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回亂
(2015-11-14 07:28:51)
下一個
同治陝甘回亂
簡介同治陝甘回亂,另稱是同治陝甘回變,又稱是“陝甘回民起義等,同治元年即1862年爆發,持續16年(在陝甘區域持續12年,陝回餘部進入新疆還有數年)。陝西區的主要領導是陝西的赫明堂(任武隻是個小頭目),甘肅區的主要領導是穆三,整個運動的核心是馬化龍所在的甘肅省寧夏府金積堡(注意,清代甘肅包括了寧夏府、西寧府),陝回餘部進入新疆時期的領導是白彥虎。清軍前期領導勝保被慈禧賜死。多隆阿大軍如掘天河水奮洗燎原火,把陝回趕入甘肅,平定了回亂的第一次高潮。左宗棠平定第二次高潮,最終被左宗棠平定。這場回亂,人口損失高達二千多萬,其中陝西損失六百多萬[1],據中國人口史領域權威作品、複旦大學出版的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第635頁的統計,戰前(1861)鹹豐十一年的甘肅(不要混淆於現在的甘肅)人口1946 萬,戰後(1880)光緒六年僅存496萬,人口損失比例為75%。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7088116_1.html/ ]
背景1、生存壓力:明代後期引人的 美洲馬鈴薯等一批農作物在康乾時期的廣泛推廣、普及,導致了農業生產力快速增長,也導致人口快速膨脹,從清代初期的一億人口膨脹到三億多,導致康乾盛世。這個盛世的巨大代價是大量山地等被開發,巨大地壓縮了人們生存的戰略性伸縮空間,使得生存力經不住旱災等天災的危機衝擊,使得中國曆史上數百年一次的“人口膨脹產生大量遊民和困難群體—大戰亂大死亡—剩餘人口恢複性膨脹—大戰亂大死亡”的災圈再次出現。為爭奪有限的自然資源,回漢鄉村之間的械鬥不斷發生,往往形成世仇。通常這類械鬥主要以宗族或宗氏劃分陣營,但在陝甘地區由於其特殊情況則逐漸發展為以民族和宗教劃分陣營,這為陝甘回變埋下了伏筆。另外,鴉片戰爭後賦稅加重很多。這是一種官府壓力。2、民族矛盾由於文化習俗不同特別是伊斯蘭禁忌,回漢之間日常矛盾多。馬長壽《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曆史調查記錄》裏,大量漢回群眾都反映,遠因是回漢衝突存在已久。一個是,一些地方回民放羊及春天販運羊群踏損漢人青苗導致漢人殺羊,多地有羊頭會;二個是,回族青年一個勁地愛看漢人女子導致漢人演戲不準回人來看也發生一些衝突。早有過一些械鬥。鹹豐時期就有漢人上奏要求朝廷派賢明官員來解決問題。馬長壽調查反映同治回變的旗子口號是“滅漢興回”,同治元年文獻《鹹京被難述略》說這種口號旗子繡字是鹹豐四年(1854)。3、官府鎮壓新教暴動、仇恨廣泛這涉及的是哲派馬化龍回亂的一個重要背景。1)新教哲派政教合一式門宦組織的發展引發教宦之爭:回族門宦製度是回族社會宗教形式的組織化,舊的門宦早就存在。清朝乾隆時代起,首先在甘肅河州一帶回民中,新教“哲合忍耶”派創始人馬明心建立和發展了政教合一的新式門宦組織,是教民級的民間小政權。新式門宦製度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的興起,改變了原來的政治格局和民族關係,派生出十分複雜的內外矛盾。它的發展與完善使回族社會內部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強與提高了回族社會內部的組織化程度,領導者用民如使臂。這種搞獨立王國的宗教小政權做法,導致回族內部教派與門宦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從爭奪教徒到爭奪清真寺及其他各個方麵,最終導致一係列大規模的械鬥與仇殺事件。從清乾隆十三年開始,門宦之間的權力鬥爭共爆發了五次。清朝對回族教派門宦衝突,是扶持老教、打擊新教(乾隆皇帝稱回民新教是亂鬧事的“邪教”[2]),官府的傾向使得回族內部的教派衝突擴大為新教(主要是哲派)與官府的衝突。教爭的升級導致回族、撒拉族與官府矛盾的尖銳對立並以起事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模式幾乎成為清朝後期幾次回民起事的一般規律。