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90)
2016 (5)
2017 (183)
2018 (212)
2019 (250)
2020 (211)
2021 (193)
2023 (187)
童年,我們這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要像雷鋒那樣,凡事先人後己,與人為善,把別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放在最後一位。
這種教育,並不隻是要求在學校這麽做,在工作環境中也要求這麽做,在一個家庭裏也要求這麽做。
但是這麽做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學校這麽做,被稱之為傻子,在工作環境中這麽做會被淘汰,唯一的,在一個家庭裏這麽做,還是有收獲的,因為人們對親人的愛,大概是這個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愛了。
雖然,也有人不愛親人的。
如果你的孩子很有出息,人家會羨慕你,如果你的伴侶很出色人家也會羨慕你,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都可以成為人們心中的驕傲。
也有對親人愛著愛著就受傷的,雖然不多,確實也有。
對別人好,收獲與受傷常常交替出現,然,我們童年的教育是這樣的,所以,傷害,很難學會,跨出那一步,會有很嚴重的犯罪感。
初來加國的時候,常去教會,經常聽到的教義也是人要謙虛,不要貪婪,不要與別人比財富,比有多少套房子,要學會愛,學會包容。
後來,那些不比的人兩袖清風了,就快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而比的人,卻贏得盆滿缽滿的。
我從來不覺得雷鋒傻,也不覺得那些善良著善良著就變得貧窮的人卑微,可問題是,現在做雷鋒的人快樂麽,現在因為善良而漸漸貧窮的人快樂麽。
我常常聽到另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聲音,就是人首先要愛好自己,不愛自己,誰也不會愛你。
還有,人要學會讓自己富有,隻有富有了,才能有機會善待他人。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說法,自己都不愛自己,還怎麽會有人愛你呢。
童年的鄰居,最賢惠的阿姨,把家人的一切利益都放在至高點的阿姨,吃剩菜,每天從早到晚為家人勞作的阿姨,最早離開了人世。她走的時候才五十多歲。
後來,母親有位特別要好的朋友,也是個凡事先替別人著想的人,六十來歲就走了,她得了癌症,最後要求放棄治療,不想讓家人花冤枉錢,自己就那麽走了。
非常可惜的兩位阿姨。
童年,她們都做過好吃的東西給我,都在我孤獨的時候,陪我玩過,說過貼心的話。
好難得啊,那些貼心話,對我一生都有影響,雖然也就隻有一兩次,但我記得很牢,因為,回憶起來,很溫馨,那是被關懷和在乎的感覺。
兩位活得很無私的阿姨,隻擁有了短短的一生,不知道,這是不是巧合。
或許,是早早離開了人間這個地獄吧。
不過,也有與人為善的老人,活得特別長壽的,生活質量還挺高,從這點來看,我就不讚成好人不長命的說法了。
或許,能夠長命的老人,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知道怎麽善待自己吧。
可見,愛自己確實很重要,隻要愛得合適,怎麽愛都可以呀。
而關於財富,錢不是萬能的是金句,沒有錢萬萬不能也是金句呀。
那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金句呢,兩個其實都是,要愛財,卻又不能把賺錢當成唯一的人生目標。
那怎麽愛財呢,如何操作是關鍵。
後來人們就提出了情商,財商,膽商等等新的學說了。
對不對先不討論了,現實的小日子要過下去,就不能少了錢,沒有錢,連養育子女和給老人盡孝都很難做好,所以,怎麽能沒有錢呢。
錢啊,請你常來我家坐坐,我香茶美宴放放好,你來歇歇腳,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吧。
就這樣,凡事就變得不那麽絕對了,凡事好像可以這樣,好像又可以那樣,凡事今天這樣,明天那樣,都對,都有道理,我們必須要學會的,就是適應。
活在昨天,適應昨天,活在今天,適應今天,活在明天,想好了要適應未來。
適應這種活在兩種教育夾縫中的生活,並活出精彩的火花來。
玫瑰,哪一種都那麽美,她們很能適應環境,甚至於也能活在岩石的夾縫中,並傾情綻放。
我的耳朵,還可以感受很多美妙的音樂和歌曲,我要珍惜這樣的幸運。
好文!問好橄欖。
花兒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