高低造成的那點收入的變化,對估算的自付數額沒有本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