2)屠殺老教、多次暴動、鎮壓、廣泛痛恨據《寧夏文史》第一輯的“何兆國:伊斯蘭教哲合忍耶派概述”[3],蘇四十三領導的兩次屠殺:1781年,哲赫忍耶創始人馬明心的弟子蘇四十三率領千餘信徒襲擊了老教村莊,殺死教徒百餘人,裹脅部分人隨教,迫使許多人外出逃亡。隨後老教告到陝甘總督衙門。隨後,總督勒爾謹委派蘭州知府楊士璣等赴撒拉族地區查辦,又被蘇四十三帶大隊信徒殺害。蘇四十三領導的兩次暴亂:當年,官府抓了馬明心以調解衝突,蘇四十三發動暴亂(罪上加暴為暴亂),攻破河州城(老教的總寨在河州,新教的在寧夏的金積堡和甘肅的張家川設立總寨堡)、殺了一批大官等人,圍攻蘭州,導致官府殺了馬明心,他加劇暴動,被官府聯合老教鎮壓,據馬汝珩《從海富潤案件看乾隆對回族的統治政策》:殺了哲派暴動的八千弟子。田五暴動:1784年田五、張文慶等為馬明心等報仇,在石峰堡反清起事,被官軍聯合老教的民兵鎮壓,戰死一千多人,事後推行鄉約協防,哲派由此轉入地下發展。這些衝突,哲派死傷二萬,懲罰的也多,產生廣泛的痛苦、痛恨。事實說明,新教派回民亂殺在先而且不斷升級事態。官府不支持打打殺殺的教派是正常的事,例如,當代官府也不能不打擊法倫功。4、清軍防務稀缺: 1851年起,陸續爆發太平軍、撚軍、雲南回民起義,清朝軍隊調往南方,以至關中防務成了真空。[2]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清朝無力維持西北地區的社會和平。5、太平軍引發:1862年太平軍進襲陝西,陝回起事領導團隊通過渭南縣總役頭洪興派人送款並引導他們進入渭華區域,使得伊斯蘭教哲合忍耶派發動的存在了多年的雲貴回變進一步蔓延至陝西,大量回民起事,導致同治回亂。另外,組織力戰鬥力強大的馬軍與漢人柔軟無力:習慣馬背行走的回民回軍有強大戰鬥力,而且新教哲派的政教合一體製也有強大戰鬥力,使民如用臂,這種對比是後來陝甘漢人雖多但不堪一擊的重要原因,一支二、三十萬人的回民新教馬軍可以殺掉千萬漢人。同樣可以想象,二十萬清軍入關就擊敗百萬明軍。階級矛盾?各地都有,陝甘地區也有某些事例,主要是個人矛盾性質而非“階級”這種整體級別的性質,沒有資料顯示當時陝甘地區的階級矛盾嚴重,它遠遠不如新教與異教徒的矛盾,而事件實質是屠殺異教徒。團練惡行問題?需要好好分析。有人舉例同治皇帝的老師張芾,作為團練惡行的例子,幾個例子即便是真,不足以作為一般情況。何況,他的惡行主要是起事者宣傳的,有的學者論述不可信,即便是可信也不足以作為一個運動的重要原因,更不能作為屠殺異教徒的原因,因為是不同性質的事。他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慘敗,被革職回鄉,以調解當地矛盾。史稱“此人以儒士自尊,歧視回民”,那麽此人會有節製的,自尊的儒士不可能完全拋棄仁愛,對新教看不起,這種世界各地存在的小矛盾不足以作為原因。因為新教不斷任性亂鬧,團練作為維護地方程序的力量,難免與新教衝突、乃至出現某些惡行,但不能把主要責任推到團練身上。
大屠殺暴行同治陝甘回變,陝回突出領導是赫明堂(那個任武名氣大但地位低,他殺了時阿訇元帥才得了一個高位、他隨後被藍明泰殺了),甘肅起事的主要領導是穆三(穆生花)。被屠殺的絕大多數是漢人,也有它族民眾。同治元年(1862)的陝西,在太平軍進入陝西的形勢下,一些回民領袖率領大量回民起而響應,一方麵報複舊教派的長期衝突,一方麵趕殺漢人,他們發動了"傳帖殺人",然後想要殺光陝西漢人。陝回起事前,他們秘請鐵匠打製刀具,殺掉鐵匠以防泄秘,然後盡購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驚奇的官府稱為"買竹"事件。當時西安城裏的陝西巡撫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民,對城裏回民未殺一人;緊閉城門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再派陝西團練使張芾前去安撫。陝回起事的一個小首領任武,參加過雲南杜文秀起義、回到陝西準備起事。張芾去查辦他的事。他殺了張芾,再殺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沒有任何顧忌,血戰到底。起事者們對普通回民的一個重大欺騙就是製造恐怖的滅族謠言:宣傳前皇帝老師張芾帶有“秦(陝西)不留回”的命令。
