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邊的樹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
正文

馬太福音第五章 節解 (圖)

(2005-08-08 22:35:47) 下一個

【太五2】「 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文意注解 「他們,」主耶穌教訓的對象,不是一般的群眾,而是有心跟從 上山,且到 麵前來的人(參1節)。 話中之光 (一)凡不肯出代價的人,就得不著主的話語,他們即使是聽了,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太十三10~16)。 (二)與主在屬天的境界裏有親密的交通,得著主的話語(「 就開口教訓」),乃是天國子民答應屬天要求的原動力。 【太五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原文字義 「虛心」靈裏貧窮;「有福了」快樂,歡躍,可稱頌。 文意注解 「虛心的人,」指心靈深處覺得虛空,今生的一切無何能滿足自己,因而轉向,追求神和屬神事物的人。 「有福了,」指自內心湧出的歡樂,覺得自己多麽幸福與快樂。 「天國是他們的,」動詞『是』字為現在式,指他們因拋棄俗世的虛空,轉而追求屬天的事物,所以現在就可以活在天國的領域裏,經曆天國的實際。 話中之光 (一)不是『自以為有』的可進天國,乃是『自以為無』的才可進去;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彼前五5)。 (二)在天國裏麵,是神作主,不是我們作主;因此,不是我們有甚麽可以給神,乃是我們從神接受甚麽。 (三)一個最具有天然才幹的人,可能是一個最壞的基督徒;有才幹的人,他所想的可能是要為主作甚麽,而不是讓主作甚麽。 (四)神是揀選一個知道自己貧窮、一無所有、一無所能的人,神不能用一個自己以為是合神用的人。 (五)事奉神的人是以神為中心,不是以『己』為中心;是我要站在神的一邊,而不是要神來站在我的一邊。 (六)那些擁有天國的有福之人,乃是把一切身外之物都舍棄,又把心中占有欲的根統統拔掉的人,他們就是『靈裏貧窮的人』。 (七)真正『靈裏貧窮的人』,再也不受外物的轄製,他們已經折斷那個暴君──『物』──所加在他們身上的軛。 (八)一個靈裏感到貧窮的人,就會覺得有需要,因此他們必不驕傲、不自義;同時因為覺得有需要,他們就會尋求神、親近神。 (九)得著天國就是得著了一切,因此他們不再有任何占有的欲望。 (十)我們的屬靈成就無論到何種程度,仍應該像保羅那樣不自以為已經得著了,乃是竭力的不斷向前追求(腓三12~13)。 (十一)惟有肯時時倒空自己的人,才會有靈裏虛空的感覺;我們應當將已往所得的觀念、知識、意見倒空,隻求主自己來充滿。 (十二)信徒天天需要與聖靈合作,讓聖靈挖去我們心中的石頭(罪惡),使它成為謙卑痛悔的虛心(路十三8)。這樣,神的種子種到你心裏後,才能給種子充分發展的機會。 【太五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原文字義 「哀慟」極其傷心的哭泣。 文意注解 「哀慟,」指跟神表同情而有的哀傷,包括:對於自己的犯罪失敗,對於聖徒的冷淡退後,對於教會的分裂荒涼,對於世界的邪惡敗壞,對於世人的剛硬不信,在在都覺得憂傷哀痛。 「他們必得安慰,」神是賜各樣安慰的神(林後一3),所以『得著安慰』就是得著神自己,並經曆神的各種安慰。 話中之光 (一)不曾哀慟的人,不知道甚麽叫作安慰;神的安慰不單是言語,而且是實際的,惟有經曆過的人才能領略。 (二)我們今日雖有憂傷難過,但仍能靠主喜樂(腓三1),並且將來神還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那時,就不再有悲哀哭號(啟廿一4)。 (三)聖靈在人心裏作工時,有光照、審判、責備的作用。信徒為罪憂傷痛悔,就給聖靈一個深入作工的機會,救你脫離神所定罪的事。 【太五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原文字義 「溫柔」溫和,不反抗,不抵擋。 文意注解 「溫柔的人,」就是不為自己奮鬥,與世無爭的人──對於今世的權利和享受,抱持著退讓的態度。 「承受地土,」就是在來世得著神永遠的產業。 話中之光 (一)溫柔的人不但對自己無所求,對別人也無所求,滿足於神的安排;這樣的人,不隻勝過別人,且也勝過自己。 (二)我們在這世上乃是客旅,我們所羨慕的,乃是天上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3),因此,我們不為這地上的一切與人相爭。 (三)一個肯背十字架的人,才是真溫柔的人;凡是處處事事不願意叫自己吃虧的人,在他絕對溫柔不來。 (四)溫柔的人因為不堅持自己的權利,按表麵看,他們是吃虧的人,但實際上,他們是心靈最富有的人(「承受地土」)。 (五)向神溫柔不剛硬,神才能支配你的心,你也就能在屬靈的路上開始往前,擴展屬靈的經曆,就是承受屬靈的疆界──土地。 【太五6】「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文意注解 「饑渴慕義,」指如饑似渴地羨慕自己的行事為人能合乎神公義的要求。 「得著飽足,」就是滿足饑渴的心靈,不覺得遺憾。 嚴格地說,這世界上並沒有人能達到神公義的要求,隻有主耶穌才是真正的義者(約壹二1);所以正確的『饑渴慕義』,乃是追求主自己作我們的義。 話中之光 (一)自義的人是主所定罪的(路十八9~14),所以不要自以為已經得著了義,而要「饑渴慕義」。 (二)所有屬靈的長進,都是在乎我們的「饑渴」;不覺得饑渴的人,不能從神得飽美食(路一53)。 (三)一個「饑渴慕義」的人,凡事害怕自己有一點點的不義,一直羨慕作到完全合乎義。 (四)人對義的認識,越過越深;昨日以為是義的事,今日可能覺得不該再作了。 (五)「饑渴慕義」的人,必然有好的屬靈胃口;人若有了這種屬靈的胃口,就會因著神的賞賜,一再得到飽足(得二12)。 【太五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原文字義 「憐恤」慈憐,體恤。 文意注解 「憐恤人,」即同情和體諒別人,樂意給別人所不該得的。 「必蒙憐恤,」即蒙神的同情和體恤,將我們所不該得的給我們。 話中之光 (一)我們對待自己應該嚴苛,對待別人卻要寬大、憐憫。 (二)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 (三)我們與弟兄相處,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弗四32),這樣,就必蒙神憐恤。 (四)我們若能記得自己對神的虧欠有多少,蒙神的憐憫有多大,就不該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虧欠,也不該那麽嚴苛地斤斤計較了。 (五)今天我們若能超過公義而憐憫別人,到那一天也要蒙神超過公義而憐憫我們。 (六)當我們看見人就覺得人可愛,很想把主的恩典也與他共享,這證明我們裏麵也有了主的憐憫心腸了,這時我們才可以算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太五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文意注解 「清心的人,」指心裏清潔的人,他們的心裏沒有摻雜,除神之外,別無所求所慕(詩七十三25),單純要神,專一地渴慕尋求神自己(詩四十二1~2)。 「他們必得見神,」『看見神』就是與神麵對麵有親密的交通,也就是得著了神。 話中之光 (一)看見神的路在於「清心」──心單純、專一,就能看見;心若偏於邪、不純,就會陷在黑暗裏。 (二)我們若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就會失去那上好的福分,就是失去主自己(路十41)。 (三)撒但常利用許多的事物來誘惑我們的心,要叫我們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林後十一3)。 (四)在與神相交裏,聖靈日漸調整你的心,潔淨你的心,一直到別的事物在你心裏漸漸蒙朧暗淡下去,主的形像卻清楚地照進來。這時,你的心就像一泓清水,又像對準主的照相機;你對主的印象,就越來越深、越清楚了,這就是『看見神』(來十一27)。 【太五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文意注解 「使人和睦,」指在人群中間不但消弭爭鬧對立的情形,且更進一步產生和諧相愛的關係。 「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神是和平的神(林後十三11),所以,『使人和睦』就是作神自己所作的事,也就是叫人在我們身上遇見神,這樣,當然人要稱我們為『神的兒子』。 話中之光 (一)信徒應當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 (二)福音的結果是使神與人、並人與人都得著和睦(弗二14~16),因此,「使人和睦」的最佳辦法,便是竭力傳揚福音(弗六15)。 (三)凡你的話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話;凡你的工作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事。 (四)隻有讓基督的平安在心裏作主的人(西三15),才能「使人和睦」。 (五)人享受了主耶穌,而 就是和平的君(賽九6),當然就使你能開始與神和好(西一21~22)。人越與神和好,也就越能與人也和好,並把別人也帶進和睦的靈中。這時,你就有分於神兒子和睦的職事,也就是有了神兒子的標記。 【太五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文意注解 「為義受逼迫,」『為義』是指為著神的旨意(就是神所看為『對』的事情),不顧那些在黑暗權勢底下之人的反對與威嚇,堅決持守真理與公義,因此而遭受他們的逼迫(彼前三14)。 「天國是他們的,」他們在地上的國度裏既無處容身,當然他們所得的報償乃是屬天的國度。 話中之光 (一)前節『使人和睦』,是指我們如何對待別人,而本節「為義受逼迫,」是指別人如何對待我們。 (二)世人恨我們,乃因我們不屬於世界(約十五19);我們固然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但絕對不可與世人同流合汙。 (三)凡立誌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 (四)我們若為神公義的緣故,甘心忍受一切的迫害、羞辱和損失,我們就可算配得神的國(帖後一4~5)。 (五)惟有在今天肯「為義」出代價的人,才有資格在將來的國度裏,「為義」掌權、審判別人。 (六)彰顯神的義,為義作見證,必然會受到惡的迫害,但結果必要與主同得勝,同得榮耀。 (七)不與世人同流合汙,不與世俗隨波逐流,不和黑暗、不法、不義的世界妥協,就難免不遭受逼迫。這樣的人,乃是活在天國的實際裏麵,所以主說:「天國是他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嘁哩喀喳 回複 悄悄話 所謂耶穌的“愛”是廉價的虛假的。論證如下:

