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90)
2016 (5)
2017 (183)
2018 (212)
2019 (250)
2020 (211)
2021 (193)
2023 (187)
上周天氣溫和的時候,我出門走走,順便就去了家附近的超市,很自然地逛到了花草櫃台。
正在看花,聽見一對白人母女正在對話。
女兒也似我這般年紀,中年了,母親也似我母親那般年紀了,依然行走自如,女兒問她喜歡眼前什麽花,老人家指著微型係列的長壽花,我一看,還真是好可愛,不過我有很多盆正在開花了,就沒有買,那女子接著問她的母親喜歡什麽顏色,老太太指著粉色與黃色的,女子便拿起了那兩盆花,放到老人家麵前,說到:“這個放到你廚房的窗前吧!”
老人家點著頭,緩慢回複著女兒的話,麵露笑容。
無意之間遇到的這段母女情,讓我頗覺溫馨,人們對於親人的愛,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
帶母親買花,哄哄老人家開心,是一件做起來沒有壓力的事情。
許多年前,我傍晚在家附近散步的時候,也看到過一個六七十歲的女人,追著她的小孫子吃飯的情景。
以前,我聽說過,西人一般不幫著子女帶孩子,但是也不是絕對的。
我親眼所見的那位女性,就是在追著小孫子或者是小外孫子吃飯呢。
人都是隔代親,這一點,看來世界通用。那女子追完小孩子以後,又將其攙在手中,表情特別滿足的樣子,連臉上的皺褶裏,都漾出了笑的漣漪。
這笑很美,因為來自愛,來自天性。
說句良心話,孩子或者第三代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帶來的最大樂趣就是這種天倫之樂吧。這是父親常常對我說的話,天倫之樂是一個老人最渴望得到的。
想起我認識的一個加拿大小女孩,二十多歲,跟她的外婆感情特別好,但是疫情期間,不能去看望,她隻好站在敬老院的樓下,與自己的外婆見一麵,有時候,也給外婆打打電話,哄哄外婆開心,據說,這是她媽媽從小教給她養成的一個習慣,她就從小學會了愛自己的外婆。
中國人的父母,都是把孩子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親人的,我知道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他們嗬護有加,為了他們的前途豁出命去爭取,又把自己勤儉節約下來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兒女身上,特別是兒女們的教育和事業起飛的時候,有這樣的父母幫忙,是一輩子的幸運。應該好好孝順這樣的父母。因為,他們是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把一切都給你的人。
西方社會的父母,其實現在也非常關心自己的子女了,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個了,以前說隻要孩子成年就趕出家門的事情,已經很少了,除非是問題家庭,我想,那是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家庭溫暖吧。
父親生前,常常遇到來訴苦的親友,都和家庭問題有關,父親真是很善良,都是勸親友要懂得互相理解。也真是沒有辜負親友一家人同時對他的百般信任。
父親也教我遇到朋友親友之間有矛盾要勸和,不要拱火,說那是很不好的,母親也是這麽說,從來都是要我善待親友,無論人家怎樣,都要勸人家一家人和睦相處,而且,不要羨慕人家富有,自己要努力,要節儉,要學會理財。
生活在北美一段時間,我發覺西方社會的和東方社會的父母,其實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隻是教育方式上有一點差距。
西方社會更注重自由與理解,東方社會更注重鋪路與扶助。
很多中國父母,一早就為孩子的未來操心,比如學什麽專業有出息,就強烈期待孩子去學這個,而且一路上自己辛苦掙錢,再把掙來錢投入對孩子的強烈期待中,甚至自己節衣縮食,幫孩子的未來鋪路,讓孩子不僅很有出息,最後比自己還要富有很多很多倍。所以中國人,把孝道看得特別重,父母幾乎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鋪路石了。
而西方父母,比較注意孩子喜歡怎樣的生活方式,不會過於幹涉,他們也愛孩子,也資助孩子,但是都是不影響自己人生享受的前提下,比如,自己也住好房子,甚至是比兒女更好的房子。自己也要享受人生,也會高消費,不是要把每一分錢存下來為兒女,當然,到了生命的終點,會和中國的父母一樣,把自己的積蓄傳承給自己的孩子。西方社會的父母,生前通常比兒女富有。
兩種不同的相處方式,並不影響親情的傳遞,如我開頭看到的那對母女,相處得也是那麽甜蜜。
我想,無論在那個國家,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都是天經地義的吧,而且,孩子小時候,養孩子是義務和責任,父母老了,養父母,也是孩子的義務和責任,彼此相輔相成,哪裏的文化,都對親情開著好幾盞好幾盞綠燈的。
感恩那些為親情開綠燈的舉措,並相信,這種舉措會更加完善與強大。
對一盆花,也要像對孩子那樣關心與愛護,受了傷還是這麽漂亮,如同一個擁有愛的孩子,即使先天不足,也有散發光彩的機會了。
+100,菲兒說出了我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