也有仁道的回民,臨潼縣的一個回民教師接到殺人傳帖後的第二天,緊急報告縣長。然後回家,知道回民不會饒他,殺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兒女,自殺後人為之立祠。臨潼知縣通報情況後,緊急關城才保住了城內一些人,而該縣渭河兩岸的村莊無一幸免,鄉下的30萬漢人全被殺。另一位首領白彥虎殺人最凶,立誌掘掉黃帝陵。穆斯林民兵30萬人號稱"陝回十八營",幾個月內在關中平原殺人五百萬,80%的漢人。一年時間關中26個縣長被回民殺害。隻有一些縣城內和逃入驪山的人口幸免。[2]陝西回軍先期是占優勢,後來不抵清庭新派的多隆阿清軍的進攻,轉入甘肅一路走一路殺,一次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共約600萬,全省人口減少70%。一年之內,陝甘兩省共有1100多萬漢人被殺。十多年的暴亂,陝甘減少人口二千萬。史稱"同治回亂",主要指陝甘地區的回亂。[2]忙於鎮壓太平天國的清廷派不出能幹的將領或軍隊來對付新教派回民暴亂。到1864年,整個西北烽火連天,甘肅、陝西、寧夏和新疆落入了暴亂者之手。當1866年撚軍西路軍突入陝西與回民會師時,威脅加強了。充滿憂慮的朝廷委任左宗棠為陝甘總督,肩負肅清兩省叛匪的特殊使命。其時左宗棠正在征剿撚軍,無法立即到任。直到1868年8月清軍平定了撚軍之後,左宗棠才得以將注意力轉向陝甘回亂問題。左宗棠平暴,是相當能幹的,剿撫兼用,應該說,剿暴過程也是殘酷的。清軍主帥左宗棠辦平暴非常嚴厲。回族亂民群體死亡也重。陝回死亡有數10萬人。陝西暴軍首領馬化龍的金積堡軍糧盡援絕。馬化龍親赴劉錦棠營中請降。表示願以一人“抵罪”。馬化龍及其子馬耀邦向清軍交出各種火炮56門、各種槍千餘杆。並寫信向王家疃莊的回民軍勸降。左宗棠惱恨馬化龍反複無常,瘋狂大量地殘殺無辜,實屬罪大惡極。1871年(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馬化龍與親屬及暴亂首領共1800餘人被清廷處死。清廷將其頭顱遍示全國各地達10年之久。其子孫幾被剪滅殆盡。陝西上百萬回人,大量被殺,大量被遷走,大量的吃豬肉改回漢族。另一匪首白彥虎逃往新疆。後來左宗棠收複新疆,白彥虎帶領一些人逃到中亞,是今天一些東幹人的祖先。明朝末期的張獻忠屠蜀、及陝甘同治回亂,都是對族群的大屠殺運動,不是什麽階級鬥爭領域的事情。一個東幹作家寫的《19世紀下半葉的東幹起義及白彥虎在其中的作用》文章就歪曲了曆史。真實情況是野蠻大屠殺。如果硬要中性地說,則是“起事”。影響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陝西遭受如此浩劫[2]。根據當時的經濟軍事情況來看,回民的動機既不是反抗壓迫的"自衛",也不是"反清"。他們不為謀財,不為占地,沒有計劃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當地進攻縣城,圍獵村莊,對漢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戶,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種族滅絕。當時甘肅的靖遠民謠: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彌漫天。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帶煙,萬裏黃流寒。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1864年,已從地方武警上升為人民解放軍的湘軍,左宗棠率部追剿撚匪進入陝甘。左公對於回民剿撫兼用,下令"所有白彥虎部回逆,拒納降,斬立絕。"