              淺談 基督教 與 “愛”

                    --- 嘁哩喀喳

  記得是在讀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時候(也許是相關的評論?年代久遠,記不真
切了),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他並沒有愛上誰,他隻是愛上了“愛情”本身。

這話很深刻。很多人戀愛的時候愛得死去活來,可是結婚之後幾年,原先生死相依的“愛情”
就不見了,夫妻之間打鬧不斷,離婚率持續走高。很多年輕人真的隻是愛上了“愛情”本身
而不是愛上了他們戀愛的對象。

  有人信基督教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些北美的華人信基督教可能
是想要借此融入所謂的“主流社會”。也有人信基督教是為了占些便宜,又或者有困難的時候
好有人相幫。不過,也有不少人信基督教則是為了一個“愛”字:很多文學作品有意無意地把
基督教的信仰塑造成為充滿“愛”的信仰。其實,我認為:

  這一類基督教徒並沒有愛上耶穌,他們隻是愛上了“愛”本身!

  “愛”是一種崇高的情感。人人都有“愛”和“被愛”的需求,而且這是一種可以說是
fundamental 的需求。但是當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無法滿足自己的這種需求的時候,人的大腦,
就會很奇妙地創造出一些虛無縹緲的對象來“愛”或者“被愛”。

  我過去有一位同窗,姑且稱他為文公子。這位文公子,平心而論,長相頂多算是中等偏下,
並且個子特矮。很奇妙的是,這位文公子真真切切地覺得他是大多數女同學們心中的白馬王子。
文公子經常對大家說的話就是:某某小姐今天和他說話的時候對他暗示了愛慕之意,可是他實在
拿不定主意該接受誰的“愛情”。有一天,文公子看起來很煩惱的樣子,我就問他為什麽煩惱,
他回答說,他今天在和燕小姐聊天的時候被萍小姐看見了,萍小姐於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好像
很不高興的樣子,於是文公子就很憂愁,問我他是不是應該找萍小姐解釋一下雲雲。我當時就想,
人哪,真是奇妙得很,當“愛”和“被愛”的需求的不到滿足的時候,竟然可以通過自我暗示編
織出種種愛情故事,並把自己置身其中成為主角,以滿足對“愛”和“被愛”的需求(以下簡稱
為“愛”的需求)。

  更加有趣的是,當人們通過這種自我暗示滿足了對“愛”的需求後,別人就很難通過擺事實
(證據)講道理(邏輯)的方法讓他們從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中醒過來。他們喜歡重新解釋這些
邏輯和證據,以證明他們的“白日半夢”(因為時半夢半醒,且稱之為“白日半夢”)是真實的。
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我同學的一位朋友在外交部工作,去了一趟北朝鮮。據他講,那時候的被朝
鮮人民過的日子很苦,每年金日成的生日,政府會給每人發半斤肉,稱為“慈父肉”;而金正日
生日的時候,政府會給每人發豆腐。但是,絕大多數的北朝鮮人民真心實意地覺得金家父子對他
們的恩德比天高,比海深!很多人一提起“金將軍”三個字,立刻就會熱淚盈眶。你要是敢跟他
們說“金將軍”的壞話,他們跟你急!其實想想我們中國人民也好不到哪裏去,文化大革命的時
候,有很多很多人真心實意地為了毛主席願意上刀山下火海。當有人問起為什麽那麽多人為了他
們的信仰(基督教也好,法.X.功也好,或者別的什麽信仰也好)願意犧牲生命的時候,我們不
妨想想文化大革命以及北朝鮮的事兒:有人願意為了自己的信仰犧牲生命這種事一點也不稀奇,
更不能因此說明那種信仰是“真理”。

