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寫歐體字的人很多,現在基礎書法教學從歐體字入門的也不少,但是當代寫歐體字很神似歐陽詢的人幾乎沒有。比如孟繁禧被稱為歐體大家,但他的字比歐字平和得多,也許太多了。田英章寫了一輩子歐體,他自己也承認寫得並不那麽像歐字。歐字險峻中顯平正的美感怎麽來的?為什麽這麽難學?
這兩天我也在臨寫九成宮,有兩點兒體會。
第一,雖然被人稱為天下第一正書,九成宮裏的字左傾之勢挺強烈(見下麵的圖片)。在楷書裏橫畫扛肩是常規,也就是往右上略斜。但是九成宮不止有這個筆畫特征,整個字也多左斜。比如,陳,名,上,德,玄,功,運,幾,深,莫,鑿,飲等字這個特征很突出,別的字也有左斜的姿態。其中,深字造型尤為獨到,幾乎有風車一樣旋轉的動感。
第二, 九成宮裏有不少豎畫也有左傾的姿態。比如,贄字中貝部的右豎折,陳字東部中間的豎勾,深字中木部的豎勾。 還有一種情況是是看起來不左傾,但把常規向左走的折畫寫得豎直或減少左向的角度。比如,鹹字口部的豎折,名字口部的豎折,莫字日部的豎折,飲字食部的豎折。這個處理方法有助於造成平正的視覺效果。豎畫傾斜,有悖於入門時橫平豎直的基本規範,一般人(包括本人)不敢像歐陽詢那麽大膽處理。其實橫平豎直一直指的是視覺上而不是幾何直線上的特征。常人不敢越雷池,歐陽詢敢。初唐三傑裏的褚遂良也有很多出乎常人的筆畫姿態。李世民首開以行書寫碑。那是個意氣風發,敢作敢為的時代。後人學歐體,多數學得僵硬呆板,學歐而出歐的人幾乎沒有。
至於歐字多用方筆,也是造成險峻印象的一個因素。
天下正書第一卻以斜勢為妙諦,世事就是這樣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