[2]1862-1873年間,回民起事遍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彥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後逃往俄羅斯才告平息,史稱"同治回亂"。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殘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手段更殘酷,規模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據《中國人口史》的統計,戰前(1861)鹹豐十一年的甘肅人口1946 萬,戰後(1880)光緒六年僅存496萬,人口損失比例為75%。穆斯林針對"異教徒"屠殺,遍及時空,不足為奇。奇怪的是,有些中國史書,把屠殺漢人的白彥虎說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漢人的左宗棠說成劊子手;把純粹屠殺兩千萬漢人同胞的族群大屠殺、也屠殺大量舊教派回民的宗教屠殺,稱作"大起義",義在何處?消滅異教徒這種血腥做法、這種罕見浩劫,是誰的同道?[2]
動員方式1、宗教體製宗教體製有強大力量,也是一些回民尋求特殊幫會勢力庇護和增加力量的一種原因,使它吸引了大量回民。這是組織上的大眾動員方式。2、製造傳播民族被滅絕的恐怖謠言,裹挾大量回民並激發殺氣,是重要的大眾動員方式。有人引當時華陰縣紳士李啟訥所記華州、華陰兩縣回民叛亂,供參考:“四月十九日,撚匪至渭南赤水鎮,華州團練約集華陰鄉團合力堵賊。迨華陰鄉團齊集華州,詢及華州回漢砍竹躂架之事,因而團練中有無賴者,忽起搶劫回民之念,然難以為辭。遂聲言回民將作撚匪內應,必先除內患,然後再堵匪賊。二華團眾,即尋至華州之秦家村,秦家村者,係華州回民居住之一所也。團眾直至秦家村,聲言‘回民造反,必先剿洗!’而秦家村回民自知無罪,苦口哀求,團眾堅執不允,登時將秦家村放火燒毀,任意搶劫。團眾此時,心滿意足,飽載而歸。恐回民之鳴於官而治其最也,又於各處飛遞傳單雲‘陝西不留回民,天意滅回!必將回民殲除淨盡,回房燒毀不留!’各處見傳單後,助糧助兵。有不從者,仍以燒房殺戮為令。遂致回民居住不安,逃避無處,絕無生理,拚命相爭。”同治元年,“聖山砍竹”事件後,團練無賴到秦家村放火搶劫殺人,後來出現“張芾事件”——宣傳發現了所謂張芾帶有“秦(陝西)不留回”的皇帝命令。當時清軍在陝中隻有一萬兵力,如何可能去屠殺二百萬戰鬥力比較強大的回民?不能對付西北撚軍的清朝皇室,居然還會去以雞蛋碰石頭、以自尋死路嗎?(參考文獻:天涯論壇:“同治回亂中的“張芾事件”真相——曆史隻談真相”)
恐懼蔓延、仇殺互生總體上是任武、白彥虎、馬化龍等暴軍屠殺在先,如最先事件是將八女井漢民屠殺幹淨,接著也是整村整縣屠殺。同時要看到,任武、、白彥虎、馬化龍等暴軍的大屠殺,在有的地方引發漢民防備性地屠殺回民,這種互相恐懼又激發更多的屠殺。在無政府的西北狀態裏,各種力量彼此屠殺,撚軍本來不是回軍的敵人,後來回軍與撚軍也對殺了,因為在回軍大肆屠殺異教徒這種新形勢裏,撚軍也是回軍的異教徒。(參看資料:亂西北——同治****(最新更新)—天涯論壇)1863年甘肅有些回民受到動員開始起事,不過覺得難以下手痛殺漢人鄉鄰,後來被卷入大勢。
是否起義這個運動的性質,有爭論。曆史上稱為“同治回亂”等,鬥爭主義時期改定為起義,當代很多人認為是法西斯主義一樣的屠殺運動而且比希特勒做法更過分。1、起義論——回民起義之初,主要是回漢民之間的矛盾,經常有械鬥。當時70%的漢民抽大煙,身體不好,而回民常習武,心齊,械頭時多數是漢民吃虧。回民起義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軍隊集中到南方對付太平天國和雲南回民起義,關中地區防務空虛,一些回民首領屠殺漢民報私仇。馬汝珩先生在《試談清鹹同年間回民反清運動性質與領袖人物評價問題》一文中指出 “當然,我們說鹹同年間回民反清運動的性質帶有濃厚民族鬥爭的色彩,並不意味著對這次運動階級鬥爭意義的全部否定,因為“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盡管這次運動以反抗清政府民族壓迫為其主要目標,然而在運動實際進程中,群眾的自發勢力不能不給滿漢官僚地主階級以一定的打擊。”