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來再回首

歲月之河流淌過後, 沉下一些細小的砂石, 讓我細細品味
個人資料
最新文章
歸檔
正文

白超然小傳

(2012-11-19 09:57:50) 下一個

 

白超然,原名士倜。曾用名周人、武人、毅、鐵,渺然, 男,漢族,1903514日生於陝西省綏德縣白家鹼。

 白超然從青年時代起就追求進步,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二年由李子洲(西北地區最早的黨員)介紹加入了共進社,曾任天津分社幹事及北京總社文書幹事;一九二四年由黃平介紹加入國民黨;一九二五年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根據我黨的指示,先後在陝北和西安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與李子洲、楊明軒一起創辦了綏德師範,達到全校學生皆黨員。這批人中有安子文、劉瀾濤、常黎夫、閻揆要等。一九二七年國共合作時,曾任國民黨西安市黨部委員兼區委黨部書記(我黨決定)。一九二七年七月在陝西國民日報任秘書兼社評編輯,因發表反蔣擁共評論被捕入獄,一九二九年因蔣馮(玉祥)矛盾激烈於開封獲釋,一九三0年與黨失掉聯係而脫離組織關係。脫黨後,白超然仍對黨一片忠心,為革命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一九三六年參加西北救國會(我黨的外圍組織)任委員,政治上傾向於我黨,並與黨有聯係;一九三八年參加“抗敵後援會”(是我黨抗日初期同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的組織),曾任抗敵後援視察團副團長,後來國共分裂,白超然在此組織中仍與黨有聯係,為我黨做了不少工作;一九三九年奉陝西省委任命,潛入反動的西安戰幹團任教官兼《戰幹周刊》編輯,成功的摸清了戰幹團的目的、任務和成員名單,聯係人是徐彬如。總之為我黨做了許多工作。一九四九年二月接受保全同官煤礦任務迎接解放,協助馬進礦長勝利完成了護礦任務。

    白超然一九三三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係,獲學士學位,同年回到陝西,先後任省建設廳技正兼探礦處地質調查組組長(1934——1938)、白水建業煤礦總工程師兼經理(1940——1943),為渭北煤田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以後開發奠定了基礎。西北農學院教授兼總務長(1943.7——1944.7)、三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1944.8——1947.1),保護了許多進步青年免遭反動派的迫害。陝西省建設廳礦產勘探隊技正兼隊長(1947.2——1949.5)、西北大學地質係教授(1948.1——1949.7)、同官煤礦副礦長(1949.2——1950.6),此時期著有《同官煤田地質》、《安康區砂金礦簡報》、《陝西之煤》、《怎樣認識普通岩石》、《構造地質學》、《陝西太白山一》、《千陽魚化石》等文。新中國成立後,白超然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一九五0年七月服從組織分配,從銅官煤礦調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開始從事鐵路工程地質工作。

    一九五0年以前,我國鐵路的勘測設計與施工部門沒有工程地質隊伍,也未開展地質工作。寶天鐵路盡管一九四九年已修通鋪軌,但因沿線地質病害嚴重而不能正常運營,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0年雨季沿線發生大規模泥石流與滑坡,當時擔負西北新建鐵路和舊線改造的西幹局也因地質病害而影響了工程的進行,開始認識到地質病害的危險性,經與有關部門聯係,局長閻揆要電報催調,白於一九五0年七月應急赴天水西幹局技術室任代正工程師,負責西北地區鐵路工程地質工作。此後的三十年工作中,他不畏困難,勤勤懇懇為鐵路工程地質工作和西北鐵路勘測設計事業付出了辛勤勞動和才幹,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使西北鐵路地質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起來。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他以自己淵博的地質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為西北大規模鐵路建設培養和鍛煉出了一支技術水平較高、經驗豐富、規章製度比較健全、機具儀器設備配套、機構體製比較精煉、能勝任複雜地質環境的鐵路工程地質勘測的專業隊伍。目前地質學領域內,一門新型分支、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學已成為全國擁有數千人的大隊伍,公認白超然先生為奠基人之一。

