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月碎骨記 - 老話說的對嗎?

(2020-03-07 18:25:57) 下一個

傷筋動骨100天,這次通過實踐檢驗了這句老話。

把恢複過程中關鍵的日子列了一下,光從時間上看,兒童節摔跤,第10天做的手術。正好兩個月的時間,手臂的伸直度跟彎曲度就恢複到原來的90%以上。回頭看看覺得很快,但過程中的感覺卻是度日如年。

周一做的手術,周五就回醫院複查了。包紮去掉,直接去見了複健(OT)專家,有點意外,還以為要靜養一段。這時候手臂既不能彎曲也不能伸直,隻能以一個角度端著。學習了幾個初步的複健動作就回家了。每天自己練習,有點急,因為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都做不了,統統要換成笨拙的左手,吃飯主要靠勺子叉子。幸好養的是女兒,訓練有素的領導還能幫我紮個小辮子,綁個蝴蝶結什麽的。得意

手術後兩周,正式開始每周兩次的OT。衷心喜歡我的理療師,每次30分鍾的療程,基本是5分鍾handbike 熱身,15分鍾按摩,10分鍾在指導下做複健動作。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她一點不嫌棄那道醜陋的傷疤。揭開紗布後,我自己一直不敢看不想觸摸傷口,心理上有無法跨越(不可理喻)的障礙。理療師每次都認真的用lotion按摩,告訴我這個大神醫生的縫合非常好,不用擔心。她用力按壓幫助屈臂的時候,非常痛,開始幾次我幾乎要哭。雖然痛,第一次理療後,手臂彎曲度就從75度提升到60度,每天自己做複健動作時的感覺也一點點輕鬆起來。 6月最後一天,右手短暫觸碰到了鼻尖,雖然用了很大的力氣,頭也投機取巧的扭動著幫忙了,但是仍然感覺歡欣雀躍,記下來第一個裏程碑。

7月2號也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動作裏加了一個1磅的小小啞鈴,仍然使不上力,但重要的是可以慢慢開始練習恢複肌肉力量了(可以右手自拍啦!)。獨立日假期後回醫院複查,醫生看我仍然不能摸到自己的臉(擱新冠期間可能是個好事),斷然讓我開始使用神器JAS,還叮囑我一定要work harder.。

這個JAS, 是複健過程中一個非常給力的工具, 幫助完成了最後康複的飛躍進展。理療師測量好後下單,7/18 銷售送貨上門。很nice的一個大叔,耐心教我怎麽樣裝卸,調節,和使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30分鍾,用外力一點點的跟scar tissue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上JAS的第二天又有一件高興的事,理療師按摩中,傷口最後一塊結痂脫落了,我們倆以歡呼high 5形式慶祝了一下。加油

使用這個得力工具以後,進步更加突飛猛進。不到一周時間,已經可以用右手刷牙了!也可以自己梳小辮了!雖然右臂舉著還會酸痛,但可以觸碰到自己的頭發跟臉,重新緩慢做日常小事,是個非常大的鼓舞。8月中旬,右肘彎曲度伸直度都已經接近以前的正常角度(伸直度要差一些)。9月中,JAS的使用調節已經達到最大範圍,使命完成。右肘功能恢複正好100天。拍片看骨質生長到位則是11月中旬,比百天要長。

兒童節後第一次自己梳的小辮子。

 

再說說恢複期的運動安排。受傷後我最害怕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把好不容易跑出來的心肺能力全部丟掉(一輩子的運動菜鳥,進入中年才跑起來不容易啊)。有所憂則必有所行,手術後一周就回了健身房,每次40分鍾的cardio interval, 以前絕少用的recumbent bike 跟elliptical 成了主力。cardio後再做一會力量,下肢用器械或者walking lunge, 上肢左手用非常小的啞鈴,主要想保持對肌肉的刺激,希望不要萎縮太多。右臂隨著好轉,也慢慢開始上小重量,用小啞鈴或者cable pulley。等到手臂彎曲度好一些了,開始重回跑步機慢慢跑,那時大概6月底。其間在家上班的白天,中午一定會出門,頂著烈日,暴走幾邁,否則心裏不安(算不算走火入魔呢?),暴走的間接收獲是對鄰裏間的各種小路開始了如指掌。

7月10號的晚上,一時興起,穿上新的跑鞋,受傷後第一次室外跑。其實就是在學校操場繞圈小跑了一下,呼吸稍微有點紊亂,可是狀態並沒有完全跌落懸崖,跑完興奮了很久。

 

這雙有紀念意義的新鞋現在已經犧牲掉了。嗬嗬

 

 

後遺症有沒有? 還有些。雖然現在器械,dumbbell, barbell 的使用重量已經恢複到以前水平,但是做自重俯臥撐或者plank的時候,右肘仍然有感覺,動作不到位(太push會有疼痛感),而且堅持時間很短(右臂會抖,應該是肌力仍然不夠)。貼完上篇後網友留言(謝謝胡馬克),分享的恢複體會提醒了我,決心繼續有意識的做伸直的複健動作,work harder, 慢慢恢複到跟從前一樣的狀態(希望哦)OK

傷口外觀恢複也很滿意,細細一條白線,過幾年估計就跟c section 的那道一樣,幾乎看不出來啦。4H姐提到的bio-oil我也用了,發現對左臂一處蒸汽燙傷的疤痕作用明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顏色開始變淡。 此處多謝!

 

最後感謝一下孩子爸,用行動再次證明了自己巍然不動的好隊友地位。 夏天裏恢複期的幾個月,每個周末都帶著孩子媽城裏城外找好玩的地方逛,犧牲了寶貴的加班時間嘻嘻。並且破天荒的願意跟老婆穿情侶裝。在老婆突發的情緒低落期,用嚴謹的邏輯跟及時的行動迅速穩定了軍心。

 

 

P.S. 前年我老爸因為car accident, 做了單側髖關節置換手術。 我在中山3院斷續陪了兩周。對比之下,國內的康複措施簡單而粗暴。出院時,隻是護士拿了薄薄的小冊子,交代我們回家後的康複動作跟注意事項,曆時5分鍾。我問什麽時候需要回院複查,主治醫生說:沒事就不用來了。可以理解是資源跟人口數量造成的差異,但我還是希望國內有一天能夠有條件有意識的對病患給予更多物質跟心理上的關懷。  

囉裏囉唆寫一堆,免得過幾年老吃到忘記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