  基督教所販賣的,正是一種廉價的虛妄的“愛”以滿足一些人對“愛”的需求。為什麽說基
督教販賣的“愛”是廉價的呢?我們先看一下一句讓基督教徒們“熱淚盈眶”的經文: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原來,按照基督教的信仰,世人都是罪不可赦的,我們眼裏再善良的人在上帝眼裏都是罪大惡極
罪不可赦的。但是呢,據說“神愛世人”,讓他的“獨生子”耶穌(據說也就是上帝自己)在十
字架上“死”了一回,於是乎,凡是信耶穌的人,他們的罪就由耶穌頂了,耶穌在十字架上受的
苦抵消了所有信耶穌的人的罪。不過,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所謂的“死”(即耶
穌為世人所作的“犧牲”)實在是有些廉價。按照基督教的信仰,耶穌是“神”,是全知全能的,
他在上十字架上之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會複活,三天以後什麽事兒也沒有!知道自
己會複活的“死”能叫“死”嗎?或者說,知道自己會複活的“死”有什麽可怕的?

  有基督教徒辯解說,耶穌就算沒真死,但他在十字架上受的苦卻是千真萬確的。也罷,就算
耶穌在十字架上受了些苦,(據說最大的苦是和“父神”分離了三天)。耶穌是什麽人物?按照
基督教的信仰,耶穌是“神”,全知全能不說,還是“自有永有”的。那麽三天的時間相對於他
“自有永有”的生命來說算得了什麽呢?如果說耶穌為世人作出了犧牲的話,這個犧牲有多大呢?
簡單地說,耶穌為世人“受苦”(如果他者的受苦了的話)的時間相對於他“自有擁有”的生命
來說,還不及我們為我們所愛的人受零點零一秒的罪。又有基督教徒辯解說,“神的愛,即使在
神為寡薄,在我們也為豐厚”。很好!如果“神”的“愛”在神為寡薄,那麽怎麽能說“神愛世
人”呢?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一論點:假如有一個乞丐張三快要餓死了,比爾蓋茲看見張三
很可憐,動了憐憫之心,施舍了張三五美元使得張三可以上麥當勞吃一頓。五美元在比爾蓋茲來
說是微不足道的,在張三來說卻是救命的。張三自然應該對比爾蓋茲的施舍感激涕零;但是,張
三可以因此認為比爾蓋茲很愛張三嗎?或者說,比爾蓋茲施舍了張三五美元能說明比爾蓋茲很愛
張三嗎?“神愛世人”就是這樣的一個笑話!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為什麽基督教販賣的“愛”是廉價的和虛妄的。在這“信
仰家園”上,我們探討過聖經和現代科學的矛盾,也探討過聖經裏麵的自相矛盾。因此,我們就
不再重複那些論證了。不過,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基督教的傳教士們很
喜歡把上帝和人的關係比喻為父子關係。基督教徒們說,隻有聽話的兒子們(信耶穌就是聽話了)
才可以享受“天父”安排的好日子。但是,對不聽話的孩子們,一般的父親難道管教幾天就放棄
了嗎?大多數為人父母的,對不聽話的孩子尚且能耐心地反反複複地教育孩子;那位上帝如果真
的象父親愛孩子那樣“愛”世人,為什麽不再派耶穌下凡,再來管教管教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們”?
隻要耶穌再行點“神跡”,如今的電視上一播放,還不立馬全球轟動?還有誰會不信?如果耶穌
太忙,哪位教徒要是真能象耶穌吹噓的那樣,“若喝了什麽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
就必好了”,隻要能驗證,原先不信的人們還能不信嗎?看看耶穌吹牛的時候多瀟灑啊: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
    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

很多基督教徒們的信心都是很大的。哪位基督教徒要是真能對一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
而那山又真的挪窩了的話,誰還會不信啊?“神愛世人”,怎麽愛的?總不能用一個接一個的
“牛皮”來愛吧?所以,我們說基督教販賣的“愛”是廉價的,更是虛妄的。

  揭露基督教的真相,也許是一件殘忍的事。因為有很多人的心靈太脆弱了,如果沒有基督教
這個“精神鴉片”的麻醉,他們就必須自己麵對現實的痛苦。但是,我相信這種痛苦是暫時的。
因為大多數現實的痛苦都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改變自己的心態來化解。如果哪位願意基督教
徒願意醒過來,回歸現實,我們信仰家園的朋友們願意盡我們的努力和你一起學習快樂。

  醒過來吧!人不需要耶穌這個“精神鴉片”也可以快樂地活著。我做得到,你們也能做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