“因此,從階級鬥爭意義來說鹹同年間的回民反清運動,也應屬於中國近代史上各族人民反封建鬥爭的範疇,具有一定反封建剝削鬥爭的意義。“霍維洮先生在其《同治年間甘肅回族反清運動性質再認識》一文中認為“長期以來,史學界把同治年間甘肅回族反清鬥爭視為以太平天國為主體的清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認為它是一次反封建的運動。又因為這次運動明顯的民族特征,而說它同時具有反民族壓迫的性質。這些研究無疑是富有成績的。但由於直接資料的缺乏等原因,人們對當時回族的社會狀況和回族反清鬥爭內容的認識還很不充分,而對其鬥爭性質的論證主要是從清政府封建統治這一外部因素來進行的。筆者認為,回族反清運動、在不同地區,其性質各不相同,需要分別研究不可一概而論。就甘肅回族反清鬥爭而言,反封建之說尚有商榷之餘地反民族壓迫的具體內容亦有待於進一步分析”。楊永福、楊紅偉兩位先生在《試論同治年間甘肅回民起義前後的回漢民族關係》一文中指出“由於諸多複雜深刻的原因,甘肅回民起義前夕的回漢民族關係日趨緊張。起義發生後這種緊張關係進一步發展,尤其在初期比較普遍地存在互相仇殺的現象。同時,回民軍領導人在主觀上有改善回漢關係的願望,並在實踐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根本改變民族關係的逆向發展。回漢民族關係對起義的結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加速了起義的失敗。[1]2、微起義、大屠殺論同治回亂有複雜性質,其反抗性、起義性隻占極小成分、微型成分,占絕對壓倒優勢的性質是亂屠殺。第一,起事之初對清政府有微型反抗性。1、反抗清政府以老製新的政策:18世紀,甘肅籍的神職人員馬明心通過研究神秘主義派別——蘇菲派(該分支源自麥加和也門),在中國西北回民中創立了虎夫耶和哲合忍耶派,稱為“新教”。新教派的創立引發中國伊斯蘭教內部引發爭鬥,1781年和1783年的“新教”與“老教”爆發武裝衝突,但被清政府及時平息。在甘肅老教與新教不合,引起老教勾結官府鎮圧。馬明心被殺,激起蘇四十三與田五暴動。2、反抗清政府以漢製回的政策:“中國清真網”《“同治回亂”過程》介紹:左宗棠在分折這次戰爭的起因時指出:“回漢雜居,俗尚各別,睚眥小忿,本人情所不能無。” 回、漢兩族對於這種因習尚絕殊而導致的“齟齬相仇殺,(亦)視為固然者久矣。”鹹豐八、九年間,有些縣分就發生大規模的回漢持械毆鬥的事件。 然而,清政府卻利用這種矛盾,采取以漢製回的政策,處處偏袒漢人,“凡爭論鬥毆,無論曲直,皆抑壓回民。漢人複持眾欺淩,不知回性桀驁,億萬同心,日積月長,仇恨滋深。”3、這種反抗在起事之初隻具有微型性質因為,起事之初,基本事情不是殺官府,而是對漢人整村整縣的族群屠殺。渭河兩岸的全縣村莊,30萬漢人全被殺光。何況,新教回民非常好勇鬥狠,對舊教回民和漢人常有欺壓,使得官府常常同情弱勢方,雖然新教回民不滿,不能認為都是偏袒。——駁議:反抗清政府的攤派的經濟重壓?與大屠殺是兩碼事。乾隆年間,加征 “平餘”,巧立名目,攤派重疊。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正賦一兩之上,“正耗”、“平餘”加至一兩五六錢之多,換言之,實收的田賦增加到了正規田賦的160%。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對外割地賠款,對內需要籌措大量軍費鎮壓各地農民起事,因而對農民的苛捐雜稅更為加重。陝西地區,在****之前就爆發過兩次農民運動。(該部分參考“同治陝甘回變—維基百科”)反抗清政府的攤派的經濟重壓?與大屠殺是兩碼事!——第二,廣泛地亂屠殺是基本事實起事初年,就屠殺了一千一百多萬漢人,是族群大屠殺。——第三,全程裏反抗是微型的,亂殺是大質“同治回亂”的基本過程就是對異教徒的大肆屠殺。3、完全的大屠殺論——這種看法否定微型起義的因素,以馬化龍為例,不容掩蓋的曆史事實,一是,官民衝突的起源,不是乾隆政府,而是馬明心政教合一的民間新政權威脅官府和社會秩序,政府難免壓製(實際上壓製不力,沒有禁止)。