    一九五0年由白超然從同官煤礦帶來的四名勘探技術人員和一部分工人、四部鑽機組成了西幹局一個勘探隊,白超然任總隊長,先後擔任了天蘭(天水——蘭州)、寶天(寶雞——天水)、天成(天水——成都)及蘭肅(蘭州——酒泉)四條鐵路的鑽探工作,通過勘探和深入細致地調查工作,為勘測設計提供了可靠的地質資料。在具體工作中,白超然親自對寶天115公裏不良地質找出了不良的原因,作出了結論,提出了措施。天蘭隧道施工用鑽孔解決通風,正確判定蘭銀(蘭州——銀川)地震烈度,決定蘭銀、蘭阿(蘭州——阿幹鎮)鐵路切合地區自然情況的黃土路塹邊坡坡度。在他的領導下,通過這一時期的鑽探、坍方泥石流研究,地質勘查、專業培訓等一係列工作,為日後開展鐵路地質工作奠定了基礎。

    一九五三年一月以西幹局設計處為主體建立了西北設計分局,至一九五六年五月,白超然任分局地質及路基科科長,二等一級工程師,由他領導工程地質工作;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在此階段還建立了水文地質和電探等新的專業和工程地質勘探的多項製度,在蘭新(蘭州——新疆)包蘭(包頭——蘭州)寶略(寶雞——略陽)段上正式開始地質工作;為解決人員缺乏的突出問題,一九五三年元月西幹局采納他的建議開辦了西北地區第一個鐵路工程地質學習班,白超然一人講課。此次辦班為西北地區鐵路工程地質隊伍的成長及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地質勘測工作中,他經常深入現場解決疑難問題。如對蘭青線(蘭州——青海)的關鍵工程,長達二千五百米地質不良十分複雜的八盤峽隧道他都親自去了解情況和指導工作,對銅王(銅川——王石凹)線的地震等級,經過調查後作了科學的推斷,降低了原定的地震等級,節省了投資。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曾獲五三年“五一”節二等獎,五四年國慶二等獎,五五年年終一等獎。

    一九五六年六月,西北設計分局改為鐵道部第一設計院,設地質路基處,白超然因工作出色,被提升為處總工程師,此階段院勘探工作由淺而深,由簡單到複雜,鐵路工程地質專業隊伍不斷成長壯大,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通過對地質、水文地質、鑽探、物探、化驗辦學習班,為第一設計院培養了地質專業人才。工程地質專業人員從一九五三年不過人到一九五七年就發展到二百八十九人,形成了一支鐵路工程地質專業大軍。在白超然的倡議下,設計院貫徹了現場審核地質資料的措施,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設計質量,同時還實現了多調查、少勘探,露頭觀測及物理勘測,減少了大量的鑽探工作。一九五九年八月至一九六一年十月,白超然被任命為第一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負責全院的地質技術工作。一九六二年二月院總工程師調走,白超然任代總工程師。

    此間他注意了總結好推廣成功的技術經驗,在實踐中培養技術骨幹,在技術領導和決策中,貫徹了技術民主的方針,善於傾聽各方麵的意見,集思廣益,從不輕易做決策,為鐵路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工作創出了一條道路。

    白超然同誌十分注意著書立說,從五十年代開始,先後著有《鐵路工程地質人員手冊》(一九五七年出版、一九五九年人民鐵道出版增訂本)、《從工程地質角度看黃土》、《寶成、寶天鐵路地質病害總結》等,他領導組織編寫了蘇聯鐵路專家建議匯編《地質、路基》上、下冊,蘇聯鐵路專家建議匯編《水文地質》、《地層地貌區劃》、《大地構造綱要》……。在他的影響下,至一九八五年,全院共寫了二十二本有關地質專業技術書籍。

白超然曾兼任鐵道科學院西北研究所所長(1961——1966)蘭州業餘鐵道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學會甘肅省分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屆理事長,1979326日中國地質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代表,並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第一屆鐵道學會理事,中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編委委員,他於一九六二年被選為全國政協特邀委員,甘肅省二、三屆人民代表,出席了甘肅省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並被選為二、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離休。

    白超然是在西北享有盛譽的地質專家,在“文革”中,他身為高級技術專家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三中全會以後他熱烈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黨的領導和四化建設充滿信心,特別在他離休後、逝世前還帶病應有關黨組織要求,積極從事撰寫革命先烈事跡的工作,認真總結整理地質工作的經驗。(底稿尚存)

    一九八一年六月病逝於蘭州,享年七十八歲。

 

注:本文係1983年鐵道部第一設計院為中央統戰部《人物誌》所撰寫

 

 

加注:白超然生日應為:生於1903524日(光緒29年農曆428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