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麵轉帖的視頻裏,似乎可以看到以下幾點:
一,她在運筆時基本不撚管。她執筆的大拇指位置比較高,也不方便撚管。要想撚管順暢,拇指和食指的第一指節最好相對於接近的高度。
二,她大量使用空中撚動筆杆的動作。經常時每字後放鬆執筆,調整角度,然後寫下一個字。有時候連寫幾個字後,調整一次。這個動作可以放鬆肌肉關節,符合人體工效學。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調鋒,為下個字的入紙角度做好準備。這個空中轉筆的動作,即使行筆不撚管的人也會用到。孫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她在自發自動地使用,達到了隻靠手感不需視覺就可換鋒的自如程度。
三,孫的字形妍美而多變,可以看出學王羲之的功底,也是很多當代人做不到的。她的筆畫幾乎每一筆都有輕重變化,這是我這樣的初學者做不到的。她能做書協主席,是有實力做支撐的。
結合她的其它視頻,也可以看出她書寫動作挺大的,手指/手腕/胳膊都有動作,站立寫大字時更明顯。
所以,網上所言”孫曉雲提倡撚管,沈尹默反對撚管“等說法是虛假命題。筆在紙上時,兩人都不撚管。孫充分利用空中撚管等動作來有效調鋒,無可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