二是,新教連續亂殺,哲合忍耶派創始人馬明心的弟子率千餘信徒屠殺百餘老教徒,導致老教上告,說明亂教不像新教一樣亂殺人,接著殺死陝甘總督委派的調解人蘭州知府楊士璣等一班人馬,並暴動,攻破河州、圍攻蘭州,導致鎮壓及馬明心死亡。曆史事實說明,都是新教派回民亂殺在先。馬明心後人、新教領袖馬化龍1862年的起事,繼承曆史仇恨並推行建國欲望,是繼承曆史罪過。三是,新教回民與漢人的矛盾,大多是因為新教派的強悍要求不合理,欺負相對溫和的漢人,雖然也有漢人欺負回民的,“因俗而治”的政策[2]總體上不能說無理,總體上不是偏袒漢人,當然,當然執行過程會產生弊病,出現偏袒。一大問題出在哲合忍耶文化、特別是政教合一體製。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曆史和現實第一,任武、白彥虎、馬化龍等一夥大屠夫是大罪之徒,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消滅異教徒、族群大屠殺的理由,否則猶太人就有被歐洲各國屠殺的理由,“一戰”後國際條款對德國的某些不公道就可以成為希特勒瘋狂的理由了,回族也有被屠殺的理由,如此一來,人類還有正義和人道可言嗎?《布哈裏聖訓》某些非常野蠻的內容應該拋棄。伊斯蘭極端主義是滅絕人性的極端法西斯主義,比希特勒主義更殘酷!試問,在當代埃及,基督徒隻占埃及9千萬人口的10%,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占埃及大多數的穆斯林教的歧視和暴力。第二,曆史上人類曾長期處於野蠻時期,一般民族某些人都有過凶殘運動,例如漢族的張獻忠,曾被譽為明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實則是屠蜀的大屠夫,成吉思汗屠城是曆史事實,歐洲人進入美洲時也有野蠻屠殺事件,不應該為人類野蠻曆史文過飾非。第三,其後人是無辜的。
曆史教訓官民衝突、民族矛盾,這種基本問題在中國很多時代都長期存在,但同治回亂這種對異教徒千萬大屠殺的事,與張獻忠屠蜀運動一樣,都屬於罕見現象,因此,其共性教訓和個性教訓,都需要注意。一是,人口膨脹難免醞釀遍地災難。人口增長要與生產力生存力相適應,要留出應付天災的豐富餘地。二是,建立公道的執法體係(辦理民族案件最好是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合議庭),防止壓迫和積怨,也建立民族間的大體互信,這是這個事件最核心的教訓。三是,傳統伊斯蘭某些舊文化的野蠻性,伊斯蘭極端文化是這個超級慘劇的根本原因,才導致以極端欲望和非常型痛苦因素為動力的族群大屠殺運動。伊斯蘭文化有溫和與極端之異,區分為綠教與血教。《布哈裏聖訓》某些非常野蠻的內容,如殺掉叛教者、過度報複,應該拋棄,很大程度上它有邪書性質。馬化龍派的新教伊斯蘭把原教旨與暴力緊密結合。改良伊斯蘭文化,使傳統伊斯蘭走向文明化,是重要結論。因此,中國的伊斯蘭應該不受中亞伊斯蘭的製約,走自己的文明化道路。基督教經曆過中世紀野蠻,改良了,走向了文明,同樣,伊斯蘭教也有文明化這種進化的曆史使命。應該說,野蠻思想,曾存在於人類多種野蠻鬥爭文化裏,如張獻忠屠蜀也是。尊重人權,是現代文明的核心要求。這個超級慘劇的最核心教訓,大概是處理民族案件應組成多民族合議庭,建立民族間的大體互信。推薦了解:1、極端同情派文章:“維基百科—同治陝甘回變”。著作:“哲合忍耶”。2、高度批判派文字:天涯論壇—為何說陝甘回亂是反人類的宗教戰爭。鐵血社區—從《同治回亂真相》談真相。中華網—“同治回亂”白彥虎認為建立伊斯蘭國家的時刻到了。3、事實尋真:著作:“漢回兩族老人:同治年間 陝西回民起義曆史真相”。中國清真網《“同治回亂”過程》。天涯論壇:“同治回亂中的“張芾事件”真相——曆史隻談真相”4、當時官府人員談論的,《守岐紀事》, 《秦隴回務紀略》, 《道鹹宦海見聞錄》, 《秦難見聞記》 ,《左文襄公奏疏續編》 ,《清文宗實錄》。5、:“漢回兩族老人:同治年間 陝西回民起義曆史真相”,“同治回民起義調查記錄-真實的調查,錯誤的結論_煮酒論史_天涯論壇 ”,“同治陝西回民戰爭之梳理—天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